《黄继光》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应该能够了解黄继光的事迹,加深对民族英雄的认识;通过学习文中的语言,使学生学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述人物事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理解文本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讲述自己的观点和理解来表达。
3.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民族英雄的事迹,明白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增强自信心和爱国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黄继光的事迹,了解民族英雄的精神。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
1.演讲法:老师通过简短的演讲,向学生介绍黄继光的事迹和民族英雄的精神。
2.阅读理解法:通过阅读文本并回答问题,让学生理解文本的含义。
3.讲解法:老师通过讲解语言用法和表达思路,帮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
4.讨论法:让学生针对课文中的问题进行讨论,使学生互相交流,增强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准备
1.课件:课件中包含了黄继光的事迹和民族英雄的精神,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
2.课本:教材中包含了《黄继光》这篇课文。
3.板书:板书内容包括《黄继光》和民族英雄的精神,以及生词或重点词语。
5.讲义:讲义中包含了黄继光的事迹和民族英雄的精神,以及学生课后需要完成的任务。
五、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揭示课题
1.【丰碑画面】诵读课题【出示课件1】
师:同学们,这是一座纪念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而高高耸立的丰碑,这座丰碑,是由千万个为祖国、为朝鲜、为和平而壮烈牺牲的烈士的英灵筑就的。在这些英灵中,就有这样一位年轻而伟大的战士,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黄继光。
2.简介背景【出示课件2、3】
1950年,美帝主义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又把战火引到我国边境,新生的人民共和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毛主席发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
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了,美军以6万多重兵向上甘岭地区发动猖狂进攻,企图攻占该地区西侧高地,仅仅3.7万平方公里的阵地,投掷了几千枚重磅炸弹,山头被削平1米多,在那场残酷的战役中,为夺下敌人的597.9高地,黄继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那年他才22岁。
50年后的今天,让我们走近那次残酷的战斗,寻找英雄的身影。(板书:黄继光)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一)初读,解决字词。
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
2.出示词语。【出示课件4】
战役 屡次 启明星 摧毁 胸膛 冰雹 晕倒
引导:“晕”是多音字,在课文里读一声“yūn”,它还有一个读音是”yùn”,可以组词“日晕、晕车”。
3. 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出示课件5、6】
战役:根据战略需要,在一定区域和时间内所进行的一系列战斗的总和。
屡次:表示动作、行为多次重复。
启明星:肉眼能看到的在日出前升起的金星。
摧毁:用强大的力量破坏。
胸膛:胸。
冰雹:空中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冰粒或冰块,多在晚春和夏季随暴雨降下。也称雹子。
晕倒:昏迷倒下。
(二)指导书写。【出示课件7】
1.观察生字,小组交流:每个生字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2.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3.指导书写。【出示课件8—10】
射:“身”的末笔撇,左侧不出头。
弹:左窄右宽,“单”的长竖在竖中线右侧,悬针竖。
启:“户”的撇长,包住里面的“口”,“口”宽而扁。
荣:“冖”稍宽,“木”的竖在竖中线上,撇捺舒展。
爆:“火”小而靠上,末笔捺变点,“暴”笔画紧凑。
炸:“火”小而靠上,末笔捺变点,“乍”的竖在撇和横的结合部起笔。
三、对话文本,引导质疑
1.请同学们打开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认真读课文,要读得准确、流利,再拿出一支笔,有什么问题自己想不明白的,可以在书上做个标记,一会提出来。
2.好了,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也做了一些标记,要知道学会在质疑中提出问题,才能更好地学习。下面,大胆地把你的问题提出来。
四、尝试概括
提出要求:同学们,经过前面课文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概括课文,有了一定的方法。现在请同学们默读全文,还可以借助这些词语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开始吧。(学生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在朝鲜战场打响了。这是最激烈的阵地战,黄继光所在的营接到命令要夺下597.9高地。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压了回来,为尽快摧毁火力点,黄继光和战友匍匐前进,站起来用胸膛堵住敌人枪口,最终占领了597.9高地。【出示课件11】
五、潜心会文,领悟情感
(一)学习第一段(第1—4自然段)
同学们在读书中遇到的问题还要靠读书来解决,随着课文的学习,看看能不能自己解决问题,解决不了或者老师遗漏的,一会再提出来。下面请1名同学读1、2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1.第1—4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出示课件12】
2.结合课文中的时间词,谈一谈完成这项任务的难易程度怎么样?(生:时间的紧迫,第五天夜晚,黎明之前,战斗了四天四夜)【出示课件13】
生:敌人火力凶猛,进攻受阻。
师:突出黄继光在完成任务中所面临的困难是很大的。【出示课件14】
师过渡:(这样激烈的一次阵地战,时间又是如此紧迫,看来,夺取高地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身在战场的黄继光是怎么做的?【出示课件15】
(二)自主学习第二段(第5—11自然段),出示思考题:
师:黄继光在什么情况下主动请战的?又是怎么请战的?
请同学们自主学习第5—6自然段,可以用抓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方法学习,一会儿汇报你的学习结果。
生:汇报交流。
A:“愤怒”“坚定”。
请根据“愤怒”“坚定”等词语,同桌读黄继光和参谋长的话,想象一下黄继光的愤怒来自什么?坚定来自什么?(对敌人的恨,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不惜代价。)(对朝鲜人民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高度的责任感。)【出示课件16】(板书:神态描写:愤怒 坚定)
B、哪位同学能勇敢地站起来,像黄继光那样坚定地向我——参谋长请战。师握生手。
师引读:黄继光带上两个站士,拿了手雷,喊了一声什么?(生接读)
“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
从黄继光的话中,你听出了什么?(必胜的决心、自我牺牲的精神)(板书:自我牺牲的精神)
师:敌人的火力那么凶猛,黄继光要完成任务,那份艰难可想而知。【出示课件17】
六、教学反思
本堂课采用了演讲法、阅读理解法、讲解法和讨论法,组合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比较轻松的氛围下提高了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引导与协助,帮助学生建立了对黄继光事迹和民族英雄精神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社会价值观念。同时,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了讨论,增强了学生彼此间的交流和沟通能力。在下一次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会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在讨论和写作中更好地表现自己的思想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