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上第一章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科学上第一章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4-09-18 20:5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检测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
1.科学家之所以有许多发明和创造,首要工作是( )
A.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B.收集资料,发现规律
C.记录结果,分析论证 D.写论文报告,资源共巷
2.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了酒精、水银等液体的( )
A.化学性质 B.颜色鲜明的性质 C.常温是液体 D.热胀冷缩的性质
3.木尺受潮后膨胀,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会( )
A.偏大 B.偏小 C.不受影响 D.难以确定
4.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 )
A.3.4米=3.4 ÷ 1/1000毫米=3400毫米 B.3.4米=3.4米 ÷ 1/1000=3400毫米
C.3.4米=3.4米×1000毫米=3400毫米 D.3.4米=3.4×1000毫米=3400毫米
5.利用三角板测量金属圆柱体直径的几种测法中(如图),正确的是 ( )
6.一油漆匠给面积为12平方米的地板油漆,用去油漆6升,其油漆的平均厚度是( )
A.5毫米 B.0.5毫米 C.0.05毫米 D.5微米
7.一只量筒内有40毫升水,当里面放入一木块,木块的四分之一浸入水中,此时量筒的读数是44毫升,则这块木块的体积是( )
A.0.4立方分米 B.4立方厘米 C.16立方分米 D.16立方厘米
8.用量筒量取溶液,仰视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0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6毫升。则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  )
 A.小于4毫升   B.大于4毫升   C. 4毫升   D.无法确定范围
9.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①合作与交流②制订计划③建立猜测和假设④提出问题⑤检验与评价⑥获取事实与证据。正确排列顺序是( )
A、 ④③②⑥⑤① B 、③④⑥①②⑤ C 、①②③④⑤⑥ D 、④⑥⑤③②①
10.使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得下列数据,正确的记录结果为:( )
A.0.184米 B.1.848分米 C.18.4厘米 D.184.82毫米
11.如图所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方法,正确的是 ( )
1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13.关于下列常见仪器的操作过程正确的是( )
A.用一支读数为38.7℃的体温计,不作任何处理就去测量一个病人的体温。
B.刻度尺必须要有“0”刻度才能使用。
C.在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前,应看清量筒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D.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时,先应测出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
14.体温计的水银面指在38℃上,某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分别量出生病同学的体温,测得结果第一次为38.5℃,第二次为39.5℃,第三次为39℃,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第一次正确 B.只有第三次不正确
C.只有第三次正确 D.第三次肯定正确,第一、二也可能正确
15.下列是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一些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当量筒放置在较低的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时,把量筒举起,与视线平行后读数。
B 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C 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当液体接近刻度时,改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
D 首先要选一个量程合适的量筒,把它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线正对自己。
16.一位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各次测量值分别为:2.11cm、2.10cm、2.11cm、2.09cm、2.10cm,则这个物体的测量值应取( )
A . 2.1025cm B . 2.102cm C . 2.11cm D. 2.10cm
17.下列实验数据合理的是(  )  
A.用学生用的刻度尺量出姚明的身高为2.26米
B.用试管量取10毫升某溶液
C.用普通温度计测得某液体温度为25 oC
D.用100毫升量筒量取6.6毫升某溶液
18.两支温度计,它们玻璃泡内装有同样多的水银,但玻璃管的内径粗细不同,长度也不同.当它们放入同一杯热水中时 ( )
A.两温度计的液柱上升高度相同,示数不同
B.两温度计的液柱上升高度相同,示数相同
C.两温度计的液柱上升高度不同,示数相同
D.两温度计的液柱上升高度不同,示数不同
19. 如右图所示为伽利略温度计(烧瓶内有空气,细管中有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气温升高,液体膨胀,液体上升
B、若气温升高,气体膨胀,液体上升
C、若气温下降,气体缩小,液体下降
D、A和B两点的值,B点的温度值要大点
20.在做镁燃烧实验过程中,石棉网上产生了白色固体,一些同学认为它是氧化镁,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上网查阅一下”。就“上网查阅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收集证据 D.作出结论
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40分)
21.填写合适的单位:
(1)一枚一元硬币的直径约2 _________ (2)一雪碧瓶盖的体积为5_________
(3)某位病人体温为39 _________ (4)一个人的高度约为1.76_______
22.单位换算:(1)70cm3=________________m3=_______________L
(2)5.8×108m =_____________nm (3)30cm2=________m2
23.下列仪器中,用来加热其他物体的是_________,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___,常用来搅拌的是________,可以被直接加热的是________,用来观察微小物体的是_________。用来添加少量固体的是________,不可直接加热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烧杯  b、胶头滴管  c、试管  d、酒精灯 e、玻璃棒 f、药匙  g、显微镜
24.使用酒精灯时要特别注意安全,不当使用会引发安全事故。回答下列问题:
(1)点燃酒精灯要用 ,酒精灯不用时,要用 熄灭。
(2)用酒精灯加热时,物体放在 焰,温度升高得最快。
25.某同学用分度值为mm的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五次的记录数据分别为: 17.82cm、17.83cm、17.81cm、17.28cm、17.81cm。现错误的数据是 。物体的长度应为 。
26.2008年9月25日--28日,神舟七号将景海鹏等三名宇航员带到太空中进行舱外活动,查找了相关资料,当飞船在轨道上运行时,人处于失重状态,会浮在太空中。太空中没有空气(气压为零),飞船在向阳面时温度达1000C以上,而背阳面却在-1000C以下。
(1)宇航员舱外服橡胶材料达到了-160℃的低温标准, -160℃的正确读法是 .
(2)太空中昼夜温度变化很大,假如宇航员在太空中看到温度计上昼夜某二次的示数,如图甲的读数是 ,如图乙的读数是 。
27.石蜡不能沉入水中,为了测量石蜡的体积,某同学采用下 图所示的方法,图中第
(填字母)次实验测量是没有必要的,石蜡的体积是 。
29.右上图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物块的长度是 。
28.右上图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物块的长度是 。
29.某同学为了能准确测出一根金属丝的直径,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一共饶了14圈,总长度为_____,则该金属丝的直径为 毫米。若在绕线时金属丝之间有间隙,则真实值比测量值将 (填“偏大”或“偏小” ) 。
30.市场上销售的“飘柔”洗发露有两种包装,瓶装:容量为400mL,单价24元/瓶;袋装:容量为5mL,单价0.5元/袋。其中“mL”为 的单位,从容量上讲,1瓶洗发露相当于 袋洗发露,从价值上讲,通过计算得知, 的更为经济。
31.按照温度计的使用步骤,将下面的叙述(用字母代替)依次排列为
A. 选取适当的温度计 B. 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C. 让温度计与被测液体接触几分钟 D. 取出温度计
E. 让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液面以下一定深度 F. 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32.一元硬币的外观呈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A)它可能是铁制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B)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 (C)这时,有位同学手拿一块磁铁吸了一下硬币。就这A,B,C描述而言它们分别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节。
33.小米感觉身体不舒服,好像发烧了。他知道人体正常体温约为 ℃。他在家里找到两支温度计(如下图),但不知用哪支,你认为小米应该选用 。(填“甲”或“乙”)现在小米的体温是 ℃。
甲:
乙: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0分)
34.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一个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 —V1 。乙同学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记下后水的体积V1,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1— V2。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你做此实验将选择哪种方法: (选填“甲”或“乙”)
(2)如果两同学读数都是正确的,两同学计算出的石块体积可能不相等,比较大的是 .(选填“甲”或“乙”)
(3)如果甲同学实验读数如右图所示,则这块碎石的体积是 厘米3
35.某同学欲测量一根长为J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C、用铜丝的长度L1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排绕在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的圈数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和错误的步骤分别是 和 。
(2)错误的步骤应更正为 。
(3)某同学共测三次,而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
A.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 B.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
C.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 D. 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相同
36.七年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人的脉搏与运动有什么关系?”
针对这一问题,他们提出两种猜想:A,脉搏快慢与运动有关; B.脉搏快慢与运动无关。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该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对4位同学在安静状态、跳绳后、100米跑步后,分别测定他们在1分钟内的脉搏次救,测得数据如右上表。
(1)对数据进行归纳分析,你支持哪一种猜想? (填“A”或“B”).
(2)通过实验,若实验结果与你的假设不符合时,则应该( )
A.修改结果,使结果与假设相符
B.修改假设,重新进行实验
C.修改实验过程,使结果与假设相符
37.给你一只量筒,一只溢水杯,足够的水,利用这些器材,怎样测量一只鸡蛋的体积(量筒口较小,鸡蛋放不进去)请简要写出测量的主要步骤.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