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秋高中物理必修一(新人教版):第三章第4节力的合成课时练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年秋高中物理必修一(新人教版):第三章第4节力的合成课时练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4-09-19 11:01: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节 力的合成
题组1 力的合成(时间:10分钟 分值:16分)
1.[4分](多选)关于两个力的合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两个力的合力一定大于每个分力
B.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小于较小的那个分力
C.两个力的合力一定小于或等于每个分力
D.当两个力大小相等时,它们的合力可能等于分力大小
2.[4分](单选)两个力和大小不变,关于、与其合力F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的大小随、间夹角的增大而增大
B. QUOTE http://www.21cnjy.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 的大小一定大于中最大者
C. QUOTE http://www.21cnjy.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 的大小随间夹角的增大而减小
D. QUOTE http://www.21cnjy.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 的大小不能小于、中最小者
3.[4分]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如图3-4-1所示)。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
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B.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角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C.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要注意使弹簧测力计与木板平面平行
其中正确的是 。(填入相应的字母)
4.[4分](多选)如图3-4-2所示是骨 ( http: / / www.21cnjy.com )折病人的牵引装置示意图,绳的一端固定,绕过定滑轮和动滑轮后挂着一个重物,与动滑轮相连的帆布带拉着病人的脚,整个装置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为了使脚所受的拉力增大,可采取的方法是( )
A.只增加绳的长度
B.只增加重物的质量
C.只将病人的脚向左移动
D.只将两定滑轮的间距变大
题组2 共点力(时间:10分钟 分值:16分)
5.[4分](单选)光滑水平面上的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其中=8 N,方向水平向左;=16 N,方向水平向右。当从16 N逐渐减小至0时,二力的合力大小变化是( )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6.[4分](单选)物体同时受到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列几组力的合力不可能为0的是( )
A.5 N,7 N,8 N B.5 N,2 N,3 N
C.1 N,5 N,10 N D.10 N,10 N,10 N
7.[4分] (多选)小娟、小明两人共提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桶水匀速前行,如图3-4-3所示,已知两人手臂上的拉力大小相等且为F,两人手臂间的夹角为θ,水和水桶的总重力为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θ=120°时,F=G
B.不管θ为何值时,都有F= QUOTE http://www.21cnjy.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
C.当θ=0°时,F=
D.θ越大,则F越小
8.[4分](单选)如图3-4-4所示是两个共点力的合力F跟它的两个分力之间的夹角θ的关系图像,则这两个分力的大小分别是( )
A.1 N和4 N B.2 N和3 N
C.1 N和5 N D.2 N和4 N
题组3 综合拓展提升(时间:15分钟 分值:18分)
9.[6分](单选)蹦床运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是运动员在一张弹性的网上借助于网的作用被弹起一定的高度,运动员在空中做出各种优美的动作。它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图3-4-5为蹦床上弹性网示意图,网绳的结构为正方格形,O、A、B、C、D等为网绳的结点。安全网水平张紧后,若质量为m的运动员从高处落下,并恰好落在O点上。该处下凹至最低点时,网绳DOE、BOG均成向上的120°张角,此时O点受到的向下的冲击力大小为F,则这时O点周围每根网绳承受的力的大小为( )
A.F B. QUOTE http://www.21cnjy.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 C. D.
10.[6分](单选)如图3-4-6所示,力F作用于物体的O点。现要使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沿OO′方向,需再作用一个力,则的最小值为( )
=Fsin α =Ftan α
=F <Fsin α
11.[6分](单选)如图3-4-7所示,用A、B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使其伸长到O点 ,现保持A的读数不变,而使夹角α减小,适当调整弹簧测力计B的拉力大小和方向,可使O点保持不变,这时( )
A.B的示数变大,β角变大
B.B的示数变小,β角变小
C.B的示数变大,β角变小
D.B的示数不变,β角不变
参考答案
1. AC 解析:设分力与分力的夹角为 QUOTE http://www.21cnjy.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 ,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是以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所夹的对角线,如图3-4-8所示,当 QUOTE http://www.21cnjy.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 =0°时,;当 QUOTE http://www.21cnjy.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 =180°时,|,以上分别为合力 QUOTE http://www.21cnjy.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当且夹角 QUOTE http://www.21cnjy.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 =180°时,合力=0,小于任何一个分力,当,夹角120°时,合力,故选项A、C说法错误。
2. C 解析:合力随两分力夹角的增大而减小;当夹角为180°时,合力最小;合力可以大于某一分力,也可以小于某一分力。
3. C 解析:两根细绳不必等长,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实验中能以两根细绳的方向确定两分力方向即可,选项A错误。作用在两绳套的力大小不一定相等,所以橡皮条也不一定与两绳夹角的角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选项B错误。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必须使弹簧测力计与木板平面平行,因为三个力必须在同一平面内,选项C正确。
4. BC 解析:脚受的拉力等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侧绳拉力的合力,只增加绳的长度,绳的拉力和θ角均不变,所以脚受到的拉力不变,选项A错误;只增加重物的质量,绳的拉力增大,所以合力增大,故选项B正确;只将病人的脚向左移动,θ角减小,合力将增大,选项C正确;只将两定滑轮间距变大,θ角变大,合力将减小,选项D错误。
5. C 解析:减至8 N的过程中合力减小至0,当继续减小时,合力开始增大,但方向与原来合力的方向相反,故选项C正确。
6. C 解析:选项A中,前两个力合力的范围是2 ≤12 N,第三力在其范围之内;选项B中,前两个力合力的范围是3 ≤7 N,第三个力在其合力范围之内;选项C中,前两个力合力的范围是4 ≤6 N,第三个力不在其合力范围之内;选项D中,前两个力合力的范围是≤20 N,第三个力在其合力范围之内,故只有选项C中第三个力不在前两个力合力的范围之内,即选项C中三个力的合力不可能为0。
7. AC 解析:由力的合成可知,在两分力相等,θ=120°时,=F=G;θ=0°时,F== QUOTE http://www.21cnjy.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 ,故选项A、C正确,B错误。在合力一定时,分力间的夹角θ越大,则分力越大,故选项D错误。
8. B 解析:由图像可得=0°时,=5 N;θ=180°时,设=1 N,解得,=3 N,=2 N。
9. B 解析:由题意知,4根绳子在竖直方向的合力大小为F,设每根绳子拉力为T,如图3-4-9所示,则由几何关系有4Tcos 60°=F,所以T= QUOTE http://www.21cnjy.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0. A 解析:解法一:利用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分力与合力的图示,如图3-4-10甲所示。由正弦定理得=,所以=。当θ=90°,即sin θ=1时,有最小值,为Fsin α。
解法二:利用矢量图形法。根据力的三角形定则,作、F与合力的图示,如图3-4-10乙所示。的箭尾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其箭头可在′线上滑动,由图可知,当与OO′即垂直时,有最小值,其值为=Fsin α。
甲 乙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3-4-10 图3-4-11
11. B 解析:“使O点保持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变”即表明A、B拉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变,则以O为圆心,以A的拉力大小为半径画圆弧如图3-4-11所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按题意α减小,可知B的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均发生相应的变化。由图可知B的拉力的大小和角度β都将变小。
图3-4-1
图3-4-2
图3-4-3
图3-4-4
图3-4-5
图3-4-6
图3-4-7
图3-4-8
图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