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历史自主预习 02 第二次鸦片战争(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上历史自主预习 02 第二次鸦片战争(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7.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12 14:53:1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上历史 自主预习 02 第二次鸦片战争
1.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时间及过程,了解《天津条约》的签订时间及内容。
2.知道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掌握《北京条约》的内容和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大片领土的史实。
3.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与中国的落后是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
时间:1856.10-1860.10年
(1)根本原因:西方列强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参战国: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3)结果:
① 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② 1858年《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国被迫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③ 1860年,清政府与英国、法国签订《北京条约》: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一带给英国;赔款额大幅增加。
(4)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在中国的罪行:
①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②俄国割占我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5)影响:①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
方大片土地。②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考点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
例1.下表信息反映西方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
A.打开中国市场 B.鸦片贸易合法 C .镇压革命运动 D .扶植代理政府
[知识点]鸦片战争的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
[答案] A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这是为了倾销商品,这体现出,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A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鸦片贸易合法,排除B项;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这是为了倾销商品,而不是为了镇压革命运动,排除C项;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这是为了倾销商品,而不是为了扶植代理政府,排除D项。
故选A项。
考点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
例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闯进圆明园,掠夺了大量的奇珍异宝,并放火烧毁了圆明园。如果要研究英、法曾犯下的这些罪行,下列史料可信度最高的是( )
A.1860年《泰晤士报》的相关报道 B .历史书籍里的相关描述
C .法国枫丹白露言中的圆明园文物 D .亲历该事件士兵回忆录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答案] 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闯进了圆明园,掠夺了大量的奇珍异宝,并火烧圆明园”,可知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是直接的证据,是未经过任何修饰的信息,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原始资料,因此最能证明英法曾犯下的罪行的是“法国枫丹白露宫的中国藏品”。C项正确;
《泰晤士报》报纸、历史书籍、回忆录,都属于第二手资料,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
故选C项。
考点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例3.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如图所示的知识卡片中空白处应填写的是( )
A.英国160多万 B .沙俄150多万 C .法国160多万 D.日本150多万
[知识点]俄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答案] 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 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B项正确;
其它三项均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 (2022,山东青岛) 综合下表信息,得出的结论符合这一-时期史实的是( )
A .清朝主动开放力度加强 B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 .清朝通商口岸日益减少 D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知识点]鸦片战争的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答案] B
[详解]根据表格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B项正确;清朝是被迫开放的,排除A项;
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到清朝通商口岸日益增多,排除C项;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失败后中国才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
故选B项。
2. (2022,潍坊)《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均有“修约”条款,由此引起后续交涉。最终导致了(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起义 C.义和团运动爆发 D.巴黎和会召开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答案] A
[解析]
[分析]由所学知识可知“修约”遭拒,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材料中有《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均有“修约”条款,由此引起后续交涉,这也是因果关系,所以A项正确;
B选项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而《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的修约是美、法等国提出,而且是在1854年,与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
C选项1898年义和团运动爆发,与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
D选项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与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的历史,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辛丑条约的相关内容需要学生掌握。
3.(2022,四川)1854年,英、美、法三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提出:“准英人随意往内地各处并海滨各城邑”,自由贸易,“往来无碍”,“俱不得在内地津关,重行征税”“内地完全开放”等。这些要求旨在( )
A.方便外国人来华旅游 B .进口更多的中国茶叶
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 .向中国出口更多粮食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
[答案]C
[详解]根据“1854年,英美法三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要求旨在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C项正确;
方便外国人来华旅游不是提出修约要求的目的,排除A项;
进口更多的中国茶叶不是修约的目的,排除B项;
向中国出口更多粮食不是修约的主要目的,排除D项。
故选C项。
4.(2022,山东)1856年10月,英国发动对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下面关于这次战争表述正确的是( )
A.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华权益 B.目的:获得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特权
C.借口:林则徐在广东查禁鸦片、虎[销烟 D .影响: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
[答案] A
[详解]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于1856年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A项正确;
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开设I厂的特权是通过甲午中日战争,排除B项;
林则徐虎门销烟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借口, 排除C项;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辛丑条约》的后果,排除D项。
故选A项。
1. 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载体。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
A.鸦片战争战败后,清政府被迫于1842年8月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
B .1856- -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 . 1898年春,康有为梁启超领导公车上书”,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D .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美国于1899年出“门户开放”的政策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答案] 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据此分析,B项是对第二次鸦片战争历史影响的判断和分析,属于历史结论,B项正确;
A项是有关鸦片战争战败后清王朝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客观史实,C项是属于康有为等维新派发起“公车上书"的客观史实,D项是甲午战后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客观史实,都属于历史事实,排除ACD项。
故选B项。
2.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及稍后一段时期,共割占中国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的是( )
A.俄国 B.美国 C.德国 D.日本
[知识点]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答案] A
[解析] [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采取先武力强占中国领土,然后强迫清政府签订条约的卑劣手段,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故A符合题意, 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俄国侵占我国领土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3.据英军军官约翰H.唐恩某年10月7日的日记:“晚上7点,总司令到达,找到了巴特尔旅和我们的法国盟军。法国人有意无意地已经在昨天推进到中国皇帝的夏言,与我们相距4英里(约6.44千米)。他们已经大规模地抢……”他记述的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
[答案] B
[详解]根据材料“法国人有意无意地已经在昨天推进到中国皇帝的夏宫,与我们相距4英里(约6.44千米) 。他们已经大规模地抢掠”表明英法联军在圆明园抢掠,这一事件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B项正确;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英军入侵,排除A项;
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入侵,排除C项;
八国联军侵华不止英法,与“推进到中国皇帝的夏宫”不符,排除D项。
故选B项。
4. 《北京条约》 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两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的内容不包括( )
①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②增开天津为商埠 ③割香港岛给英国
④割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给沙俄 ⑤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厂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②④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答案] C
[解析]
[分析]结合所学可知, 1860年,奕?被迫与俄、英、法、美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并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在条约中,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②是《北京条约》的内容,①③④⑤不是《北京条约》的内容, C符合题意;
ABD选项错误,排除ABD ;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北京条约》的内容,本题不难作答。
5. 下面奖章是法国1860年远征中国纪念章,该章总颁发量8000枚。奖章正面刻有拿破仑三世像,背面则刻了重要战役的地点一塘沽、张家湾、八里桥、北京。奖章绶带为金黄色,正反面均缝有北京的字样,奖章在成为历史罪证的同时,也记录下了战争的过程。这场侵略战争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
[答案] B
[详解]根据材料法国、1860年、 北京",结合所学可知,1856年到1 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攻打到了北京,并犯下火烧圆明园的暴行,B项正确;
通常鸦片战争都指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经常称其为第一次中英战争或通商战争”,是1840年至 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开端。与题干时间等信息不符,排除A项;
甲午中日战争指的是1894 ~ 1895年中国军民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与题干时间等信息不符,排除C项;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指1900年5月28日以英国、俄罗斯、日本、法国、意大利、美国、德国、奥匈帝国为首的八个主要国家组成的对中国的武装侵略战争。与题干时间等信息不符,排除D项。
故选B项。
6. 有史学家指出:“如果说鸦片 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下列史实能对此进行佐证的是( )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日本南京大屠杀 D.八国联军进入紫禁城
[知识点]火烧圆明园
[答案] A
[解析] [分析] 由“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结合所学,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闯入皇家园林圆明园,先是大肆劫掠后放火焚烧了圆明园。A项正确;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日本南京大屠杀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八国联军进入紫禁城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主要考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7.以下属于研究中国近代史实物史料的是( )
A.电影《大决战》 B .圆明园遗址
C .《李鸿章传》 D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村民印下红手印的契约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
[答案] B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实物史料是指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尚存的各种实物。具体包括,地上和地下的遗址和遗迹,传世和出土的文物。圆明园遗址属于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实物史料,B项正确;
电影《大决战》不属于实物史料,排除A项;
《李鸿章传》属于文献史料,排除C项;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村民印下红手印的契约,不属于近代史内容,排除D项。
故选B项。
8. 1858年,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增开营口、烟台、镇江、南京、九江、汉口、淡水、台南、汕头、琼州十处通商口岸。通过这一条约,外国侵略势力得以( )
A.打开中国门户 B.渗透到南部沿海广大区域
C.开始染指台湾 D.波及东部沿海并深入内地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答案] D
[解析] [分析] 1858年 ,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 通过这些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镇江、九江、营口(牛庄)、烟台、汕头、琼州、淡水、台湾(台南)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藉此,外国侵略势力得以波及东部沿海并深入内地, D符合题意;
选项ABC与题意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等相关史实。
9.2023年5月9日,经国家文物局授权,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黄屏出席于纽约曼哈顿区检察官办公室举行的中国流失文物返还仪式,与美方签署返还协议,并接收2件重要石刻文物。中国流失文物是中国文化遗产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寄托着中国人民质朴深沉的历史情感和文化记忆。历史上圆明园中的文物就普大量流失海外,这跟下列哪次战争有关( )
A.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答案] 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历史上圆明园中的文物就曾大量流失海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6年10月, 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路烧杀,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掠夺珍宝。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圆明园。材料中的文物就是在第二二次鸦片战争中流失的。B项正确;
鸦片战争主要在广州南京进行,圆明园文物没有遭到大量流失,排除A项;
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未涉及大量文物流失,排除C项;
八国联军侵华使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涉及文物大量流失,排除D项。
故选B项。
10.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代谢》中写到:“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 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连头带尾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这说明了( )
A.清政府沦为了洋人的朝廷 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中国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答案] D
[解析] [分析] 据材料“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可知,反映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的势力从沿海地区逐渐深入中国内陆地区,故D符合题意;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故A不符合题意;
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B不符合题意;
甲午战争之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政治上,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的主权;清朝统治者投靠了外国侵略者,开始成为他们的附庸和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方便了他们的倾销商品,掠夺廉价原料和劳动力, 使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的冲击。
材料分析题
11.1900年以来的百年中国史,是中华民族从苦难深渊走向繁荣复兴的历史。请回答:
(1)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开放通商口岸有哪些
(2)鸦片战争前中国当时处于什么社会制度
(3)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遭受的屈辱有哪个大事件
[知识点]鸦片战争的背景, 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
[答案] (1)清政府被迫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2)封建制度(封建专制制度或君主专制制度)。
(3)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并火烧圆明园。
[详解] (1) 根据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被迫开放通商口岸有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2)根据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前中国当时处于封建制度下。
(3)根据所学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遭受的屈辱有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并火烧圆明园。
12.一次次列强的侵略,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中国的苦难岁月,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场绅士的洗劫, 一把文明的大火,早夺去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耻辱的印记。我,没有到过圆明园。但,我感到灼伤的痛楚,我听见你在低泣。
——张晋松 《我没有到过圆明园》
材料二:“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日本....东三省海防, 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蓥篱尽撤。”
——《清史稿》
材料三: 1900年,西方列强悍然发动了共同侵略中国的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空前屈辱的条约。1901年初,掌握清政府实权的慈禧太后借光绪帝之名下诏,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在事件发生的战争前后攫取好处最多的是哪个国家
(2)根据材料二,在“甲午一役"中,威海卫水师“毁于日本”具体指什么事情 “甲午一役"后,中日双方签订了什么条约 该条约中的哪一条款使列强侵略方式发生了变化
(3)材料三中“共同侵略中国的战争”是指什么战争 迫使清政府签订的条约是什么 慈禧太后的言论说明了什么问题
(4)综合以上材料,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认识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异同,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解析]
[分析] (1)据材料“一场绅士的洗劫,--把文明的大火,夺去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耻辱的印记。我,没有到过圆明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在这次事件发生的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采取先武力强占再逼签条约的手段,与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割占了中国东北、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俄国是近代历史上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2)根据材料二:“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蕃篱尽撤。”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灭;“甲午一役”后,中日双方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条约中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开设工使列强侵略方式发生了变化。
(3)据材料“1900年 ,西方列强悍然发动了共同侵略中国的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空前屈辱的《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对列强没有把她作为‘祸首’ 来惩办,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 ,结与国之欢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共同侵略中国的战争”是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清政府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战败,被迫与英美俄日等八国联军签订《辛丑条约》; 慈禧太后的言论说明了清政府腐败无能。
(4)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記有理即可。如落后就要挨打,国富民强才能御敌,我们要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等。教育学生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奋发图强,振兴中华。
故答案为:
(1)事件: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国家:俄国。
(2)事情: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条约:《马关条约》; 条款: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开设工厂。
(3)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条约:《辛丑条约》; 问题:清政府腐败无能。
(4)落后就要挨打,国富民强才能御敌,我们要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等。教育学生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奋发图强,振兴中华。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俄国侵占我国领土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关知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连串不平等条约(包括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和在上海订立的“中英道商章程善后条约”)。……
二、如前所述,俄国攫取得了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的极其广大的领土,共一百万平方公里有余。……
三、除鸦片战争已开放的五口外,沿海又开放天津、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南、淡水、潮州、琼州这七口,并在长江沿线开放镇江、南京、九江、汉口四口。在新疆,对俄也加开了喀什噶尔一口。
四、外国船(包括兵船)可以往来于沿海各通商口岸,也可以在长江一带自由道航……
……
八、鸦片烟成为合法的进口商品。
九、条约中准许华工出国到芙、法屬地或其他外洋地方作工的规定,当时外国侵略者已经在东南沿海掠卖华工,大批贩运出洋,这种暴虐行为从此得到了“合法”的保障。
十、外国派遣公使以征服者的姿态进驻中国的京城。
——引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归纳“一连串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 不得摘抄原文,答出三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一连串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答案] (1) 沙俄占领中国北方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增开通商口岸从东南沿海至内地;开通内河航行权;鸦片贸易合法化;掠买华工合法化;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每点, 任意3点得,不得摘抄原文。)
(2)这些条约使中国丧失了更多主权;使中国丧失了北方大片领土;英法美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客观上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满清王朝腐朽性进一步暴露。
[详解] (1)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连串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有,沙俄占领中国北方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鸦片贸易合法化;掠买华工合法化;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连串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更多主权;使中国丧失了北方大片领土;英法美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客观上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点睛:解答此题关键是立足于材料“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连串不平等条约”,联系所学分析出各题的答案。第一问,可结合材料一可知,沙俄占领中国北方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材料八“鸦片烟成为合法的进口商品”可知,鸦片贸易合法化;材料十外国派遣公使以征服者的姿态进驻中国的京城”可知,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等。第二问,对中国的影响,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连串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更多主权;使中国丧失了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上历史 自主预习 02 第二次鸦片战争
1.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时间及过程,了解《天津条约》的签订时间及内容。
2.知道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掌握《北京条约》的内容和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大片领土的史实。
3.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与中国的落后是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
时间:1856.10-1860.10年
(1)根本原因:西方列强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参战国: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3)结果:
① 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② 1858年《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国被迫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③ 1860年,清政府与英国、法国签订《北京条约》: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一带给英国;赔款额大幅增加。
(4)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在中国的罪行:
①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②俄国割占我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影响:①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土地。②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考点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
例1.下表信息反映西方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
A.打开中国市场 B.鸦片贸易合法 C .镇压革命运动 D .扶植代理政府
考点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
例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闯进圆明园,掠夺了大量的奇珍异宝,并放火烧毁了圆明园。如果要研究英、法曾犯下的这些罪行,下列史料可信度最高的是( )
A.1860年《泰晤士报》的相关报道 B .历史书籍里的相关描述
C .法国枫丹白露言中的圆明园文物 D .亲历该事件士兵回忆录
考点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例3.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如图所示的知识卡片中空白处应填写的是( )
A.英国160多万 B .沙俄150多万 C .法国160多万 D.日本150多万
1. (2022,山东青岛) 综合下表信息,得出的结论符合这一-时期史实的是( )
A .清朝主动开放力度加强 B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 .清朝通商口岸日益减少 D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2022,潍坊)《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均有“修约”条款,由此引起后续交涉。最终导致了(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起义 C.义和团运动爆发 D.巴黎和会召开
3.(2022,四川)1854年,英、美、法三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提出:“准英人随意往内地各处并海滨各城邑”,自由贸易,“往来无碍”,“俱不得在内地津关,重行征税”“内地完全开放”等。这些要求旨在( )
A.方便外国人来华旅游 B .进口更多的中国茶叶
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 .向中国出口更多粮食
4.(2022,山东)1856年10月,英国发动对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下面关于这次战争表述正确的是( )
A.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华权益 B.目的:获得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特权
C.借口:林则徐在广东查禁鸦片、虎[销烟 D .影响: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 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载体。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
A.鸦片战争战败后,清政府被迫于1842年8月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
B .1856- -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 . 1898年春,康有为梁启超领导公车上书”,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D .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美国于1899年出“门户开放”的政策
2.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及稍后一段时期,共割占中国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的是( )
A.俄国 B.美国 C.德国 D.日本
3.据英军军官约翰H.唐恩某年10月7日的日记:“晚上7点,总司令到达,找到了巴特尔旅和我们的法国盟军。法国人有意无意地已经在昨天推进到中国皇帝的夏言,与我们相距4英里(约6.44千米)。他们已经大规模地抢……”他记述的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 《北京条约》 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两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的内容不包括( )
①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②增开天津为商埠 ③割香港岛给英国
④割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给沙俄 ⑤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厂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②④
5. 下面奖章是法国1860年远征中国纪念章,该章总颁发量8000枚。奖章正面刻有拿破仑三世像,背面则刻了重要战役的地点一塘沽、张家湾、八里桥、北京。奖章绶带为金黄色,正反面均缝有北京的字样,奖章在成为历史罪证的同时,也记录下了战争的过程。这场侵略战争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6. 有史学家指出:“如果说鸦片 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下列史实能对此进行佐证的是( )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日本南京大屠杀 D.八国联军进入紫禁城
7.以下属于研究中国近代史实物史料的是( )
A.电影《大决战》 B .圆明园遗址
C .《李鸿章传》 D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村民印下红手印的契约
8. 1858年,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增开营口、烟台、镇江、南京、九江、汉口、淡水、台南、汕头、琼州十处通商口岸。通过这一条约,外国侵略势力得以( )
A.打开中国门户 B.渗透到南部沿海广大区域
C.开始染指台湾 D.波及东部沿海并深入内地
9.2023年5月9日,经国家文物局授权,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黄屏出席于纽约曼哈顿区检察官办公室举行的中国流失文物返还仪式,与美方签署返还协议,并接收2件重要石刻文物。中国流失文物是中国文化遗产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寄托着中国人民质朴深沉的历史情感和文化记忆。历史上圆明园中的文物就普大量流失海外,这跟下列哪次战争有关( )
A.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10.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代谢》中写到:“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 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连头带尾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这说明了( )
A.清政府沦为了洋人的朝廷 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中国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材料分析题
11.1900年以来的百年中国史,是中华民族从苦难深渊走向繁荣复兴的历史。请回答:
(1)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开放通商口岸有哪些
(2)鸦片战争前中国当时处于什么社会制度
(3)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遭受的屈辱有哪个大事件
12.一次次列强的侵略,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中国的苦难岁月,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场绅士的洗劫, 一把文明的大火,早夺去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耻辱的印记。我,没有到过圆明园。但,我感到灼伤的痛楚,我听见你在低泣。
——张晋松 《我没有到过圆明园》
材料二:“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日本....东三省海防, 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蓥篱尽撤。”
——《清史稿》
材料三: 1900年,西方列强悍然发动了共同侵略中国的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空前屈辱的条约。1901年初,掌握清政府实权的慈禧太后借光绪帝之名下诏,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在事件发生的战争前后攫取好处最多的是哪个国家
(2)根据材料二,在“甲午一役"中,威海卫水师“毁于日本”具体指什么事情 “甲午一役"后,中日双方签订了什么条约 该条约中的哪一条款使列强侵略方式发生了变化
(3)材料三中“共同侵略中国的战争”是指什么战争 迫使清政府签订的条约是什么 慈禧太后的言论说明了什么问题
(4)综合以上材料,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认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连串不平等条约(包括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和在上海订立的“中英道商章程善后条约”)。……
二、如前所述,俄国攫取得了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的极其广大的领土,共一百万平方公里有余。……
三、除鸦片战争已开放的五口外,沿海又开放天津、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南、淡水、潮州、琼州这七口,并在长江沿线开放镇江、南京、九江、汉口四口。在新疆,对俄也加开了喀什噶尔一口。
四、外国船(包括兵船)可以往来于沿海各通商口岸,也可以在长江一带自由道航……
……
八、鸦片烟成为合法的进口商品。
九、条约中准许华工出国到芙、法屬地或其他外洋地方作工的规定,当时外国侵略者已经在东南沿海掠卖华工,大批贩运出洋,这种暴虐行为从此得到了“合法”的保障。
十、外国派遣公使以征服者的姿态进驻中国的京城。
——引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归纳“一连串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 不得摘抄原文,答出三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一连串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