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阳光
1.如图所示为世界最大太阳望远镜(DKIST)拍得的人类迄今为止分辨率最高的太阳照片,为研究太阳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持。下列有关太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常我们看到的太阳是它的色球层
B.八大行星围绕太阳旋转,太阳是银河系的中心
C.太阳是恒星,它在宇宙中静止不动
D.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之一
2.维持人体生命活动需要能量,人们从事生产活动也需要能量,这些能量最终主要来自( )
A.流水和风 B.太阳辐射能
C.绿色植物的能量 D.深埋在地下的煤和石油
3.2021年5月26日,我国部分地区可以看到月食,6月10日可以看到日食,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A.月食是地球遮住太阳光造成的
B.日食是月球遮住太阳光造成的
C.永嘉6月10日白昼的时间要比5月26日短些
D.永嘉6月10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比5月26日大
4.下列生活中的现象能用小孔成像原理解释的是( )
A.树荫下的光斑 B.雨后的彩虹
C.在岸上看到水中的鱼 D.廊桥倒影
5.某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以及黄色香蕉。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 )
A.瓷盘呈白色,苹果呈黑色,香蕉呈红色
B.瓷盘呈红色,苹果呈红色,香蕉呈黑色
C.瓷盘呈红色,苹果呈黑色,香蕉呈红色
D.瓷盘呈黑色,苹果呈红色,香蕉呈黑色
6.光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学们每天进入校园时,校门口都有热成像仪对同学们进行体温监测。热成像仪是利用 (选填“红外线”、“紫外线”或“可见光”)工作的。合理晒太阳对我们的身体有益,但过度晒太阳会导致皮肤过早衰老甚至癌变,这主要是由于太阳光中的 (选填“红外线”、“紫外线”或“可见光”)导致。
7.1279年,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在河南登封设计并建造了一座测影楼(如图甲),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台。一年中每天正午横梁的影子会在“量天尺”上移动(如图乙),影子最长时刚好落在量天尺的最北端。2·1·c·n·j·y
(1)横梁在阳光下会形成影子的原理是 。
(2)若任纬度更低的瑞安建造一座相同的测影楼,使影子最长时也刚好落在量天尺的最北端。与登封的量天尺相比,该量天尺的长度 (选填“更长”“相等”或“更短”)。
8.太阳和月球是地球在宇宙中两个最重要的近邻。
(1)甲图是用专用仪器拍摄的太阳照片,照片中A区域呈现的太阳活动是 。
(2)乙图是嫦娥四号拍摄的月球背面照片,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月坑,即 。
9.小科为了探究小孔成像的特点,在易拉罐的底部中心位置打了一个直径约1mm的小孔,将罐的顶部有拉环的这一个圆面剪去,用硬纸板制作了一个直径略小于易拉罐的圆筒,使易拉罐恰好能套在它的外面在圆筒的一端包上如图乙的半透明的方格纸(格子与LED发光单元等大)并插入易拉罐中,如图甲所示。【版权所有:21教育】
(1)小科应该将半透明的方格纸包在圆筒的 端(选填“A”或“B”),采用了半透明并带有方格的纸来做光屏的优点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小科将光源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多次改变光屏的位置,记录下像距和像的高度如表所示,则根据表中的数据能得到的结论是 。
像距s/cm 4.0 6.0 8.0
像的高度h/cm 2.0 3.0 4.0
(3)相比较于烛焰,小科选用“F”形光源的好处是 。
A.LED发光体的亮度更亮,成的像更明显。
B.选用“F”形光源更便于研究像和光源的正倒关系。
C.选用“H”形光源也能达到同样的实验效果。
10.探究透明物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小明做了如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让太阳光透过硬纸板的圆孔,将红色透明塑料薄膜蒙在硬纸板的圆孔上,在下方白纸上看到的颜色是 。21·cn·jy·com
(2)如图乙所示,让太阳光穿过纸板的狭缝射到三棱镜上,经三棱镜分解后的彩色光带通过蓝色玻璃板,在白纸上观察到的光带颜色是 。2-1-c-n-j-y
(3)仍用图乙实验装置,用绿色的纸屏直接吸收经棱镜色散后的彩色光带,观察到纸屏上出现的颜色是 。
(4)实验结论:透明物体的颜色是它能 的颜色;不透明物体的颜色跟被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相同。
11.晴朗的天空是蓝色的,朝阳、夕阳是鲜红色的,而正午的太阳却是近乎白色的。原来,这些都和散射光的散射有关。如图甲所示,当光在气体或其他介质中传播时,气体分子或其他微粒会吸收某个方向传来的光,并向各个方向再发射光——这就是光的散射。
材料一:太阳光发出的可见光中含有红光、橙光、黄光、蓝光、紫光等单色光。这些色光通过地球表面的大气(大气层)时被空气散射情况为:蓝、紫光被散射的较多,橙光、黄光被散射的很少,而红光相比之下几乎没有被散射。
材料二:太阳光中含有的紫色光少,而且眼睛对它的敏感度比较低。
材料三:图乙为正午的太阳和朝阳(夕阳)发出的光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观察者的示意图。
请结合材料对“天空是蓝色的”、“朝阳、夕阳是鲜红色”、“正午的太阳是近乎白色”作出合理的解释。
12.大约两千四百年前,我国的学者墨翟和它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小光同学将两个长度均为50cm,直径为5cm的直筒套在一起,做成如图的仪器(M筒的直径稍大,可以在N筒上并能前后移动)
(1)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 像。可以用光的 解释,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 (选填“有”或“无”)关。www.21-cn-jy.com
(2)若直筒M、N位置不动,让物体远离N筒,像距 ,像的大小 (以上两空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来源:21cnj*y.co*m】
13.中国皮影戏又称为“影子戏”,是一种使用平面的、关节可动的物品,并将其置于光源与半透明幕布(比如白纱布)之间,用以叙说故事及娱乐的传统表演艺术,属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图所示。请结合题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皮影戏源于战国,起初的屏幕“投影”均是黑白,你认为其中所蕴含的科学原理是什么?
(2)屏幕中角色的“投影”大小,可以由操作者灵活控制。在光源和屏幕固定不变的前提下,你认为操作者怎样操作,可使屏幕中的“投影”变大?
(3)皮影戏兴于宋代,不仅栩栩如生,而且屏幕中的角色“形象”五颜六色,在光源和屏幕材质等不变的情况下,你认为是什么改进导致彩色皮影戏的出现?
14.如图探究小孔成像的实验。蜡烛火焰最上为B,最下为A;K是一块不透明挡板的一个足够小的孔;N是足够宽大的光屏。若在烛焰和小孔之间有一不透明挡板D,画出此时在光屏上所成烛焰的像。与烛焰本身相比较,烛焰的像是完整的吗?
15.小明用易拉罐做“小孔成像实验”,他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中央戳了个三角形的小孔。
(1)小明把易拉罐正对着点燃的蜡烛(如图所示),则在半透明纸上会看到蜡烛的 (填“正立”或“倒立”)的像,这一现象可用光的 原理解释。
(2)实验时,小明发现小孔成像的大小会发生变化,于是设计实验探究小孔所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所成像的大小可能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物体的高度以及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于是他用同一支蜡烛进行实验,且保持蜡烛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多次改变小孔到半透明纸之间的距离时,他测出了相应的像的高度(如下表所示)。
小孔到半透明纸的距离s/cm 2.0 4.0 6.0 8.0 10.0
像的高度h/cm 1.0 2.0 3.0 4.0 5.0
(4)根据表中数据,得出h与s的关系: (用具体的关系式表示)。
(5)通过实验,小明得到了正确的结论后很高兴。但他又想,像的大小会不会与蜡烛离小孔的距离有关呢?在设计这个实验时,小明应注意控制 不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阳光
1.如图所示为世界最大太阳望远镜(DKIST)拍得的人类迄今为止分辨率最高的太阳照片,为研究太阳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持。下列有关太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常我们看到的太阳是它的色球层
B.八大行星围绕太阳旋转,太阳是银河系的中心
C.太阳是恒星,它在宇宙中静止不动
D.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之一
【答案】D
【解答】解:通常我们看到的太阳是它大气层最内层的光球层,A错误。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不是银河系的中心,B错误。
太阳是恒星,它处于运动之中,绕着银河系的中心旋转,C错误。
太阳黑子现象是太阳活动最明显的标志之一,D正确。
故选:D。
2.维持人体生命活动需要能量,人们从事生产活动也需要能量,这些能量最终主要来自( )
A.流水和风 B.太阳辐射能
C.绿色植物的能量 D.深埋在地下的煤和石油
【答案】B
【解答】解:人从食物中获得能量来维持人的生命活动和生产活动,食物中的能量来自于太阳辐射能。
故选:B。
3.2021年5月26日,我国部分地区可以看到月食,6月10日可以看到日食,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A.月食是地球遮住太阳光造成的
B.日食是月球遮住太阳光造成的
C.永嘉6月10日白昼的时间要比5月26日短些
D.永嘉6月10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比5月26日大
【答案】C
【解答】解:A、月食是地球遮住太阳光造成的,故A正确;
B、日食是月球遮住太阳光造成的,故B正确;
C、永嘉6月10日白昼的时间要比5月26日长些,故C错误;
D、永嘉6月10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比5月26日大,故D正确。
故选:C。
4.下列生活中的现象能用小孔成像原理解释的是( )
A.树荫下的光斑 B.雨后的彩虹
C.在岸上看到水中的鱼 D.廊桥倒影
【答案】A
【解答】解:小孔成像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A、树影下的光斑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太阳的实像,是小孔成像,故A正确;
BC、雨后的彩虹、在岸上看到的水中“鱼”属折射现象,故BC错误;
D、廊桥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光的反射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5.某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以及黄色香蕉。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 )
A.瓷盘呈白色,苹果呈黑色,香蕉呈红色
B.瓷盘呈红色,苹果呈红色,香蕉呈黑色
C.瓷盘呈红色,苹果呈黑色,香蕉呈红色
D.瓷盘呈黑色,苹果呈红色,香蕉呈黑色
【答案】B
【解答】解: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白色瓷盘、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
①红色的苹果反射红光,故呈现红色。
②白色瓷盘,白色的物体能反射所有的色光,反射什么色光就是什么颜色,故瓷盘呈现红色;
③黄色香蕉,吸收红色的光,没有光线进入人眼,故呈现黑色;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6.光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学们每天进入校园时,校门口都有热成像仪对同学们进行体温监测。热成像仪是利用 (选填“红外线”、“紫外线”或“可见光”)工作的。合理晒太阳对我们的身体有益,但过度晒太阳会导致皮肤过早衰老甚至癌变,这主要是由于太阳光中的 (选填“红外线”、“紫外线”或“可见光”)导致。
【答案】红外线;紫外线。
【解答】解:(1)当人体发热时,皮肤表面的温度异常,可以利用红外线拍摄“热谱图”,有助于诊断疾病,这是利用了红外线的热作用很强,热成像仪利用的都是红外线;
(2)因为太阳光中含有紫外线,过度照射会引发皮肤变粗糙,导致皮肤过早衰老。
故答案为:红外线;紫外线。
7.1279年,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在河南登封设计并建造了一座测影楼(如图甲),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台。一年中每天正午横梁的影子会在“量天尺”上移动(如图乙),影子最长时刚好落在量天尺的最北端。2·1·c·n·j·y
(1)横梁在阳光下会形成影子的原理是 。
(2)若任纬度更低的瑞安建造一座相同的测影楼,使影子最长时也刚好落在量天尺的最北端。与登封的量天尺相比,该量天尺的长度 (选填“更长”“相等”或“更短”)。
【答案】(1)光的直线传播;(2)更短。
【解答】解:(1)横梁在阳光下会形成影子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2)瑞安比登封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大,形成的影子更短,因此该量天尺的长度也要更短。
故答案为:(1)光的直线传播;(2)更短。
8.太阳和月球是地球在宇宙中两个最重要的近邻。
(1)甲图是用专用仪器拍摄的太阳照片,照片中A区域呈现的太阳活动是 。
(2)乙图是嫦娥四号拍摄的月球背面照片,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月坑,即 。
【答案】(1)日珥(2)环形山
【解答】解:(1)日珥是在太阳的色球层上面跳动的鲜红火舌,图示太阳活动是日珥现象。
(2)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由于体积和质量较小,月球缺少大气层的保护,表面有众多陨石撞击形成的陨石坑和环形山。21*cnjy*com
故答案为:(1)日珥(2)环形山
9.小科为了探究小孔成像的特点,在易拉罐的底部中心位置打了一个直径约1mm的小孔,将罐的顶部有拉环的这一个圆面剪去,用硬纸板制作了一个直径略小于易拉罐的圆筒,使易拉罐恰好能套在它的外面在圆筒的一端包上如图乙的半透明的方格纸(格子与LED发光单元等大)并插入易拉罐中,如图甲所示。【版权所有:21教育】
(1)小科应该将半透明的方格纸包在圆筒的 端(选填“A”或“B”),采用了半透明并带有方格的纸来做光屏的优点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小科将光源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多次改变光屏的位置,记录下像距和像的高度如表所示,则根据表中的数据能得到的结论是 。
像距s/cm 4.0 6.0 8.0
像的高度h/cm 2.0 3.0 4.0
(3)相比较于烛焰,小科选用“F”形光源的好处是 。
A.LED发光体的亮度更亮,成的像更明显。
B.选用“F”形光源更便于研究像和光源的正倒关系。
C.选用“H”形光源也能达到同样的实验效果。
【答案】(1)A;便于比较像的大小;(2)物距和物高一定时,物体经小孔所成像的高度h和像距s成正比;(3)AB。www-2-1-cnjy-com
【解答】解:(1)实验中,半透明薄纸相当于光屏,为了使成的像更清晰,便于观察,半透明的薄纸应该放在圆筒的A端,B端周围环境太亮,看不清像;
光屏换成带有方格光屏的优点:便于比较像的大小;
(2)光源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即物距一定,研究像的高度h和像距s的关系,要物高一定,由图象可得出的结论是:物距和物高一定时,物体经小孔所成像的高度h和像距s成正比;21*cnjy*com
(3)A、蜡烛换成LED灯实验现象更明显、便于观察,故A正确;
B、选用“F”形光源更便于研究像和光源的正倒关系,故B正确;
C、选用“H”形光源不便于研究像和光源的正倒关系,不能达到同样的实验效果,故C错误。
故选:AB。
故答案为:(1)A;便于比较像的大小;(2)物距和物高一定时,物体经小孔所成像的高度h和像距s成正比;(3)AB。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0.探究透明物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小明做了如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让太阳光透过硬纸板的圆孔,将红色透明塑料薄膜蒙在硬纸板的圆孔上,在下方白纸上看到的颜色是 。21·cn·jy·com
(2)如图乙所示,让太阳光穿过纸板的狭缝射到三棱镜上,经三棱镜分解后的彩色光带通过蓝色玻璃板,在白纸上观察到的光带颜色是 。2-1-c-n-j-y
(3)仍用图乙实验装置,用绿色的纸屏直接吸收经棱镜色散后的彩色光带,观察到纸屏上出现的颜色是 。
(4)实验结论:透明物体的颜色是它能 的颜色;不透明物体的颜色跟被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相同。
【答案】(1)红色;(2)蓝色;(3)绿色;(4)透过。
【解答】解:(1)透明物体可以让和它本身颜色相同的色光通过,吸收其他色光,所以太阳光通过红透明塑料后,剩下的光与塑料颜色相同,即是红色;
(2)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分解成七色光带,即红、橙、黄、绿、蓝、靛、紫各种颜色;透明物体可以让和它本身颜色相同的色光通过,吸收其他色光,所以七色光带分别通过蓝透明玻璃后,剩下的光与玻璃颜色相同,即蓝色。
(3)不透明物体可以反射和它本身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其他色光,用绿纸屏接收七色光带,能反射的绿色光;
(4)通过上述实验归纳总结:透明物体的颜色是它能通过的颜色;不透明物体的颜色跟被它反射的色光相同,吸收跟物体不同颜色的色光。
故答案为:(1)红色;(2)蓝色;(3)绿色;(4)透过。
11.晴朗的天空是蓝色的,朝阳、夕阳是鲜红色的,而正午的太阳却是近乎白色的。原来,这些都和散射光的散射有关。如图甲所示,当光在气体或其他介质中传播时,气体分子或其他微粒会吸收某个方向传来的光,并向各个方向再发射光——这就是光的散射。
材料一:太阳光发出的可见光中含有红光、橙光、黄光、蓝光、紫光等单色光。这些色光通过地球表面的大气(大气层)时被空气散射情况为:蓝、紫光被散射的较多,橙光、黄光被散射的很少,而红光相比之下几乎没有被散射。
材料二:太阳光中含有的紫色光少,而且眼睛对它的敏感度比较低。
材料三:图乙为正午的太阳和朝阳(夕阳)发出的光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观察者的示意图。
请结合材料对“天空是蓝色的”、“朝阳、夕阳是鲜红色”、“正午的太阳是近乎白色”作出合理的解释。
【答案】天空是蓝色的,这是因为大气对阳光中波长较短的蓝光散射得较多;
傍晚的太阳颜色发红,这是因为傍晚的阳光要穿过厚厚的大气屋,蓝光、紫光大部分都被散射掉了,剩下红光、橙光透过大气射入我们的眼睛;
正午的太阳光穿过大气层时,几乎没有被散射,所以正午的太阳是近乎白色
【解答】答:天空是蓝色的,这是因为大气对阳光中波长较短的蓝光散射得较多;
傍晚的太阳颜色发红,这是因为傍晚的阳光要穿过厚厚的大气屋,蓝光、紫光大部分都被散射掉了,剩下红光、橙光透过大气射入我们的眼睛;21cnjy.com
正午的太阳光穿过大气层时,几乎没有被散射,所以正午的太阳是近乎白色。
12.大约两千四百年前,我国的学者墨翟和它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小光同学将两个长度均为50cm,直径为5cm的直筒套在一起,做成如图的仪器(M筒的直径稍大,可以在N筒上并能前后移动)
(1)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 像。可以用光的 解释,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 (选填“有”或“无”)关。www.21-cn-jy.com
(2)若直筒M、N位置不动,让物体远离N筒,像距 ,像的大小 (以上两空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来源:21cnj*y.co*m】
【解答】解:(1)由于小孔所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因此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这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小孔所成的像是物体本身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2)见下图:若直筒M、N位置不动,让物体远离N筒,像仍然成在M筒的右侧,像距不变;让物体远离N筒,ΔAOB与ΔA′OB′的相似比变大,AB大小不变,则像变小。
故答案为:(1)实;直线传播;无;(2)不变;变小。
13.中国皮影戏又称为“影子戏”,是一种使用平面的、关节可动的物品,并将其置于光源与半透明幕布(比如白纱布)之间,用以叙说故事及娱乐的传统表演艺术,属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图所示。请结合题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皮影戏源于战国,起初的屏幕“投影”均是黑白,你认为其中所蕴含的科学原理是什么?
(2)屏幕中角色的“投影”大小,可以由操作者灵活控制。在光源和屏幕固定不变的前提下,你认为操作者怎样操作,可使屏幕中的“投影”变大?
(3)皮影戏兴于宋代,不仅栩栩如生,而且屏幕中的角色“形象”五颜六色,在光源和屏幕材质等不变的情况下,你认为是什么改进导致彩色皮影戏的出现?
【答案】(1)皮影戏所蕴含的科学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2)在光源和屏幕固定不变的前提下,把剪纸等道具靠近光源,可使屏幕中的“投影”变大;
(3)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透明的剪纸用五颜六色来制作,透过的色光便是五颜六色的。
【解答】答:(1)皮影戏所蕴含的科学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2)在光源和屏幕固定不变的前提下,把剪纸等道具靠近光源,可使屏幕中的“投影”变大;
(3)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透明的剪纸用五颜六色来制作,透过的色光便是五颜六色的。
14.如图探究小孔成像的实验。蜡烛火焰最上为B,最下为A;K是一块不透明挡板的一个足够小的孔;N是足够宽大的光屏。若在烛焰和小孔之间有一不透明挡板D,画出此时在光屏上所成烛焰的像。与烛焰本身相比较,烛焰的像是完整的吗?
【解答】解:根据光的直线传播,作出AM、光轴重合的光线,如图两条光线,得出像,只有MN上半部分可以成像,故可得像不完整。【出处:21教育名师】
答:像不完整。
15.小明用易拉罐做“小孔成像实验”,他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中央戳了个三角形的小孔。
(1)小明把易拉罐正对着点燃的蜡烛(如图所示),则在半透明纸上会看到蜡烛的 (填“正立”或“倒立”)的像,这一现象可用光的 原理解释。
(2)实验时,小明发现小孔成像的大小会发生变化,于是设计实验探究小孔所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所成像的大小可能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物体的高度以及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于是他用同一支蜡烛进行实验,且保持蜡烛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多次改变小孔到半透明纸之间的距离时,他测出了相应的像的高度(如下表所示)。
小孔到半透明纸的距离s/cm 2.0 4.0 6.0 8.0 10.0
像的高度h/cm 1.0 2.0 3.0 4.0 5.0
(4)根据表中数据,得出h与s的关系: (用具体的关系式表示)。
(5)通过实验,小明得到了正确的结论后很高兴。但他又想,像的大小会不会与蜡烛离小孔的距离有关呢?在设计这个实验时,小明应注意控制 不变。
【答案】(1)倒立;直线传播;(3)h=s;(3)物体的高度、像到小孔的距离
【解答】解:(1)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这种现象叫小孔成像;其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21教育网
(3)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当蜡烛和小孔的距离保持不变时,半透明纸离小孔越远,所成的像越大,且像的高度为小孔到半透明纸的距离的一半,即h=s;
(4)小孔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物到小孔的距离、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因此,我们在研究像的大小与蜡烛离小孔的距离是否有关时,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我们应该控制物体的高度、像到小孔的距离不变。【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故答案为:(1)倒立;直线传播;(3)h=s;(3)物体的高度、像到小孔的距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