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中考地理复习必考点突破训练:地形图的判读
1.暑假期间,某中学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图示地区(下图)开展了一次地理实践活动。请跟随他们的脚步,一起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1)图示地区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
(2)该地区地形类型以____为主,其中①处的山体部位名称是____。
(3)图中的果树是____(苹果/柑橘)树。
(4)A河流流经地区位于____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
(5)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该地区容易发生____、____等地质灾害。
(6)据图分析图中聚落的分布特点:____。
2.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
(1)甲在乙的____方向。
(2)图中A,B,C,D表示的点中,表示鞍部的点是____。若某学校要组织学生去攀岩,选择的最佳地点应是____。
(3)E,F两点中可能有河流的是____。
(4)A、E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____米
A.90米 B.100米 C.150米 D.250米
3.下图是小华家乡的等高线地形图,请为小华的家乡发展提建议。
(1)该地的最大相对高度范围约为____米,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海拔最低的是____地。
(2)该地的地形类型是____,这里____多,地表____,修筑公路应沿____或者钻____以减小坡度。
(3)如果要建一座水电站,选址在图中PQ处,你认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____。
4.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村所在区域内的地形类型是____,虚线AC代表的山体地形部位是____。
(2)若测得D、B两地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则两地的实地水平距离是____千米。
(3)图中B点与C点的相对高度是____米。
(4)CA和DA两条线路相比更陡的是____,请说明理由____。
5.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虚线A—C所处的山体部位是_______________。图中小河的流向大致是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村庄海拔较低的是_______________。甲乙两村庄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两地的实地距离为____________千米。
(3)两条登山路线C—A和D—A,比较省力的是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6.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并说出判断的依据:C____,判断依据:____;D____,判断依据:____。
(2)图中等高线标注的数字,表示的是____;B地的海拔范围为____。
(3)根据图中比例尺,写出它的数字式:____。量算图中两个山峰之间的图上距离为1.5cm,其实地距离为____。
(4)图中河流E河水流动的方向为____。因甲村离河流较远,用水不方便,甲村准备修一条人工河,把河水引到村里,现有两条引水线路①和②,哪一条线路更合理____,请说明你的理由。____
7.鹧鸪茶叶圆味甘、茶质醇厚,是一种奇特的野生茶叶,主产于冠有“世界长寿之乡”美誉的海南万宁各山区、丘陵、沿海一带。当地某茶村借助鹧鸪茶的品牌效应,大力发展经济。读“万宁市某茶村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最高点的海拔约为____________米,该村的C茶园比D茶园长势好,是因为C茶园位于____________(阳坡/阴坡)。
(2)图中E表示的地形部位是____________,它位于A村庄的____________方向。若A、B两村图上距离约为2厘米,实地距离约1千米,请在图中画出线段式比例尺___________。
(3)图中公路的走向为____________,影响其布局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____。
(4)茶村所在省份的气候特征为____________,夏秋季节可能会受____________(自然灾害)的影响。
(5)该村的学生们在讨论家乡未来发展时提出了一些新设想,其中不可行的是____________。
A.利用电商平台,扩大茶叶销售渠道
B.茶园景观与鹧鸪茶文化相结合,发展旅游业
C.扩大茶园规模的同时,兼顾自然环境的保护
D.改茶园为稻田,并在稻田里养殖小龙虾,增加农产品种类
8.读“部分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D和BF是山谷的是____,是山脊的是____,图中陡崖位于____处。
(2)G处与D附近的山顶相对高度是____米,陡崖顶部海拔在250米到____米之间。
(3)若DG间的图上距离是3.5厘米,则DG间的实际水平距离是____米,该地区表示的面积比安徽省面积____(大或小),安徽省地图表示的内容比该地区____(简略或详细)。
(4)沿AD爬到海拔420米的山顶比沿AD南面的山坡爬到山顶较____(吃力或省力),理由是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答案
1.(1)南方地区
(2) 山地 陡崖
(3)柑橘
(4)东南
(5) 滑坡 泥石流
(6)分布在河流沿岸
2.(1)西南
(2) B C
(3)E
(4)A
3.(1) 300—350 丙
(2) 盆地 河流 起伏大 等高线稀释的地方修建
隧道
(3)合理,PQ位于盆地的出口处,空间最窄,工程量最小。
4.(1) 平原 山脊
(2)6
(3)400
(4) DA DA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5.(1) 山脊 自东北流向西南
(2) 甲村 3
(3) C—A 等高线稀疏,坡缓。
6.(1) 山谷 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 山脊 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2) 海拔 450米—500米
(3) 1:2000000 30千米
(4) 自南向北 ① ①处海拔高于甲村,从高处引水,河水可以自流
7.(1) 450-475之间 阳坡
(2) 山顶 北 1:50000
(3) 东北-西南走向 地形
(4)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水旱灾害
(5)D
8.(1) BF AD C
(2) 220 300
(3) 1750 小 简略
(4) 省力 理由:沿AD山脊,等高线比南面山坡稀疏,坡度较缓,爬山省力(合理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