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历史自主预习 05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上历史自主预习 05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13 03:00:4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上历史 自主预习 05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知道《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2.了解帝国主义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史实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3. 比较《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马关条约》的影响。
时间:1894——1895年
1、背景:日本企图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导火索: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
2、开始标志:丰岛海战:1894年7月25日,日军突然袭击中国运兵船。结束标志: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主要战役
①平壤战役:左宝贵力战身亡。叶志超仓皇出逃。
②黄海海战:邓世昌壮烈殉国。
③辽东半岛战役:徐邦道孤军迎敌,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2万多人)。
④威海卫战役: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4、结果:签订《马关条约》(1895)
①割地: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的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②赔款: 2亿两白银;③通商: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设厂: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适应了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输出资本的迫切需要)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5、“瓜分”中国狂潮(1)三国干涉还辽事件(英法俄-----日)①三国:沙俄、法国、德国
②代价:赎辽费—清政府赔偿日本3000万两白银③影响: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2)“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1899年)①提出者:美国②主要内容:承认各国在华的势力范围和它们已经取得的特权,同时要求列强开放在华的租借地以及势力范围,使美国享有均等的利益和机会。 ③评价(实质):反映出美国与其它帝国主义国家在侵略政策上的矛盾。
考点一: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经过
例1.1996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命名新式远洋综合训练舰为“世昌”号,这不仅表达了人们对英雄人物的怀念,也是借此纪念( )
A.福建水师 B .戊戌变法 C .北洋舰队 D .湖北新军
[知识点]甲午战争的背景、经过
[答案] C
[详解]根据材料“世昌'号”,结合所学可知,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在黄海战役中,邓世昌壮烈牺牲,北洋舰队受到重挫,因此借此纪念北洋舰队,C项正确;
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
戊戌变法在甲午战败战争之后,排除B项;
湖北新军为清末张之洞于湖北训练的“新式”军队,属于陆军,排除D项。
故选C项。
考点二:马关条约、瓜分狂潮
例2.曾有人作对联讽刺蓝太后,“今日幸(到达)西苑,明日幸颐和,何日幸圆明园 四百兆骨髓全枯只剩一人何有幸 五十失琉球(今台湾),六十失台海,七十失东二省!五万里版图弥壁(收缩),每逢万寿必无疆 ,”与上述材料中的“五十失琉球”相关的战役是( )
A .戚继光抗倭 B.雅克萨之战 C .甲午中日战争 D .抗日战争
[知识点]马关条约、 瓜分狂潮
[答案] C .
[详解]据材料'四百兆骨髓全枯只剩一人何有幸 五十失琉球(今台湾) , 六十失台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十失琉球"是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割台湾给了日本, C项正确;
戚继光抗倭发生在明朝,他抗击的是荷兰殖民者,而题干中的琉球指的是台湾,排除A项;
雅克萨之战中俄双方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不涉及台湾,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
琉球指的是台湾,抗日战争发生在近代中国,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故选C项。
1. (2022,深圳)战前,列强在中国设立工厂还是不合法的战后,他们却“合法"的经营了许多轻工业导致这一变化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知识点]马关条约、瓜分狂潮
[答案] 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失败,1895年春, 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议和,经过谈判,双方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C项正确;
ABD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C项。
2. (2022,通辽)中日《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一条款的实施( )
A.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B.有利于列强对中国资本输出
C. 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 D.阻止了其他列强在中国开设工厂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这个条款表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B符合题意;
《南京条约》就已经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排除A ;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 与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无关,排除C ;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并不能阻止了其他列强在中国开设工厂,相反其余列强也同样获得了此项权利,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马关条约》的内容以及影响,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3. (2022,湖南常德)梁启超在回忆19世纪80年代的情形时说:“朝士皆耻言西学,有谈者, 诋为汉奸,不齿士类”,而到了19世纪末,却出现了“举国若狂,人竞言西学"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当时中国( )
A .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改变 B .民族危机加深,救亡意识凸显
C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自强求富理念的推广
[知识点]马关条约、瓜分狂潮
[答案] 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19世纪80年代朝士皆耻言西学,19世纪末人人竞言西学',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中华民族危机加深,人们为挽救民族危机纷纷学习西方先进社会文化,B项正确;
19世纪80年代到19世纪末中国都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社会性质未发生变化,排除A项;
1911年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排除C项;
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两大口号,洋务运动是清朝面对内外交困局面,内部先进官员主张学习西方技术维护清朝统治自救行为,它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西方的文化、技术,但不是题干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
故选B项。
4. (2022,滨州)下侧《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出现图中时局的国内外背景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和日本明治维新 B.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美国内战
C.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马关条约》的签订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答案] D
[解析] [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时局图》把19世纪末(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的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及时地、深刻地、形象地展示在人们面前,起到了警示钟的作用。漫画中熊代表俄罗斯,犬代表英国,蛤蟆代表法国,鹰(即鵜)代表美国,太阳代表日本,香肠代表德国。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封建帝国已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的历史现实。它创作的背景是《马关条约》的签订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 D符合题意;期三项与《时局图》创作背景时间不符,ABC不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让学生正确认识列强瓜分中国时的社会背景,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既可作答。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1. 下表所示是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东北某些民众的抗日言论和抗日事迹。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
A.民众是抗击日本侵略的主力 B .东北人民对清政府的拥护
C .抗日活动沉重打击了侵略者 D.国人誓死不屈的爱国精神
[知识点]甲午战争的背景、经过
[答案] D
[详解]从所给的材料可以看出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民众的抗日言论和事迹中,人民自己出资,辽阳等地民众自主团结抗日,金州阎世开的誓死如归,不愿屈服的精神,可以看出国人为反抗日本誓死不屈的爱国精神,D项正确;
从所给的材料能反映人民为抗日出钱、出力以及视死如归的精神,无法得出民众是抗击日本侵略的主力,排除A项;
材料反映的是民众的对日态度和做法,体现不出东北人民对清政府的拥护,排除B项;
材料只是反映了民众的抗日活动,没有体现抗日的结果,排除C项。
故选D项。
2.旅顺大屠杀后,美国纽约《世界报》刊载:“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材料中的这一 暴行发生在( )
A.鸦片战争期间 B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C .北伐战争期间 D .淞沪会战期间
[知识点]甲午战争的背景、经过
[答案] B
[详解]由材料“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可知,这段话评论的是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日本发动 了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并制造了旅顺大屠杀,“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B项正确;
鸦片战争发生在1840年,排除A项;
北伐战争发生在1926年到1928年,排除C项;
淞沪会战发生在1937年,而题干中旅顺大屠杀发生在1894年,此暴行时间与旅顺大屠杀时间相近,排除D项。
故选B项。
3. “再现历史场景 ,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民族英雄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素材是( )
A.黄海战役 B.平壤战役 C.威海卫战 D.辽东战役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答案] A
[解析]
[分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民族英雄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也展开激战。北洋舰队将士在战斗中奋勇杀敌,重创日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驴,冲向日舰吉野号,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 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此次海战,北洋舰队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可惜战后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不许出海迎敌,日军趁机夺取了制海权。A选项正确;
平壤战役中牺牲的民族英雄是左宝贵, B选项错误;
威海卫战役中牺牲的是丁汝昌, C选项错误;
辽东战役中牺牲的是徐邦道, 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重点掌握黄海海战的相关知识点。
4.“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民族英雄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素材是( )
A.黄海战役 B .平壤战役 C .威海卫战 D.辽东战役
[知识点]甲午战争的背景、 经过
[答案] A
[详解]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民族英雄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也展开激战。北洋舰队将士在战斗中奋勇杀敌,重创日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驴,冲向日舰吉野号,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此次海战,北洋舰队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可惜战后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不许出海迎敌,日军趁机夺取了制海权,A选项正确;平壤战役中牺牲的民族英雄是左宝贵,排除B项;
威海卫战役中牺牲的是丁汝昌,排除C项;
辽东战役中牺牲的是徐邦道,排除D项。
故选A项。
5.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在下列人物身上能体现这种民族精神的是( )
①林则徐 ②道光 ③左宗棠 ④邓世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知识点]左宗棠收复新疆,甲午中日战争与 《马关条约》,林则徐禁烟运动
[答案] C
[解析] [分析] 依据所学可知,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了民族尊严;左宗棠收复新疆,打击了俄国的侵略气焰;邓世昌在甲午战争中,
与敌舰同归于尽,展现了中国人民反抗的决心和勇气;①③④正确, C符合题意;
道光帝是清朝的皇帝,与题干内容无关 ,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BD ;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的反抗英雄。难度适中, 理解材料,掌握中国近代的民族英雄即可作答。
6.近代中国清政府屡战屡败,被迫和谈。以下不平等条约签订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虎门条约》 ②《北京条约》 ③《天津条约》 ④《马关条约》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①③②④ D .①③④②
[知识点]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马关条约,瓜分狂潮
[答案] 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①《虎]条约》的签订时间是1843年;②《北京条约》的签订时间是1860年;③《天津条约》签订的时间是1858年;④《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是1895年,因此,按着时间前后的排序是①③②④, C项正确,
排除ABD项。
故选C项。
7. 1894年6月中旬,朝鲜内部局势趋稳,清政府建议中、日两国军队同时撒出朝鲜,日本拒绝,并在内阁会议上通过所谓“日中共同改革朝鲜内政的方案”。后来据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回忆说:“我假借这个好题目, 或能调和已经一度恶化的中日两国关系,万一不能调和,则毋宁索性借此时机促其破裂。”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 )
A.清朝军队退出朝鲜 B .中日关系开始破裂 C .朝鲜已沦为殖民地 D.日本蓄意挑起战端
[知识点]甲午战争的背景、经过
[答案] D
[详解]从“我假借这个好题目,或能调和已经一度恶化的中日两国关系,万一不能调和,则毋宁索性借此时机促其破裂。”可知,在朝鲜内部局势趋于稳定时,日本拒绝了清政府提出的中日军队同时撤出朝鲜的建议,并假借名目,蓄意挑起战端,D项正确;
朝鲜局势趋于稳定后,清政府建议中日两国军队同时撤出朝鲜,遭到日本拒绝,因此,“清朝军队退出朝鲜”,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要内容,排除A项;
“中日关系开始破裂的说法与题干“或能调和已经一度恶化的中日两国关系”不符, 排除B项;
题干材料中并没有相关内容能反映朝鲜已经沦为殖民地,排除C项。
故选D项。
8. 漫画针砭时弊,在一定程度上能揭示历史真相。如图是1895年英国讽刺杂志“PUNCH" 刊登的一幅名为《“巨人”中国与“杀手”日本》漫画。下列选项与此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直接相关的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答案] C
[解析] [分析] 由“1895年,《‘巨人’中国与‘杀手’日本》”结合所学, 1894年到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可知,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马关条约》。C项符合题意;
A项是在1842年签订,排除;
B项是在1860年签订,排除;
D项是在1901年签订,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马关条约》的相关史实。
9.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甲午战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 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对上述材料中关于甲午战败影响论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的民族危机 B.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甲午战败源于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D.甲午战败刺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及影响
[答案] C
[解析]
[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史上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的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的民族危机,刺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战败源 于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属于战争战败的原因,不是影响, C符合题意;其它项与材料无关, 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让学生正确认识甲午中日战争,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既可作答。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10.下表是近代中国翻译日本书籍统计表,表格中翻译书籍变化的原因( )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A.甲午中日战争战败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 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实业救国思想兴起
C .洋务运动兴起后需要学习大量西方技术 D .新文化运动兴起后民主科学思想的弓|进
[知识点]马关条约、瓜分狂潮
[答案] A
[详解]由材料可知,1896年后中国翻译日本书籍的数量 显著增加,这主要是由于甲午中日战争战败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 同时也使中国认识到日本的先进,A项正确;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于1900年,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失败,排除C项;
新文化运动兴起于1915年,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
故选A项。
材料分析题
11.海洋强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梦想之一。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哪场战争 请写出英国通过这场战争强迫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两例。
(2)请写出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建成的新式海军两例。
(3)1894- 1895年 ,中国海军遭到惨败,这发生在哪场战争中 这场战争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什么影响
(4)请谈谈中国怎样才能建设海洋强国。
[知识点]甲午战争的背景、 经过
[答案] (1)鸦片战争。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两例即可)
(2)福建、广 东、南洋和北洋等海军。(两例即可)
(3)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强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4)发展科技、建设强大海军:加强海防建设等。(符合题意即可)
[详解] (1)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中英双方签订了中国历
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英国通过这场战争强迫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两例即可)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李鸿章的倡议下,清政府开始大规模进行近代海防建设,筹建新式海军,到19世纪80年代,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等海军初步建成,其中以北洋舰队的规模最大。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4 -1895年, 中国海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甲午中日战后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大大加强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结合所学联系实际,从有利于建设海洋强国的角度回答即可,如发展科技、建设强大海军加强海防建设等。(符合题意即可)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894年9月17日 北洋舰队将领丁汝昌率舰队护送运兵船返航时,在黄海大东沟海面突遏日本舰队袭击,丁汝昌下令应战。中国“致远”号、“经远”号在管带邓世昌、林永升指挥下,奋勇作战,并以受伤之舰撞击敌主力舰“吉野”号,直至战舰沉没。此役激战五小时,参战军舰各十二艘。日本舰队五艘遭重创,死伤六百余人,中国舰队损失六艘,死伤千余人。
材料二:中国的确把一支军队送上了战场,但我们要对比的是一支用钉耙(松土的一种农具)武装起来的军队和一支拿来福枪上阵的军队,这也正是当前中国国民与日本国民之间的真实反差。
——1894年7月17日英国 (泰晤士报)
材料三: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谋杂派以及中图内地沾及寄存栈房之益,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至应享优例豁除,亦莫不相同。
材料四:据统计,日本通过甲午战争所得的赔款及财物,总计约合库白银3.6亿两,折合日币5.1亿元。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其数目是日本实际军营支出的3.4倍,也是日本当时全国年度财政总收入的6.4倍,1894到1904年, 日本公司数从2844家增加到8895家。赔款中80%投入到工业建设和购置军备,特别是重工业。
材料五:在甲午战争以后,德国人便利用两名德国传教士在山东被杀害的事件,占领了胶州湾,并迫使中国政府将其出租给德国,租期99年。沙俄迫使中国签约,攫取了租借旅顺与大连23年的权利,同时获取权利从中东铁路(千线)修建一条南禹铁路抵达这两个港口。英国不甘落后于德、俄两图,租借了威海卫,为期25年:租借了展拓的九龙新界,为期99年;此外它还从清政府取得不将长江流域让与他国的保证,使这一地区成为英国的势力范围。日本得到了不将福建割让与其他国家的同样保证。法国以99年为期租借了广州湾,并在云南与两广地区建立了它的势力范围。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讲述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哪次战役
(2)根据材料二回答,对中国军队的惨败,西方的看法是什么
(3)结合所学,材料三的内容反映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根据材料四,回答甲午战争对日本的影响是什么
(5)根据材料五,甲午战争后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知识点]甲午战争的背景、 经过马关条约、 瓜分狂潮
[答案] (1)黄海海战。
(2)中国武器落后。
(3)由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
(4)促进日本经济(工业)发展。
(5)租借土地。
[详解] (1) 由材料一“1894年9月17日北洋舰队将领了汝昌率舰队护送运兵船返航时,在黄海大东沟海面突透日本舰队袭击,丁汝昌下令应战。中国“致远”号,“经远号在管带邓世昌、林永升指挥下,奋勇作战,并以受伤之规撞击敌主力舰“吉野”号,直至战舰沉没。此役激战五小时,参战军舰各十二艘。日本舰队五艘遭重创,死伤六百余人,中国舰队损失六艘,死伤千人。”并结合所学可知,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北洋舰队将士在战斗中奋勇杀敌,重创日舰。致远舰管代邓世昌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吉野号",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 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此次海战,北洋舰队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
由材料二“中国的确把-支军队送上了战场,但我们要对比的是一支用钉把(松土的一种农具)武装起来的军队和一支拿来福枪上阵的军队,这也正是当前中国国民与日本国民之间的真实反差,可知,西方认为中国武器落后是导致军队惨败的主要原因。
由材料三“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以及中国内地沾及寄存栈房之益,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体办理;至应享优例豁除,亦莫不相同。“并结合所学,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4)由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可知,中日甲午战争,对于近现代日本的发展具有关键转折性的影响。日本的军事实力在大量赔款和贷款的支持下大踏步发展。同时,由于战争胜利,军部在政坛的影响越来越大,日本开始军政府化。从经济上说,由于日本原来的市场狭小,到甲午战争之前,国内市场已经接近饱和状态,甲午战争的胜利带来了大量资金,同时开辟的口岸打开了庞大的中国市场,使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大发展,促进日本经济的发展。
(5)由材料五“占领了胶州湾,并迫使中国政府将其出租给德国,租期99年。沙俄迫使中国签约,攫取了租借旅顺与大连23年的权利。同时获取权利从中东铁路(干线)修建一条南禹铁路抵达这两个港口。英国不甘落后于德。俄两国,极借了威海卫,为期25年;租借了展掘的九龙新界,为期99年;此外它还从清政府取得不将长江流域让与他国的保证,使这一地区成为英国的势力范围。日本得到了不将福建割让与其他国家的同样保证。法国以99年为期租借了广州湾,并在云南与两广地区建立了它的势力范围。”并结合所学可知, 甲午中日战争后,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方式有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等。
13.中日两国一衣带水 ,近代以来两国之间发生了诸多纠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
材料二:清政府派李鸿章到日本马关,与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举行谈判。日本诱逼李鸿章在早已拟订的条约文本上签字,蛮横地表示“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日本限定必须在一个月内办理割让台湾的手续,李鸿章请求放克期限,说:“台湾已是贵国口中之物, 何必着急。”伊藤博文回答: “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
材料三: 1888年北洋舰队建成时,即拥有7艘2000吨级以上的战舰等,雄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六,当时日本望尘莫及。但是,北洋舰队从建成到甲午战争爆发前的整整6年间,再永添置一舰一炮。而这6年,正是日本海军发展最快的时期。其高薪聘请外国着名舰船设计师专门设计针对中国的新型军规。这6年,日本共添置了15艘新舰。这样,中日海军力量对比的天平迅速向日本方面极大倾斜。
材料四:黄海海战是甲午中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甲午海战的关键一役。 这场海战失败的教训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就是永远不要忽视发展武器装备。过去如此,今天更是如.---在有虎狼环伺周边的情况下,抓紧此事更是毋庸置疑、刻不容缓。
(1)指出材料一形势图中A、 B、c三处发生的事件。
(2)材料二中日谈判后签订了什么条约 这一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黄海海战失败的原因。
[知识点]甲午战争的背景、 经过马关条约、 瓜分狂潮
[答案] (1)A.平壤战役; B. 黄海海战; C.辽东半岛战役,旅顺大屠杀。
(2)《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割让辽、台、澎;赔款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封建专制制度腐朽落后;缺乏近代海防意识;武器装备落后。
[详解] (1) 结合所学知识,A处位于朝鲜半岛,发生了平壤战役; B处位于黄海海域,发生了黄海海战: C处位于大连和旅顺,发生了辽东半岛战役,旅顺大屠杀。
(2)结合所学知识,甲午战后,中日之间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内容包括:割让辽、台、澎;赔款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3)根据材料“北洋舰队从建成到甲午战争爆发前的整整6年间,再未添置一舰一炮”这场海战失败的教训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就是永远不要忽视发展武器装备。过去如此,今天更是如此……有虎狼环伺周边的情况下,抓紧此事更是毋庸置疑、刻不容缓,可知中国黄海海战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落后,并未对战争引起高度重视,导致海军建设滞后,武器装备更新发展缓慢,难以满足海防建设的客观要求,再加上请政府缺乏足够的海防意识,导致准备不充分。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上历史 自主预习 05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知道《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2.了解帝国主义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史实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3. 比较《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马关条约》的影响。
时间:1894——1895年
1、背景:日本企图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导火索: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
2、开始标志:丰岛海战:1894年7月25日,日军突然袭击中国运兵船。结束标志: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主要战役
①平壤战役:左宝贵力战身亡。叶志超仓皇出逃。
②黄海海战:邓世昌壮烈殉国。
③辽东半岛战役:徐邦道孤军迎敌,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2万多人)。
④威海卫战役: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4、结果:签订《马关条约》(1895)
①割地: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的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②赔款: 2亿两白银;③通商: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设厂: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适应了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输出资本的迫切需要)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5、“瓜分”中国狂潮(1)三国干涉还辽事件(英法俄-----日)①三国:沙俄、法国、德国
②代价:赎辽费—清政府赔偿日本3000万两白银③影响: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2)“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1899年)①提出者:美国②主要内容:承认各国在华的势力范围和它们已经取得的特权,同时要求列强开放在华的租借地以及势力范围,使美国享有均等的利益和机会。 ③评价(实质):反映出美国与其它帝国主义国家在侵略政策上的矛盾。
考点一: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经过
例1.1996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命名新式远洋综合训练舰为“世昌”号,这不仅表达了人们对英雄人物的怀念,也是借此纪念( )
A.福建水师 B .戊戌变法 C .北洋舰队 D .湖北新军
考点二:马关条约、瓜分狂潮
例2.曾有人作对联讽刺蓝太后,“今日幸(到达)西苑,明日幸颐和,何日幸圆明园 四百兆骨髓全枯只剩一人何有幸 五十失琉球(今台湾),六十失台海,七十失东二省!五万里版图弥壁(收缩),每逢万寿必无疆 ,”与上述材料中的“五十失琉球”相关的战役是( )
A .戚继光抗倭 B.雅克萨之战 C .甲午中日战争 D .抗日战争
1. (2022,深圳)战前,列强在中国设立工厂还是不合法的战后,他们却“合法"的经营了许多轻工业导致这一变化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 (2022,通辽)中日《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一条款的实施( )
A.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B.有利于列强对中国资本输出
C. 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 D.阻止了其他列强在中国开设工厂
3. (2022,湖南常德)梁启超在回忆19世纪80年代的情形时说:“朝士皆耻言西学,有谈者, 诋为汉奸,不齿士类”,而到了19世纪末,却出现了“举国若狂,人竞言西学"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当时中国( )
A .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改变 B .民族危机加深,救亡意识凸显
C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自强求富理念的推广
4. (2022,滨州)下侧《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出现图中时局的国内外背景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和日本明治维新 B.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美国内战
C.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马关条约》的签订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
1. 下表所示是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东北某些民众的抗日言论和抗日事迹。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
A.民众是抗击日本侵略的主力 B .东北人民对清政府的拥护
C .抗日活动沉重打击了侵略者 D.国人誓死不屈的爱国精神
2.旅顺大屠杀后,美国纽约《世界报》刊载:“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材料中的这一 暴行发生在( )
A.鸦片战争期间 B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C .北伐战争期间 D .淞沪会战期间
3. “再现历史场景 ,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民族英雄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素材是( )
A.黄海战役 B.平壤战役 C.威海卫战 D.辽东战役
4.“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民族英雄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素材是( )
A.黄海战役 B .平壤战役 C .威海卫战 D.辽东战役
5.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在下列人物身上能体现这种民族精神的是( )
①林则徐 ②道光 ③左宗棠 ④邓世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近代中国清政府屡战屡败,被迫和谈。以下不平等条约签订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虎门条约》 ②《北京条约》 ③《天津条约》 ④《马关条约》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①③②④ D .①③④②
7. 1894年6月中旬,朝鲜内部局势趋稳,清政府建议中、日两国军队同时撒出朝鲜,日本拒绝,并在内阁会议上通过所谓“日中共同改革朝鲜内政的方案”。后来据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回忆说:“我假借这个好题目, 或能调和已经一度恶化的中日两国关系,万一不能调和,则毋宁索性借此时机促其破裂。”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 )
A.清朝军队退出朝鲜 B .中日关系开始破裂 C .朝鲜已沦为殖民地 D.日本蓄意挑起战端
8. 漫画针砭时弊,在一定程度上能揭示历史真相。如图是1895年英国讽刺杂志“PUNCH" 刊登的一幅名为《“巨人”中国与“杀手”日本》漫画。下列选项与此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直接相关的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甲午战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 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对上述材料中关于甲午战败影响论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的民族危机 B.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甲午战败源于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D.甲午战败刺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10.下表是近代中国翻译日本书籍统计表,表格中翻译书籍变化的原因( )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A.甲午中日战争战败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 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实业救国思想兴起
C .洋务运动兴起后需要学习大量西方技术 D .新文化运动兴起后民主科学思想的弓|进
材料分析题
11.海洋强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梦想之一。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哪场战争 请写出英国通过这场战争强迫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两例。
(2)请写出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建成的新式海军两例。
(3)1894- 1895年 ,中国海军遭到惨败,这发生在哪场战争中 这场战争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什么影响
(4)请谈谈中国怎样才能建设海洋强国。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894年9月17日 北洋舰队将领丁汝昌率舰队护送运兵船返航时,在黄海大东沟海面突遏日本舰队袭击,丁汝昌下令应战。中国“致远”号、“经远”号在管带邓世昌、林永升指挥下,奋勇作战,并以受伤之舰撞击敌主力舰“吉野”号,直至战舰沉没。此役激战五小时,参战军舰各十二艘。日本舰队五艘遭重创,死伤六百余人,中国舰队损失六艘,死伤千余人。
材料二:中国的确把一支军队送上了战场,但我们要对比的是一支用钉耙(松土的一种农具)武装起来的军队和一支拿来福枪上阵的军队,这也正是当前中国国民与日本国民之间的真实反差。
——1894年7月17日英国 (泰晤士报)
材料三: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谋杂派以及中图内地沾及寄存栈房之益,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至应享优例豁除,亦莫不相同。
材料四:据统计,日本通过甲午战争所得的赔款及财物,总计约合库白银3.6亿两,折合日币5.1亿元。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其数目是日本实际军营支出的3.4倍,也是日本当时全国年度财政总收入的6.4倍,1894到1904年, 日本公司数从2844家增加到8895家。赔款中80%投入到工业建设和购置军备,特别是重工业。
材料五:在甲午战争以后,德国人便利用两名德国传教士在山东被杀害的事件,占领了胶州湾,并迫使中国政府将其出租给德国,租期99年。沙俄迫使中国签约,攫取了租借旅顺与大连23年的权利,同时获取权利从中东铁路(千线)修建一条南禹铁路抵达这两个港口。英国不甘落后于德、俄两图,租借了威海卫,为期25年:租借了展拓的九龙新界,为期99年;此外它还从清政府取得不将长江流域让与他国的保证,使这一地区成为英国的势力范围。日本得到了不将福建割让与其他国家的同样保证。法国以99年为期租借了广州湾,并在云南与两广地区建立了它的势力范围。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讲述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哪次战役
(2)根据材料二回答,对中国军队的惨败,西方的看法是什么
(3)结合所学,材料三的内容反映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根据材料四,回答甲午战争对日本的影响是什么
(5)根据材料五,甲午战争后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13.中日两国一衣带水 ,近代以来两国之间发生了诸多纠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
材料二:清政府派李鸿章到日本马关,与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举行谈判。日本诱逼李鸿章在早已拟订的条约文本上签字,蛮横地表示“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日本限定必须在一个月内办理割让台湾的手续,李鸿章请求放克期限,说:“台湾已是贵国口中之物, 何必着急。”伊藤博文回答: “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
材料三: 1888年北洋舰队建成时,即拥有7艘2000吨级以上的战舰等,雄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六,当时日本望尘莫及。但是,北洋舰队从建成到甲午战争爆发前的整整6年间,再永添置一舰一炮。而这6年,正是日本海军发展最快的时期。其高薪聘请外国着名舰船设计师专门设计针对中国的新型军规。这6年,日本共添置了15艘新舰。这样,中日海军力量对比的天平迅速向日本方面极大倾斜。
材料四:黄海海战是甲午中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甲午海战的关键一役。 这场海战失败的教训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就是永远不要忽视发展武器装备。过去如此,今天更是如.---在有虎狼环伺周边的情况下,抓紧此事更是毋庸置疑、刻不容缓。
(1)指出材料一形势图中A、 B、c三处发生的事件。
(2)材料二中日谈判后签订了什么条约 这一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黄海海战失败的原因。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