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二部分
阅读
强化训练
5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类型一 课标篇目分册训练与课内外比较阅读
20.邹忌讽齐王纳谏
20.邹忌讽齐王纳谏 (2014年考阅读)(《战国策》)
一、词语解释
邹忌修( )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 )衣冠,窥镜( ),谓其妻曰:“我孰
( )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 )君也?”
九年级
.
. .
类型一 课标篇目分册训练与课内外比较阅读
长,这里指身高
光艳美丽
穿戴
照镜子
. .
谁,哪个
比得上
.
.
.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 ),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 ),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 )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 )徐公来,孰( )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 )我者,私( )我也;妾之美我者,畏( )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 .
相信自己
第二天
. .
哪一个,谁
次日,第二天
. .
同“熟”,仔细
认为……美
偏爱
害怕
.
.
.
.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 )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 )美于( )徐公。今齐地方( )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 )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 )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 )甚( )矣。”
.
. .
确实,实在
认为,以为
比
土地方圆
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
. .
全国范围内
. . . .
所受的蒙蔽
厉害、严重
.
.
.
.
王曰:“善( )。”乃( )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 )寡人之过者,受( )上赏;上书( )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 )讥于市朝(
),闻( )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 )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 )进;期年( )之后,虽( )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 )之,皆朝( )于( )齐。此所谓战胜于( )朝廷。
.
. .
好
于是
当面指责
得到
信
集市、市场等公共场合
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 .
使……听到
好像,如同
间或、偶然
满一年
. .
即使
听说
朝见
到
在
.
.
.
.
.
.
.
.
.
.
.
.
二、文言词汇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皆朝于齐 / 入朝见威王
B.吾与徐公孰美 / 孰若孤
C.上书谏寡人者 / 受上赏
D.吾妻之美我者 /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
.
.
.
.
.
.
.
B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乃下令 / 受下赏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 门庭若市
C.邹忌修八尺有余 / 盖简核桃修狭者为之
D.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 余立侍左右
.
. .
.
.
.
.
.
. .
C
三、重点句子翻译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邹忌身高八尺多,容貌光艳美丽。
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3.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丽)。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
在公众场所指责讥刺(寡人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7.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
燕、赵、韩、魏等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
四、简答题
1.本文情节可以概括为:三问答—三类比—三赏赐—三变化。试据此梳理课文内容并熟读成诵。(教材思考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问答:
谓其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谓其妾:“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谓来客:“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三类比:①宫妇左右私王与臣之妻私臣类比。②朝廷之臣畏王与臣之妾畏臣类比。③四境之内有求于王与臣之客有求于臣类比。
三赏赐:①面刺寡人者上赏。②上书谏寡人者中赏。③谤讥闻于寡人之耳者下赏。
三变化:①令初下,门庭若市。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③期年之后,无可进者。
2.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邹忌是怎样说服齐王的,其劝谏艺术有哪些高妙之处。(教材思考探究改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邹忌并未直接讽谏齐王,而是以小见大,讲述自己与徐公“比美”的经历,并把自己“三思”的结果告诉齐王,通过类比,让齐王自己去领悟“王之蔽甚矣”和应该采取的措施。直谏,有可能触犯君王威严,不容易让齐王接受;委婉劝谏,若没有恰当的切入口,又容易流于琐细或者旨意不明。邹忌坦然直陈自己的“比美”经历和“闺房小语”,取譬类比,以切身体验切入讽喻正题,自然亲切,入情入理,又委婉含蓄,易于为齐王所接受。
3.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的原因是什么?请从两方面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是有像邹忌这样敢于劝谏且善于劝谏的忠臣,二是有像齐威王这样善于纳谏的君主。
五、综合分析选择题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邹忌面对妻、妾、客的赞美,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冷静思考,由己及君,现身说法,劝说齐威王除蔽纳谏。
B.齐威王的可贵之处在于有自知之明,能广开言路,博采众议,使齐国在内政治清明,在外“战胜于朝廷”。
C.讽喻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色。文章用邹忌与徐公比美设喻,从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由浅入深,说服力强。
D.本文剪裁巧妙,详略得当。开头详写比美,为下文作充分的铺垫,突出了进谏的作用和纳谏的效果。
. . .
D
六、(比较阅读)阅读下面两则文言选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 原文(略)
【乙】
赵且伐燕,苏代①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②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③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④,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选自《战国策·燕策二》)
【注释】①苏代:谋士。②箝:同“钳”。③禽:同“擒”。④支:相持,对峙。
1.学习文言文可以用“迁移法”,下列迁移错误的一项是( )
A.“赵且伐燕”中的“且”,根据《愚公移山》中“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的“且”,可理解为“将要,将近”的意思。
B.“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中的“谓……曰……”,根据甲文中“谓其妻曰”的“谓……曰……”可理解为“对……说……”的意思。
C.“故愿王熟计之也”中的“计”,根据《出师表》中“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计”,可理解为“计算”的意思。
D.“今日不雨”中的“雨”,根据《陈涉世家》中“会天大雨”的“雨”,名词活用为动词,可理解为“下雨”的意思。
. .
C
2.下列对【甲】【乙】文段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朗读停顿应为:今齐 / 地方千里。
B.【甲】文中的邹忌讽谏齐威王时,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注重细节和对话描写,人物形象生动。
C.《战国策》中文章大都短小精悍,富有哲理,很多成语都出自其中。如【甲】文中的“门庭若市”,【乙】文中的“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D.【甲】【乙】两文的论证方法略有不同,【甲】文采用类比的方法论证,【乙】文采用设喻的方法论证。
. . .
A
3.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看来,大王您所受的蒙蔽很深啦!
两个谁也不肯放,渔夫就把它俩一齐捉去了(渔夫看见了,就把它俩一齐捉去了。)
4.【甲】【乙】两文讲的都是成功进谏国君的故事。结合【乙】文,请具体说明苏代向赵惠王进谏时所用的方法,并简要分析这样进谏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寓言故事来喻事明理,生动形象、直白明了。寓言不仅增强了辩词的说服力,而且使行文别出心裁、独具意蕴无穷的美感,让赵惠王能够清楚地明白当前的形势和自己国家所处的境地,从而比较容易接受苏代的劝谏,放弃攻打燕国。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