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更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以及记住每一个月的天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年历卡,感受并记住每月天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爱学,乐学的兴趣,养成珍惜时间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及年、月、日之间的关系。难点:发现并掌握大月和小月的记忆方法。
课前:准备时播放视频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可以开始了吗?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晚上,爸爸说:“宝贝,爸爸要出差2( )。”(屏幕出示)。说说括号里可以填什么单位呢? 你说:月、日、周、年(板贴:日、月、周、年),)像月、日、周、年都是常用的时间单位,为什么不用之前学过的时、分、秒呢?哦,这些单位表示的时间更长一些。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感受更大的时间单位。(揭题)
在这些单位中,哪一个表示的时间最长?(年)说说理由——
你说:一年有12个月;
你继续补充:一年有365天或366天,一个月有30天左右,一周只有7天,所以年表示的时间最长;
很聪明,用一年、一月、一周有几天告诉我们年表示的时间更长,你还有方法,你说。瞧,寒假大约是一个月,而一年呢,我们要上两个学期的课还要过一个月的寒假和两个月的暑假呢。
刚才我们借助数据和生活中的例子感受到年表示的时间很长。前面有同学说一个月有30天左右,那一年12个月,每月各有几天呢?不急,老师带来了2021年的年历,你能在这里找到答案吗?听清楚要求:认真观察,找找每月各有几天? 1月,31?你怎么看得这么快?看最后一天是几,1月就有几天。这种方法真巧妙,请在日历上快速圈一圈,说一说其它月各有几天? 2月?请继续。
OK,2021年的已经整理好了,其它年份也是这样的吗?请仔细观察这十年每月的天数(手势提醒竖着观察),把你的发现说给组员听一听。
有请第三小组分享:(生)我们发现每年的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都是31天(课件出示);每年的4月、6月、9月、11月都是30天。(课件出示)2月有点特殊,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我还发现它们是有规律的,每4年里面,3个28天后是1个29天。(课件)
师:关于2月出现的规律还藏着好多秘密呢,我们在后面的课堂中还会继续研究。
一年12个月,有31天的月份,你知道叫什么吗?大月(板书),那30天的呢?小月。大月有哪些?1,3,5,7,8,10,12月,一共有7个大月(板书:1,3,5,7,8,10,12月,7个);小月呢?4,6,9,11月,共4个(板书:4,6,9,11月,共4个),2月呢?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它是特殊月,28天的叫平月,29天的叫闰月。
大小月的排列好像不是那么有顺序哦,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快速记住它们。
你来,你也有方法,你还有。
我们来检测一下,请男女生各派一个代表上台PK,又对又快,分享一下你的秘诀。你们也想来啊,那我们就来做个“我说你做”的游戏,请听规则:我报到大月——你就拍拍手,报到小月——点点头,报到特殊月呢,坐坐好。
刚才同学说一年有365、366天,365天的这一年叫平年,366天的这一年叫闰年。你觉得平年和闰年跟哪个月有关系?(2月)
学到现在,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还有哪些疑惑?你说:
(为什么每月的天数不一样?为什么2月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一年为什么会有平年闰年?平年闰年又是怎么判断的呢?)带着疑问,一起来看看书上是怎么解释的。说说你看懂了什么?一年大约少6时,少了1个6、两个6、3个6、4个6,四年就少了24时,也就是一天,把这一天加在第四年的2月,2月变成29天,这一年就是闰年366天。
关于大小月的排列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听故事)现在知道每月天数为什么这样排列了吧。
课前我们是从爸爸出差2()展开学习的,现在我们来揭晓答案。其实,爸爸要连续出差两个月,你有什么想对爸爸说的?(两个月时间实在有点长,我会很想爸爸的。)那爸爸连续出差两个月,一共出差多少天?(你说,你59、60、61、62)。哇,你们把所有的可能都想到了!
同学们,除了年月日这三个常用的时间单位,还有很多的时间单位,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比如比月大的有季度,3个月为一个季度,还有半年,两个季度合为半年,上半年、下半年合为一年,当然还有比年更大的时间单位。再看,比月小的单位有旬,一个月可以分为三旬,比旬小的是周,7天为一周,比周小的有日,时分秒,甚至更小的单位。
马上要下课了,同学们,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至于平年和闰年是怎么判断的,我们下节课再研究,下课!
我的无生上课到此结束,接下来说一说作业设计。
yù见
在双减背景下,关于本课的作业设计,我的主题是yù见。
第一次来自
课前练习 精准预见
通过课前练习,我了解到三年级大部分的学生已经知晓了“年、月、日”的一些知识,比如:一年有12个月,每月的天数不同,一年有365天、366天,甚至还有一些孩子已经知道平年和闰年。
而孩子们想知道的问题,主要有:为什么每月的天数不一样?为什么2月天数有时28有时29?为什么有平年、闰年?平年闰年怎么判断?等等。了解了学生的知识起点,明晰了学生的学习难点,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不能只是简单地识记“年、月、日”的知识,而应该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重点感受年月日的长短。
第二次来自
课中练习 精巧遇见
预见是为了更好的“遇见”!课中我们设计了两个练习:
1.精简整合。一道“爸爸出差2( )。”贯穿整节课,让孩子们通过数据和生活例子来体验年、月、日的长短。这道题引发学生想到许多不同的答案。开放的问题,多角度的思考方式,让不同学生都有展示自己、与他人交流的机会。课尾呢又回到“爸爸要连续出差两个月,算一算他出差了( )天。”这是一次思维的拓展,不仅可以巩固大小月的知识,同时还提升了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一句“两个月我会很想你的”道出了“两个月有点长”的深刻感受。
2.巧设游戏。以白板和传统游戏的形式巧妙记忆大、小月的知识,让数学变得更有情趣。
最后一次当然来自
课后练习 精选遇见
遇见是为了深刻的“欲见”!“双减”进行时,课后作业有了官方指导,《衢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作业管理指南》指出:作业设计要突出针对性、注重层次性、体现多样性!
从遵循学生的立场出发,我为孩子们私人定制了“源于基础、面向全体、适度拓展”的基础A套餐和提升B套餐。
纵向观察,练习设计的梯度从巩固新知到解决问题再到动手实践。
横向对比两份作业,第1小题以“校园趣事”和“航天大事”作为切入点,让孩子选择合适的单位填一填,练习的目的指向对更大时间单位的感受。
第2小题,A,学生可以直接根据日历中的信息进行填写,而B则要根据日历中的信息进行合理推算才能得出。
第3小题生活应用以“有没有过保修期”和“钙片够吃吗”引发思考,让学生感受到数据背后藏着许多的生活奥秘。
动手实践部分,A提供的线索是“中间日期”,B则是“最后一天”。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更多时间去经历“高阶思维水平”的挑战。
作业设计,以瘦形减量为表,提高增能为核,我始终以双减政策为沃土,以学生的学情为根茎,以习题设计为枝叶,力求做到“精准预见、精巧遇见、精选欲见”!
感谢您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