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广场》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列举的方法,在观察列举表格中发现规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列举法解决问题的直接性。
2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 .在解决问题后的反思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反思能力。
4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体会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鸡兔同笼”问题的模型。
教学难点:假设法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指出老师将里面的数学信息调整了一下,将共有2 4辆车信息改为“共有8辆车”,将共有8 6个轮子,改为“共有2 2个轮子”。让学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学生往往只找到车的总数和轮子的总数,提示学生找到隐藏的数学信息:小汽车4个轮,摩托车2个轮。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摩托车有几辆?小汽车有几辆?
(二)合作探索
1.解决这个问题你想到了那些办法?(给学生有思考的时间)预设:(1)用方程解决(2)画图法(3)列举法 学生回答出哪种预设,就让学生说说具体的办法。列举法的话提箱学生有序列举,画图法的话让学生说说怎么画,方程的话告诉学生咱们以前学过这种方法,今天咱们换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2.独立尝试
学生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探索问题的答案,完了之后再在组内交流。
(三)汇报交流
1 .找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组内的研究结果,汇报时,让学生质疑,学生不能质疑时,教师提出几个问题,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学生汇报时先汇报列举法,汇报完教师再用展示,引导学生发现里面的变化规律:每增加一辆小汽车减少一辆摩托车就增加两个轮子。为什么?比较不同的列举法,体会从总数的一半列举更简单。
2 .汇报画图法时,学生汇报完之后,再用大屏幕展示,全看成某一种车,边展示画轮子的过程,边在黑板上引导学生用算式表示出来:全 部看成小汽车有多少个轮子?用算式表示:8 × 4 = 3 2(个) ,比实际 的轮子2 2个怎么样了?为什么多了?多了要去掉 ,从 谁里面 去呢 ?一辆汽车只能去2个轮子,算式表示:4- 2 = 2(个),去掉1 0个轮子,每辆小汽车去2个轮子,也就看1 0里面有几个2,算式:1 0 ÷ 2 = 5(辆),这5辆小汽车就变成了摩托车。就是有5辆摩托车,小汽车的辆数用8- 5 = 3辆。师揭示:这种方法是假设法。你能试着列出综合算式吗?摩托车:(8 × 4 - 2 2)÷(4- 2)=(3 2- 2 2)÷ 2= 1 0 ÷ 2= 5(辆)小汽车:8- 5 = 3(辆)你还可以假设全部是摩托车,有没有这样假设画图的,请汇报一下。师展示并引导学生列出算式,最后列出综合算式。
3 .总结概括 :用假设法解决这类问题,先求出假设 与实际 之间的 差额 ,再用这个差额去除以两个事物单个之间的差额,求出来就是假设之外的那个量。
回顾反思 总结升华
回顾一下咱们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咱们用了几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列举法、画图法、假设法,这些方法都是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也是智慧广场给大家的启示, 希望 大家以后再解决问题的时候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巩固练习回到课的最初 ,我们将课本中的情境图信息改了,现在我们回 去看一看,自己独立解决情境图中的这个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汇报。
课堂总结同学们今天咱们解决的这个问题,我们的 祖先在 很多年前就把它写 在了一 本书 里面,这本书是《 孙子算经》,这类问题叫鸡兔同笼问题,同学们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你自己现在也会解决这类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