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 第一部分 积累运用 专项五 语言运用第一章 真题解密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 第一部分 积累运用 专项五 语言运用第一章 真题解密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12 20:05: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专项五 语言运用
第一章 真题解密
01
中考方向
02
真题再现
03
满分攻略
课标要求
汉字与书法、古诗词题材辨析
1. 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2. 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3. 临摹、欣赏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4. 诵读古代诗词,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中考方向
课标要求
对联
1. 了解对联这一特殊的文学样式。
2. 注重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
仿写句子
1. 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
2. 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课标要求
概括内容(通常包括一句话概括内容、下定义、拟写标题等题型)
1. 能把握材料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
2. 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
谈观点、看法、理由
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能把握讨论的焦点,并能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课标要求
图文转换 能表述图表、图画、照片上的主要内容,理解其观点和意图。
广东省近五年考情概览
年份 题号 题型 考点 分值
2022 5 填空题、简答题 书法赏析、组合对联 4
广东省近五年考情概览
年份 题号 题型 考点 分值
2021 5 书写题 书法书写 2
6 选择题 古诗词题材辨析 2
2020 5 简答题、填空题 一句话概括内容、仿写 4
2019 5 简答题 一句话概括内容、组合对联 4
2018 5 简答题 一句话概括内容、描述对象 4
(2022·广东)5. 班级拟创办班刊《飞扬青春》,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4分)
(1)任务一:班刊封面选用哪幅题字更能体现“飞扬青春”的主题,小南和小粤对此各抒己见。请把他们的对话补充完整。(2分)
真题再现
小南:我觉得楷书好,楷书端正,就像我们青少年品行端正。
小粤:楷书是不错,但我觉得草书更合适,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任务二:请把下面6个词语组成一副切合班刊主题的对联。(2分)
一片心 振翅 少年 九万里 报国 鲲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草书灵动奔放,就像我们青少年意气风发。
(上联)鲲鹏振翅九万里
(下联)少年报国一片心
【说明】今年此题下设4道小题,第(3)(4)小题为名著综合探究,我们单独设置了“专项六 名著综合”对此内容进行拓展,名著考点讲解和相关题型训练均可见此专项。
(2021·广东)5. 右图书法作品的内容是一首古诗,请把它完整地抄写在横线上,并加上标点符号。(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6. 从题材看,下列诗歌与右图古诗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B.《使至塞上》(王维)
C.《黄鹤楼》(崔颢)
D.《游山西村》(陆游)
B
【解析】阅读题干诗句可知此诗是王昌龄的《从军行》,属于边塞诗,四个选项中只有《使至塞上》是边塞诗。故选B。
(2021·广东)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4分)
盛唐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全盛时期。山水诗清新闲雅,空灵淡泊。孟浩然的《春晓》借雨后的落花抒写淡淡的怜惜,王维的《竹里馆》借竹林的幽静表现内心的澄明。边塞诗雄浑开阔,悲壮高亢。高适的《别董大》写挚友离别,洋溢着前程万里的信心;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绘塞外奇观,表现雪中送客的不舍和为国戍边的豪情。山水诗派的牧歌情调与边塞诗派的英雄气魄,构成了盛唐诗坛的别样风貌。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8个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山水诗淡泊清新、边塞诗雄浑悲壮构成了盛唐诗坛两种风貌。示例二:盛唐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全盛时期,山水诗派、边塞诗派构成别样风貌。
(2)根据材料内容,完成下面的对偶句。(2分)
田园骚客寄情山水,__________,__________;
边塞诗人放歌风雪,《别董大》诉说离情,抒发戍边人豪迈雄心。
示例一:《竹里馆》描绘悠闲 表现隐逸者淡泊心境
示例二:《春晓》抒写落花 表达爱花者怜惜之意
(2020·广东)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4分)
历史上,广东不仅是丝绸、瓷器、茶叶等中国大宗传统商品的出口集散地,也是世界时尚用品的重要产地,其代表就是广东的扇子。扇子,东西方都有,但来自广东的扇子卖得特别火,风靡欧美,畅销世界。
169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首次在广东订制了8万件扇子,这些扇子一抵达欧洲市场,就备受青睐。欧洲的宫廷贵妇都以拥有
一柄精致华美、充满异国情调的广东扇子为时尚。19世纪,在美国东部海岸城市,几乎没有一位女士不拿着一把来自广东的扇子出现在夏日晚会或时装舞会上。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6个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广东的扇子曾畅销世界。示例二:广东的扇子曾风靡欧美,畅销世界。
(2)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2分)
无处 随时 不清风 动来 举起 消酷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示例:举起随时消酷暑 动来无处不清风
(2019·广东)5.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4分)
《诗经》包括:“风”,地方乐调,《风》诗是民间歌谣,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情感;“雅”,周王朝中央所在地的乐调,《雅》诗是宫廷诗歌;“颂”,祭祀时用的歌舞曲,《颂》诗是庙堂祭祀诗歌。《雅》诗和《颂》诗大多反映统治阶级的生活。国风和部分小雅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最有价值,开创了古代诗歌的光辉传统,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0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诗经》包括风、雅、颂,国风和部分小雅最有价值。示例二:《诗经》分为风、雅、颂,国风和部分小雅对后世诗歌影响深远。
(2)根据材料内容,以“国风”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方法,写一句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国风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开创了古代诗歌的光辉传统。示例二:国风是民间文学苑中的幽兰,香泽后世。
从近五年的真题来看,语言运用题的考查有如下特点:
1. 分值较为固定,一直为4分。
2. 2018年之前本题多考查仿写句子,即依据相关句式,按照相同的修辞方法、特定的语境等要求,仿写出与例句意义上具有密切关联的、符合试题要求的句子。
3. 2018年开始,考查考点逐渐丰富,题型样式增多。
A. 2018—2020年,均为 1道题下设 2道小题。第(1)小题
连续三年皆考查“一句话概括内容”;第(2)小题,2018年考查描述对象,2019年考查组合对联,2020年考查仿写句子。
B. 2021年,设置为2道题;2022年为1道题下设4道小题,第(1)和第(2)小题为语言运用,第(3)和第(4)小题为名著综合探究(此处不展开讲,在下面的“专项六 名著综合”里详细讲解)。2021年第一次考查书法书写、古诗词题材辨析,2022年第(1)小题考查了书法字体的特点和对书法的赏析,第(2)小题则再次考查了组合对联。
4. 2021年开始,广东省中考命题聚焦书法和古诗词考点,2022年对此考查又更进一步。这不仅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范围内,也与新课标重视的核心素养衔接,更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要求相符。近些年,这类题早已出现在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比如北京、山西、陕西等地连续几年都有对此的考查,而且有了考查更加深入的趋势。因此考生在备考时,需要对书法和古诗词这两块进行针对
性的集中练习。
综上所述,此题是变化中的题型,考生在备考时,不仅要掌握这些固有题型,还应多练习一些灵活、新式的题型。
失分原因 1. 不了解书法字体的特点,判断错误;书写潦草,有错别字;不能准确判断古诗词题材。
2. 对对联的特点不了解;压缩语段概括的信息不全面。
3. 仿写句子不能正确使用修辞手法和句式。
满分攻略
提分策略 1. 掌握不同书法字体的特点;在书写书法作品时要规范,注意易错字;掌握教材中古诗词的题材。
2. 加强对对联知识的学习;压缩语段概括信息要全面,同时注意字数的要求。
3. 掌握不同的修辞手法,仿写时注意语句的通顺、连贯。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