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 专项六 名著综合第二轮 广东中考常规题型练(语段阅读)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 专项六 名著综合第二轮 广东中考常规题型练(语段阅读)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12 20:08: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专项六 名著综合
第二轮 广东中考常规题型练(语段阅读)
一、 (2022·河北)阅读下面从《西游记》中摘录的文字,完成下面的小题。
摘录一
行者见三个老道士,披了法衣,想是那虎力、鹿力、羊力大仙。下面有七八百个散众,司鼓司钟,侍香表白,尽都侍立两边。行者暗自喜道:“我欲下去与他混一混,奈何‘单丝不线,孤掌难鸣’,且回去照顾八戒、沙僧,一同来耍耍。”
(第四十四回 法身元运逢车力 心正妖邪度脊关)
摘录二
长老道:“不曾与他见个胜负,只这般含糊,我怎敢前进!”大圣笑道:“师父,你也忒不通变。常言道:‘单丝不线,孤掌难鸣’。那魔三个,小妖千万,教老孙一人,怎生与他赌斗?”长老道:“寡不敌众,是你一人也难处。八戒、沙僧他也都有本事,教他们都去,与你协力同心,扫净山路,保我过去罢。”
(第七十五回 心猿钻透阴阳窍 魔王还归大道真)
1. 根据摘录文字的内容,说说“单丝不线,孤掌难鸣”的意思。(句子含义)
一根丝合不成线,一只手掌拍不出声音,比喻独自一人的力量有限,无法支撑局面。
2. 阅读名著,可以丰富心灵、陶冶情操,也可以汲取人生经验、提升思想境界。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西游记》中“单丝不线,孤掌难鸣”这句话的感悟。(感悟看法、整本书阅读)
示例:这句话比喻“独自一人的力量有限,无法支撑局面”,启示我们要学会团结合作,善于借助团队的力量,以期达到“人心齐,泰山移”的效果,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无论学习还是生活,都需要与同学、老师齐心协力,才能将自己的力量最大化,最终实现目标。
3. 探究摘录文字的回目,你发现章回体小说《西游记》的回目具有哪些特点?(艺术特色、整本书阅读)
《西游记》的回目特点:内容上多为概括、提示本回的主要情节;结构上对仗工整,句式整齐。
二、 (2022·荆州)名著选读。
红海对话
“可惜呀,”尼摩船长接着说道,“我无法带您穿过苏伊士运河,不过,后天,等我们到了地中海时,您就可以看到塞得港那长长的防波堤了。”
“到地中海!”我惊呼道。
“是的,教授先生,这让您很惊讶吗?”
“让我吃惊的是,后天就能到那里了。”
“真的如此?”
“真的如此,船长,尽管到您的船上这么久了,本该习惯了对任何事情都习以为常了,但我还是颇感惊讶。”
“可是,您到底惊讶些什么呢?”
“我惊讶诺第留斯号航速竟如此之快。如果经由好望角绕过非洲,后天抵达地中海的话,那您就得让诺第留斯号高速行
驶,那么,其航速快得会让人觉得可怕的!”
“谁告诉您说要绕过非洲了,教授先生?谁告诉您说要经过好望角了?”
“可是,除非诺第留斯号能够在陆地上行驶,从苏伊士地峡上面开过去……”
“或者从苏伊士地峡下面开过去,阿龙纳斯先生。”
“从下面?”
“当然啰,”尼摩船长胸有成竹地回答道,“今天人们在狭长的地峡上面所做的事,大自然早就在其下面做过了。”
“什么!下面有通道!”
“是呀,是一条我命名为‘阿拉伯隧道’的地下通道。它就在苏伊士下面,一直通到佩鲁兹湾。”
“可是,这个地峡全都是流沙呀!”
“在一定的深度确实是流沙,但是,下到五十米深处,就
是非常坚硬的岩石了。”
“您是纯属偶然地发现这个通道的吗?”我越发地感到惊奇,不免追问道。
“既是偶然,又靠推理,教授先生,甚至可以说推理多于偶然。”
“船长,说实在的,我的耳朵一边听您在说,一边却在拒不接受它所听到的事。”
“啊!先生!‘人有耳,却不听’,这种人在任何时代都是大有人在的。这条通道不仅存在,而且我还多次利用过它。如果没有它的话,我今天恐怕是绝不会钻进这个死胡同里来冒险的。”
“我可否冒昧地问一问,您是如何发现这条通道的?”
“先生,”船长回答道,“在永远不再会分开的人之间,是不会存在什么秘密的。”
我并没去理会船长的话中有话,只是等着听他说出发现这条通道的秘密来。
“教授先生,”他对我说道,“是一个博物学家的一个简单推理使我得以发现了这条唯有我一个人知晓的通道的。我曾经注意到,在红海和地中海里,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品种完全相同的鱼类,诸如蛇鱼、车鱼、鱾鱼、簇鱼、飞鱼等。我确定了这一点之后,便开始琢磨起来,这两个海是否是相通的呢?如
果是的话,地下的水流必然是从红海向地中海流,因为红海海面高于地中海海面。于是,我便在苏伊士地区捕捞了不少的鱼,在鱼尾上给它们套上铜环,然后再把它们放归大海。几个月之后,我在叙利亚海岸捕捉到了几条这种尾巴上带着铜环的鱼。因此,红海与地中海相通的猜想便得到了证实。我便驾驶着诺第留斯号去寻找这条地下通道,它终于被我找到了,于是,我便冒险进到通道里去。教授先生,您很快就会穿越我的这条阿拉伯隧道了。”
(节选自《海底两万里》,长江文艺出版社,有删改)
选段围绕教授与船长的对话展开——
1. 对话初,教授的误会很有意思,这个误会是什么?请你简要概述。(内容细节)
教授误以为尼摩船长会带着他用一两天时间,经过好望角,绕过非洲到达地中海。
2. 对话中,船长的一句话“在永远不再会分开的人之间”很有意味,请结合小说前面的情节,说出你对船长“话中有话”的理解。(内容理解)
船长救下教授三人后,为保住诺第留斯号的秘密,决定限制三人的自由,不让他们离开自己身边。(抓住“限制自由”“保住秘密”即可)
3. 对话末,尼摩船长讲出了发现通道的过程,你从中感受到他的哪些精神品质?(人物分析)
示例:①善于观察,思维缜密;
②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③敢于冒险,敢于探索。
4. 这次对话引人深思,由尼摩船长联想到杨利伟太空首飞、斯科特南极探险,说说人类冒着巨大危险上天入地的意义。(感悟看法)
示例:探险,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寻,能帮助我们认识事物,拓宽视野;探险,也是人类对自身的挑战,能磨砺我们的心志,锤炼我们的品质。(从“探寻未知”“挑战自我”两个角度作答)
三、 (2022·黄冈)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1~3题。
【甲】有一天,一群二百人以上的农民,在他家门前聚合,要求这个商人平价卖给他们米——这是在饥荒时代一种对有道德的人的习惯要求。可是这位富人拒绝讨论这件事,他把人们驱走而关上了大门。
彭德怀接着说:“我正从他家门前经过,停下来观看这种示威。我看这些人一多半已饿个半死,而且我知道这个富人在
他的仓里有一万石以上的米。可是他完全拒绝帮助这些饥饿的人们。我激怒起来了,领导着农民攻打并且冲进他的家里。农民运走了他的仓里的一大半粮食。以后我想到这件事情时,我不知道当时为什么要那样做。我只知道他应该把米卖给穷人的,而且如果他不肯这样做的话,那他们从他这里把米抢走,是很对的。”
【乙】阮小五道:“他们不怕天,不怕地,不怕官司,论
秤分金银,异样穿绸锦,成瓮吃酒,大块吃肉,如何不快活!”吴用听了,暗暗地欢喜道:“正好用计了。”
……阮小七道:“若是有识我们的,水里水里去,火里火里去。若能勾受用得一日,便死了开眉展眼。”吴用暗地想道:“这三个都有意了,我且慢慢地诱他。”
……吴用道:“小生这几年也只在晁保正庄上左近教些村学。如今打听得他有一套富贵待取,特地来和你们商议,我等
就那半路里拦住取了,如何?”阮小五道:“这个却使不得。他既是仗义疏财的好男子,我们却去坏他的道路,须吃江湖上好汉们知时笑话。”
……吴用道:“你们三位弟兄在这里,不是我坏心术来诱你们,这件事,非同小可的勾当。目今朝内蔡太师是六月十五日生辰,他的女婿是北京大名府梁中书,即目(目前,现在)起解十万贯金珠宝贝与他丈人庆生辰。今有一个好汉姓刘名唐,
特来报知。如今欲要请你们去商议,聚几个好汉,向山凹僻静去处,取此一套富贵,不义之财,大家图个一世快活。因此特教小生只做买鱼,来请你们三个计较,成此一事。不知你们心意如何?”
1. 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内容主旨)
A. 【甲】文选自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红星照耀中国》,该书以客观的笔触为读者描绘了一个自由、平等、和谐的“红色之邦”的景象。
B. 《红星照耀中国》中,作者介绍了彭德怀成长为红军高级指挥员的革命历程,乐观、爽快、正直的性格特点以及关爱儿童的生活细节,还述说了他与彭德怀关于游击战争的战术和红军怎样发展起来的谈话。
D
C. 【乙】文选自《水浒传》,作品以“官逼民反”为主题,生动具体地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
D. 【乙】文中的晁保正是指晁盖,他与吴用、刘唐是“智取生辰纲”的主要领导者和策划者,后来他协助宋江成为梁山泊的首领。
【解析】刘唐不是智取生辰纲的主要领导者和策划者,且晁盖没有协助宋江成为梁山泊首领。晁盖在曾头市中箭身亡后,宋江被拥戴为首领。故D项说法有误。
2. 【乙】文中,吴用处事的细致缜密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人物分析)
示例:①吴用以买鱼为借口,了解了阮氏三兄弟的真实想法及他们对现实的不满情绪和反抗意识。②吴用假说要拦取晁保正得富贵,试探出阮氏兄弟为人仗义的品格。③投石问路,吴用再三试探后才说出邀请阮氏兄弟入伙劫取生辰纲的意图。
3. 根据选文并结合整本书内容,说说彭德怀等共产党人发动革命与梁山好汉起义的目的有何不同。(探究分析、整本书阅读)
共产党人发动革命的目的是造福劳苦大众,实现民族复兴;梁山好汉起义多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个人享乐)或个人恩仇。
四、 (2022·湖北江汉油田、潜江、天门、仙桃·改编)名著阅读。
我在一个大玻璃瓶里面放上一些草,把捉到的几只萤火虫和几只蜗牛也放了进去。蜗牛个头儿正合适,不大不小,正在等待变形,正符合萤火虫的口味。我寸步不离地监视着玻璃瓶中的情况,因为萤火虫攻击猎物是瞬间的事情,不高度集中精力,必然会错过观察的机会。我终于发现是什么情况了。萤火虫稍微探了探捕猎对象。
蜗牛通常是全身藏于壳内,只有外套膜的软肉露出一点点在壳的外面。萤火虫见状,便立刻打开它那极其简单、用放大镜才能看到的工具,这是两片呈钩状的颚,锋利无比,细若发丝。用显微镜观察,可见弯钩上有一道细细的小槽沟。这就是它的工具。它用它的这种外科手术器械不停地轻轻击打蜗牛的外膜,其动作不像是在施以手术,而像是在与猎物亲吻。用孩子们的话来说,它像是与蜗牛“拉钩”。
它在“拉钩”时,有条不紊,不慌不忙,每拉一次,都要稍事休息,似乎是在观察“拉钩”的效果如何。它“拉钩”的次数并不多,顶多五六次,就足以把猎物给制服,使之动弹不得。然后,它就要动嘴进食了,它很可能也是要用弯钩去啄,因为我几次都未观察清楚,所以对这一点我说不太准。总之,萤火虫在实施麻醉手术时,动作麻利,立竿见影,快如闪电,不用问,它利用带细槽的弯钩已经把毒液注入蜗牛体内,使之昏死过去。
(节选自《昆虫记》)
你班开展《昆虫记》阅读分享活动,请你参与:
1. 阅读选文,梳理萤火虫捕食蜗牛的过程,完成复述提纲。
(细节梳理)
①__________→打开工具→②_________→观察效果→动嘴进食
试探蜗牛
击打外膜
2. 林耀东同学给萤火虫拟了一个绰号,请你从下列昆虫中任选一种,仿照示例为其拟写绰号并简述理由。(内容理解)
①螳螂 ②红蚂蚁 ③大头黑布甲
【示例】昆虫:萤火虫 绰号:麻醉专家
理由:萤火虫对蜗牛施行麻醉手术时,动作麻利,立竿见影。
示例:昆虫:螳螂 绰号:刽子手
理由:螳螂是肉食性昆虫,加上有两把大刀,它甚至敢捕捉比自己体型还大的昆虫。
3. 通过阅读探究,你们小组发现《昆虫记》和《西游记》都很有“趣”。请结合作品,分享你们的发现。(探究分析)
示例:《昆虫记》语言生动有趣,运用了大量拟人手法,把昆虫描写得各具情态,有的外形可爱,有的动作滑稽,有的性格乖戾;作者观察方法亦十分有趣,既有野外实地观察,也有室内实验探究,观察时法布尔聚精会神、痴迷忘我。《西游记》有趣在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其中的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等尤为精彩,扣人心弦;有趣在人物塑造栩栩如生,例如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等主要人物个性鲜明,令人难忘。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