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历史考前冲刺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1.公元3世纪的古印度,曾出现一批经希腊神形象改造成的佛像,且无论服装、五官还是造型特点,都具有希腊的风格。促使这一现象产生的是
A.伯里克利改革 B.亚历山大东征 C.罗马帝国建立 D.伊斯兰教创立
2.“哈里发继续扩张,他们北进叙利亚,东灭波斯,进而征服阿富汗和印度北部,直抵中国唐朝边境”。“他们”是
A.古埃及人 B.马其顿人 C.东罗马人 D.阿拉伯人
3.中世纪艺术家为表现基督是永恒不变的,常把婴儿基督画成成年男子的模样,但这一现象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生了改变( 如图10)。这一变化体现了
A.君权神授 B.反对专制 C.金钱至上 D.人文主义
4暮凰人刚到北美的十余年里,以靠转卖从印第安人那里获得的皮毛为主要收入,“ 趁有皮毛赶紧剥”成为当时的口号。据此可知,当时的英国人在北美
A.开拓市场 B.掠夺原料 C.倾销产品 D.资本输出
5.近代美学家宗白华称两晋南北朝“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下列能作为其论断的史料依据是
A.司马迁《史记》 B.王羲之《兰亭集序》
C.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D.关汉卿《窦娥冤》
6.下图为某位历史人物专著的目录。该历史人物应为
A.秦始皇 B.汉文帝 C.北魏孝文帝 D.隋炀帝
7. 2023年2月19日,福建省漳州市古城情境艺术节出现了“状元娶亲”巡游的一幕,将传统状元文化与芗剧经典吉祥戏融合。与“状元”直接相关的选官制度
A.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 B.杜绝了武将跋扈的情况
C阻碍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D.丰富了民俗活动的形式
8.诗句“英雄已尽中原泪,臣主元无北渡心”讲述了辛弃疾奋力抗金、渴望收复失地又壮志难酬的伤感痛苦。与之直接相关的史实是
A.安史之乱 B.澶渊之盟 C.南宋偏安 D.元朝统一
9.唐代时期,设有市舶司的城市唯有广州一处,南宋时增加到九处,且大部分位于南方,邻近出口产品的主要产地。这可以直接佐证南宋
A.中央集权强化 B. 造船技术进步 C. 都市生活繁荣 D.对外贸易发展
10.下表内容反映出明代科技著作的相同特征是
作者 作品 地位
李时珍 《本草纲目》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
徐光启 《农政全书》 集我国古代农业科学之大成的著作
宋应星 《天工开物》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A.经验总结 B.理论创新 C.中外交流 D.实验分析
11.1842 年,英国在厦门设立领事事务所; 1852 年,美国在福州设领事馆,以协调本国商人在华的经济活动。与之密切相关的是
A.《南京条约》签订 B.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C.列强开始瓜分中国 D.南京临时政府建立
12.下表内容叙述的历史事件是
在鸦片战争10年后爆发,代表了近代中国人民对寻求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 D.辛亥革命
13.下图是法国某画报上的石印画,其可用于佐证
A.三元里人民的抗争 B.维新派的公车上书
C.义和团的反帝斗争 D.同盟会的反清斗争
14.下图是新文化运动时期,运用白话文创作的自由诗,它说明了新文化运动
A.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B.推崇中国传统文化
C.推动思想文化革新 D.打击封建君主专制
15.下图是某同学进行历史学习时摘抄的知识点。据此推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A.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解体 B.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C.外国资本主义的人侵加剧 D.官僚资本主义的沉重压迫
16.1956年,漳州百年老字号药店同善堂经过估值入股,与其他药店一道改组为公私合营同善堂联合制药厂。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实行了土地改革 B.推行了三大改造
C.实施了一五计划 D.改革了国有企业
17.下图的网络热搜词条内容,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制度上的“守正创新”。该“制度”是
A.政治协商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8.区分历史史实与史论是历史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下列对于图的解读,属于史实的是
A.雷锋身上的“螺丝钉精神”就是建设大桥体现的铆钉精神
B.1958年,雷锋同志参观武汉长江大桥,在桥头拍照留念
C.当代青年要学习雷锋,在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D.武汉是“志愿者之城”,雷锋精神影响与激励一代代新人
19.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安徽省肥西县燎原乡的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给新生孩子拍百日照逐渐成为新潮(如下图)。该现象的出现得益于
A.人民政权的巩固 B.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
C.包产到户的推动 D.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0. 2023年4月,法国总统马克龙应邀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中方表示愿同法方一道,为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做出贡献。这一外交活动
A.推动了中国重返联合国 B. 顺应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C.加速了两极格局的瓦解 D.促进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21.山西陶寺遗址出土了蟠龙纹陶盘、石制工具、铃形小铜器、玉器等多种与文明起源密切相关的文化遗存。这些遗存属于
A.实物史料 B.文献史料 C.口述史料 D.影像史料
22.图下漫画中的思想主张来源于一学派,该学派的创立者是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
23.(封),《说文解字》解释:爵(授予)諸候(侯)之土也……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这里解释的古代制度是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
24.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铸币,成立了专门的铸币机构,将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通行全国。此举旨在
A.监察地方各级官员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加强思想领域控制 D.增强中央政府财力
25.下图为机械工程原理示意图。这一技术的推广运用最早出现在
A.手工工场时代 B.蒸汽时代 C.电气时代 D.信息时代
26.1929年一1933年,《大萧条食谱》纷纷在美国出版,只为用尽量少的食材,让一家人获得均衡的营养。这一时期的很多儿童身材矮小,被称为"萧条的一代”。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美国
A.盛行黑人奴隶制 B.限制工农业生产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爆发经济大危机
27.1945 年2月召开的雅尔塔会议决定彻底消灭法西斯主义;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由此可知,此次会议
A.协调了盟军行动 B.开辟了欧洲战场 C.消除了大国矛盾 D.推动了军备竞赛
28.图12拍摄于20世纪上半期,曾多次刊登在印度报纸上,此举是为了
A.传承民族工艺 B.加快沿海开发 C.宣传暴力斗争 D.追求民族独立
二、解答题(44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
(1)根据材料,简述“冷期I”实现短暂统一王朝的名称。(2分)
(2)小历同学认为,气温的下降影响农业生产,是导致封建王朝更迭的最重要因素。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6分)
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一 红色歌曲在我国流传很广,国家相关部门对于红歌都比较重视,它起源于民歌,在老百姓口中广为传唱。如井冈山时期的江西民歌、延安时期的信天游等。红歌不仅是创作人写的,也是大众丰富完善的,能够充分体出大众的情感和生活。红歌的乐段结构通常都是两句或四句的形式,通过不断的诵唱,使得原本就通俗易懂的歌词,会更加容易被人牢记于心。
——摘编自李淑芳《红歌文化的历史沿革及其文化自信的彰显》
材料二
(I)根据材料一,概括影响红色歌曲广泛流传的因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甲、乙、丙三段中的一段,指出其叙述的历史事件及其所蕴含的时代精神。(4 分)
(3)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从中得出的历史结论。(4 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七月七日, 快要到了。全民族的力量团结起来,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同敌人作英勇的战争,快一年了……很多人都说最后胜利,但是为什么会有最后胜利 怎样争取最后胜利 这些问题,不是每个人都解决了的……于是失败主义的亡国论者跑出来向人们说:中国会亡,最后胜利不是中国的。某些性急的朋友们也跑出来向人们说:中国很快就能战胜,无需乎费大气力。这些议论究竟对不对呢 我们一向都说:这些议论是不对的。
——摘自1938年《毛泽东选集》(第二卷)《论持久战》
(1)根据材料一,简述创作图14油画所纪念的历史事件,并概括俄国在“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条件。(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38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历史背景。(4分)
(3)实践是理论之源,理论推动实践发展。综合以上材料,说明先进的思想理论对社会实践的指导作用。(2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12分。要求:观点明确,根据材料中的两个历史事件,再结合所学-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B 2.D 3.D 4.B 5.B 6.C 7.A 8.C 9.D 10.A 11.A 12.A 13.C 14.C 15.B
16.B 17.B 18.B 19.C 20.B 21.A 22.A 23.B 24.D 25.C 26.D 27.A 28.D
29. (1) 西晋(2分)
(2) [答案一]判断:同意。(2分)
理由:中国是农业大国,封建政府的财政税收和人民生活主要依靠农业生产。气温的下降影响农业生产,造成农作物歉收;政府财政收入锐减,农民生活日益贫困,从而加剧了社会矛盾,最终导致封建王朝更迭。因此,气温下降是导致封建王朝更迭的最重要因素。(4 分)
[答案二]判断:不同意。(2分)
理由:王朝更迭的最重要原因是封建统治者政治腐败、社会黑暗;同时政局动荡,百姓生活困苦,阶级社会矛盾激化,也是政权更迭的原因之一。而气温的因素只是加速了王朝的更迭进程而已。(4 分)
[答案三]判断:不同意。(2分)
理由:王朝更迭的原因除了气温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外,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东汉时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造成政治黑暗,隋朝时统治者横征暴敛、滥用民力,唐朝时藩镇割据造成社会动荡等。所以,王朝更迭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4分)
30. (1) 党和政府的重视;红歌属于民歌,便于传唱;能体现人民群众的情感与生活;乐段工整,便于诵唱;歌词通俗易懂,便于记忆。(一点2分,共4分)
(2)选择1分,历史事件1分,时代精神2分。
[甲段]历史事件:发动秋收起义,开辟农村罩命根据地。
时代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
[乙段]历史事件:开展解放区土地改革,得到土地和牲口的农民翻身成了主人。
时代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勇于革新的土地革命精神。
[丙段]历史事件:实行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时代精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兼收并蓄、开拓创新、锐意变革的改革开放精神。
(3)发展红歌文化是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红色歌曲是革命战争年代和和平建设年代的宝贵精神财富。
传唱红色歌曲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途径。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是中国革命与建设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坚持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胜利的保证。人民军队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一点2分,共4分)
31. (1) 历史事件:俄国十月革命(回答“列宁宣布苏维埃政权成立”仅得1分) (2分)
条件:强大的无产阶级力量;无产阶级觉悟程度较高;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国内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列宁的正确领导。(一点2分,共4分)
(2)日本全面侵华, 大量国土沦陷;国民党内流行“亡国论”和“速胜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抗战兴起;中国共产党充分动员和依靠群众,坚持全面抗战路线。(一点2分,共4分)
(3)例: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阐述的论持久战思想,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方向。(史实1分,史论1分,共2分)
32. (12 分)[示例]历史事件1:清朝设置台湾府(1分) 历史事件2:美国内战结束(1分)
观点:国家统一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2分)
论述:公元前221年,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推动了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2分)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中央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进人新的历史时期。(2 分)美国内战的结束,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2分)
结论:综上所述,国家统一推动了社会发展,捍卫国家统- -符合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2分)
其他观点:杰出人物推动历史发展。科技创新促进社会进步。对外交流推动文明互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