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孤雁》《鹧鸪》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蝉》《孤雁》《鹧鸪》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9-21 06:59:2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古诗三首》(《蝉》、《孤雁》、《鹧鸪》)课堂练习
1、填空。
1、《蝉》中写蝉的形状和生活习性的句子是 , 。诗中的三、四句从表达方式上来说是 句,其作用是 。
2、诗中的蝉具有 的品格,第三句中的“高”字有两层含义(1)
(2)
3、和虞世南(清华人语)写蝉不同,骆宾王的 , 是患难人语,李商隐的 , 是牢骚人语。
4、杜甫的《孤雁》中显示诗人对同伴的无限思慕、迫切追求心情的诗句 ,
。杜甫借孤雁寄托自己离乱漂泊中失群的痛苦心情的句子是 , 。《孤雁》中以“野鸦”反衬“孤雁”,表达自己爱憎感情的诗句是 , 。
5、郑谷的《鹧鸪》中让人仿佛置身湖边古庙,聆听鹧鸪声声哀鸣的诗句是 , 。
6、《鹧鸪》诗中以两个虚词极写鹧鸪啼声之动人,并以人的感受烘托鹧鸪声之悲的诗句是 , 。
7、《孤雁》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这种感情?
8、《孤雁》中"野鸦无意绪 ,鸣噪自纷纷"的作用是什么?请简析。
9、这首咏物诗重在表现鹧鸪的啼声哀怨凄切,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句话最能体现这种感情?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吗?
  
 
答案:1、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议论。借蝉抒怀: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
2、清廉 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 暗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
3、本以高难饱,徒劳费恨声。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4、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5、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6、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7、答:表现了诗人孤独凄凉的羁旅之情。“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最能体现这种感情。
8、答:"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意思是"野鸦毫无愁绪,杂乱的吵嚷个不停":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
9、抒发了游子的乡愁旅思。“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在雨昏花落之时,湖边古庙之中,闻鹧鸪之啼,倍感其声之哀怨凄恻。
1、 虞世南《蝉》
《蝉》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1)这首咏物诗的首句表面上是从 形状 、 食性 、 声音 等三个方向写出了蝉的特点。实际上是运用 比喻 手法暗示自己 显要身份 、 廉洁品质 。
(2)这首诗表面上是写蝉,其实是用了 托物言志 的写法,表达含蓄,寓意深刻。诗人笔下的蝉是 人格化 了的蝉。
(3)这首诗给我们以什么启示?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答: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那些外在的凭籍,像地位、权势、吹捧等,他本身自然会有很强的昭示力,能够声名远扬。
(4)全篇起到比兴寄托点睛之笔作用的诗句是:“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采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作者借蝉抒怀,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 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作者以蝉比人,不光是地位高,品格也高。
(5)“居高”的“高”有哪两层含义:
答:一是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二是暗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
(6)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蝉的特点?指出相对应的诗句并简要分析。
答:首句写出了“蝉”的形状“垂緌”,食性“饮清露”,写出了蝉的生性高洁;次句写蝉声“流响”写出了声音的响度与力度。
2、 杜甫《孤雁》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全诗的诗眼是:孤,诗骨是:飞鸣声念群。
(2)颔联“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 ,遗失在万里云天中,真令人心生怜意”。“一片”、“万重”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作用: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颔联两句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
(3)尾联运用了反衬的笔法,用野鸭反衬孤雁,表达了诗人的爱憎感情。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是全然不懂的,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无意绪”是孤雁对着野鸦时的心情,也是杜甫既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
(4)在诗中诗人既以“孤雁”自比象征:离乱飘泊中孤独痛苦的失群者(或者:企盼与知己亲朋相见,远离俗客庸夫的人),那么“野鸭”则是象征:一些缺乏情感的平庸之辈(或者:与世俗同流合污不追求高尚的人)。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离乱漂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 的思想感情。杜甫以雁自况,托物抒怀。小小一只孤雁写尽了诗人感时伤怀的离乱之苦。
(5)诗人同情失群的孤雁,实际上融入了自己怎样的情感?(“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离乱飘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显出诗人对同伴的无限思慕、迫切追求的心情。)
(6)试以尾联为例,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艺术效果。
答:尾联“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意思是“野鸦毫无愁绪,杂乱的叫嚷个不停”: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尾联进一步表现了孤雁渴望团聚的哀愁与奋力寻找的忠贞。
3、郑谷《鹧鸪》
(1)颔联中“雨昏、花落”渲染了怎样的环境特点:凄迷意境、伤感氛围。这一联涉及了哪些历史人物或传说:屈子怀沙、湘妃泣竹等历史传说。
(2)体会颈联中“乍、才”的表达作用:“乍、才”二词极写鹧鸪啼声之感动人心。写“游子”“佳人”的作用是:“征袖湿、翠眉低”以人的感受烘托鹧鸪啼声之悲。
(3)体会尾联中“相呼相应”的作用:“相呼相应”既写明鹧鸪对啼的特性,又暗指游子、佳人心灵的呼应。
(4)这首诗重在表现鹧鸪啼声哀怨凄切,借以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游子的沉重羁旅乡思之愁。
(5)反复吟咏颔联“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两句,让人仿佛置身湖边古庙,聆听鹧鸪声声哀鸣。
(6)因为郑谷为齐己的诗改动一个字(“昨夜数枝开”改为“昨夜一枝开”),被人称为:“一字师”。
(7)作者颔联没有去写鹧鸪,转而写景和运用典故,这是为何?
答:诗人没有直接去描写鹧鸪的声音,而是通过描绘图景来渲染其声音哀怨凄切的情致——潇潇暮雨、落红片片、青草湖苍茫、黄陵庙荒寂,构成一种凄迷悠远的意境,渲染出一种令人销魂肠断的氛围。此时此刻,畏雨怕寒的鹧鸪自然不能嬉戏自如,而只能愁苦悲啼了;此景此情,人们也自然会联想起娥皇、女英的动人传说,屈原在这一带流落的悲戚故事。眼前景、耳中声、心中情,三者交融在一起。
(8)颈联中的“闻”和“唱”字用的巧妙,试结合上下文,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答:诗人用一“闻”字紧承上句的“啼”,用一“唱”字,暗应鹧鸪之声,佳人唱的无疑是仿鹧鸪凄唳之声而作的《鹧鸪词》,继续从侧面来烘托鹧鸪的凄恻,哀怨。
PAGE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