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1
两小儿辩日《列子》
孔子东游,见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 而日中时近也 )。
一儿曰:“( 日初出大如车盖 ),及日中则如盘盂,( 此不为远着小而近者大乎 )?”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
1.给加点字注音。
盂( ) 沧( ) 孰( ) 汝( ) 多知( )乎
2.解释下列加点词。
⑴两小儿辩斗( ) ⑵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 ⑶及其日中如探汤( )( ) ⑷孔子不能决也( ) ⑸孰为汝多知乎( )( )
3.翻译下列句子
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⑵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3)孔子不能决也
(4)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5.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 ( http: / / www.21cnjy.com )杂性?
答:
6.“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答:
7.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8、用“|”将课文划分为三部分,并写出层意。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文主要通过______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
10、找出本文的通假字,并写出本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__
姓名 学号 预备 班 得分
《两小儿辩日》练习2
1、 解释加点字: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 东:到东方去。
2. 游:游历,游学。指孔子走访各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3. 辩:辩论。
4. 斗:争,争胜负。
5. 辩斗:争辩。
6. 其:第三人称代词,他们。指两个小孩。
7. 故:原因,缘故。
8. 以:认为。
9. 始:副词,起初,开始。这里是刚出来的意思。
10. 去:动词,距离。
11. 而:连词,表并列,不译。
12. 日中:正午。
13. 远:距离人远。
14. 也:助词,常用于句末,表陈述语气。
15. 如:像,如同。
16. 车盖:车篷。
17. 及:到。
18. 则:连词,就。
19. 盘盂:盛放物体的器皿。
20. 此:这。
21. 为:是。
22. 者:相当于结构助词,的。
23. 乎:助词,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24. 沧沧凉凉:清凉,略带寒意。
25. 沧沧:阴凉的意思。
26. 其:第三人称代词,它,指太阳。
27. 探:伸进。
28. 汤:热水。
29. 探汤:把水伸到热水里。
30. 决:决断,决定。
31. 也:助词,常用于句末,表肯定、判断语气。
32. 孰:谁。
33. 为:以为,认为。
34. 汝:人称代词,你。
35. 知:通“智”,智慧。
36. 乎:助词,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呢”。
2、 句子翻译:
1、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正午时(距 ( http: / / www.21cnjy.com )离人)远。
2、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太阳刚出来时很清凉,到了正午就像( ( http: / / www.21cnjy.com )把手)伸进热水里,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
3、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见多识广呢!”
3、 改写句子:
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
1、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改写: 一儿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时远也。
2、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改写: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时去人远,而日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近也。”
4、 理解:
1、 文中两小儿在争论太阳的什么问题?
答:两小儿在争论太阳在何时距离地球远近这一问题。
2、 两小儿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答:因为他们判断太阳距离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球远近的标准不同,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一儿根据视觉判断,距离近则物体形状大,远则物体形状小。一儿根据触觉推论,靠近热源就感觉热,远离热源就感觉凉。因此他们得出的结论就不同。
3、 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答:“孔子不能决也。”说明两小儿辩论的内容很复杂,因为孔子被公认为“多知”之人,理应知道答案,但他却无法判断谁是谁非。
4、 请联系实际谈谈本文对你的启发。
答:1)、要主动认识自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2)、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同结论。考虑问题应该全面。3)、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我们要不断学习。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要诚实谦虚、实事求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5、 填空:1’ ×8= 8’
课文选自《列子·汤问》,该书作者相传是战国 时期的列御寇(人名)所撰,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21教育网
文中提到的孔子是 春秋 时期的人,原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 孔丘(字仲尼) ,是中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儒 家学派创始人,其主要思想言论记载于 《论语》 一书中。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