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学情调研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蚌埠市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学情调研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12 20:59:12

文档简介

蚌埠市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学情调研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Ⅰ卷(选择题)和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请在答题卷上作答。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表 1为不同史籍关于“武王伐纣”历史事件的记述。据表1可知( )
表 1
记述 出处
甲子昧爽,受率其旅若林,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 《尚书·武成》
王既以虎贲戎车驰商师,商师大败。 《逸周书》
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孟子》
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纣师皆倒兵以战,以开武王。武王驰之,纣兵皆崩叛纣。 《史记·周本纪》
文献史料的学术价值最高
后世的记述更接近于历史真实
C. 历史叙述具有一定主观性
D. 阶级立场决定历史认识的深度
秦汉时代,士人对于著述一事态度极为审慎,不敢轻易动笔。因为无论经书、传注还是史籍、子书,其书写格式都是每书若干篇,每篇若干简,每简若干字,用简数和书字数都非常固定。这表明( )
书写材料亟待革新
士人治学风格严谨
儒家经典地位崇高
D. 政府厉行文化专制
3. 唐初建制规定中书省下属官员中书舍人负责皇帝诏书的起草拟定工作。唐高宗时,皇帝开始委任文学之士替他撰写诏书并侍奉左右,分担了中书舍人的职务,唐中宗时更有上官婉儿以女儿之身长年“独当书诏之任”。这一变化说明唐朝( )
三省六部制的完善
女性政治地位上升
行政效率得以提高
君主专制有所加强
4. 在记录古代中外贸易交流的历史文献中,宋代以前对中最为多见的是“胡商”,而宋代及其之后则是以“蕃商”为主,甚至“蕃商”成为了专有名词。这反映出宋代( )
A. 城市商业发展十分迅速
B. 对外贸易通道地位的变动
C. 藩镇割据问题依然严重
D. 海洋政策发生重大的调整
5. 鸦片战争后,一些理学名家出现了调和子儒的向顷,例如曾国藩“排除了有些儒者独守孔孟程朱之道的偏狭,淡化了儒学和诸子学的界限,加以兼容并包”。一时间阅读子书、校释子书、评价诸子成为风尚。这一现象( )
承袭了经世致用的传统
动摇了儒家伦理的正统地位
扬了中体西用的理念
顺应了学习西方的时代潮流
为筹措镇压太平军的军费,清政府接受地方官员的建议,开征厘金。户部初定的费率为“百取其一”,但各省督抚和统兵大员们以“就地筹饷”为名各行其是,厘金抽取的费率低的仅有0.45%,高的则达10%之多,抽取办法也是五花八门并无规制。这表明( )
A. 开征厘金解决了军费问题
B. 地方督抚的离心倾向加剧
C. 清王朝中央权威面临挑战
D. 太平天国加速了清朝灭亡
7、1908年1月,黑龙江省谘议局对“不识文义者不得有选举权”这一条涉及少数民族权利的规定有疑惑,特致电宪政编查馆询问:“本省旗蒙人等单识满蒙文、不识汉文者,似不得以不识文义论,应如何酌定办法 ”编查馆竟明确回复:“旗蒙人等仅识满蒙文、不识汉文者,仍以不识文义论。”这体现出当时( )
清延改革准备工作不够审慎
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落后
资产阶级立宪政治基本实现
民族主义影响国家转型
据太行山抗日根据地12个县15个村的调查,在“减租减息”后,地主所占土地比例由 23.04%下降为8.97%,贫农所占土地比例由 18.98%上升为20.5%……同时地租率明显下降,基本下降到占收获量的 37.5%以下,很多地区在10%—30%之间。据此可知( )
A. 土地革命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B. 生产关系调整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C. 农民参政议政积极性显著提高
D. 党的土地政策得到社会各阶层认同
9.下图为宣传画《赤脚医生颂》(1972年)。这幅画作( )
具备了史料与艺术的双重价值
体现了知识分子的审美情趣
展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成就
宣扬了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
10. 1978年,赴南斯拉夫考察的访问团回国后提交报告称,南斯拉夫没有施行苏联的经济体制,而是“在社会计划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市场来协调产、供、销……”。根据这份报告,中共中央决定承认南斯拉夫是社会主义国家并恢复与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的关系。据此可知,党的做法旨在( )
消除苏联对华的安全威胁
恢复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关系
C. 探索社会主义改革的道路
D.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 表2亚述帝国时期某借贷契约的内容,上面有明确的借、还日期,并规定了没有按时还款将会付出的罚息。这反映出当时的亚述帝国( )
表2
1马那银子,属于穆达米喀—阿叔尔和穆喀里勒——卡比特,借给了舒穆—乌舍基波之子、建筑工人那布—阿胡—埃瑞班。日期:3月1日,名年官为那布—沙如—乌簇尔。他将在6月1日还款,如果他没有还款,银子将增加1/4。
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契约自由原则确立
借贷程序繁杂冗长
D. 法律保护私有财产
12. 13世纪,圣路易和腓力四世在位时,开始将国王成员和王室成员雕像摆在了巴黎圣母院正立面等地方;14世纪,查理五世的统治者形象则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出现在巴黎的城市空间中,卢浮宫的入口、吊桥处都有国王夫妇的雕像。这体现出这一时期的法国( )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教会势力衰弱
近代民族国家建立
封建王权强化
13. 1884—1913年,德国利专交易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在共计进行的 20657 次专利交中,30.9%的专利在第一就被转让,21.6%的专利在发行后第二年被转让,15.9%专后第三转让。这表明当时的德国( )
垄断资本组织迅猛发展
工业化的成就斐然
C. 知识产权得到有效保护
D. 科技创新体制优越
14. 英国资产阶级在18世纪后期开始建立各种组织,诸如“促进非洲内陆考察协会”等,旨在推动各种探险、考察活动,从中刺探和收集非洲内陆各类情报,为日后的殖民扩张扫清障碍。19 世纪初叶后,内陆探险的规模愈来愈大,除英国外,法、德和比利时也先后组织力量,进人非洲探险。这反映出这一时期( )
A. 奴隶贸易更加繁荣
B. 地理探险服务于殖民扩张
C. 非洲民族意识觉醒
D. 列强内部的矛盾日益尖锐
15. 1923年,意大利借一名将军在希腊被杀炮轰并占领希腊所属的科孚岛,并宣称其行为作为一种和平措施是国际法允许的,意大利并未对希腊宣战,国联行政院无权处理,国联因此也没有理直气壮地予以驳斥。这说明( )
A. 意大利法西斯势力猖獗
B. 希腊国力衰弱无力抵抗外侮
C. 国际准则缺乏普遍认同
D.一战后和平机制面临着危机
16. 1967年欧共体成立,共12成员国,1993年欧盟成立。1998年欧洲中央银行(ECB)开始运营;1999年,欧元成为统一货币,开始在银行间贸易中流通,2002年,欧元在大部分成员国之间流通。21世纪初,大多数东欧国家国入欧盟,欧盟地理范围进一步东扩。这表明( )
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
西欧内部的贸易壁垒消失
欧洲一体化进程不断发展
欧元成功取代了美元地位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司马迁奠定了传统中国对“世界”的历史叙述的基础。司马迁已经具有了很明显的“世界意识”,在《史记》中,除了“我者’的汉朝外,周边的“他者”包括北方强大的匈奴,以及朝鲜、南越、乃至西方(西亚、中亚),包括了现在亚洲的大部。司马迁笔下的世界是以本国为圆心,逐级放大的“同心圆”。在司马迁看来,虽然匈奴和汉朝在事实上是平等的,但是汉朝在文化上是先进的,外面的世界则是“中国”的“四裔”,而这些都是没有开化的野蛮人。 ——摘编自葛兆光《传统中国史学中的世界认识》
材料二 1901 年,梁启超在《清议报》上发表的《中国史叙论》一文中提出了中国史在世界史中的地位问题:“今世之著世界史者,必以泰西各国为中心点……而自今以往,实为泰西文明与泰东文明(即中国之文明)相会合之时代,而今日乃其初交点也,故中国文明力未必不可以左右世界,即中国史在世界史中,当占一强有力之位置也。”自1902年起,梁启超在《新民丛报》连续发表《中国地理大势论》等文章,开展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地理与文化关系的系统研究,“这些研究不同于以往如《史记·货殖列传》的自我疆域检阅,也不同于《海国图志》一类对纯地理意义上的异域空间的发掘,而是创造性地阐释'世界’是各不相同的地理空间的组合”
——摘编自郑大华《从“天下”走向“世界”》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司马迁与梁启超“世界观”的差异。(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世界观”形成的背景。(8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元代在民事审判制度上有所发展,首先表现在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在实践中已有明确的区分。元政府在民事司法方面积极参与,详细规定了解决民事纠纷的各种方法、机构及诉讼程序等。元代的民事审判主要是由县级管辖,最高到府路级,刑部、礼部和中书省仅是裁决和法律解答,这些机构按各自领属的民众的法律和习惯审理内部民事案件。在民事审判适用的法律上,各民族的法律和习惯都得到承认,实际上是坚持了属人主义,以致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等根据各自的民族归属适用各自的法律习惯在具体的实践中,不同的民族、职业、宗教信仰和性别,在民事诉讼中分别对待。元代由于民事审判机构过于庞杂,在现实中造成很多问题,最为严重的是由此造成政府部门相互推诿,百姓纠纷难以得到解决。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制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民事司法制度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元代的民事司法制度。(6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3安徽红星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
1964年9月,华东局决定开展安徽省小三线建设。 1965年12月,省机械厅决定,以合肥开关厂为班底厂负责筹建。筹建处设在合肥,规划中是军火工品厂。 1966年3月,开工建设,选址于霍山县诸佛庵。 1970 年初,基本建成。 1970年5月,通过国家鉴定委员会鉴定,转为批量生产。代号国营9374厂,红星机械厂,霍山县202 信箱。红星厂主要生产各种军火工品,与其他单位配套。 1984年,开发新的民品,射钉紧固、精细化工、紫铜管三个系列。 1985 年,民品总产值首次超过军品。 1970至1985年,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 6295 万,实现利税 938 万。 1985 年底,职工 1120 人,工厂占地面积 28 万平方米。 1990年,红星厂生产的射钉弹获兵总优质产品奖。 1992年,迁合肥。原址移交当地管理,厂办被改成了村委会办公楼。其他厂房被出租给许多小企业使用。 2009年,工厂正式改制为股份制有限公司,并更名为安徽红星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隶属于安徽军工集团。
——据《安徽红星机械厂厂史》等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一战后,美国主导建立了华盛顿体系和远东太平洋秩序,但1922年华盛顿会议后,美国在维护亚太秩序上很少有所作为。1931 年,日本精心制造“九一八事变”,打破了美国在远东多年营造的“华盛顿体系”。事变发生后,虽然美国国务卿史汀生等人主张“华盛顿会议的新秩序决不容忍像日本对中国所犯下的野蛮侵略”,但总统胡佛却认为美国不应该单独冒险去“刺激老虎”,他指责史汀生“更像是斗士,而不是外交家”。随后,日本逐步扩大侵华战争,美国虽然采取“不承认主义”,但在行动上却是竭力避战保和。
——摘编自刘建华《美国亚太政策的交替演变及其动因探析》
材料二 二战结束以来,美国亚太政策以安全防务为重点。布什政府(1989—1993年)提出建立包括美国、日本在内的“泛太平洋经济联盟”,主张以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促进亚太经济合作。1991 年,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国意识到仅靠一个国家,永远不能维护地区的稳定,因此美国充分利用与美签订共同防御条约及其关系密切的国家,建立了更广泛的联盟关系,并敦促盟国更多地承担防御责任和安全义务。苏东剧变使得美国自认为取得了全球性的胜利,因此自诩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有实力承担领导责任的国家,要建立符合美国“价值观念”的世界。
——摘编自李忠《美国亚太政策的新调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亚太政策变化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什政府亚太政策的内容及其出台背景。(8分)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题号
2
3
4
b
7
P
答案
G
A
D
B
A
B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C
A
D
D
B
D
C
C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关于武王伐纣这一事件的记载各不相同,既有不带价值判断的描述
也有带有明显立场的叙述,这说明历史叙述具有明显的主观性,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史料类
型价值的比较,A项错误;B项表述明显不符合史实,历史记述的真实性和时间早晚没有必然关系;
材料并未提及阶级立场在历史认知中的作用问题,D项错误
2.A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汉时期由于书写材料以竹木质的简牍为主,因此才出现了上述现象
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儒家经典的地位,C项排除;材料无关士人的治学风格和政府的文化政
策,B、D两项错误。
3.D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唐代中书舍人本为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令文书的官员,皇帝以他人草拟诏
书则是侵夺了本属于外朝中书省的权责,说明当时的中枢权力出现了调整,即皇权强化、相权衰减,
故D项正确。A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强调三省制遭到了破坏:B项表述与史实不符,存在
以偏概全的错误;材料提及的是“决策”权力的分配,而非行政效率,C项错误。
4.B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海路而来商人的增加背后原因是陆地通道的受阻,因此重视海上贸
易,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到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A项错误;C、D项不符合宋代历
史事实,错误。
5.A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随着清王朝统治危机的加深,部分传统知识分子意图通
过挖掘诸子的思想资源来探寻治国理政之道以解决当时的危机,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沿袭了经世致
用的传统,故A项正确。儒家伦理正统地位的动摇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B项与史实不符;材料仅
提及对传统诸子之学的研究,并未涉及中体西用及西学,C、D项排除。
6.C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在厘金的推行过程中,地方各省并未严格遵守中央的决定,反而出现
了各行其是的问题,这说明中央政府的权威面临着下降的危机,故C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且夸大了厘金的影响;材料并未提及地方督抚有分裂的倾向,因此B项离心倾向加剧表述错误;材
料主旨并非突出太平天国运动与清政府灭亡之间的关系,D项错误。
7.A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对于当时特殊的情况,中央改革机构采用一刀切的做法,这不利于改革
的推进反而会激化矛盾,这表明清末的政治改革在准备工作并不充分的情况下贸然推行,存在着失
败的隐患,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说明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落后,B项错误;材料主旨在于清政府在
处理改革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且清末立宪改革的目的在于维护专制统治,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民
族主义对国家转型的作用,D项错误。
8.B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减租减息政策的推行,根据地的生产关系得到一定的调整,这种调
整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减租减息实行是在抗战时期,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材料未提
及农民的参政议政问题,C项错误;D项表述绝对,排除。
9.A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这幅画作展现了农村地区医疗卫生的发展状况,在特定的国情下,赤脚
医生为农村医疗卫生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这幅画作既有史料价值也具备一定的审美价值,故A项
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知识分子的情趣,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工业化的成就,C项错误;材料
未提及革命乐观主义,D项错误。
10.C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党的做法实际上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经验,从而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
改革道路,故C项正确。A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当时的中国并未断绝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关系,
B项表述与史实不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92年的十四大,D项错误。
11,A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借贷关系的背后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契约自由强调契
约双方对契约签订自由的权利,材料未涉及,B项错误:材料并未提及借贷的程序问题.只涉及了
借贷的契约,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法律的作用,D项错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