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新华联学校 C. 甲午战争是日本资本主义改革的结果 D. 战争的结局在于中国落后的政治体制
2023-2023 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5.近代一有识之士在谈到某一条约的条款时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
考试时间: 90分钟 分值: 100分 起而助之”,该条款是( )
一、选择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 30题,每题 2分,共 60分) A. 领事裁判权 B. 片面最惠国待遇 C. 居住及租地权 D. 设立使馆界的规定
1.下列文字材料反映的近代反侵略斗争,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6.美国历史学家写道:“想象一下,哥伦比亚麦德林可卡因垄断集团成功发动了一起对美国的军
事袭击,迫使其允许可卡因贸易合法化,还须支付巨额战争赔款—— 这幅场景当然荒谬绝伦,
①“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 ②“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但类似的事件在 19世纪的中国确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是指( )
③“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④“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A.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 甲午战争 C. 抗日战争 D. 鸦片战争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①②④③ D. ③①②④
7.1876年葛元煦《游沪杂记》中记载:“向称天下繁华有四大镇,曰朱仙,曰佛山,曰汉口,曰景
2.黄遵宪是一位对我国近代文学产生很大影响的爱国诗人。他的《怨平壤》《东沟行》《哀旅顺》 德。自香港兴而四镇逊焉,自上海兴而香港又逊焉。”“上海兴”是在下列哪个战争之后( )
《哭威海》与下列哪次战争有关(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日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抗日战争与中日甲午战争比较,中国方面的最大变化是( )
3.1938年 10月,陈嘉庚以华侨参政员身份,从新加坡向国民参政会发来“敌未出国门前言和即
A. 抗日的领导者已不是腐败的统治集团 B. 中华民族已经觉醒,形成了全民族抗战
汉奸”的电报提案,获大会通过,被誉为“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个提案”。该提案的“伟大”之处在
于( ) C. 军队素质提高,广大将士具有爱国精神 D. 国家综合国力已经大大增加
A. 成功的制止了国民党亲日派的投降倾向 B. 坚决反对蒋介石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9.与《南京条约》相比,《马关条约》意味着列强侵华进入了新阶段,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C. 坚持抗战到底的民族独立精神 D.鼓舞北平守军奋起保卫卢沟桥 A. 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 B. 赔款数目增加 C. 增开通商口岸 D. 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4.下图是张滨的漫画《甲午轶事》,就甲午战争的结局而言,该漫画反映了( ) 10.鸦片战争后,在列强的要求下,清廷在礼部、理藩院之外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办理对外交涉,
1861年又成立了专门同外国打交道的机构“总理衙门”。从时代发展潮流看,这些外交机构的成
立( )
A. 适应了列强统治的需要 B. 说明中国平等步入国际社会
C. 标志国家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D. 推动了中国外交近代化
11.下图是“法国明信片上列强在瓜分中国”漫画。请问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
分中国的狂潮的情形出现在( )
A. 中国战败的原因在于落后的经济结构 B. 甲午战争后中国救亡图存运动日益高涨
共 8页 ◎ 共 8页
… … … … ○ … … … … 外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
… … … … ○ … … … … 内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14.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曾指出:“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
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促使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B. 冲击了中国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
C. 导致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
D. 推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5.历史学家陈旭麓有一句名言:“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的,是被轰出中世纪的。”陈旭麓所
A. 《南京条约》之后 B. 《北京条约》之后 C. 《马关条约》之后 D. 《辛丑条约》之后 说的“轰”是指( )
12.一位历史教师在讲授中国近代史时要求学生为下图的漫画写一句主题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中日甲午战争
( )
16.抗战胜利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主要是因为( )
A. 取得了近代反帝斗争的彻底胜利 B.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壮大
C. 社会各界强烈要求和平建国 D. 蒋介石集团的统治力量遭到严重削弱
17.新材料的发现始终是史学研究的动力。2015年 8月,考古队员们对“丹东一号”沉船(黄海海
战中清军与日军激战的战舰)中打捞上来的瓷盘碎片进行拼接。初步拼接后,发现盘子的正中
间,一个并不明显的图案样子出现在眼前。经过考古队员仔细辨认,正是繁体的“¤¤”字样。题中
A. 洋人的朝廷 B.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C.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D. 相互提携共同奋斗
的“¤¤”处应该是( )
13.1945年 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从 1937年 7月 7日卢沟桥事变到 1938年
A. 靖远 B. 定远 C. 致远 D. 经远
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下列史实能为这一论断提供佐
证的是( ) 18.“印度对中国的贸易价值主要的确又来自鸦片贸易,没有印度贸易,董事会不可能这样顺利地
为国内开支取得大量汇款;英格兰商人也不可能得到现在那么大量的茶叶而不需要向中国送出
①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本不可战胜的神话
大量的白银。”这表明鸦片走私的直接作用主要是( )
②淞沪会战打破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A. 增加了英国政府的财政收入 B. 扭转了对华贸易逆差
③台儿庄战役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C. 打开了中国市场大门 D. 扩大了英国对华商品输出
④枣宜会战中打败日军,取得辉煌胜利
19.1938年 4月,中国飞行员陈怀民在武汉空战中与日军飞行员高桥宪一同归于尽。随后,陈怀
A. 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民的妹妹致信高桥的妻子美惠子:陈怀民猛撞高桥的飞机,不是发泄对高桥的私仇,而是代表着
共 8页 ◎ 共 8页
… … … … ○ … … … … 内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 … ○ … … … … 外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两种不同力量之间的较量。同时表示,她们一家对美惠子没有怨恨,希望有一天能够友爱的握 重要的结果。如果我们欧洲的反动分子不久的将来会逃奔亚洲,最后到达万里长城,到达最反动
手。此事( ) 最保守的堡垒的大门,那么他们说不定就会看见这样的字样:中华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
材料中的“这次变革”是指( )
①发生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②反映了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
24.1920年 9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写道:“将来的社会,要使他变个工
③说明两国人民深受战争之害
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世界。”该材料
④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 主要反映了( )
A. 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A. 中国工人阶级认清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B.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
20.清政府对义和团的策略演变过程是( )
C. 中国工人阶级即将登上政治舞台
A. 剿灭——招抚 B. 剿灭——招抚——镇压
D. 上海已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
C. 招抚——镇压 D. 招抚——剿灭——出卖
25.《青年》(《新青年》前身)封面上印着“La Jeunesse”,就是法语“青年”的意思。人们经常用
21.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说:“每个农村都必须造成一个短时期的恐怖现象…… “La Jeunesse”来称呼《青年》杂志。这个副题的选择不是偶然的,因为( )
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农民)葬入坟墓,一切革命的党派、革
A. 陈独秀曾留学法国,喜欢法语
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基于这种认识,中国共产党( )
B. 当时中国的思想界深受法国思想的影响
A.联合国民党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B.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C. 上海是法租界,在杂志出版时必须附上法语
D. 这本杂志是与法国人合编的
C.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明确了掌握革命领导权的重要性
26.“(甲午战争后)我们中间有一个人提出一个伟大的方案,既合乎古训,又适宜时局,其论调
22.1927年 11月,中共领导人瞿秋白在《中国革命是什么样的革命》一文中指出,革命潮流的低
正合乎我们的胃口。”材料所说的这个人是( )
落与消沉在现实的中国必须有三个条件:一是反革命的统治能相当解决中国社会关系中的严重问
题;二是反革命统治能迅速稳定;三是革命群众溃散而消沉。而当时中国绝没有这样的条件。因 A. 林则徐 B. 李鸿章 C. 洪秀全 D. 康有为
此,中国革命是无间断性质的高涨而不是低落,提出党的总策略是发动城市工人和农民举行总
27.2015年,时值新文化运动百年,著名学者秦晖重溯传统文化与新文化运动的若干问题,他认
暴动。此结论( )
为“新文化运动真正令人反思的,是在不该彻底否定的方面否定得太过了,但在应该彻底否定的
A.受“左”倾错误影响 B.成为土地革命的依据 地方,却又没有否定掉,或者说没有注意。”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对革命形势分析较为准确 D.采取的革命策略较为保守 A. 对西学缺乏一种批判精神 B.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C. 对新旧文化应接续和融合 D. 应大力的宣传马克思主义
23.1853年,马克思在《国际述评》中写道:“世界上最古老最巩固的帝国八年来在英国资产者的
大批印花布的影响下已经处于社会变革的前夕,而这次变革必将给予这个国家的文明带来极其 28.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共同的本质特征是 ( )
共 8页 ◎ 共 8页
… … … … ○ … … … … 外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
… … … … ○ … … … … 内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A. 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B.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C. 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D. 代表先进的生产力
29.直到 1917年,《新青年》在答读者问时还这样写道:“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
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新青年》之所以这样回答,主
要是因为( )
A. 尚未看到社会主义实践成果 B. 中国经济落后于欧洲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C. 社会主义理论学派复杂 D. 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 材料一 “洪氏之覆灭,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
——孙中山《袁太平天国》
30.1919年以后,全国各地出版的刊物猛增至 400余种,其中相当数量的刊物以介绍新思潮、改
材料二 “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如果统一了中国,那就要使中国倒退几个世纪!”
造社会为己任,马克思主义思潮一枝独秀。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
A. 一战暴露资本主义侵略争霸本质 B. 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1)从上述材料中提炼一个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观点并表明态度,结合史实加以评析。(要求:
C. 工人阶级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 D. 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观点明确,可以赞成、反对、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卷 II(非选择题) (2)根据所学知识,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二、材料分析题 (本题共计 2题 ,共计 40分 )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图是关于甲午中日战争日本教科书原稿(节选)
(3)关于辛亥革命,后人评说不断,有人认为它成功了,有人认为它失败了,对此你怎么看?
——摘编自日本《新编历史教科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该教科书原稿中存在的错误提出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
提修改建议不少于三条;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共 8页 ◎ 共 8页
… … … … ○ … … … … 内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 … ○ … … … … 外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西宁北外附属新华联外国语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第二次月考
历史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5ACCAB 6-10DABDD 11-15CDAAA
16-20BCBCB 21-25CABBB 26-30DCBAB
二、非选择题
31.【答案】意见1:不可避免改为蓄意发动
理由1: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不断膨胀,逐渐形成了侵略朝鲜,夺取中国东北和台湾,占领全中国,进而征服全世界的对外扩张政策,答到“既定政策”一类的话都可以。
意见2:关于日本吞并朝鲜半岛,应将“得到了欧美列强的支持”中的“支持”改为“默许”。理由2:三国干涉还辽说明列强不会支持日本。
意见3:关于战争的结果,应把列强瓜分中国的“进入中国”改为“入侵中国”。
理由3:明确这是一场侵略战争。
【解析】本题属于评述型的问题,该题型的特点是难度较大,但开放性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回答这种类型的题目要把握两个步骤:提取材料的信息,提出修改建议,如不可避免改为蓄意发动,将“得到了欧美列强的支持”中的“支持”改为“默许”,把列强瓜分中国的“进入中国”改为“入侵中国”等等;第二步能够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地对修改建议进行精要论证,注意论据充分、史论结合、论证合理。
32.(1)示例:
观点:材料二从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意识进步的角度否定太平天国运动。赞成。(3分)评析:太平天国利用拜上帝教宣传、组织、发动群众,缺乏科学的思想指导;定都天京之后,领导者封建特权思想膨胀,争权夺利,贪图享乐,显示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导致天京变乱;《天朝田亩制度》追求绝对平均,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与当时资本主义发展潮流背道而驰,是历史的倒退。
(2)推倒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社会风俗发生巨大变化,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