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期末复习专题练习一:声现象(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下期末复习专题练习一:声现象(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6-13 10:4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声现象专题复习
一、单选题
4月16日是“世界噪音日”,法律规定禁止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高音广播喇叭或者采用其他持续反复发出高噪声的方法进行广告宣传。其目的是(  )
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在传播介质中减弱噪声
如图是一种叫“拇指琴”的乐器,它主要因用拇指拨动琴体上的薄片而得名。通过拨动长短不同的薄片来进行演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拇指琴在弹奏前需要校准音调。校准音调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拨动的力度一致
B.我们能通过听的方式来判断出是“拇指琴”的声音,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C.拇指琴的薄片越长,拨动时的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D.拇指琴在演奏过程中依靠薄片振动而发声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是一种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响度很大
D.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对于下列四幅图,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纸板划得越慢,梳齿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 C.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D.敲鼓时用力越大,鼓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A.A B.B C.C D.D
如图为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与北京演播室的同学们连线开展“天宫课堂"的场景。关于太空与北京演播室实现信息传递的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通过声波传播,图象通过电磁波传播
B.声音和图象都是通过光导纤维传播
C.声音和图象都是通过电磁波传播
D.声音和图象分别通过次声波和超声波传播
伴随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噪声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下面事例中不是减小噪声措施的是(  )
A.摩托车的消声器 B.城市道路的隔音板
C.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 D.显示噪声等级的装置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很多诗句中蕴含着科学知识。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人们是通过音色辨别出钟声的
C.“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声是由于空气振动产生的
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唐代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中写到“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句诗说明了声音是通过什么介质传播最终被鱼感知的(  )
A.空气 B.水
C.空气和水 D.钓鱼竿和钓鱼线
在敲响大古钟时,停止对大古钟的敲击后,大古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
A.钟声的回音
B.大古钟还在振动,空气也还在振动
C.声音传入人耳需要一段时间
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古时排箫又叫做“参差”,是由长短不一的竹管组成(如图所示),所以人 们 都说“参差不齐”,关于排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听到的萧声是由于竹管振动产生的
B.竹管参差不齐,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C.萧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D.为了不影响邻居,吹奏排箫时将房间的窗户关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二胡、小提琴和钢琴都是通过弦的振动发声。用这三种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我们能分辨出它们发出的声音有所不同,主要是因为这三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
A.音色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调不同 D.传播速度不同
如右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do(1)”“re(2)”“mi(3)”“fa(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  )
A.丙、乙、甲、丁 B.乙、丙、甲、丁
C.甲、乙、丙、丁 D.丁、丙、乙、甲
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寂,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C.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小
2019年5月,我国自主创新研发的新型深远海综合科学考察船“东方红3号”交付使用。该船多项指标国际领先,特别是低噪声控制指标达全球最高级别,当船行驶时,水下20 m 以外的鱼群都感觉不到。根据以上介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噪声不能在水中传播
C.噪声会干扰声呐探测系统 D.声呐探测是向海底发射次声波
如图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者的音调不同
B.甲、乙、丙三者的响度不同
C.甲、乙、丙三者的音色不同
D.甲、乙、丙三者的音调、响度、音色都不同
在相同的温度下,声音在下列物质中的传播速度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  )
A.空气、水、铜 B.铜、空气、水
C.水、铜、空气 D.铜、水、空气
下列实例中,属于利用次声波的是(  )
A.用声呐技术测海底深度 B.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
C.海豚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 D.预报海啸、台风
如图所示,相同的水下录音装置A、B录下在海里同一位置的鲸发出的同一段声音。A录到的有高、低音,B录到的只有低音。由此可以推测:在海洋中能传播较远距离的声音是(  )
A.频率较低的 B.音调较高的 C.能量较小的 D.响度较小的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象之间的“交谈”有时用超声波,声音很小,人类听不见但大象们能听清
B.静谧的夜晚,我们身边的狗狗有时耳朵突然一竖并转动几下,这可能是狗狗听到了人类听不见的声音
C.家人之间说悄悄话,身边的狗狗无动于衷,因为“悄悄话”的频率狗狗是无法感知的
D.因为大象和狗的“发声频率”没有重叠区,所以狗的叫声大象永远也听不见
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看”到自己的声音的实验。把两个纸杯底部用细棉线连接起来,固定其中一个纸杯,在纸杯口处蒙上胶膜,膜上粘一片小平面镜。拉紧棉线,将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小明对另一纸杯说话(不接触纸杯),会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点的晃动是由于激光笔晃动引起的
B.该实验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C.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空气实现的
D.在月球上做该实验也能看到光点的晃动
二、填空题
晚上,小李正在家里温习功课,突然听到窗外传来烟花很响的爆鸣声。
爆鸣声是由火药爆炸时引起空气的   产生的。
小李同学觉得看到烟花与听到烟花的声音并不同步,总是先看见烟花绽放然后才能听到烟花爆炸的声音,这是因为   。
巴西设计师将3D打印技术与医用B超相结合,给准妈妈腹中胎儿打印了1:1 的3D模型(如图),作为孩子成长的记录,请问B超利用的是   。(填“超声波”或“电磁波”)
图甲是一手工艺品,由竹筒(AB两端开口、C处开一小口)和“活塞”组成,将活塞从B处塞入,在A处吹气并来回拉动“活塞”能发出悦耳的哨音,如图乙所示哨音主要是由   振动发出的。要使哨音音调升高,可以   (选填“向上推”或“向下拉”)活塞。
科学方法是开启大自然奥秘之门的钥匙。如右图所示,用鼓锤分别重敲和轻敲鼓面,铜鼓发出的声音的   (填“响度”或“音调”)不同,同时可以通过兵乓球反弹的高度,来显示出鼓面振动的情况。本实验中用到的科学方法是   。
海豚发声频率范围非常大,当海豚发出了80000Hz的声音时,此声音属于   (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这种声音人耳不能听到。如图所示,海豚会利用回声寻找沙丁鱼群,假如经1s后海豚听到回声(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0m/s),则此时海豚与沙丁鱼群的距离为   m。
三、实验探究题
小宁发现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会发出悦耳的声音。为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
编号 长度/cm 直径/cm 频率/Hz
1 25.00 1.50 2131
2 31.00 2.00 1284
3 48.50 2.50 656
三根管音调最低的是   号(填编号)。
根据表中的数据,   (填“能”或“不能”)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而减小”的结论。
完成上述探究后,小宁又进行了如图的探究,他将一端系有乒乓球的细绳栓在横杆上,当鼓槌敲击鼓面的力度越大时,鼓声越大且乒乓球跳动的高度越高。该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   ,说明了   。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这种思维方法叫做    (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
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
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   ,并由此推理可知:   。
某课外兴趣小组做了几个与声音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
如图甲,用橡皮锤敲击音叉时,发现小球被弹开,用小球的弹起反映音叉的振动,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为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如图乙,敲响右边音叉时,与左边的音叉接触的乒乓球会弹起来,这一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且声音可以传递   ;
如图丙,用硬纸片在梳子梳齿上划动,划动速度越小,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说明音调是由声源的   决定的;
如图丁,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不同大小的力拨动时,听到声音的大小不同,说明响度与发声体的   有关;若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用等大的力拨动时,听到声音的音调   (选填“升高”或“降低”)。
四、解答题
小红在实心的金属管一端敲打了一下,小明在金属管另外一端听到了2次敲打声,两次敲打声的时间间隔相差0.5 s,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 m/s,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5 100 m/s,回答:
小明第二次听到的敲打声是通过   传播的。
金属管的长度是多少米?(结果保留整数)
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 6s 接收到来自海底的回波信号(海水中声速是 1500m/s),则:
(1)该处的海深为多少km?
(2)超声波声呐能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为什么?
答案部分
1.A
2.A
3.B
4.B
5.C
6.D
7.B
8.C
9.B
10.B
11.A
12.A
13.C
14.C
15.C
16.D
17.D
18.A
19.B
20.B
21.(1)振动
(2)光速比声速大
22.超声波
23.空气柱;向上推
24.响度;放大法或转换法
25.超声波;765
26.(1)3
(2)不能
(3)将鼓面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27.(1)乒乓球弹跳起来;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将音叉的振动放大;转换法
(2)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
(3)空气
(4)声音逐渐变小;真空不能传声
28.(1)转换法
(2)空气;能量
(3)低;频率
(4)振幅;降低
29.(1)空气
(2)解:设金属管的长度为s,由题可知, = +Δt,
代入得, = +0.5 s,s≈182 m。
30.(1)该处海深为:;
(2)不能;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太空间没有介质,所以超声波不能在太空中传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