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尾市华大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汕尾市华大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6-12 19:45: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华大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135.5 K39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5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 合金在生产及科研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下列物质不属于合金的是
A. 金刚石 B. 硬铝 C. 不锈钢 D. 青铜
2.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下列做法值得提倡的是
A. 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B. 废旧塑料制品需深挖填埋处理
C. 选用一次性筷子、纸杯和塑料袋 D. 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以保障农作物增产
3. 欲除去FeCl2溶液中混有的Fe3+,使用试剂是
A 铝粉 B. 铁粉
C 氯气 D. 稀硫酸
4.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中国人智慧和辛勤劳动的成果。与四大发明相关的应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指南针——海上导航 B. 火药——鞭炮鸣放
C. 活字印刷术——书籍出版 D. 造纸术——文字书写
5. 能证明溶液中含有Fe3+的试剂是( )
A. 氯水 B. KSCN溶液
C. 稀H2SO4 D. 品红溶液
6. 工业上利用反应制作印刷电路板,该反应中的氧化剂为
A. B. Cu C. D.
7. 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属于
A. 氧化物 B. 酸 C. 碱 D. 盐
8. 下列发电方式中,使用了化石能源的是
A. 燃煤发电 B. 风力发电 C. 太阳能发电 D. 潮汐能发电
9. 检验氨气可以用
A.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B. 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
C. 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 D. 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10. 下图提示了与实验有关的某注意事项,该图所提示事项的含义是
A. 洗手 B. 用电 C. 明火 D. 护目镜
11. 下列反应中,硫元素被还原的是
A. S→Na2S B. SO2→SO3
C. SO2→Na2SO3 D. Na2SO3→Na2SO4
12. 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
碱 酸 盐 酸性氧化物
A 纯碱 盐酸 烧碱 二氧化硫
B 烧碱 硫酸 食盐 一氧化碳
C 苛性钠 醋酸 石灰石 水
D 苛性钾 碳酸 苏打 三氧化硫
A. A B. B C. C D. D
13. 一种新型高效净水剂,可应用于生活和工业用水的处理。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A. +2 B. +3 C. +4 D. +6
14. 下列生活中的物质与其有效成分的化学式、用途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选项 A B C D
生活中的物质 食盐 84消毒液 复方氢氧化铝片 漂白粉
有效成分的化学式 NaCl NaClO Al(OH)3 CaCl2
用途 做调味品 做消毒剂 做抗酸药 做杀菌剂
A. A B. B C. C D. D
15. 我国已跨入“互联网+”时代,而“互联网+”的建设离不开无机非金属材料硅。下列物品中用到硅单质的是( )
A. 计算机芯片 B. 陶瓷餐具 C. 石英钟表 D. 光导纤维
16.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铁与稀硫酸反应:
B. 铜与稀硝酸反应:
C. 氢氧化钡与稀硫酸反应:
D. 钠与水反应:
17. 下列属于人工固氮的是
A. 闪电条件下N2与O2反应
B. NH3与HCl直接化合成NH4Cl
C. 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合成NH3
D. 豆科植物根瘤菌将N2转化含氮化合物
18. 下列能说明具有漂白作用的是
A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B.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C. 能使溴水褪色 D. 能使滴有酚酞的溶液褪色
19. 下列气体中,既可以用碱石灰干燥,又可以用浓硫酸干燥的是
A. B. C. HCl D.
20. 下列关于配制100mL 1.00mol/L NaCl溶液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选择规格为50mL的容量瓶
B. 在容量瓶中溶解NaCl固体
C. 加水时超过了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吸出多余液体
D. 容量瓶使用完毕后,洗净、晾干,在瓶塞与瓶口处垫一张纸条
21. 在水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 Mg2+、Al3+、OH- B. Fe2+、Fe3+、SO
C. Ba2+、NH CO D. Ag+、Ca2+、Cl-
22. CO2、CH4、N2O等气体都是“温室气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CO2是一种酸 B. CH4是一种无机物
C. N2O是由N2与O2组成的混合物 D. CO2属于非金属氧化物
23. 配制100 mL 1.00 mol/L NaCl溶液,不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A. B. C. D.
24. 人体血液中如果缺乏亚铁离子,就会造成缺铁性贫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治疗缺铁性贫血的药品中富含 Fe
B. 合理调配膳食,对改善缺铁性贫血毫无帮助
C. 维生素C可帮助人体将从食物中摄取的Fe转变为Fe
D. 无论是否贫血,都可以长期大量食用铁强化酱油,没有副作用
25. 傍晚,无数光柱透过云层,将天空映照得非常美丽。该光柱
A. 源于丁达尔效应
B. 证明空气是纯净物
C. 由O2无规则运动引起
D. 由N2的“惰性”引起
26. 尾号限行制度是为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改善空气质量而催生的一种交通制度。下列气体中,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并能形成“酸雨”的是
A. O2 B. N2 C. CO2 D. NO2
27. 下列装置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A. B.
C. D.
28. 下列关于下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铜是负极 B. 锌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C. 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 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29.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叙述一定不正确的是
A. 向FeCl2溶液中滴加NH4SCN溶液,溶液显红色 B. KAl(SO4)2·12H2O可用于净水
C. NH4Cl与Ca(OH)2混合加热可生成NH3 D. Cu与FeCl3溶液反应可生成CuCl2
30. 下列实验装置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可用①收集NO2(液体为水)
B. 可用②分离溴单质与四氯化碳
C 可用③从食盐水中提取NaCl晶体
D. 可用④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A中为Na2CO3,B中为NaHCO3)
31. 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下列反应的能量变化,符合如图的是
A. 木炭燃烧 B. 氧化钙溶于水
C. 镁条与盐酸反应 D. 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
32. 氢氧燃料电池具有绿色环保和高效等特点,某种氢氧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如图。该电池工作时
A. a处通入O2 B. 甲电极为负极
C. 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 正极反应式为H2-2e-=2H+
33. 科学使用消毒液是阻断病毒传播的有效方式之一、下列关于“84”消毒液(有效成分是NaClO)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应在阴凉处密闭保存
B. 最好与浓盐酸混合使用
C. 能杀菌消毒,利用的是HClO的强氧化性
D. 制备原理为Cl2+2NaOH=NaClO+NaCl+H2O
34. 自然界的氮循环为生物体提供氮元素。氮原子的电子式为
A. N B. C. D.
35. 磷酸盐氧同位素技术在土壤磷循环中有重要应用。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子数为8
B. 与O互为同位素
C. 质量数为16
D. 核外电子数为10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题,合计30分)
36. 化学实验是研究和学习物质及其变化的基本方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途径。浓硫酸与木炭在加热条件下可发生化学反应:(浓)。为检验反应的产物,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请基于实验事实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装置②中的实验现象是白色粉末变蓝,这证明了产物中有___________
(3)装置③中的实验现象是品红溶液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性质是___________
(4)装置④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
(5)装置⑤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37. 按照要求书写离子方程式
(1)把二氧化硫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___________
(2)酸性环境下,把双氧水加入硫酸亚铁溶液中:___________
(3)用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制备氯气:___________
(4)实验室制备氯气:___________
(5)稀硝酸和铜反应:___________
38. 元素周期表的建立成为化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元素间的内在联系,是学习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重要工具。表中列出了①~⑩10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③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
(2)元素⑦、⑩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强弱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_
A. ⑦⑩ B. ⑦⑩ C. ⑦⑩ D. 无法确定
(3)元素③、④、⑤、⑥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
A. ③ B. ④ C. ⑤ D. ⑥
(4)元素③、④、⑧、⑨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__________
(5)下列关于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
A. 元素⑤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B. 元素①的原子序数等于其核电荷数
C. 元素⑦的单质常常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
D. 这10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②
华大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答案解析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135.5 K39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5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 合金在生产及科研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下列物质不属于合金的是
A. 金刚石 B. 硬铝 C. 不锈钢 D. 青铜
【答案】A
【解析】
【分析】合金是指金属与金属或非金属高温熔化融合形成的金属特性的固体产物,据此可分析解答。
【详解】A.金刚石为碳元素形成的一种单质,不属于合金,A选项正确;
B.硬铝是以金属铝为主要元素,还含有少量Cu、Mg、Si等元素的合金,B选项错误;
C.不锈钢是以金属铁为主要元素,还含有少量Cr、C等元素合金,C选项错误;
D.青铜是在纯铜中加入锡或铅的合金,D选项错误;
答案选A。
2.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下列做法值得提倡的是
A. 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B. 废旧塑料制品需深挖填埋处理
C. 选用一次性筷子、纸杯和塑料袋 D. 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以保障农作物增产
【答案】A
【解析】
【详解】A.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有利于环保,A选项正确;
B.塑料是不可降解的,不能深挖填埋处理,B选项错误;
C.使用一次性筷子、纸杯和塑料袋都不利于环保,C选项错误;
D.大量施肥、农药对环境有污染,应该合理使用,D选项错误;
答案选A。
3. 欲除去FeCl2溶液中混有的Fe3+,使用试剂是
A. 铝粉 B. 铁粉
C. 氯气 D. 稀硫酸
【答案】B
【解析】
【详解】铁离子能和铁反应生成亚铁离子,故可用铁粉除去FeCl2溶液中混有的Fe3+,故选:B。
4.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中国人智慧和辛勤劳动的成果。与四大发明相关的应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指南针——海上导航 B. 火药——鞭炮鸣放
C. 活字印刷术——书籍出版 D. 造纸术——文字书写
【答案】B
【解析】
【详解】若变化过程中存在有新物质生成,则该过程为化学变化,指南针导航、活字印刷术印刷、造纸过程中均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鞭炮(火药的成分:硫磺、木炭和硝酸钾)鸣放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如二氧化碳、氮气、硫化钾),属于化学变化,故答案为B。
5. 能证明溶液中含有Fe3+的试剂是( )
A. 氯水 B. KSCN溶液
C. 稀H2SO4 D. 品红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铁离子的检验方法是:向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观察现象,若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存在Fe3+,若没有变成红色,证明溶液中没有铁离子。故选B。
6. 工业上利用反应制作印刷电路板,该反应中的氧化剂为
A B. Cu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对于反应中铁元素化合价降低,做氧化剂,故选:A。
7. 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属于
A. 氧化物 B. 酸 C. 碱 D. 盐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电解质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电解质电离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或非金属离子所组成的化合物为盐,因此属于碱,
答案选C。
8. 下列发电方式中,使用了化石能源的是
A. 燃煤发电 B. 风力发电 C. 太阳能发电 D. 潮汐能发电
【答案】A
【解析】
【详解】煤、石油、天然气称为三大传统化石能源,
A.燃煤发电利用煤燃烧来发电,使用了化石能源,A选;
B.风力发电利用风能,是清洁能源,没有使用化石能源,B不选;
C.太阳能发电利用太阳能,是清洁能源,C不选;
D.潮汐能发电利用潮汐能,没有使用化石能源,D不选;
故选:A。
9. 检验氨气可以用
A.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B. 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
C. 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 D. 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答案】A
【解析】
【分析】氨气和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出氢氧根离子,溶液显碱性。
【详解】A、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氨气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可以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的存在,A项正确;
B、氨气不能使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色,B项错误;
C、氨气不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色,C项错误;
D、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遇碱性物质不变色,D项错误;
答案选A。
10. 下图提示了与实验有关的某注意事项,该图所提示事项的含义是
A. 洗手 B. 用电 C. 明火 D. 护目镜
【答案】A
【解析】
【详解】A.在图标中,水流下面是手,则是洗手的标识,A符合题意;
B.用电的标识是,B不符合题意;
C.明火的标识是,C不符合题意;
D.护目镜的标识是,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 下列反应中,硫元素被还原的是
A. S→Na2S B. SO2→SO3
C. SO2→Na2SO3 D. Na2SO3→Na2SO4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S→Na2S过程中S元素化合价由0降低至-2被还原,故A选;
B.SO2→SO3过程中S元素化合价由+4升高至+6被氧化,故B不选;
C.SO2→Na2SO3过程中S元素化合价未发生变化,故C不选;
D.Na2SO3→Na2SO4过程中S元素化合价由+4升高至+6被氧化,故D不选;
综上所述,答案为A。
12. 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
碱 酸 盐 酸性氧化物
A 纯碱 盐酸 烧碱 二氧化硫
B 烧碱 硫酸 食盐 一氧化碳
C 苛性钠 醋酸 石灰石 水
D 苛性钾 碳酸 苏打 三氧化硫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分析】碱是电离产生的阴离子全部为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酸性氧化物是指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合物,据此回答判断。
【详解】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属于盐类,不属于碱类,烧碱是氢氧化钠属于碱不是盐,故A错误;
B、一氧化碳不是酸性氧化物,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B错误;
C、苛性钠是氢氧化钠为碱,醋酸为酸,石灰石是碳酸钠钙属于盐,水不是酸性氧化物,故C错误;
D、苛性钾是氢氧化钾为碱,碳酸为酸,苏打是碳酸钠属于盐,三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物质的分类知识,注意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以及物质的组成特点是解答的关键。
13. 一种新型高效净水剂,可应用于生活和工业用水的处理。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A. +2 B. +3 C. +4 D. +6
【答案】D
【解析】
【详解】该化合物中钠为+1价,氧元素为-2价,故铁元素为+6价,故选D。
14. 下列生活中的物质与其有效成分的化学式、用途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选项 A B C D
生活中的物质 食盐 84消毒液 复方氢氧化铝片 漂白粉
有效成分的化学式 NaCl NaClO Al(OH)3 CaCl2
用途 做调味品 做消毒剂 做抗酸药 做杀菌剂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食盐主要成分为NaCl,生活中常用作调味品,故A正确;
B.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NaClO,常用作消毒剂,故B正确;
C.复方氢氧化铝片主要成分为Al(OH)3,常用于中和胃酸,做抗酸剂,故C正确;
D.漂白粉有效成分的化学式Ca(ClO)2,常用于杀菌消毒剂,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15. 我国已跨入“互联网+”时代,而“互联网+”的建设离不开无机非金属材料硅。下列物品中用到硅单质的是( )
A. 计算机芯片 B. 陶瓷餐具 C. 石英钟表 D. 光导纤维
【答案】A
【解析】
【详解】A.硅单质是半导体材料,可以制计算机芯片,故A正确;
B.陶瓷餐具是硅酸盐产品,主要成分为硅酸盐,故B错误;
C.石英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不是单质硅,故C错误;
D.光导纤维成分为二氧化硅,是硅的氧化物,不是单质硅,故D错误;
故答案选A。
16. 下列反应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铁与稀硫酸反应:
B. 铜与稀硝酸反应:
C. 氢氧化钡与稀硫酸反应:
D. 钠与水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A错误;
B.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NO和水,选项中的离子方程式正确,故B正确;
C.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反应除了生成硫酸钡沉淀外还生成水,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故C错误;
D.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氢气,选项中的离子方程式没配平,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故D错误;
故选B。
17. 下列属于人工固氮的是
A. 闪电条件下N2与O2反应
B. NH3与HCl直接化合成NH4Cl
C. 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合成NH3
D. 豆科植物根瘤菌将N2转化为含氮化合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分析:氮的固定是指:将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人工固氮最典型事例是工业合成氨。天然固氮包括自然固氮和生物固氮,据此解答。
详解:氮的固定是将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人工固氮是人为的条件下将氮元素的单质转化为化合物的过程。
A.闪电时,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NO,属于自然固氮,A错误;
B.NH3与HCl直接化合成NH4Cl是含氮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不属于氮的固定,B错误;
C.工业上将N2合成氨,N2→NH3,氮气是单质,是游离态的氮,转变为化合态NH3,符合氮的固定定义,属于人工固氮,C正确;
D.豆科植物根瘤菌将N2转化为含氮化合物,是将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属于生物固氮,D错误;答案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氮的固定,依据人工固氮是人为的条件下将氮元素的单质转化为化合物的过程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18. 下列能说明具有漂白作用的是
A.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B.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C. 能使溴水褪色 D. 能使滴有酚酞的溶液褪色
【答案】B
【解析】
【详解】A.SO2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体现还原性,A错误;
B.SO2使品红溶液褪色体现漂白性,B正确;
C.SO2使溴水褪色,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体现还原性,C错误;
D.SO2使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体现的是酸性氧化物的通性,D错误;
故选B。
19. 下列气体中,既可以用碱石灰干燥,又可以用浓硫酸干燥的是
A. B. C. HCl D.
【答案】B
【解析】
【详解】不能用浓硫酸干燥;HCl、不能用碱石灰干燥,N2既可以用碱石灰干燥,又可以用浓硫酸干燥,故选B。
20. 下列关于配制100mL 1.00mol/L NaCl溶液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选择规格为50mL的容量瓶
B. 在容量瓶中溶解NaCl固体
C. 加水时超过了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吸出多余液体
D. 容量瓶使用完毕后,洗净、晾干,在瓶塞与瓶口处垫一张纸条
【答案】D
【解析】
【详解】A.配制100mL溶液,应选择规格为100mL的容量瓶,故A错误;
B.容量瓶不能直接用来溶解物质,故B错误;
C.加水时超过了刻度线,应重新配制,故C错误;
D.容量瓶使用完毕后,洗净、晾干,在瓶塞与瓶口处垫一张纸条,以免瓶口与瓶塞粘连,故D正确;
故选D。
21. 在水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 Mg2+、Al3+、OH- B. Fe2+、Fe3+、SO
C. Ba2+、NH CO D. Ag+、Ca2+、Cl-
【答案】B
【解析】
【详解】A.Mg2+、Al3+与OH-能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各个离子之间互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B正确;
C.Ba2+、之间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Ag+、Cl-之间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B。
22. CO2、CH4、N2O等气体都是“温室气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CO2是一种酸 B. CH4是一种无机物
C. N2O是由N2与O2组成的混合物 D. CO2属于非金属氧化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A.CO2是一种氧化物,不是酸,故A错误;
B.CH4是最简单的烷烃,属于有机物,故B错误;
C.N2O是由N与O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纯净物,故C错误;
D.CO2是由C元素和O元素组成的非金属氧化物,故D正确;
故选D。
23. 配制100 mL 1.00 mol/L NaCl溶液,不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配制100 mL 1.00 mol/L NaCl溶液,需要使用100 mL的容量瓶,A不符合题意;
B.在配制溶液定容操作步骤时,需要向容量瓶中滴加蒸馏水定容,B不符合题意;
C.要将称量好的NaCl固体药品在烧杯中进行溶解,C不符合题意;
D.在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不需要使用分液漏斗,D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D。
24. 人体血液中如果缺乏亚铁离子,就会造成缺铁性贫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治疗缺铁性贫血的药品中富含 Fe
B. 合理调配膳食,对改善缺铁性贫血毫无帮助
C. 维生素C可帮助人体将从食物中摄取的Fe转变为Fe
D. 无论是否贫血,都可以长期大量食用铁强化酱油,没有副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A.治疗缺铁性贫血的药品中富含Fe2+,故A错误;
B.合理调配膳食,膳食中含有一定量铁元素,对改善缺铁性贫血有帮助,故B错误;
C.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可帮助人体将从食物中摄取的Fe转变为Fe,故C正确;
D.无论是否贫血,可以长期适量的食用铁强化酱油,但不能大量食用,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25. 傍晚,无数光柱透过云层,将天空映照得非常美丽。该光柱
A. 源于丁达尔效应
B. 证明空气纯净物
C. 由O2无规则运动引起
D. 由N2的“惰性”引起
【答案】A
【解析】
【详解】傍晚,无数光柱透过云层,将天空映照得非常美丽。该光柱是空气中的尘埃在空气中形成了胶体,能够使光线发生散射作用而沿直线传播,即发生了丁达尔效应,故合理选项是A。
26. 尾号限行制度是为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改善空气质量而催生的一种交通制度。下列气体中,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并能形成“酸雨”的是
A. O2 B. N2 C. CO2 D. NO2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O2是空气的成分,不会造成环境污染,A不符合题意;
B.N2是空气的成分,不会造成环境污染,B不符合题意;
C.CO2是空气的成分,空气中CO2含量过多会形成温室效应,而不会造成环境污染,C不符合题意;
D.空气中的N2与 O2在汽车的气缸中,在高温下反应产生NO,NO2再被O2氧化产生NO2,由汽车的尾气排放管排入空气中,NO2与空气中的水反应产生HNO3和NO,因此会形成酸雨,D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D。
27. 下列装置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A装置中酒精不是电解质,不能构成原电池,A错误;
B.B中两电极活泼性相同,且没有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不能构成原电池,B错误;
C.C中铁为负极,铜为正极,硫酸铜溶液为电解质,有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形成了闭合回路,可构成原电池,C正确;
D.D装置未形成闭合回路,不能构成原电池装置,D错误;
故选C。
28. 下列关于下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铜是负极 B. 锌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C. 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 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答案】C
【解析】
【分析】锌铜稀硫酸形成的原电池中锌的金属性较强,为电池的负极,铜为正极,负极上锌失电子产生锌离子,发生氧化反应;铜电极上氢离子得电子产生氢气,发生还原反应。
【详解】A.根据“谁活泼谁作负极”判断,锌作负极,铜作正极,选项A错误;
B.锌失电子产生锌离子,发生氧化反应,选项B错误;
C.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选项C正确;
D.电流由铜经导线流向锌,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29.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叙述一定不正确的是
A. 向FeCl2溶液中滴加NH4SCN溶液,溶液显红色 B. KAl(SO4)2·12H2O可用于净水
C. NH4Cl与Ca(OH)2混合加热可生成NH3 D. Cu与FeCl3溶液反应可生成CuCl2
【答案】A
【解析】
【详解】A.铁离子与NH4SCN溶液反应,溶液变红色,而亚铁离子不与NH4SCN反应,选项A不正确;
B.KAl(SO4)2·12H2O溶于水可形成Al(OH)3胶体,选项B正确;
C.实验室中通常利用加热NH4Cl与Ca(OH)2固体混合物制取NH3,选项C正确;
D.Cu与FeCl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Cl2和CuCl2,选项D正确;
答案选A。
30. 下列实验装置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可用①收集NO2(液体为水)
B. 可用②分离溴单质与四氯化碳
C. 可用③从食盐水中提取NaCl晶体
D. 可用④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A中为Na2CO3,B中为NaHCO3)
【答案】D
【解析】
【详解】A.NO2可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A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Br2易溶于CCl4,不分层,不能用分液法分离,B不能实现实验目的;
C.NaCl溶于水,与水分离选蒸发装置,不能用坩埚加热,应选用蒸发皿,C不能实现实验目的;
D.根据图示装置,碳酸钠接近火源,但是左侧石灰水不变浑浊说明碳酸钠在相对较高的温度下仍然不分解;碳酸氢钠离火源较远,但是右侧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碳酸氢钠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分解了,证明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更差,D能实现实验目的;
答案选D。
31. 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下列反应的能量变化,符合如图的是
A. 木炭燃烧 B. 氧化钙溶于水
C. 镁条与盐酸反应 D. 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以此解题。
【详解】A.木炭燃烧为放热反应,A错误;
B.氧化钙溶于水为放热反应,B错误;
C.镁条与盐酸反应为放热反应,C错误;
D.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为吸热反应,D正确;
故选D。
32. 氢氧燃料电池具有绿色环保和高效等特点,某种氢氧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如图。该电池工作时
A. a处通入O2 B. 甲电极为负极
C. 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 正极反应式为H2-2e-=2H+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图示可知:H+从甲电极区流向乙电极区,则a通入H2,b通入O2,A错误;
B.在甲电极上通入H2,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产生H+,故甲电极为负极,B正确;
C.该装置是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C错误;
D.负极反应式为H2-2e-=2H+,正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33. 科学使用消毒液是阻断病毒传播的有效方式之一、下列关于“84”消毒液(有效成分是NaClO)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应在阴凉处密闭保存
B. 最好与浓盐酸混合使用
C. 能杀菌消毒,利用的是HClO的强氧化性
D. 制备原理为Cl2+2NaOH=NaClO+NaCl+H2O
【答案】B
【解析】
【详解】A.84消毒液中的次氯酸钠可以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次氯酸见光易分解,应放在阴凉处密封保存,A正确;
B.84消毒液中的次氯酸钠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氯气,不能混用,B错误;
C.氯酸钠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杀菌消毒,C正确;
D.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84消毒液,方程式为:Cl2+2NaOH=NaClO+NaCl+H2O,D正确;
故选B。
34. 自然界的氮循环为生物体提供氮元素。氮原子的电子式为
A. N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氮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其电子式为:;
故选C。
35. 磷酸盐氧同位素技术在土壤磷循环中有重要应用。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子数为8
B. 与O互为同位素
C. 质量数为16
D. 核外电子数为10
【答案】B
【解析】
【分析】原子符号左下角为质子数,左上角为质量数,质量数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和,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的质子数是8,质量数是18,则其中子数是18-8=10,A错误;
B.与O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相同,因此二者互为同位素,B正确;
C.的质量数是18,C错误;
D.的质子数是8,由于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原子核内质子数,故其核外电子数为8,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题,合计30分)
36. 化学实验是研究和学习物质及其变化的基本方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途径。浓硫酸与木炭在加热条件下可发生化学反应:(浓)。为检验反应的产物,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请基于实验事实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装置②中的实验现象是白色粉末变蓝,这证明了产物中有___________
(3)装置③中的实验现象是品红溶液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性质是___________
(4)装置④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
(5)装置⑤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答案】(1)圆底烧瓶
(2)水 (3)漂白性
(4)除掉二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硫
(5)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
【分析】碳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水,先用无水硫酸铜检验生成的水蒸气,再用品红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硫,再用酸性高锰酸钾荣耀也除掉二氧化硫,再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小问1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得到装置中仪器①的名称是圆底烧瓶;故答案为:圆底烧瓶。
【小问2详解】
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装置②中的实验现象是白色粉末变蓝,这证明了产物中有水生成;故答案为:水。
【小问3详解】
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是由于二氧化硫与有色物质生成了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装置③中的实验现象是品红溶液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性质是漂白性;故答案为:漂白性。
【小问4详解】
装置⑤是检验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硫也能使澄清石灰石变浑浊,因此装置④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作用是除掉二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硫,避免干扰实验;故答案为:除掉二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硫。
【小问5详解】
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因此装置⑤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答案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7. 按照要求书写离子方程式
(1)把二氧化硫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___________
(2)酸性环境下,把双氧水加入硫酸亚铁溶液中:___________
(3)用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制备氯气:___________
(4)实验室制备氯气:___________
(5)稀硝酸和铜反应:___________
【答案】(1)
(2)2Fe2++ H2O2+ 2H+= 2Fe3++ 2H2O
(3)
(4)
(5)3Cu +8H++ 2= 3Cu2++2NO ↑ +4H2O
【解析】
【小问1详解】
二氧化硫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反应生成硫酸钾、硫酸锰、硫酸:;故答案为:。
【小问2详解】
酸性环境下,把双氧水加入硫酸亚铁溶液中,反应生成铁离子和水:2Fe2++ H2O2+ 2H+= 2Fe3++ 2H2O;故答案为:2Fe2++ H2O2+ 2H+= 2Fe3++ 2H2O。
【小问3详解】
用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制备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钾、氯化锰、氯气和水,其反应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小问4详解】
实验室制备氯气,常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其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小问5详解】
稀硝酸和铜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 +8H++ 2= 3Cu2++2NO ↑ +4H2O;故答案为:3Cu +8H++ 2= 3Cu2++2NO ↑ +4H2O。
38. 元素周期表的建立成为化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元素间的内在联系,是学习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重要工具。表中列出了①~⑩10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③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
(2)元素⑦、⑩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强弱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_
A. ⑦⑩ B. ⑦⑩ C. ⑦⑩ D. 无法确定
(3)元素③、④、⑤、⑥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
A. ③ B. ④ C. ⑤ D. ⑥
(4)元素③、④、⑧、⑨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__________
(5)下列关于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
A. 元素⑤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B. 元素①的原子序数等于其核电荷数
C. 元素⑦的单质常常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
D. 这10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②
【答案】(1)第二周期第IVA族 (2)C (3)D
(4)Si (5)A
【解析】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得到①~⑩10种元素分别为H、He、C、N、O、F、Na、Si、Cl、K。
【小问1详解】
元素③是碳元素,碳原子核外电子为2、4,则碳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第IVA族;故答案为:第二周期第IVA族。
【小问2详解】
根据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逐渐增强,因此元素⑦、⑩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强弱关系正确的是⑦<⑩;故答案为:C。
【小问3详解】
根据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元素③、④、⑤、⑥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F即⑥;故答案为:D。
【小问4详解】
根据层多径大,同电子层结构核多径小,则元素③、④、⑧、⑨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Si;故答案为:Si。
【小问5详解】
A.元素⑤是氧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A错误;B.元素①为H元素,其原子序数等于其核电荷数,故B正确;C.元素⑦为Na,钠与空气中氧气、水都要反应,钠的单质常常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故C正确;D.这10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稀有气体即②,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