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题05——选择题(含答案+详细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题05——选择题(含答案+详细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4.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6-12 21:1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复习专项训练05——选择题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1.某地由于工业废水的排放,导致当地一些居民生病而出现视觉丧失、手足变形等症状,这主要说明( )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A.缺少锻炼 B.吸烟 C.生活环境 D.空气质量
2.在研究青蛙的行为与环境的关系时,我们发现蝌蚪一般出现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在蚯蚓对光照的选择实验中,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是( )。
A.盒子中间的蚯蚓比较多
B.明亮处的蚯蚓比较多
C.盒子各处的蚯蚓一样多
D.黑暗处的蚯蚓比较多
4.小科为了采集蚯蚓做实验,他比较容易找到蚯蚓的地方是( )。
A.路边裸露的土壤中 B.菜园的土壤中
C.小河的淤泥中 D.以上地方都可以
5.小明发现校园里的大樟树下的小樟树弯斜着往外生长,伸到大樟树树冠的外面,小樟树的这种生长姿势体现了植物生长需要( )。
A.水分 B.空气 C.阳光 D.土壤
6.保温材料之所以能起到保温作用,是因为( )。
A.保温材料能产生热量 B.保温材料能吸收热量
C.保温材料是热的良导体 D.保温材料是热的不良导体
7.夏天,在户外活动时,选择( )颜色的衣服,会感觉凉快些。
A.白 B.蓝 C.灰 D.黑
8.在比较铜、铝、铁三种金属哪个传热快的实验中,小科小组认真地做了3次重复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接下来张鹏小组的做法最合理的是( )。
铜 铝 铁
温变油墨 变色顺序 2 3 1
2 1 3
1 2 3
A.分析原因,再进一步探究
B.直接得出导热性能铜>铝>铁
C.听老师的实验结论,得出导热性能铜>铝>铁
D.修改第2次的实验结果,然后得出导热性能铜>铝>铁
9.如图在给试管里的水加热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可以将试管口对着人
B.用酒精灯的焰心加热试管
C.可以用手去触碰试管,感受温度的变化
D.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盖两次
10.冬天,为了使房间里尽快暖和起来,开空调时空调吹出来的热风应该朝向房间的( )。
A.上部 B.中间 C.下部 D.任意方向
11.吃火锅时,把金属勺的勺口部分浸在汤锅中,不一会儿勺柄就会烫手。这里主要是通过( )的方式把热汤的能量传递到勺柄的。
A.热传导 B.热辐射
C.热对流 D.无法确定
12.用长度、粗细都相同的下列棒状物做传热快慢实验,能发现传热最快的是( )。
A.木棒 B.铝棒 C.玻璃棒 D.橡胶棒
13.下列关于热量传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热必须通过和物体的直接接触才能传递
B.热只能在一个物体内部进行传递
C.热可以不通过物体的直接接触进行传递
D.热可以在两个物体间随意传递
14.甲、乙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后,甲的一部分热量传递给了乙。 那么,下列关于甲、乙两个物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的热量一定比乙多 B.甲的体积一定比乙大
C.甲的质量一定比乙大 D.甲的温度一定比乙高
15.冬天开暖气和夏天开冷气的房间,窗户上会出现水珠,水珠的位置( )。
A.都在室内玻璃表面 B.都在室外玻璃表面
C.夏天在玻璃外表面,冬天在玻璃内表面 D.夏天在玻璃内表面,冬天在玻璃外表面
16.下列适宜生长在温暖干燥的沙漠地带的植物是( )。
A.香蕉树 B.仙人掌
C.香樟树 D.月季
17.有甲、乙两杯质量相同的水,甲杯的水保持常温,乙杯的水加热到80℃,静置5分钟后称量两杯水的质量,会发现( )。
A.两杯水都没有变化
B.两杯水都减少了,质量依然相同
C.两杯水的质量都减少了,且甲杯水的质量减少得更多
D.两杯水的质量都减少了,且乙杯水的质量减少得更多
18.水沸腾后持续加热,水的温度会( )。
A.逐渐上升 B.迅速上升
C.逐渐下降 D.保持不变
19.水在循环过程中的形态有( )。
A.固态 B.液态 C.气态 D.以上都对
20.2022年冬奥会在北京和河北张家口联合举行,下列不属于“绿色奥运”环保理念的做法是( )。
A.改用氢能作为火炬燃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B.使用电子门票,取消纸质门票
C.以新能源(纯电动)公交作为主要出行交通工具
D.空调温度尽量调高点,抵御北方的寒冷天气
21.小科做模拟温室效应的小实验,他将两支同样的温度计(其中一直放在密封的无色透明塑料瓶中)静置在阳光下,半小时后,瓶外温度计的读数如右图所示,则塑料瓶内温度计的读数可能是( )。
A.17℃ B.20℃ C.23℃ D.35℃
22.回收废纸造纸与使用木材造纸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
A.节约了自然资源 B.降低了能源消耗
C.减少了环境污染 D.以上三项都是
23.下列关于废纸回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定期把废纸放回收集地点
B.卫生纸也是属于可循环再造的纸
C.要保持废纸清洁、干爽
D.报纸、瓦楞纸等不同废纸最好分开捆扎
24.下列物质不是石油的利用的是( )。
A.燃油 B.塑料 C.丝绸 D.沥青
25.以下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
A.太阳能 B.天然气 C.地热能 D.潮汐能
26.2019年11月1日正式施行的最新的《浙江省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标准》中明确了生活垃圾的类别,其中绿色垃圾桶投放的是( )。
A.可回收垃圾 B.有害垃圾 C.易腐垃圾 D.其他垃圾
27.在验证“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时的实验中,让其中一组种子得到水,另一组保持干燥,这一组保持干燥的种子叫做( )。
A.对照组 B.观察组 C.实验组 D.失败组
28.周末,张鹏家里来了几个客人,从环保的角度看,张鹏应该选择的招待方式是( )。
A.一次性纸杯泡茶 B.一次性塑料杯泡茶
C.玻璃杯泡茶 D.喝瓶装矿泉水
29.下列垃圾中,都可以通过堆积自然分解成为有用的有机肥料的是( )。
A.塑料袋、餐巾纸 B.鱼肠、西瓜皮
C.菜叶、碎玻璃 D.塑料瓶、蛋壳
30.为了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
B.加强对饮用水源的水质监测
C.合理开采地下水
D.对污水进行科学处理
31.下列值得提倡的节约用水的做法是( )。
A.洗碗时直接放在水龙头上冲洗 B.不洗澡或少洗澡
C.洗菜、淘米水用来浇花、冲厕所 D.农业生产用大水漫灌替代滴灌
32.下列关于我国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资源丰富,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前列
B.水资源分布不均,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
C.我们嘉兴地区不存在水资源供应不足的矛盾
D.地表淡水污染较严重,应大力开采深层地下水
33.汽车尾气的排放会导致( )。
A.大气污染 B.噪声污染 C.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 D.固体废弃物污染
34.矗立在城市道路两旁的一幢幢玻璃幕墙大厦,就像一块块巨大的镜子,在太阳光下熠熠闪光。这些玻璃幕墙很容易造成( ) 。
A.光污染 B.大气污染
C.白色污染 D.路面污染
35.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是人类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36.地球是目前已知的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下列与地球上存在生命无关的是( )。
A.地球上有液态水 B.地球上有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
C.地球上有丰富的化石能源 D.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
37.我们在设计实验研究绿豆种子发芽和空气的关系时,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
A.温度 B.土壤 C.空气 D.水分
38.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下列关于地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地球表面有厚厚的大气层,它保证地球有适宜生物生存的温度
B.地球处于太阳系中间位置,它保证地球上不是很冷也不是很热
C.地球表面有岩石和土壤,可以给动植物提供生长的场所
D.地球上有丰富的水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
39.船舵出现故障将会影响( )。
A.船航行的方向 B.船航行的速度
C.船的稳定性 D.船的载重量
40.小科小组制作的小船载重量没有达标,下列改进方案可行的是( )。
A.增加一个动力系统
B.将小船分割成几个船舱
C.增加使用泡沫板,以增大小船的体积
D.减少使用泡沫板,以减轻小船自身的重量
41.在水中行驶时,( )形状的船首受到水的阻力最小。
A.尖形 B.方形 C.圆形 D.梯形
42.船舵的作用是( )。
A.操纵和控制船舶航向 B.让船的速度加快
C.让船的动力持续 D.让船稳定不侧翻
43.尖形船首和方形船首相比,尖形船首( )。
A.受到水的阻力较大,行驶速度较快。
B.受到水的阻力较小,行驶速度较慢。
C.受到水的阻力较小,行驶速度较快。
D.受到水的阻力较大,行驶速度较慢。
44.“蛟龙号”深海潜水器在海水里与海面上的母船传递声音、图像、文字等信息,是利用水声通信系统发出的声波,而不是电磁波,其原因是( )。
A.电磁波不能传递图像信号
B.电磁波不能传递声音信号
C.电磁波不能在海水里传播
D.电磁波在海水中传播的距离很有限
45.用下面图纸(单位:厘米)做成的船载重量最大的是( )。
A. B.
C. D.
46.小科在学校科技月系列活动中制作了一艘纸船。比赛时,他往纸船上加同样大小的一元硬币,当硬币数为31枚时,纸船刚好沉没,那么小科制作的这艘纸船的载重量为( )。
A.29枚一元硬币 B.30枚一元硬币
C.31枚一元硬币 D.32枚一元硬币
47.把橡皮泥和铝箔做成船形,它们能漂浮在水面,这是因为( ) 。
A.橡皮泥和铝箔都是浮的材料
B.橡皮泥和铝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减小了
C.橡皮泥和铝箔的体积变小了
D.橡皮泥和铝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增加了
48.种子发芽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A.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阳光
B.适量的土壤、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C.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水分
D.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49.小科将一块橡皮切成了大小不一的三块,把这三块橡皮完全浸入水中,( )受到的浮力最大。
A.中橡皮 B.大橡皮 C.小橡皮 D.一样大
50.下列都能用来制作小船的材料是( )。
A.木条和竹竿 B.易拉罐和铝箔
C.玻璃瓶和橡皮泥 D.以上都可以
51.竹筏容易浸水,下列哪个方法可以解决竹筏浸水的问题?( )。
A.使用更长更细的竹子 B.在竹筏四周加挡板
C.包裹一层防水薄膜 D.将竹竿的结节处打通
52.根据船的发展历史,下面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④③①② D.④③②①
53.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做法正确的是( )。
A.麻雀会偷吃粮食,所以应该斩尽杀绝
B.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本区域生物
C.猎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来制造药物
D.引进外来物种
54.下列不适合放入生态瓶的小动物是( ) 。
A.小鱼 B.田螺
C.蚯蚓 D.小虾
55.根据田野里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典典写了下面四条食物链,其中错误的是( ) 。
A.绿豆苗→蚜虫→瓢虫→麻雀
B.小草→蚜虫→瓢虫→蜘蛛
C.绿豆苗→蚜虫→瓢虫→青蛙
D.蚜虫→瓢虫→蜘蛛→绿豆苗
56.在一个无人居住的海岛上,原本没有老鼠。有一天,一艘货船停靠这个海岛时,船上的老鼠跑上了海岛。老鼠专门偷吃鸟蛋后大量繁殖成灾。后来,人们又运来一些猫来捕捉老鼠,以求保护海岛。几年后,小岛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老鼠少了,猫多了成灾 B.老鼠被吃光了,鸟儿得到保护
C.老鼠少了,猫会吃小鸟 D.猫和老鼠都灭绝了
57.生物的形态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仙人掌有很多刺,主要是为了保护自己
B.天鹅的脚有蹼,适宜在水中游泳
C.企鹅身体脂肪很厚,适宜寒冷的环境
D.鲫鱼流线型的身体,可以减少水中的阻力
58.将绿豆种子放置在温暖房间的盒子里,半个月后仍然没有发芽,可能的原因是( )。
A.没有阳光 B.没有土壤
C.没有水分 D.没有适宜的温度
59.热水瓶的内壁镀银的原因是( )
A.减少热辐射 B.为了美观 C.减少热对流 D.增加牢固度
60.用水桶从池塘中打水,再从水中拎出水桶的过程中,感觉“越来越重”是因为( )。
A.拎出的过程中,水桶受到的重力变大
B.拎出的过程中,水桶受到的重力变小
C.拎出的过程中,水桶受到的浮力变小
D.拎出的过程中,水桶受到的浮力变大
参考答案:
1.C
【详解】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垃圾问题、水污染、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人类正着力于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环境问题会给地球上的生物带来危害,比如某地由于工业废水的排放,导致当地一些居民生病而出现视觉丧失、手足变形等症状,这主要说明生活环境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2.A
【详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蝌蚪一般出现在春季,因为春季气候温暖,适合生长发育。
3.D
【详解】探究蚯蚓是适宜生活在干燥的环境里还是潮湿的环境里。找一个盒子在盒子两端分别铺上一层泥土,一端铺湿润的,一端铺干燥的。将捉来的10条蚯蚓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根据蚯蚓待的位置,进行记录。通过实验会发现两次的结果都是待在湿润的土壤里的蚯蚓数最多,说明蚯蚓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4.B
【详解】蚯蚓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陆生生物与土壤生态传递的桥梁。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所以在菜园的土壤属于阴暗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所以在其中容易找到蚯蚓。
5.C
【详解】植物生长器官受单方向光照射而引起生长弯曲的现象称为向光性,植物的茎、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这样有利于接收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一棵大樟树下的小樟树弯斜着往外生长,伸到大樟树树冠的外面。樟树的这种生长姿势主要体现了植物的向光性。
6.D
【详解】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在生产生活中,有时需要保温,让物体的温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这就需要减缓热传递。保温材料之所以能起到保温作用,是因为保温材料是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
7.A
【详解】深色物体,反光能力弱,吸收热的本领强;浅色物体,反光能力强,吸收热的本领弱。夏天阳光强烈,气温较高,在户外活动时,选择白颜色的衣服,它的反光能力强,吸热本领差,会感觉凉快些。
8.A
【详解】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在比较铜、铝、铁三种金属哪个传热快的实验中,每一次的实验结果都不相同,所以肯定不能得出实验结论,应该分析原因,改善不足后,再进一步探究。
9.D
【详解】A.可以将试管口对着人,错误;这样加热的水溅出来可能会伤人;
B.用酒精灯的焰心加热试管,错误;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
C.可以用手去触碰试管,感受温度的变化,错误;试管温度很高,手不能触碰;
D.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盖两次,正确。
10.C
【详解】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与同体积的空气相比,重量会变轻,热空气会上升。相反,空气遇冷后体积缩小,冷空气下降。冬天,为了使房间里尽快暖和起来,开空调时空调吹出来的热风应该朝向房间的下部。
11.A
【详解】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吃火锅时,把金属勺的勺口部分浸在汤锅中,不一会儿勺柄就会烫手。这里主要是通过热传导的方式把热汤的能量传递到勺柄的。
12.B
【详解】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13.C
【详解】A.热必须通过和物体的直接接触才能传递,错误;热辐射可以不通过介质来传播;
B.热只能在一个物体内部进行传递,错误;热可以在一个或多个物体进行传播,只要有温度差;
C.热可以不通过物体的直接接触进行传递,正确;
D.热可以在两个物体间随意传递,错误;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
14.D
【详解】热是一种能量的表现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甲、乙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后,甲的一部分热量传递给了乙,说明甲的温度一定比乙高,其他的热量、体积和质量等无法确定。
15.C
【详解】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是放热过程;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是吸热过程。夏天开着空调的房间,室内温度低于室外,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液化形成“水雾”,故“水雾”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开着空调的房间,室外温度低于室内,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液化形成“水雾”,故“水雾”在玻璃的内表面。
16.B
【详解】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有些植物的外部形态会与环境相适应,从而使其具有不同的特点,这是植物长期适应不同环境中的水分、阳光和温度等条件的结果。仙人掌适宜生长在温暖干燥的沙漠地带;香蕉树适合生活在热带地区;香樟树、月季适合生活在温暖的地区。
17.D
【详解】蒸发是水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够发生。温度高,蒸发得快,温度低,蒸发得慢,所以甲杯的水保持常温,乙杯的水加热到80℃,然后静置5分钟,两杯水的质量都减少了,且乙杯水的质量减少得较多。
18.D
【详解】把水在正常压强下加热到约100℃时,水会迅速地变成水蒸气,并且不停地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做水的沸腾。水沸腾时烧杯内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越往上越大,烧杯中的水在减少,但是温度保持不变。
19.D
【详解】水循环包括海陆间大循环、陆地内部循环、海洋内部循环三种形式,特别是海陆间大循环,实现了海洋和陆地的物质转移和能量交换。水在循环过程中的形态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这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20.D
【详解】A.改用氢能作为火炬燃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正确;属于“绿色奥运”环保理念的做法;
B.使用电子门票,取消纸质门票,正确;正确;属于“绿色奥运”环保理念的做法;
C.以新能源(纯电动)公交作为主要出行交通工具,正确;正确;属于“绿色奥运”环保理念的做法;
D.空调温度尽量调高点,抵御北方的寒冷天气,错误;空调温度调得高了会浪费能源,不属于“绿色奥运”环保理念的做法。
21.C
【详解】塑料瓶是透光的,太阳光可以穿过塑料将光热进入塑料袋内,气温升高,密封的塑料瓶阻止了内外空气的热对流。所以密封的塑料瓶内部空气的温度高于外部空气的温度。暴露在阳光下的温度计读数是20°C。此时,密封的塑料瓶内温度计的读数会略高于20°C,即23℃。
22.D
【详解】纸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纸是文明的产物,也是文明的载体。造纸的原料主要是木材,用废纸、稻草、旧棉布等也可以造纸。纸是生活在常见的可回收资源,废纸被回收后还可以造纸。回收废纸造纸与使用木材造纸相比,具有的优点是节约了自然资源、降低了能源消耗、减少了环境污染。
23.B
【详解】A.定期把废纸放回收集地点,正确;
B.卫生纸也是属于可循环再造的纸,错误;卫生纸属于其他垃圾,属于不可回收循环再造的纸;
C.要保持废纸清洁、干爽,正确;
D.报纸、瓦楞纸等不同废纸最好分开捆扎,正确。
24.C
【详解】石油中含有多种成分,经过提炼加工可以提炼出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溶剂油、沥青、塑料等;丝绸是利用蚕丝制作而成。
25.B
【详解】使用之后可以在短时间内从自然界中再次产生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而使用之后在短时间内不可以从自然界中再次产生的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属于可再生能源;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26.C
【详解】垃圾分类,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生活中我们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它垃圾,易腐垃圾四类。2019年11月1日正式施行的最新的《浙江省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标准》中明确了生活垃圾的类别,其中绿色垃圾桶投放的是易腐垃圾。
27.C
【详解】和假设一致的叫做对照组,在做“水是否影响种子发芽”的实验时,让一组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叫对照组;让另一小组种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叫实验组。在验证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的实验中,让其中一组种子得到水,而另外一组则始终保持干燥,这一组保持干燥的种子叫做实验组,得到水的是对照组。
28.C
【详解】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应该珍惜大自然,尊重大自然中的一切动植物。我们只有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比如招待客人的时候应该用玻璃杯泡茶,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纸杯或塑料杯。
29.B
【详解】垃圾分类,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生活中我们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它垃圾,厨余垃圾四类。塑料袋、塑料瓶属于可回收垃圾;碎玻璃属于其他垃圾;菜叶、鱼肠和西瓜皮、蛋壳都属于厨余垃圾,可以通过堆积自然分解成为有用的有机肥料。
30.A
【详解】水是生命之源,为人类提供了生活、工业、农业用水。但是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水有限,我国是缺水国家之一,因此我们要节约用水。为了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不可以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
31.C
【详解】A.洗碗时直接放在水龙头上冲洗,错误;这样会浪费水资源,应该将水盛到容器中洗碗;
B.不洗澡或少洗澡,错误;洗澡有利于身体健康;
C.洗菜、淘米水用来浇花、冲厕所,正确;
D.农业生产用大水漫灌替代滴灌,错误;农业生产用滴灌替代大水漫灌。
32.B
【详解】A.水资源丰富,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前列,错误;我国水资源总量虽然丰富,但是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却比较少,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排名在世界120位后。
B.水资源分布不均,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正确;
C.我们嘉兴地区不存在水资源供应不足的矛盾,错误;嘉兴地区也存在水资源供应不足的矛盾;
D.地表淡水污染较严重,应大力开采深层地下水,错误;我们应该节约用水,努力治理水污染。
33.A
【详解】空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类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汽车尾气的排放是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34.A
【详解】光污染是继废气、废水、废渣和噪声等污染之后的一种新的环境污染源,主要包括白亮污染、人工白昼污染和彩光污染。阳光照射强烈时,某些建筑物的玻璃幕墙等反射的光形成的光污染属于白亮污染。
35.C
【详解】许多科学家研究发现,在人类过度消耗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过程中,大大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这些增加的二氧化碳气体会使地表附近的大气温度上升。这种增温效果类似栽培植物的温室,被称作“温室效应”。
36.C
【详解】地球有生命的特点:地球是目前所知的宇宙中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是我们人类的唯一家园,太阳系里除了地球,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地球给生命提供了有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水、适宜的温度等生存所必需的条件。地球上有丰富的化石能源与地球上存在生命无关。
37.C
【详解】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我们在设计实验研究绿豆种子发芽和空气的关系时,需要改变的条件是空气。
38.B
【详解】A.地球表面有厚厚的大气层,它保证地球有适宜生物生存的温度,正确;
B.地球处于太阳系中间位置,它保证地球上不是很冷也不是很热,错误;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正好位于离太阳不太近也不太远的一段距离内,保证了地球上有液态水;
C.地球表面有岩石和土壤,可以给动植物提供生长的场所,正确;
D.地球上有丰富的水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正确。
39.A
【详解】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自由方便地在水面上行驶,也可以把很多货物运到远方。小船在行驶中容易偏离方向,小船很难保持一定的方向,可以安装船舵来控制船只行驶方向,船舵出现故障将会影响船航行的方向。
40.C
【详解】A.增加一个动力系统,与载重量无关;
B.将小船分割成几个船舱,与稳定性有关,与载重量无关;
C.增加使用泡沫板,以增大小船的体积,增大体积可以增加载重量,方案可行;
D.减少使用泡沫板,以减轻小船自身的重量,与载重量无关。
41.A
【详解】流线型是前圆后尖,表面光滑,略像水滴的形状。通常表现为平滑而规则的表面,没有大的起伏和尖锐的棱角。流体在流线型物体表面主要表现为层流,有或很多有湍流,这保证了物体受到较小的阻力。相同受力面积下,力对物体的表面压力最小,所以尖形船首有利于减小船在水中受到的阻力。
42.A
【详解】小船在行驶过程中容易偏离方向,我们应该安装船舵。船的行进方向由船舵方向决定,船舵是驾驶船的主要装置,用来操纵和控制船只航行。船舵位于水下,安装在船尾或船尾以下,当船舵水平运动时,船会从一侧移动到另一侧。
43.C
【详解】船头做成尖型是因为可以减少阻力,让它行驶的更快。船在水中行驶时,会受到水的阻力,尖型船首的船在水中行驶得快,可以减小水对船的阻力。
44.D
【详解】电磁波在海水中传播的距离很有限,只能传播几十米,因此“蛟龙号”深海潜水器在海水里与海面上的母船传递声音、图象、文字等信息,是利用水声通信系统发出的声波,而不是利用电磁波。
45.B
【详解】一般来说,船的体积(容积)越大,排开水的体积就越大,载重量也就越大。A方案船的体积是8×8×1=64立方厘米,B方案船的体积是6×6×2=72立方厘米,C方案船的体积是4×4×3=48立方厘米,D方案船的体积是2×2×4=16立方厘米。船的体积越大,排开水的体积越大,载重量也就越大,所以载重量最大的是B方案。
46.B
【详解】船的载重量与它的体积有关系,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型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就越大。比赛时,他往纸船上加同样大小的一元硬币,当硬币数为31枚时,纸船刚好沉没,那么小科制作的这艘纸船的载重量为30枚一元硬币。
47.D
【详解】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排开的水量就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橡皮泥和铝箔是在水中会下沉的材料,把它们做成船型后,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增大了,因而能更容易漂浮在水面上。
48.D
【详解】种子在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都具备时才能萌发。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内部条件是具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49.B
【详解】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主要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排开的水量就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将一块橡皮切成了大小不一的三块,把这三块橡皮完全浸入水中,大橡皮浸入水中的体积最大,排开的水量就最大,受到的浮力也最大。
50.D
【详解】可以用来制造小船的材料是多种多样的,只要具备质量轻便的特点,就可以制造小船,比如易拉罐、塑料瓶、铝箔、木条、竹竿等,玻璃瓶封好口,橡皮泥捏成船形、碗形等,也可以作为制造小船的材料。选项D符合题意。
51.C
【详解】竹筏的底部比独木舟宽,稳定性更好,载重量更大,弥补了独木舟的部分不足,缺点是易浸水。竹筏存在货物容易浸水的问题,可以给竹筏包裹层防水薄膜等材料。
52.B
【详解】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借助它在水面上自由、方便地行驶,还可以把很多货物运送到远方。从船的发展历史中,我们可以发现,船的体积、材料、动力、结构、速度等都在不断改进与变化。随着人类造船技术和新材料的更快发展,工程师又制造出运载能力更大、更先进的各类潜艇和轮船。根据船的发展历史,船的发展顺序是独木舟→摇橹木船→帆船→轮船。
53.B
【详解】A.麻雀会偷吃粮食,所以应该斩尽杀绝;麻雀虽然会偷吃粮食,但也不能赶尽杀绝。同时麻雀捕食害虫,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对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不符合题意。
B.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本区域生物;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符合题意。
C.猎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来制造药物;一种生物就是一个基因库,一个物种一旦消失,它所携带的基因库也将永远的消失,不可再生,因此我们要保护每一个物种,以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尤其要保护濒危物种,常常把某些濒危物种列为一级保护动物、植物等来加以保护,不符合题意。
D.引进外来物种;我们知道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就会因为缺少天敌,而数量大增,进而与其它生物争夺生存资源,从而影响了其它生物的生存,甚至引起其它生物的死亡,就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
54.C
【详解】生态瓶就是把一些小动物、植物(提供氧气)放入一个玻璃瓶中,自给自足,短时间内不加任何食物,生物皆能生存。放入生态瓶的植物存活后,可以再放入少量的小鱼、小虾和田螺等动物,蚯蚓不适合放入生态瓶,因为不适合在水中生活。
55.D
【详解】A.绿豆苗→蚜虫→瓢虫→麻雀,正确;
B.小草→蚜虫→瓢虫→蜘蛛,正确;
C.绿豆苗→蚜虫→瓢虫→青蛙,正确;
D.蚜虫→瓢虫→蜘蛛→绿豆苗,错误;食物链的源头在植物,终点是凶猛的肉食动物;蚜虫属于动物。
56.C
【详解】生物圈是由食物链和食物网组成的,如果其中的一环断链就会影响到其它生物,首先以它们为主食的生物数量会大大减少,甚至灭绝,其次以这些生物为主食的生物数量也跟着大大减少,甚至灭绝,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猫吃老鼠,那么老鼠的数据就会减少,猫的数量就会增多;随后猫会因为食物缺乏而开始吃小鸟。
57.A
【详解】A.仙人掌有很多刺,主要是为了保护自己,错误;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是为了适应沙漠干旱的环境;
B.天鹅的脚有蹼,适宜在水中游泳,正确;
C.企鹅身体脂肪很厚,适宜寒冷的环境,正确;
D.鲫鱼流线型的身体,可以减少水中的阻力,正确。
58.C
【详解】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种子是有生命的,一粒种子就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只要落在适宜的环境里,它就能生根、发芽长成一株新的植物。将绿豆种子放置在温暖房间的盒子里,空气和温度两个条件都达到了,半个月后仍然没有发芽,可能的原因是没有水分。
59.A
【详解】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称为热传递。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保温瓶内胆上镀银可以保温,通过镜面反射把保温瓶内部热辐射反射回保温瓶内部,不会出现对外的热辐射。
60.C
【详解】用水桶在池塘中打水。在水桶慢慢露出水面的过程中,水桶浸在水中的体积越来越小,人感觉拉水桶的力越来越大,这是因为水桶所受的浮力越来越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