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五六单元 高考题评讲课件(共25张PPT) 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三轮冲刺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五六单元 高考题评讲课件(共25张PPT) 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三轮冲刺复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12 21:57: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考查内容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重要里程碑,同时也是高考命题的高频考点之一。从近年高考命题来看,题型多样,材料呈现形式新颖,情境化趋势较强。主要命题角度有两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及影响,以及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对比等。同时在近几年的备考中,应关注工业革命的发展对经济结构、国家政策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啊,关注如何有效解决工业发展带来的负面问题等。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本课内容高考考查相对较少,备考时需注意以下几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影响应给予适当关注;正确认识巴黎公社是学习的重点之一,既要看到其爆发的偶然性,又要看到其失败的必然性;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意义也要掌握。
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本课内容在高考中考查频率较高。从考查内容看,侧重考查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的特点和影响,殖民体系的内涵和形成过程等。从考查形式和角度看,关于殖民扩张,高考命题的角度主要集中在正确看待殖民扩张的影响、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拓展的关系。
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内容:全面分析殖民扩张带来的影响、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的方式和特点、殖民体系与世界市场的关系等。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从考查频率和内容上看,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特点和影响、亚洲和非洲国家民族解放斗争的新特点是高考的重点,考查频率比较高,特别是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的必然性和进步性,以及反映的亚非拉地区经济社会相应发展的相关史实。从考查角度上看,通过新材料和新情景的设置考查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通过比较的方式考查亚洲解放运动的新特点以及成因;通过图示的方式考查非洲独立运动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等。
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内容和角度: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背最和影响;亚洲觉
醒的含义、原因和特点;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和影响。
考点分布
题号 考点分布 核心素养
1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历史解释
3 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历史解释
4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5 电影的产生和发展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6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7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8 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历史解释
9 巴黎公社的意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10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11 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涨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12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13 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考题详解
1.(2022·重庆·统考高考真题)1895年,马克斯·韦伯在谈及帝国东 部地主中占据领导地位的普鲁士容克阶层时说“他们自己负担劳动,如今陷入经济上的殊死搏斗,没有任何国家经济政策可以帮助他们脱离苦海并将其带回到旧日的社会角色当中。”据此可知,当时德国( )
A.工业化引起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B.普鲁士贵族阶层丧失了政治权力
C.区域间的经济结构发生重大改变D.社会福利改革落后于经济的发展
答案:A【详解】1895年,马克斯·韦伯在谈及普鲁士容克阶层时认为,“没有任何国家经济政策可以帮助他们脱离苦海并将其带回到旧日的社会角色当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冲击了作为封建势力的普鲁士容克贵族的地位,反映了工业化引发了德国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A项正确;普鲁士贵族阶层地位受到冲击,但并没有丧失政治权力,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德国内部整体工业化产生的影响,并非区域间的经济结构变化,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工业化冲击了普鲁士容克贵族的地位,并没有体现社会福利改革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
2.(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某西方史家这样评论:“从整体来看, 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不可否认。马克思主义成功成为工业社会中关注工人生计者的一种表达方式——用以分析、批判和开展政治行动。马克思主义也是众多革命团体的政治思想体系。”下列各项中,属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注“工人生计”的有( )
①发表《共产党宣言》②创建“新和谐公社”
③创立剩余价值学说④改组“正义者同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共产党宣言》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剩余价值学说揭示 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改组“正义者同盟”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指导工人运动。①③④符合材料,C项正确;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创建“新和谐公社”,②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3.(2022·广东·高考真题)18世纪后期英国机器费用昂贵,工厂主想方设法让工人尽可能多干活。原来在工作中习以为常的唱歌、打瞌睡、喝酒、嬉戏等行为一概被禁止。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机器出现使工业结构发生根本变革
B.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了社会分化
C.蒸汽时代手工工人的生活境遇恶化
D.物价上涨制约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答案:B
【详解】材料体现了“机器的使用”和“工厂的规定”使得工人的工作内容变得单一(相比工场手工业时代),从而推动了社会分化(社会分化特指原来承担着多种功能的某一社会单位发展为承担单一功能的多种不同的社会单位),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工业结构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工人的工作变化而非生活境遇,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物价上涨,排除D项。故选B项。
4.(2022·全国·高考真题)蒸汽机发明后,日益成为欧美国家雇佣大 农场机器动力的重要来源,需要多人协同操作。20世纪初,农业机器的使用变得个人化、小型化,家庭农场在劳动生产率方面缩小了与雇佣大农场的差距,后者日趋衰落。这一系列变化表明( )
A.内燃机的应用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B.农业技术发展导致失业人口大量增加
C.蒸汽机成为农业生产的机器动力来源
D.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依赖于生产规模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可得出,20世纪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内燃机的使用,使农业的机械化的逐步实施,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及组织形式发生变化,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人口增长,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内燃机的影响,排除C项;农业生产效率依赖于科技,排除D项。故选A项。
5.(2022·浙江·高考真题)1896年,卢米埃尔的电影作品《火车到站》(见下图)上映。影片中一列来自马赛的火车缓缓进站,乘客们正在站台 等候。放映总时长55秒。有趣的是,观众深怕被屏幕中的火车撞击,紧张地静坐在座位上。这一幕反映了( )
A.电影时代已经到来
B.有声电影开始出现
C.火车成为法国人必乘的交通工具
D.内燃机为动力的火车率先在欧洲大陆普及
答案:A
【详解】根据“1896年,卢米埃尔的电影作品《火车到站》(见下图)上映。……有趣的是,观众深怕被屏幕中的火车撞击,紧张地静坐在座位上。”可得出当时已经出现了电影,电影时代到来了,A项正确;当时的电影是无声的,排除B项;C项太绝对,排除C项;当时的火车是蒸汽机的,排除D项。故选A项。
6.(2022·全国·高考真题)1879年,德国杜伊斯堡成为世界最大内河港口,输入矿砂和粮食,输出煤和钢铁制品。1900年,德国船队总吨位由1870年不足百万吨发展至近200万吨,成为蒸汽时代以来第一个能与大英帝国一争高低的船队。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德国( )
A.已经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
B.航运业的发展助长其海外扩张
C.海上实力飞跃源于蒸汽机的改进
D.共和政体确立推动经济飞速发展
答案:B
【详解】依据材料“1900年,德国船队总吨位由1870年不足百万吨发展至近200万吨,成为蒸汽时代以来第一个能与大英帝国一争高低的船队”,可以看出此时德国的航运业发展速度非常迅猛,经济的发展,国家实力的增强,促使其海外扩张,试图与英国争夺争夺“阳光下的地盘”,B项正确;“世界工厂”是对英国的称呼,排除A项;材料不能看出航运飞速发展的原因,排除C项;德国是君主立宪制,排除D项。故选B项。
7.(2021·江苏·统考高考真题)如图是美国时评漫画家乌多·开普勒于1901年创作的漫画《下一个!》(图中有“美孚石油”字样)。该画作旨在揭示美国
A.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B.能源需求不断扩大
C.垄断资本支配力强大
D.权力制衡机制遭到破坏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1901年”“美孚石油”及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和生产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大大加强,垄断组织应运而生,垄断资本支配力逐渐强大,C项正确;材料内容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能源需求不断扩大”无关,排除AB项;材料反应的是垄断资本支配力强大,未涉及权力制衡机制,排除D项。故选C项。
8.(2022·浙江·高考真题)据学者研究,被马克思称为“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其《国富论》引用中国古籍资料24次,并以司马迁“贫富之道,莫之夺予”“物盛则衰,时极而转”的思想,论述自由竞争与价格波动。他以温和而坚定的态度表明,必须让生产和交换中的某些“自然法则”在经济市场上自行发生作用。由上述材料可获得的启示与认识是( )
①文明需要互鉴,文化需要交流 ②“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古”
③政府的职责是控制“看不见的手” ④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详解】亚当·斯密《国富论》引用中国古籍资料24次,说明不同文明之间可以相互借鉴,①正确;亚当·斯密认为“必须让生产和交换中的某些‘自然法则’在经济市场上自行发生作用”,即主张让市场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④正确,B项正确;“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古”强调的是要变革,这与材料亚当·斯密的主张不符,②错误;亚当·斯密并未强调政府的作用,③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
9.(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有学者认为,巴黎公社工人制造了一个断裂,历史的途贯件步伐在这里戛然而止,它宣告了工人阶级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来缔造一个新的世界。这里的“断裂”是指( )
A.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则被颠覆 B.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人们生活
C.空想社会主义的第一次尝试 D.封建保守势力复辟梦想破灭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设问可知是推断题,准确的时空是19C70S的法国,据题意该学者认为这个断裂是因为历史的连贯性被打断,工人阶级能通过自己的能力来缔造一个新的世界,结合所学,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宣告了无产阶级专政的一个新世界,颠覆了资本主义社会所创造的法则,A项正确;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水平的提高,推动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但是B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巴黎公社不是空想社会主义的第一次伟大尝试,空想社会主义理论诞生后,欧文(和谐公社)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已经进行了尝试,排除C项;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与封建保守势力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0.(2022·海南·统考高考真题)综合如下图信息,最适合探究的主题应是( )
A.欧洲列强的兴衰和更替 B.资本主义的早期萌发
C.殖民体系的形成与演变 D.整体世界的发展主线
答案:
C【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5世纪末至20世纪初可知,反映的是世界历史发展的状况,根据材料中的国家可以看出都是西方列强,从地点可以看出主要是亚非拉地区,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主旨是列强在近代的殖民扩张,C项正确;欧洲列强的兴衰和更替是材料的片面理解,排除A项;资本主义的早期萌发是材料的片面理解,排除B项;整体世界的发展主线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排除D项。故选C项。
11.(2022·山东·高考真题)1913年,列宁在《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中说:“极大的世界风暴的新的发源地已在亚洲出现。……八亿人民的亚洲投入了为实现和欧洲相同的理想的斗争。”“相同的理想”指的是
A.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 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摧毁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D.实现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联合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1913年”“世界风暴的新的发源地已在亚洲出现……和欧洲相同的理想的斗争”并结合所学可知,20初出现的亚洲觉醒运动(土耳其、波斯等)旨在推翻帝国主义压迫,东欧一些落后国家以及底层民众也面临帝国主义的压迫,A项正确;波斯(伊朗)是“立宪”革命,而非“共和”,排除B项;摧毁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主要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C项;实现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联合是《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之一,排除D项。故选A项。
12.(2021·重庆·统考高考真题)1888年,一位热衷于殖民主义的访客在德国首相俾斯麦面前摊开一大张非洲地图,指着地图说明当地的资源有多么丰富。俾斯麦表示:“您的非洲地图非常漂亮,然而我的非洲地图位于欧洲。俄国在这里,法国在这里,而我们夹在中间。这是我的非洲地图。”这反映了当时德国( )
A.意在限制法国和俄国的崛起 B.当务之急是实现统一
C.殖民野心受限于地缘政治 D.要在非洲拓展殖民地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中“您的非洲地图非常漂亮,然而我的非洲地图位于欧洲。俄国在这里,法国在这里,而我们夹在中间。这是我的非洲地图。”可以看出德国想进行殖民扩张,但是受到了俄国和法国在地理位置上的压制,可以看出殖民野心受限于其地缘政治,C项符合题干的意思,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当时德国的殖民野心受限与其地缘政治,而不是限制法国和俄国的崛起,排除A项;德国统一于1871年,排除B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概括指出图1、图2的编绘者力图告诉我们些什么。(10分)
(1)图1:早期人类文明多元、独立发展;人类文明由分散逐步走向区域性联系;扩张战争、人口迁徙、商贸活动是文明交流和联系的途径。图2:以农业文明的视角看人类文明发展;人类文明发展不平衡。
(2)示例:1850年前后,世界各地区存在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可以通过贸易、人口迁徙路线来表现(以西欧为中心)。将英国标注为“世界工厂”,以工业文明区域、农业文明区域进行空间区分,并将英、法、西等国的殖民地进行标记。
(2)如果让你绘制一幅1850年前后人类文明发展的地图,说说你的设计并说明理由。(6分)
(2)示例:1850年前后,世界各地区存在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可以通过贸易、人口迁徙路线来表现(以西欧为中心)。将英国标注为“世界工厂”,以工业文明区域、农业文明区域进行空间区分,并将英、法、西等国的殖民地进行标记。
理由:1850年英国以及欧洲和美国已经完成或者进行工业革命,属于工业文明区域,其中英国工业化程度较高,成为世界工厂;同时期的亚非拉广大地区依然处于农耕文明时代,在经济上逐渐依附于欧美。同时,资 本主义列强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在世界各地建立了一系列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打破其封闭的经济结构,使之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部分。火车、轮船等先进交通运输工具,使列强大量输出工业品,掠夺原料,甚至投资办厂更为便利,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教学启示
1.重视考纲课标,把握高考脉搏
新课程下“一标多本”的特点与新课程教学理念引领高考命题不能拘泥于高中历史教材内容,不能直接以考查教材知识为重点,而要基于教材基础知识进行社会化延伸,以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点灵活运用、分析判断能力。《考试大纲》作为高考命题法规性的文件,才是最权威、最准确、最有指导意义的信息,只有全面深入地分析与研究,与历史教材有机结合,深刻领悟,才能把握高考脉搏。试题1.3.4.6.7.8就是对课程标准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的考查。
2.重视教材,超越教材
命题的素材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更广阔的领域选取密切联系我国以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相结合的素材命题,课内外结合,源于教材又超越教材,即常说的“以问题为中心,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很容易让人误以为现在的历史高考与教材基本无关,甚至是完全“脱教材”。其实,历史高考试题考点除了在考试大纲、课程标准能找到根据外,在不同版本的高中历史教材都能找到其影子,只不过它在教材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提炼。比如:第3题,考查的工业革命的影响,解答这一题除了学生基本的解题能力外,要调用的历史知识在纲要下P59第4自然段工业革命使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革,找到依据。
3.聚焦素养,突出能力
能力考查是高考永恒的主题,也是素质教育主要的话题,这是新课改下高考历史命题凸显的另一大特点。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在教材或许有体现,但试题所使用的材料难以在历史教材中找到原形,设问是新的,错误选项的干扰性很大。例如:5.7题都出现了漫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要获取正确的答案,必须具备相应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调用知识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等。教师在具体历史教学中,注意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