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 姓氏歌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百家姓》一书编写成的韵语识字,将一些常用姓氏编入到琅琅上口的儿歌之中。全文共两小节,第一小节前4行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分别以自我介绍和介绍他人的方式介绍了姓氏“李”和“张”,后两行采用三字一句的形式介绍了两组音近姓氏“胡、吴”“徐、许”。第二小节列举了《百家姓》中排名靠前的八个姓氏,以及四个复姓“诸葛、东方、上官、欧阳”,表明中国姓氏之多和中国姓氏的多样性。全文读起来节奏明快,易于理解和背诵。
本课渗透了中国传统姓氏文化,介绍姓氏的方法主要有分解部件和偏旁称说两种方法,另外课后练习中还提到了以组词的方式来介绍姓氏。教学时,要借助介绍姓氏达到识字的目的,同时鼓励学生运用于生活实践中。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生活、加一加、组词等方法认识“姓、氏、李”等 12 个生字和新偏旁“弓字旁”“走字旁”“金字旁”;学写“姓、什、么”等 7 个生字。
2.通过师生合作、游戏问答等多种形式,有节奏地朗读儿歌, 并能背诵儿歌。
3.能运用合适的方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姓氏,培养热爱祖 国姓氏文化的情感。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揭题初读,集中识字
1.情境导入, 揭示课题。
(1) 创设情境: 小朋友们, 今天我们的课堂来了一位学习小伙伴,听,她在热情地向我们介绍她自己呢!(嗨,小朋友们好,我 姓孙,子小孙,你们可以叫我小孙,今天很高兴和你们一起学习!)
(2) 小朋友们,我们也热情地向小孙介绍一下自己吧:你姓什么?
(3) 每个小朋友都有属于自己的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每个人的“姓氏”有关——出示课题,一起读。
(4) 学习两个生字“姓、氏”。
①自由拼读。
②听老师介绍:第一个字“姓”由“女”和“生”组成,表示女子生孩子,在人类社会最早的时候,孩子跟的是母亲的姓,所以“姓”是女字旁。
你在哪里见过这个字?(作业本封面上、练习卷上……)“姓” 是“姓名”的“姓”,我们太熟悉了,但要读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注意读好后鼻音。
③第二个字“氏”是翘舌音,一起读准确。听老师介绍:“氏”在古代是“姓”的一个分支,现在和“姓”表示同一种意思。
(5) 再次齐读课题。小朋友们,这首儿歌特别有趣,它把好多小朋友的姓氏都编在了里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播放课文朗诵音频)
2. 初读课文,集中识字。
导语:听读完了这么有趣的儿歌,小朋友们是不是很想自己读?
(1) 自由读:借助拼音,读通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想一想:儿歌中介绍了哪些姓氏?(老师可以在ppt上圈画)
(2) 集中识字。
①小朋友们读得很认真!看,儿歌中的生字宝宝迫不及待地跳出来,想和我们交朋友呢,请你自己拼一拼 读一读,赶快叫叫它们的名字吧。
②小老师领读,提醒易读错的生字。 (翘舌音:氏、张、赵、周。平舌 音:孙。)
③男女生合作读。
④巩固读音:瞧,谁来了? 逐个出示生字,开小火车读。
(3) 学习三个新偏旁。
①细心的小朋友肯定发现了, 生字里边藏着三个新偏旁, 一起来认识一下。逐个跟着老师叫叫名称, 重点强调提示:金字旁是金的变形写法,古代的钱币是金属做的。
②和三个新朋友一起打个招 呼:嗨,某某某,你好!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用学习小伙伴的加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姓氏”二字融入汉字造字文化,不但体现语文课的文化味,也有助于识字理解。 集中识字时采用多种方法读,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
板块二 揭示方法,学做介绍
导语: 我们已经和生字宝宝交上朋友了, 现在, 我们到课文中去读一读, 找一找儿歌中介绍了哪些姓氏。
1. 我们先来读读第 1 小节 。 自由朗读第 1 小节,圈出姓氏,读准确。
2. 按顺序反馈这一小节中介绍的姓氏。 (李、张、胡、吴、徐、许)
3. 中国姓氏有很多,有些读音还特别相像,作者是用什么方法介绍清楚的呢?
(1) 先看儿歌的前 4 行,你发现了什么?(一问一答式介绍)
(2) 师问生答读前 4 行(如果班 上有姓李和姓张的同学,可以请他 们上台,与师生开展问答活动) 。读后引导学生发现用“加一加”的方法介绍:“木 + 子→李”,“弓+ 长→张”。
(3) 勾连记忆,强化方法:木子李,弓长张,用加一加的方法,就像 顺口溜一样,读起来很有节奏感,又 能帮我们记住这两个姓氏。 学习小伙伴在提醒我们,其实这样的方法 我们曾经学过,哪篇课文中? 对,上学期的《日月明》一课中,就有“日月明,田力男,小大尖,小土尘……”。
(4) 那这一小节中的其他姓氏又是怎样介绍的呢?出示儿歌第 5~6 行,读一读,你又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 “古月胡”“口天吴” “言午许”也是用“加一加”的方法来介绍的,只有“双人徐”不一样。
(5)“徐”这个姓氏作者是怎么 介绍的呢?引导发现借助偏旁的方法来介绍。
提示:胡和吴,徐和许,它们的读音特别像, 但是用了加一加或说偏旁的方法, 就很容易把它们区分 清楚了。
4.我们也用一问一答的方式 来介绍“胡、吴、徐、许”这四个姓氏吧 。 (师生合作)
你姓什么?(我姓胡 。)
什么胡?( )
他姓什么?( )
什么( ) ?( )
……
引导背诵。
(1) 配上音乐拍手读第 1 小节。
(2) 读着读着,你是不是已经能背诵了呢?学习小伙伴建议我们这样背诵:逐步出示三种挖空形式, 师生合作慢慢挑战更高难度的背诵。
6.拓展介绍方法。
导语: 我们已经学会了两种介绍姓氏的方法,有位姓“方”的小朋友遇到了困难,我们去帮帮她吧。
(1) 出示:
你姓什么?我姓方。
什么方?( )
(2) 小朋友们帮帮她吧 。(预设 用“加一加”的方法: 点万方。) 动动 脑筋, 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让人一听就记得住 。 (引导组词:方向的方,地方的方 。)
提示: 原来用我们熟悉的词语来介绍更方便呢!我们称这样的方法为“组词法”吧 。 小结三种介绍方法。
(3) 照样子做问答游戏:选择自己喜欢的姓氏介绍方法,在四人 小组中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姓氏,遇到困难互相帮助。
出示: 你姓什么? 我姓( ) 。
什么( ) ?( ) 。
7.小结:这样的方法介绍自己 的“姓”真好玩 。 课后,你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问问你的家人、伙伴。
(设计意图:教学中设计“我发 现”环节,求同比异,加一加 、说偏 旁、组词, 这些都是介绍姓氏的方法, 哪个合适用哪个 。 这些方法不是老师告知的,而是引导学生自己 发现的,在探索中发现学习的乐 趣,这是学生探究力的培养和展现 。同时勾连学生已有的知识,将 知识体系打通,创设交际情境介绍自己的姓 、伙伴的姓,也体现了语文和生活的融通 。)
第二课时
板块三 了解姓氏, 拓展认知
导语:学习了介绍姓氏的方 法,我们再去了解更多的姓氏。
1. 自 由 读 第 2 小 节 ,圈 画 出 姓氏。
2.交流: 初识单姓和复姓。
(1) 按顺序反馈这一小节中介绍的姓氏 。 (赵、钱、孙、李、周、吴 、 郑、王、诸葛、东方、上官、欧阳 。)
(2) 读一读这些姓氏,你又发现了什么?(前面八个姓是一个字的姓, 后面四个姓是两个字的姓。)
(3) 了解单姓。
①一个字的姓称为单姓,第一小节中的六个姓也是单姓。你喜欢用哪种方法介绍这八个单姓?同桌讨论。
②交流。
小结提示: 像学习小伙伴一样 用“加一加”的方法介绍“子小孙”, 用自创的方法介绍“三横王”。重点指导“郑”的介绍:左边关,右边耳, 关耳郑。
(4) 了解复姓。
①像这样两个字的姓我们称 它为复姓,复姓并不少见 。 出示诸 葛亮、欧阳修等图片,认识文中讲到的复姓 。 提示: 除了课文中讲到 的这些复姓,还有申屠 、司马、公孙、西门、百里等等。
②拓展复姓知识。
提示 a:有个小朋友的爸爸姓 郑,妈妈姓舒, 她的名字叫郑舒乐 怡,那她的姓算不算复姓呢?
学习小伙伴小结:像这样把 爸爸妈妈的姓氏加在一起的两个 字不是复姓 。 我们现在用的这些 复姓它们都是有来历的,可以通过视频简单了解 。 (播放视频)
提示 b: 复姓是不是都是两个字的呢?
学习小伙伴小结:大多数复姓的确是两个字, 但是也有三个字的复姓,比如“乌洛兰”,还有四个字 的复姓,比如“爱新觉罗”。最多的 姓氏有 17 个字, 很有意思吧。
3.知识拓展。
导语: 咱们中国的姓氏是不是只有书上读到的这么几个呢?引导关注第2 小节后面的省略号,指名说说这个省略号表示什么。
(1) 了解《百家姓》。 (出示《百家姓》简介)
(2) 了解姓氏排名的由来。
小朋友们, 你们知道吗?赵钱 孙李、周吴郑王这八个姓氏可是排在所有姓氏最前面的呢,那为什么要把赵排第一、钱排第二呢?请小朋友看下面的视频,来了解一下。 (播放视频)
4.指导朗读。
(1) 不管单姓还是复姓都有这么多,难怪课文中说中国的姓氏有很多,小朋友们往下读。
(2)老师示范用有节奏地朗读。师生合作读。生模仿自由读。
5.引导背诵。
读着读着, 你是不是已经能背诵了呢?生试着挑战背诵。
(设计意图:还是“我发现”,发现姓有“单姓”和“复姓”,用学习小伙伴以及视频的介绍,在兴味盎然中拓展认知。用歌诀体的方式引领 诵读, 新鲜而有效 。)
板块四 多管齐下, 写好汉字
1.出示要书写的生字。
快乐写字时间到啦。出示生字 “姓”“方”“双”(建议第一课时完成指导) ;“什、么”“国、王”(建议第二课时完成指导) 。
2.指导书写生字“姓”。
导语:首先,我们有请今天的主角—“姓”字隆重登场。
(1) 找找“姓”的“四端两线”: 上端— (两部分齐平) ,下端— (撇的收笔) , 左端— (平提的起 笔) , 右端— (最后一笔横的收笔) 。压横中线的笔画— (平提) ,压竖中线— (没有) 。
(2) 老师范写,并提示。
(3) 跟着老师的魔法口诀描一 个; 自己写一个。
(4) 抽取一弱一强 的 书 写 典 型反馈点评:“四端两线”对了吗?连横等距做到了吗?笔画运笔怎么样?
(5) 扬长避短矫正写,争取有 进步。
3.指导书写生字“方”和“双”。
过渡:你们把“姓”写得这么漂亮,漂亮的小姑娘“方”和一对双胞胎兄弟“双”都在给我们点赞呢!
(1) 形象化解说“方”字的间架结构特点。
(2) 书空“方”的笔顺。
(3) 老师范写“方”
(4) 跟着老师的魔法口诀描一个“方”,自己写一个。
(5) 提示“双”的书写:“双”字 由我们的两个老朋友组成,左边的 弟弟为了让哥哥更舒服,收回了捺 脚;写的时候注意上学期学过的魔 法宝典“相同部首,前小后大”;自己把“双”描一个写一个。
(6) 抽取一弱一强的书写典 型,呼应间架结构的形象化解说进行点评反馈。
“方”的反馈要点:双臂伸展, 一只脚(横折钩) 微微弯曲、脚尖点 地,另一只脚(斜撇) 优雅抬起不碰 地 。 两点成一线。
“双”的反馈要点:“双”对于我们中国来说是个很有故事的字,比如:好事成双、成双成对,它代表着吉祥、团圆、幸福。“双”的两个“又”就像一对好朋友,左边的捺变成点,让右边的撇穿插过来,它们就变成一个整体。左小右大, 哥哥一只脚伸到长点下,最后一笔是最低点。
(7) 扬长避短矫正写,争取一个比一个写得更漂亮。
4.指导书写生字“国、王”。
引:小朋友们的表现真不错, 瞧,谁来祝贺大家啦?出示“国王”二字。
( 1) “ 国 ” 字 的 指 导 步 骤 同 “方”。(点评反馈要点:两边的城墙 够不够长和直?宝玉不碰城墙做到了吗? )
独立完成“王”的书写。
5.指导书写生字“什、么”。
简单提示:注意“什”的上端和 下端;“么”的起笔在竖中线,折角 点尾齐平 。 独立完成书写。
(设计意图: 书写指导需详略 结合,扶放有度 。 形象化讲解间架 结构尊重了儿童的学习特点,讲解 点、示范点、评价点 、改进点,四点合一, 让教学一步一步走得踏踏实 实,突破书写指导这个重难点 。)
6.小结, 布置作业。
统计班级同学姓氏:分别有哪 些姓氏?哪个姓氏人数最多?哪个姓 氏人数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