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篮球运球急停急起
说课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指导思想
教学过程
篮球运球急停急起
体育与健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一、指导思想
本课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手段运用过程中始终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练,合作交流,探究及终身体育意识,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在运动中寻找快乐、体会快乐、享受快乐,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二、教材分析
运球急停急起是篮球比赛中摆脱防守队员的一种常用运球技术,学习此技术能培养学生运球摆脱防守的能力。
教 材 分 析
急停时降低重心,跨步急停,手按拍球的前上方;急起时后脚用力蹬地,身体迅速前倾,手按拍球的后上方推球前进。
动作要领
两步急停降重心,急停时要低运球,急起时后脚蹬地有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急停急起动作协调,停得稳,起
得快。
概 念
三、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体育的运动技能虽然有差异,但学生总体身体素质都比较好,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很强,有比较强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善于学习,加上学生有较强的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本课采用了课前利用多媒体安排学生观看有关篮球行进间运球急停急起动作的视频,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运用讲解、示范、启发、模仿、创新、等教学方法和各种新颖的练习方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层层剖析,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的确定
认知目标
让学生了解与体验急停急起的动作要领及其要领。
技能目标
通过教学使80%左右的学生基本掌握行进间急停急起动作技术、要领,同时提高学生速度,协调性和快速反应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练习积极,培养学生间互帮互助、自我展示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的应用
教法
学法
启发式教学
讲解示范法
分解法
预防与纠正错误法
分组练习法
评价法
展示法
探究学习法
合作学习法
模仿练习法
观察法
六、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部分)
(一)导入与热身(用时约10’)
课堂常规
教师提问上节课所学内容:高、低运球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启发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然后宣布本课内容。
1
运球慢跑热身——复习高、低运球
2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与热身(用时约10’)
准备活动(球操)
3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与热身(用时约10’)
六、教学过程
(二)自主学与练(用时约3’)
加强低运球练习:
目的是给学生更多自主练习时间,巩固提高低运球技术,为学习运球急停急起打好基础(因为急停时要采用低运球)。
六、教学过程
(三)学习与发展 (用时约27’)
教师讲解、示范
教师讲解、示范运球急停急起的动作方法,并提问:运球急停急起有什么作用?(先完整示范,后分解示范并讲解。)
1
六、教学过程
(1)学生做徒手急停脚步练习
组织学生练习
2
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采用以下练习步骤:
(三)学习与发展 (用时约27’)
六、教学过程
(2)学生做运球急停脚步练习
(3)学生做完整的运球
急停急起练习
(三)学习与发展 (用时约27’)
(4)学生分组进行遇多重障碍物做运球急停急起的重复练习,保证了练习的密度和实效。
六、教学过程
(三)学习与发展 (用时约27’)
六、教学过程
(5)让学生展示所学技能,通过对比展示,学生观察讨论,教师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并给学生纠正,预防错误动作定型。
(三)学习与发展 (用时约27’)
六、教学过程
(6)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由小组长带领同学进行一对一消极防守练习,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学习与发展 (用时约27’)
六、教学过程
(四)调节与放松(用时约3’)
创意放松操
运动负荷预测
平均心率:约140次/分
练习密度:约60%
场地与器材
篮球场1个
篮球55个
音响设备一套
锥桶32个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