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诗词曲五首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冢(zhǒng) 舂谷(chuī) 羹饭(gēng) 罗幕(mù)
B.狐裘(qiú) 瀚海(hàn) 阑干(lán) 羌笛(qiāng)
C.掣(zhì) 辕门(yuán) 都护(dū) 难着(zhuó)
D.兜鍪(móu) 寥落(liáo) 踌躇(chú) 宫阙(quē)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不知饴阿谁(同“贻”,送给)
B.将军角弓不得控(控制)
C.坐断东南战未休(占据)
D.望西都,意踌躇(迟疑不决。这里形容心潮起伏)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C.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D.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4.文学常识填空。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朝代)诗人,与________齐名,并称“高岑”。
(2)《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朝代)词人,__________派代表人物。
(3)《过零丁洋》的作者是________,字履善,又字宋瑞,号________,________(朝代)政治家、文学家。
(4)《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号云庄,济南人,________(朝代)文学家。
5.名句默写。
(1)中庭生旅谷,__________________。(《十五从军征》)
(2)____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________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新奇的比喻,以春花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诗人只字未提送别,却饱含悠悠不尽的送别情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十五从军征》中暗示老兵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十五从军征》中与“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词中,抒发词人千古兴亡之感和不尽愁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抒发了词人纵目环视山水风光无限,而不见中原故土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巧借地名,写出了形势险恶和自己境况孤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过零丁洋》中以死明志,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体现了仁人志士对“生死”所做出的最简单而又最精辟的诠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王朝也避免不了最终灭亡的命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表现词人对百姓的深切同情,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精读
(一)阅读《十五从军征》,回答问题。
6.诗中主人公离家、归家的年龄分别是多大?用诗中句子说说他的家现在是什么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此诗抒发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回答问题。
8.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忽”字好在哪里?这两句诗有什么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回答问题。
10.词人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试分析“不尽长江滚滚流”一句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过零丁洋》,回答问题。
12.本诗中的两个“零丁”意思是否相同?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回答问题。
14.“聚”和“怒”两个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这首散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山坡羊·骊山怀古
[元] 张养浩
骊山①四顾,阿房②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③。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注] ①骊山:在今陕西临潼东南。②阿房:阿房宫,秦朝宫殿群,规模宏大,建筑华丽。故址在今陕西西安的阿房村。③萦纡:回环曲折。
16.“骊山四顾”一句中“顾”的意思是__________。
17.这首元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与“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在写作角度上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校学生会开展“读古诗·长知识”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按要求修改活动通知。
通 知
为了更好地落实“读古诗·长知识”活动要求,经研究决定,将在九年级召开“走进送别诗”专题学习活动,请九年级各班学生认真整理学过的送别诗,于11月23日下午3点在学校报告厅参加知识竟答活动。
2020年11月12日
①通知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正确的写法是“________”。
②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通知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道题,请回答。
①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古人常用的两种交通工具。
A.孤帆远影碧空尽( )
B.脱鞍暂入酒家垆( )
②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古人送别时的两种习俗。
A.客舍青青柳色新( )
B.劝君更尽一杯酒( )
(3)下列对一首五律颔联和颈联的补充,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汉阳渡,初日郢门山。(颔联)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______。(颈联)
A.风高 还 B.风高 回
C.高风 还 D.高风 回
参考答案
1.[解析] B A项,“舂”应读“chōng”;C项,“掣”应读“chè”;D项,“阙”应读“què”。
2.[解析] B “控”的意思是“拉开”。
3.[解析] A 正确的朗读节奏应为“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4.(1)岑参 唐代 高适
(2)辛弃疾 幼安 稼轩 南宋 豪放
(3)文天祥 文山 南宋
(4)张养浩 希孟 元代
5.(1)井上生旅葵
(2)瀚海阑干百丈冰
(3)山河破碎风飘絮
(4)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5)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6)羹饭一时熟 不知饴阿谁
(7)十五从军征 八十始得归
(8)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9)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10)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11)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12)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13)兴 百姓苦 亡 百姓苦
6.十五岁离家,八十岁归家。他的家现在是“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7.抒发了主人公孤独凄凉的心情。从“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可以看出。
8.抒发了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和对朋友的惜别之情。
9.“忽”字不仅显示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而且传达出诗人赏雪时惊喜的心情。 以春花喻冬雪,想象奇特美妙,比喻新颖贴切。一片银白的寒冷世界,在诗人眼里,变幻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暖意和生机。
10.①借古讽今,抒发词人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愤懑之情;②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收复中原。
11.这既是词人眼前所见,又将长江和历史相联系,为下文的抒情奠定感情基调。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国家大事都像长江水一样逝去了,长流不息的江水又象征着词人心中不尽的感慨,抒发了词人对国家形势的担忧和对收复中原的渴望。
12.不同。前一个“零丁”是地名,指“零丁洋”;后一个“零丁”指诗人孤苦伶仃的心情。
1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宋朝国势比作风中柳絮,形象地写出了在元军的侵略下,南宋王朝无可挽回的败局,表达了诗人极端悲痛的心情。
14.“聚”“怒”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赋予了山峦、波涛以人的情感,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表现了潼关的险要。
15.表达了作者对天下受苦受难的老百姓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统治者无比强烈的愤慨。
16.看
17.[解析] 这首元曲辛辣地批判了封建统治者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残酷厮杀及夺得政权后大兴土木的奢侈无度。
[答案] 咏古讽今,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18.[解析] “输”“赢”是针对争权夺位的统治者而言。“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从百姓感受的角度来写的。
[答案]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是从王朝的统治者的角度来谈的,封建统治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从人民的角度来谈的,封建王朝的更迭带给人民的全是苦难。
19.(1)[解析] ①“竟”是完毕的意思,而“竞”是竞争、竞赛的意思,故“竟答”应为“竞答”;②细读画线句子可知,“召开”和“活动”搭配不当,应将“召开”改为“开展”;③这则通知没有署名,故应在时间的上面一行添加署名“校学生会”。
[答案] ①竟答 竞答 ②将“召开”改为“开展”。③在日期上方补上“校学生会”。
(2)①A.船(或“舟”) B.马 ②A.折柳(或“赠柳”) B.饯行(或“劝酒”)
(3)[解析] C 从颔联看,两句应该形成对仗,“初日”对应的应该是“高风”;颔联后一句押的韵是“an”,故颈联后一句末字应是“还”(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