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南历史中考模拟试卷(六)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河南历史中考模拟试卷(六)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13 03:32:3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 年河南省中考
历史·模拟试卷(六)
满分 50分 考试时间 50分钟
选择题(共 20小题,2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河南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众多,对下列图片概括比较准确的是
殷墟 登封观星台 龙门石窟
A.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B.都属于物质文化遗产
C.都属于殷商文化范畴 D.都属于隋唐文化范畴
2.《史记》中记载:“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sì)
氏。”考古专家在河南登封王城岗发现一处城址,该城址被认为是传说中禹的都
城阳城。这些材料反映了我国
A.农耕文明萌芽 B.早期国家产生
C.华夏族的形成 D.郡县制的推行
3.“至今上(汉武帝)即位数岁,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
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这反映了
A.西汉统治者独尊儒术 B.汉初休养生息成效显著
C.西汉采取郡国并行制 D.汉朝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4.据《晋书》载:“胡角者,本以应胡笳之声,后渐用之横吹,有双角,即胡
乐也。张博望入西域,传其法于西京,惟得《摩诃兜勒》一曲。李延年因胡曲更
造新声二十八解,乘舆以为武乐。”这体现出汉代音乐
A.属于宫廷正统雅乐 B.源自张骞出使西域
C.融合西域音乐风格 D.流传后世发扬光大
5.“又造突火枪,以世竹为筒,内安子窠,如烧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
声,远闻百五十余步。”材料反映了突火枪的
A.产生背景 B.制作及使用
C.深远影响 D.制作材料及时间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其受皇命设史局,自选官属,编辑历代君臣事迹。……后将史局迁至洛阳。
从此谢绝宾客,致力于史书的编撰,终成此书。皇帝认为这部书“鉴于往事,有
资于治道”。下列说法与这部书吻合的是
A.它是我国古代最卓越的编年体通史巨著
B.它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
C.它记录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历史
D.它是一部有关国计民生的科技巨著
7.1408 年,古浡泥国国王麻那惹加那乃受郑和友好访问之影响,率团 150 人来
华进行回访;1410 年,在郑和船队初访满剌加国后,该国国王即率 540 人庞大
使团来华进行友好交流。这体现了郑和下西洋
A.促进了沿线贸易的发展 B.推动了国家间的友好往来
C.促进了民间的情感交流 D.留下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
8.据《天工开物》载:当时有轧车、弹弓、翻车(绕车)、调丝车、扻经具、过
糊具(浆纺)、腰机、提花机等纺织工具和机械。这可以用来了解当时中国
A.农业有较大发展 B.手工业的技术发展情况
C.商业贸易的发达 D.科技发展速度领先世界
9.陈旭麓先生说:“1840 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
现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社会意义上的群体,他们走得越远就
越是孤独。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
而开始。”材料表明
A.甲午中日战争是救亡图存的分水岭 B.甲午战败后出现了近代第一批先觉者
C.甲午战败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D.甲午战败成为近代中国最大的“巨祸”
10.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记载:“李端菜屡上封事,请开学堂、定律例、
开懋勤殿大誓群臣诸大事,二品以上大臣,言新政者一人而已。”由此可知,李
端棻对戊戌变法的态度是
A.反对 B.支持 C.批评 D.不明
11.陈独秀曾指出:“情况的发展表明,统一战线是有缺点的……我们决定劝说
全体党员加入国民党。从这时起,我们党的政治主张有了重大的改变。……以后
我们开始更多地注意到中国社会当前形势,并参加了当前的运动。”当前的运动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A.国民革命运动 B.五四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2.与下面两幅图片最符合的主题是
鸦片战争前中国农村的家庭纺织业 周廷弼 1897 年创办的苏经缫丝厂的车间
A.近代列强的侵略 B.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C.近代救国思想的演变 D.近代社会风俗的改革
13.尼赫鲁表示:“这些原则如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被承认,那么,对战争的恐
惧就可以消失,而合作的精神就可以发展。”“这些原则”是
A.非暴力不合作原则 B.国家利益优先原则
C.霸权主义原则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4.《人民日报》曾评价:“双方 40多年来第一次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谈。这是会
谈取得成功的前提,也是两岸关系的一个良好开端。”下列属于此次会谈成果的

A.“一国两制”政策 B.加强两岸经济交流
C.实现两岸“三通” D.加强体育文化交流
15.古代希腊制陶业中的手工业者之间的竞争很普遍,有在出土文物上发现讥讽
竞争对手的刻字:“尤弗洛尼奥斯永远无法作出此等人物瓶。”这反映出古希腊
文化中的
A.自由因素 B.平等因素 C.竞争因素 D.法制因素
16.中世纪时代,意大利商人在很多诸如亚历山大港等地开设了自己的市场,很
多手工业技术开始在欧洲与阿拉伯帝国之间交流,比如造纸术、印刷术等。这说
明阿拉伯文化的传播途径是
A.战争征服 B.商业贸易 C.教育交流 D.外交援助
17.来自 12 个立场各异的州,代表不同的利益群体的 55 位代表,激辩 4 个多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月,缔造出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直到今天,这部宪法依然深刻影响
着美国政治经济生活和社会秩序的运行。材料中的“成文宪法”
A.标志着美国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B.宣告了美国的独立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D.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
18.右面漫画反映出日本明治维新的特点是
A.全盘西化
B.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C.改革不彻底
D.强化了奴隶制
19.1937年 5月 27日,耗时 4年多、耗资 3550 多万美元的金门大桥(如图)
建成。金门大桥不但是旧金山的城市象征,而且还是美国经济复兴的重要标
志。金门大桥建成得益于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B.慕尼黑会议的召开
C.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20.1951年,美国与日本签订了片面的对日和约,日本被纳入美国的世界战略的
轨道。日本为美国在亚洲进行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提供军需物资,大发战争财。
1955年,日本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超过战前水平。上述材料说明了
A.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B.二战后日本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欲望日益强烈
C.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迅速的原因之一是得到了美国援助
D.日本军费开支不断增加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非选择题(共 5小题,30分)
21.(5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伊利亚特》是直接描述特洛伊 “怨”是《邶风·击鼓》一诗的总体格调与
战争的史诗。它歌颂了部落英雄 思想倾向。诗人怨战争的降临,怨征役无归
们的英勇善战和辉煌战绩,表现 期,怨战争中与已息息相关的幸福的缺失,
了他们的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 甚至整个生命的丢失,流显出一份从心底而
精神。 来的厌战情绪。
材料二 英国学者哈特说:“他们的诗是用最柔软的笔写在最薄的纸上的,但是
作为汉民族的生活和文化的记录,这些诗篇却比雕刻在石头或青铜的碑上更要永
垂不朽。”
(1)据材料一,概括中西方诗歌的区别。(2分)
(2)据材料二,指出诗歌与民族文化的关系。(2分)
(3)结合所学知识,你还知道哪些诗歌?请举出一例。(1分)
22.(7 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李鸿章大事记(部分)
1865年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1872年督办创立了轮船招商局
1877年创办开平矿务局 1878年创办上海机器织布局
1885年签订《中法新约》 1894年创办上海华盛纺织总厂
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1896年 签订《中俄密约》
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
(1)据材料,对李鸿章的经历进行归类。(2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李鸿章。(4分)
(3)怎样客观评价历史人物?谈谈你的看法。(1分)
23.(6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 年 6 月 15 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
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者更多一些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
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二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党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
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
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据材料一,我国依据总路线进行了哪些实践探索?(2分)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正确性。(2 分)
(3)我党在不同时期设计总路线的依据是什么?(2分)
24.(6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 19 世纪 70 年代开始,资本主义开始向垄断阶段过渡,阶级矛盾更加
尖锐。从这一时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半个多世纪里,经济危机频发,工人被
大批解雇,工人的实际工资大幅下降,生活贫困而无保障。与此同时,为了争夺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世界市场,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不断爆发战争,加剧了无产阶级的贫困化,工人建
立起工会组织和政党,反对资本压迫。面对严峻的形势,欧洲各资本主义国家一
方面对工人运动进行镇压,另一方面利用各种手段调和劳资矛盾,逐渐形成了
“福利国家”论。
——摘编自杨山鸽《后福利国家背景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材料二 法国社会的高福利政策始于 20世纪 30年代,由于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
人民群众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促进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出台与完善。法国加强了政
府对自由经济市场的控制,同时坚持将社会主义体制的要素融入法国的资本主义
体制之中,法国国内工会组织的逐步壮大也给高福利体系创造了可能。
——摘编自郑炬文《法国社会福利政策评析》
(1)据材料一,概括“福利国家”出现的原因。(2分)
(2)据材料二,说明法国福利政策的特点。(2 分)
(3)综上所述,请你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议。(2分)
25.(6 分)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 80-120
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
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参考答案
1 B【素养落地】本题通过图片材料考查我国的物质文化遗产,落地历史学科核
心素养家国情怀。
【解题思路】文化遗产分为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此三项均属于物质
文化遗产,排除 A。殷墟是商朝遗址,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时期,排除 C、D。故
选 B。
2 B【解题思路】材料中《史记》的记载和考古发现都反映出中国早期国家的产
生。故选 B。
3 B【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汉兴七十余年之间……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
皆满,而府库余货财”可知,材料体现了汉武帝即位时,国家呈现经济繁盛的局
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繁盛的局面是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实施的结果。故选
B。
4 C【解题思路】由材料可知,张骞入西域,传胡乐入京,后来李延年因胡曲造
新声。这体现出西域音乐与汉乐的融合。故选 C。
5 B【素养落地】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四大发明的相关知识,落地历史学科核
心素养史料实证。
【解题思路】材料中“以世竹为筒,内安子窠”反映了突火枪的制作材料、方式
等,“如烧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百五十余步”反映了突火枪的
使用及其效果。故选 B。
6 A【解题思路】由材料中“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等可知,这部书指的是《资
治通鉴》。故选 A。
7 B【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古浡泥国国王……受郑和友好访问之影响,率
团……来华进行回访”“在郑和船队初访满刺加国后,该国国王即率……使团来
华”可知,受郑和下西洋的影响,沿线国家派遣使节来华进行交流,推动了国家
间的交往。A、C、D从材料中得不出,排除。故选 B。
8 B【解题思路】据所学知识可知,《天工开物》中记载的纺织工具和机械属于手
工业领域,我们可以据此了解当时手工业的技术发展情况。故选 B。
9 A【素养落地】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甲午中日战争,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史料实证。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解题思路】由材料中“先觉者……周围和身后没有社会意义上的群体”“甲午
大败……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可知,材料意在表明甲
午中日战争前只有少数人觉醒,而甲午战后中国人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
醒。故选 A。
10 B【解题思路】李端菜主张开学堂、定律例、言新政,说明他支持变法。故选
B。
11 A【解题思路】由“陈独秀”“统一战线”“全体党员加入国民党”等可知,
材料描述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的情况,当时的目标是进行国民革命运动。故选
A。
12 B【素养落地】本题通过图片材料考查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落地历
史学科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解题思路】由材料中时间信息“鸦片战争前”“1897 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鸦片战争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中国一直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在
外国商品的冲击下,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民族资本
主义逐步产生。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故选 B。
13 D【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尼赫鲁”“对战争的恐惧就可以消失”并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倡互不侵犯、和平共处。故选 D。
14 B【素养落地】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两岸关系,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时空
观念。
【解题思路】由材料中关键信息“40 多年来”“两岸关系”等可知,此次会谈
指的是 1993年的汪辜会谈。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
并就开展两岸经济、文教科技交流达成共识,对促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发挥了积
极作用。故选 B。
15 C【解题思路】由材料中关键信息“竞争很普遍”“竞争对手”等可知,C符
合题意。故选
16 B【解题思路】由材料中关键信息“意大利商人”“市场”等可知,B 符合题
意。
17 D【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来自 12个立场各异的州……激辩 4个多月,缔
造出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87 年,美国各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州派出代表齐聚费城,经过讨论和妥协,制定出 1787年美国宪法。1787 年美国
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故选 D。
18 C【解题思路】根据漫画中“开化”“半开”“未开”及图中人物形象可知,
图片反映出明治维新的不彻底性,C符合题意。
19 C【解题思路】由材料中关键信息“1937 年”“美国经济复兴”等可知,1933
年开始的罗斯福新政,推行“以工代赈”,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如水库、
发电站、公路、桥梁、机场等,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美国经济复苏。故

20 C【素养落地】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二战后日本崛起的原因,落地历史学科
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信息“日本被纳入美国的世界战略的轨道”“日本为美
国在亚洲进行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提供军需物资,大发战争财”可知,二战后
美国对日本的援助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故选 C。
21【参考答案】(1)西方诗歌颂扬战争,中国诗歌反对战争;西方诗歌歌颂英雄,
中国诗歌强调普通人的生活;西方诗歌长于叙事,中国诗歌擅长抒情。(2 分,答
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诗歌既是民族文化的反映,同时又是对民族文化的塑造。(2分,符合题意
的其他答案也可)
(3)《离骚》《孔雀东南飞》等。(1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
他答案也可)
【解题思路】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直接描述特洛伊战争的史诗”“歌颂
了部落英雄们的英勇善战和辉煌战绩”“‘ 怨’是……一诗的总体格调与思想
倾向”“诗人……怨战争中与已息息相关的幸福的缺失”“流显出一份……厌
战情绪”概括即可。第(2)问,由材料二中“作为汉民族的生活和文化的记录……
永垂不朽”可知,诗歌反映了民族文化,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第(3)
问为开放性设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符合题意即可。
22 【参考答案】(1)兴办洋务;办理外交。(2 分)
(2)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核心人物,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对中国近代民族资
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作为外交家,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李鸿章希望通过办理洋务挽救清政府,但现实却是清政
府一步步沦落,李鸿章见证了近代历史,也影响了近代历史。(4分,符合题意的
其他答案也可)
(3)要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评价历史人物时不能脱离其所处的时代背景。(1
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解题思路】第(1)问,归纳材料中事迹类别,再结合所学洋务运动、近代中
外关系的相关知识,概括答案即可。第(2)问,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要注意一分为二地看待李鸿章及其事迹。第(3)问为开放性设问,围绕“辩
证”“实事求是”等关键词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3【参考答案】(1)实施“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2分)
(2)基本路线正确评估了我国发展所处的阶段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立了“一
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正确方向,为我国未来的发展指明了道路。(2分,符合
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3)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2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解题思路】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1953 年”“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
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与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第(2)问,分析基本路线的内容,再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答案即可。第(3)问,
根据材料二中“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并结合所学知识回
答,符合题意即可。
24【参考答案】(1)原因:经济危机频发;工人建立起工会组织和政党,反对资
本压迫。(2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特点:加强政府对自由经济市场的控制;坚持将社会主义体制的要素融入
法国的资本主义体制之中。(2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3)注重保护工人权益;重视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将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经
济结合起来。(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解题思路】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经济危机频发”“加剧了无产阶级的
贫困化,工人建立起工会组织和政党,反对资本压迫”等概括答案即可。第(2)
问,根据材料二中“法国加强了政府对自由经济市场的控制”“坚持将社会主义
体制的要素融入法国的资本主义体制之中”即可得出答案。第(3)问为开放性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设问,言之有理即可。
25【参考范文】
保家卫国
为保家卫国,对抗以美国为首的侵略,我国决定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
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等精神,最终战胜强敌。二战中,
苏联红军积极抵抗法西斯的侵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苏联红军英勇作战,最终
打败德军,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成为二战的转折点。总之,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
分,正义之战必胜。
【等级建议】
一等(5-6分) ①题目恰当,观点明确。
②史实运用正确。
③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二等(2-4分) ①题目恰当,观点较为明确。
②史实运用基本正确。
③条理较为清晰,语句较为通顺,表述较为完整
三等(0-1分) ①立场不正确或题目不恰当,观点不明确。
②史实运用不正确。
③条理不清晰,语句不通顺,表述不完整
【解题思路】根据图片及图片下文字可知,两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抗美援朝和斯
大林格勒保卫战。找出两个战争的共同点,根据相关史实进行阐述,符合题意即
可。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年河南省中考
历史·模拟试卷(六)
满分50分 考试时间50分钟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河南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众多,对下列图片概括比较准确的是
殷墟 登封观星台 龙门石窟
A.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B.都属于物质文化遗产
C.都属于殷商文化范畴 D.都属于隋唐文化范畴
2.《史记》中记载:“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sì)氏。”考古专家在河南登封王城岗发现一处城址,该城址被认为是传说中禹的都城阳城。这些材料反映了我国
A.农耕文明萌芽 B.早期国家产生
C.华夏族的形成 D.郡县制的推行
3.“至今上(汉武帝)即位数岁,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这反映了
A.西汉统治者独尊儒术 B.汉初休养生息成效显著
C.西汉采取郡国并行制 D.汉朝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4.据《晋书》载:“胡角者,本以应胡笳之声,后渐用之横吹,有双角,即胡乐也。张博望入西域,传其法于西京,惟得《摩诃兜勒》一曲。李延年因胡曲更造新声二十八解,乘舆以为武乐。”这体现出汉代音乐
A.属于宫廷正统雅乐 B.源自张骞出使西域
C.融合西域音乐风格 D.流传后世发扬光大
5.“又造突火枪,以世竹为筒,内安子窠,如烧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百五十余步。”材料反映了突火枪的
A.产生背景 B.制作及使用
C.深远影响 D.制作材料及时间
6.其受皇命设史局,自选官属,编辑历代君臣事迹。……后将史局迁至洛阳。从此谢绝宾客,致力于史书的编撰,终成此书。皇帝认为这部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下列说法与这部书吻合的是
A.它是我国古代最卓越的编年体通史巨著
B.它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
C.它记录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历史
D.它是一部有关国计民生的科技巨著
7.1408年,古浡泥国国王麻那惹加那乃受郑和友好访问之影响,率团150人来华进行回访;1410年,在郑和船队初访满剌加国后,该国国王即率540人庞大使团来华进行友好交流。这体现了郑和下西洋
A.促进了沿线贸易的发展 B.推动了国家间的友好往来
C.促进了民间的情感交流 D.留下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
8.据《天工开物》载:当时有轧车、弹弓、翻车(绕车)、调丝车、扻经具、过糊具(浆纺)、腰机、提花机等纺织工具和机械。这可以用来了解当时中国
A.农业有较大发展 B.手工业的技术发展情况
C.商业贸易的发达 D.科技发展速度领先世界
9.陈旭麓先生说:“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社会意义上的群体,他们走得越远就越是孤独。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材料表明
A.甲午中日战争是救亡图存的分水岭 B.甲午战败后出现了近代第一批先觉者
C.甲午战败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D.甲午战败成为近代中国最大的“巨祸”
10.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记载:“李端菜屡上封事,请开学堂、定律例、开懋勤殿大誓群臣诸大事,二品以上大臣,言新政者一人而已。”由此可知,李端棻对戊戌变法的态度是
A.反对 B.支持 C.批评 D.不明
11.陈独秀曾指出:“情况的发展表明,统一战线是有缺点的……我们决定劝说全体党员加入国民党。从这时起,我们党的政治主张有了重大的改变。……以后我们开始更多地注意到中国社会当前形势,并参加了当前的运动。”当前的运动是
A.国民革命运动 B.五四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2.与下面两幅图片最符合的主题是
鸦片战争前中国农村的家庭纺织业 周廷弼1897年创办的苏经缫丝厂的车间
A.近代列强的侵略 B.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C.近代救国思想的演变 D.近代社会风俗的改革
13.尼赫鲁表示:“这些原则如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被承认,那么,对战争的恐惧就可以消失,而合作的精神就可以发展。”“这些原则”是
A.非暴力不合作原则 B.国家利益优先原则
C.霸权主义原则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4.《人民日报》曾评价:“双方40多年来第一次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谈。这是会谈取得成功的前提,也是两岸关系的一个良好开端。”下列属于此次会谈成果的是
A.“一国两制”政策 B.加强两岸经济交流
C.实现两岸“三通” D.加强体育文化交流
15.古代希腊制陶业中的手工业者之间的竞争很普遍,有在出土文物上发现讥讽竞争对手的刻字:“尤弗洛尼奥斯永远无法作出此等人物瓶。”这反映出古希腊文化中的
A.自由因素 B.平等因素 C.竞争因素 D.法制因素
16.中世纪时代,意大利商人在很多诸如亚历山大港等地开设了自己的市场,很多手工业技术开始在欧洲与阿拉伯帝国之间交流,比如造纸术、印刷术等。这说明阿拉伯文化的传播途径是
A.战争征服 B.商业贸易 C.教育交流 D.外交援助
17.来自12个立场各异的州,代表不同的利益群体的55位代表,激辩4个多月,缔造出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直到今天,这部宪法依然深刻影响着美国政治经济生活和社会秩序的运行。材料中的“成文宪法”
A.标志着美国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B.宣告了美国的独立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D.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
18.右面漫画反映出日本明治维新的特点是
A.全盘西化
B.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C.改革不彻底
D.强化了奴隶制
19.1937年5月27日,耗时4年多、耗资3550多万美元的金门大桥(如图)建成。金门大桥不但是旧金山的城市象征,而且还是美国经济复兴的重要标志。金门大桥建成得益于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B.慕尼黑会议的召开
C.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20.1951年,美国与日本签订了片面的对日和约,日本被纳入美国的世界战略的轨道。日本为美国在亚洲进行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提供军需物资,大发战争财。1955年,日本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超过战前水平。上述材料说明了
A.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B.二战后日本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欲望日益强烈
C.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迅速的原因之一是得到了美国援助
D.日本军费开支不断增加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
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伊利亚特》是直接描述特洛伊战争的史诗。它歌颂了部落英雄们的英勇善战和辉煌战绩,表现了他们的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 “怨”是《邶风·击鼓》一诗的总体格调与思想倾向。诗人怨战争的降临,怨征役无归期,怨战争中与已息息相关的幸福的缺失,甚至整个生命的丢失,流显出一份从心底而来的厌战情绪。
材料二 英国学者哈特说:“他们的诗是用最柔软的笔写在最薄的纸上的,但是作为汉民族的生活和文化的记录,这些诗篇却比雕刻在石头或青铜的碑上更要永垂不朽。”
(1)据材料一,概括中西方诗歌的区别。(2分)
(2)据材料二,指出诗歌与民族文化的关系。(2分)
(3)结合所学知识,你还知道哪些诗歌?请举出一例。(1分)
22.(7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李鸿章大事记(部分)
1865年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1872年督办创立了轮船招商局
1877年创办开平矿务局 1878年创办上海机器织布局
1885年签订《中法新约》 1894年创办上海华盛纺织总厂
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1896年 签订《中俄密约》
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
(1)据材料,对李鸿章的经历进行归类。(2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李鸿章。(4分)
(3)怎样客观评价历史人物?谈谈你的看法。(1分)
2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6月1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者更多一些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二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党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据材料一,我国依据总路线进行了哪些实践探索?(2分)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正确性。(2分)
(3)我党在不同时期设计总路线的依据是什么?(2分)
24.(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资本主义开始向垄断阶段过渡,阶级矛盾更加尖锐。从这一时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半个多世纪里,经济危机频发,工人被大批解雇,工人的实际工资大幅下降,生活贫困而无保障。与此同时,为了争夺世界市场,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不断爆发战争,加剧了无产阶级的贫困化,工人建立起工会组织和政党,反对资本压迫。面对严峻的形势,欧洲各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对工人运动进行镇压,另一方面利用各种手段调和劳资矛盾,逐渐形成了“福利国家”论。
——摘编自杨山鸽《后福利国家背景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材料二 法国社会的高福利政策始于20世纪30年代,由于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人民群众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促进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出台与完善。法国加强了政府对自由经济市场的控制,同时坚持将社会主义体制的要素融入法国的资本主义体制之中,法国国内工会组织的逐步壮大也给高福利体系创造了可能。
——摘编自郑炬文《法国社会福利政策评析》
(1)据材料一,概括“福利国家”出现的原因。(2分)
(2)据材料二,说明法国福利政策的特点。(2分)
(3)综上所述,请你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议。(2分)
25.(6分)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参考答案
1 B【素养落地】本题通过图片材料考查我国的物质文化遗产,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家国情怀。
【解题思路】文化遗产分为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此三项均属于物质文化遗产,排除A。殷墟是商朝遗址,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时期,排除C、D。故选B。
2 B【解题思路】材料中《史记》的记载和考古发现都反映出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故选B。
3 B【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汉兴七十余年之间……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可知,材料体现了汉武帝即位时,国家呈现经济繁盛的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繁盛的局面是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实施的结果。故选B。
4 C【解题思路】由材料可知,张骞入西域,传胡乐入京,后来李延年因胡曲造新声。这体现出西域音乐与汉乐的融合。故选C。
5 B【素养落地】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四大发明的相关知识,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解题思路】材料中“以世竹为筒,内安子窠”反映了突火枪的制作材料、方式等,“如烧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百五十余步”反映了突火枪的使用及其效果。故选B。
6 A【解题思路】由材料中“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等可知,这部书指的是《资治通鉴》。故选A。
7 B【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古浡泥国国王……受郑和友好访问之影响,率团……来华进行回访”“在郑和船队初访满刺加国后,该国国王即率……使团来华”可知,受郑和下西洋的影响,沿线国家派遣使节来华进行交流,推动了国家间的交往。A、C、D从材料中得不出,排除。故选B。
8 B【解题思路】据所学知识可知,《天工开物》中记载的纺织工具和机械属于手工业领域,我们可以据此了解当时手工业的技术发展情况。故选B。
9 A【素养落地】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甲午中日战争,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解题思路】由材料中“先觉者……周围和身后没有社会意义上的群体”“甲午大败……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可知,材料意在表明甲午中日战争前只有少数人觉醒,而甲午战后中国人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故选A。
10 B【解题思路】李端菜主张开学堂、定律例、言新政,说明他支持变法。故选B。
11 A【解题思路】由“陈独秀”“统一战线”“全体党员加入国民党”等可知,材料描述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的情况,当时的目标是进行国民革命运动。故选A。
12 B【素养落地】本题通过图片材料考查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解题思路】由材料中时间信息“鸦片战争前”“1897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中国一直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民族资本主义逐步产生。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故选B。
13 D【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尼赫鲁”“对战争的恐惧就可以消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倡互不侵犯、和平共处。故选D。
14 B【素养落地】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两岸关系,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时空观念。
【解题思路】由材料中关键信息“40多年来”“两岸关系”等可知,此次会谈指的是1993年的汪辜会谈。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文教科技交流达成共识,对促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故选B。
15 C【解题思路】由材料中关键信息“竞争很普遍”“竞争对手”等可知,C符合题意。故选
16 B【解题思路】由材料中关键信息“意大利商人”“市场”等可知,B符合题意。
17 D【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来自12个立场各异的州……激辩4个多月,缔造出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美国各州派出代表齐聚费城,经过讨论和妥协,制定出1787年美国宪法。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故选D。
18 C【解题思路】根据漫画中“开化”“半开”“未开”及图中人物形象可知,图片反映出明治维新的不彻底性,C符合题意。
19 C【解题思路】由材料中关键信息“1937年”“美国经济复兴”等可知,1933年开始的罗斯福新政,推行“以工代赈”,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如水库、发电站、公路、桥梁、机场等,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美国经济复苏。故选
20 C【素养落地】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二战后日本崛起的原因,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信息“日本被纳入美国的世界战略的轨道”“日本为美国在亚洲进行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提供军需物资,大发战争财”可知,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援助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故选C。
21【参考答案】(1)西方诗歌颂扬战争,中国诗歌反对战争;西方诗歌歌颂英雄,中国诗歌强调普通人的生活;西方诗歌长于叙事,中国诗歌擅长抒情。(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诗歌既是民族文化的反映,同时又是对民族文化的塑造。(2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3)《离骚》《孔雀东南飞》等。(1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解题思路】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直接描述特洛伊战争的史诗”“歌颂了部落英雄们的英勇善战和辉煌战绩”“‘ 怨’是……一诗的总体格调与思想倾向”“诗人……怨战争中与已息息相关的幸福的缺失”“流显出一份……厌战情绪”概括即可。第(2)问,由材料二中“作为汉民族的生活和文化的记录……永垂不朽”可知,诗歌反映了民族文化,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第(3)问为开放性设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符合题意即可。
22 【参考答案】(1)兴办洋务;办理外交。(2分)
(2)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核心人物,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作为外交家,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李鸿章希望通过办理洋务挽救清政府,但现实却是清政府一步步沦落,李鸿章见证了近代历史,也影响了近代历史。(4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3)要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评价历史人物时不能脱离其所处的时代背景。(1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解题思路】第(1)问,归纳材料中事迹类别,再结合所学洋务运动、近代中外关系的相关知识,概括答案即可。第(2)问,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即可,要注意一分为二地看待李鸿章及其事迹。第(3)问为开放性设问,围绕“辩证”“实事求是”等关键词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3【参考答案】(1)实施“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2分)
(2)基本路线正确评估了我国发展所处的阶段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正确方向,为我国未来的发展指明了道路。(2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3)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2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解题思路】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1953年”“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与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第(2)问,分析基本路线的内容,再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答案即可。第(3)问,根据材料二中“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符合题意即可。
24【参考答案】(1)原因:经济危机频发;工人建立起工会组织和政党,反对资本压迫。(2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特点:加强政府对自由经济市场的控制;坚持将社会主义体制的要素融入法国的资本主义体制之中。(2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3)注重保护工人权益;重视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将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解题思路】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经济危机频发”“加剧了无产阶级的贫困化,工人建立起工会组织和政党,反对资本压迫”等概括答案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法国加强了政府对自由经济市场的控制”“坚持将社会主义体制的要素融入法国的资本主义体制之中”即可得出答案。第(3)问为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
25【参考范文】
保家卫国
为保家卫国,对抗以美国为首的侵略,我国决定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等精神,最终战胜强敌。二战中,苏联红军积极抵抗法西斯的侵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苏联红军英勇作战,最终打败德军,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成为二战的转折点。总之,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正义之战必胜。
【等级建议】
一等(5-6分) ①题目恰当,观点明确。 ②史实运用正确。 ③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二等(2-4分) ①题目恰当,观点较为明确。 ②史实运用基本正确。 ③条理较为清晰,语句较为通顺,表述较为完整
三等(0-1分) ①立场不正确或题目不恰当,观点不明确。 ②史实运用不正确。 ③条理不清晰,语句不通顺,表述不完整
【解题思路】根据图片及图片下文字可知,两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抗美援朝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找出两个战争的共同点,根据相关史实进行阐述,符合题意即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