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两种命运的决战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两种命运的决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9-19 21:29: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学科:历史 备课组:八年级历史组 主备人: 王相华 执行时间:
个人初备案 二 次备 课
课 题 第16课 两种命运的决战 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补充材料,加强学生对重庆谈判过程的理解通过讨论此题,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授 课类 型 新 授
教 学目 标 1.知识识记 重庆谈判 《双十协定》 全面内战爆发 解放军转战陕北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能力培养 (1)分析理解:抗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胜利前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2)比较辨异:国共双方围绕重庆谈判的目的和谋略。 (3)归纳概括:人民解放军在战略防御阶段的军事策略及其变化。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1)抗战胜利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美国的支持下,蒋介石以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手 法,阴谋发动内战,确立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全国的统治。中国共产党针锋相对,展开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的斗争,为以后的解放战争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2)国共双方战争的性质,对于国民党反动派来说,是反人民的不义之战 对于全国人民及其子弟兵来说,是中共领导下的推翻国民党独裁统治的人民解放战争。 (3)党中央和毛泽东审时度势,创造性地采取得宜的战略战术,保证了人民解放军以灵活机动的运动战,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并胜利地转入了战略反攻。
教 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重庆谈判 转战陕北 教学难点:全面正确地理解国共双方举行重庆谈判的不同意图;人民解放军 在战略防御阶段的战略战术
教 学方 法 讲述法 讨论法
教 学手 段 1.教材所提供的图文材料。 2.有关甲 ( http: / / www.21cnjy.com )午战争的历史类、军事类、传记类等课外读物。 3.反映甲午战争的文学、影视等文艺作品,如《甲午风云》、《北洋水师》。
课 时安 排 1课时
教 学过 程 导入新课 (幻灯片展示胡锦涛接见连战图片)认识图片上的人物吗? .生(齐):认识!胡锦涛,连战。 师:这位是来自台湾的国民党主席连战。胡锦涛主席在致欢迎词时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体现出国共两党是什么关系? 生(齐):朋友。 师:六十年前,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也进行了一次会晤(幻灯片展示蒋介石与毛泽东合影),认识他们吗? 生(齐):认识。 师:这是蒋介石与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时的合影,什么是重庆谈判?他们为什么进行重庆谈判呢? 讲授新课 重庆谈判(幻灯片展示本目重点) 师:请默读课本105页大字思考一下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存在着哪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斗争? (生默读) 生1: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愿望,真诚地希望通过和平的道路,建设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 生2:蒋介石集团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阴谋发动全国规模的内战。 (幻灯片展示共产党与国民党给中国所确定的两条道路) 师:由此可见,抗战胜利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生:共产党和国民党之间的矛盾。 师:既然国共两党的矛盾如此深刻,为什么还要进行谈判呢?(幻灯片展示问题:蒋介石为什么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毛泽东为什么到重庆谈判?)请同学们阅读105页到106页大字回答。 (学生阅读) 师:有答案了吗? 生:蒋介石为了争取时间,部署内战,以和平谈判作掩护。 师:可见,毛泽东此去无疑去赴一场鸿门宴,但他为什么又要奔赴重庆呢? 生:为了争取和平,揭破蒋介石集团“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策略。 师:为了争取和平说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谁的利益? 生:人民的利益。 师:揭破蒋介石集团“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策略反映了毛泽东等人的什么精神? 生1:勇敢。 生2:不怕困难。 师:而且还要有智慧。即“大智大勇”。这次谈判取得哪些成果。请阅读106—107页大字。 (学生阅读) 师:谁来说说取得哪些成果? ( http: / / www.21cnjy.com ) 生1:(读《双十协定》) 生2:(读政治协商会议及其主要内容) 师:请进一步总结取得哪些成果。 生:双方签定《双十协定》;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师:依据刚才两位同学读的《双十协定》和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请思考这些内容反映了全国人民的什么心愿? 生(胸有成竹):和平;自由;民主。 师:咱们学习了重庆谈判这一事件的历史背景、国共双方的目的及成果。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重温这一事件。 (播放视频,通过播放视频,向学生展示了一幅真实的历史画卷,每个历史人物及他们的事迹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段关于重庆谈判的视频渲染了课堂气氛,简洁而有效的达到了本课的情感目标) 内战爆发 师:(出示图表)比较内战爆发前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力量对比表。谁的优势更大? 比较项目 国民党 共产党 拥有军队 ( http: / / www.21cnjy.com )430万人 130万人 武器装备 100万日军的武器,美国武器 步枪 拥有人口 3亿多 1亿多 拥有地区 大城市 小城镇 师:做一下假设,谁会赢得内战的胜利?
师:为什么在敌我力量悬殊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情况下,人民解放军能够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生:四人小组讨论。 师:请每小组选一个代表回答。 生1:因为中国共产党有人民的支持 ( http: / / www.21cnjy.com )。 生2:因为中国共产党进行的是正义的战争,代表人民的利益。 生3:因为中国共产党采取了有利的作战方针。如粉碎全面进攻时采取以运动战为主的作战方针。粉碎重点进攻时采用蘑菇战术。 师:看大屏幕,注意其中的红字部分。(幻灯片展示问题答案) (1)国共双方战争的性质: 对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民党反动派来说是反人民的不义之战;对于全国人民及其子弟兵来说,是中共领导下的推翻国民党独裁统治的人民解放战争。 (2)党中央和毛泽东审时度势,创造性的采取得宜的战略战术,保证了人民解放军以灵活机动的运动战,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师:经过一年的作战,敌我力量发生了显著变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其标志性事件是什么?阅读109页,找出答案。 生: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跃进大别山。 师:观察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进中原形势图,大别山已经临近哪个城市? 生(齐答):南京。 师:南京是国民政府所在地,这就是挺进大别山的意义所在。请一位同学 阅读110页小字。进一步理解转入反攻的必要性。 (学生阅读) (指导学生读图,使历史史实直观形象,便于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把握。通过阅读小字部分,增强学生对挺进大别山意义的理解,为讲述三大战役做好铺垫。) 师:以挺进大别山为先声,华东野战军、西北野战军、东北野战军也转入了全国规模的战略反攻。标志着战争形式发生了根本转变。 课堂小结 师:让我们一起朗读《沁园春·雪》第二部分,共同感受毛泽东激情澎湃的豪情壮志。 生(齐读):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 流人物,还看今朝。 师: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节课学习的风流人物真是不少,一起数一数。 师生: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 师:让我们继承和发扬他们的英勇无畏的精神,学习他们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重的高尚情操。
教学反思 (一)材 ( http: / / www.21cnjy.com )料准备充分,为师生施展才能提供了宽大平台。 在授课过程中,我为学生准备了音像资料、诗词歌赋、新闻图片,内容涉及面广量大,使学生在短短一节课时间内通过众多资料,增强了对史实的直观形象的理解,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学生借助这些材料又发挥各自聪明才智,升华拓展,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在制定课堂应急预案时,对课堂可能发生的情况作了大胆预测,制定了周密计划,因此,敢借用外校学生上课设置质疑环节,当学生提出问题时,能够从容应答。 (二)师生配合默契,教学效果良好。 课堂上,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适时予以表扬奖励,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由于所选取的材料生动形象有趣,更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在课堂最后,当教师提出有无疑难时,学生大 胆提问,这一提问深化了课堂教学内容,又训练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注重适当拓展,既忠实于教材,又高于教材。 教学中,对于学生不好理解的知识,我适当补充了材料,如重庆谈判的过程。补充后,学生理解容易了,基础知识深化了,课堂效果自然就提高了。再如为感悟毛泽东等共产党人的崇高伟大,我借用了部分名家名篇古诗词,学生喜闻乐见,读来朗朗上口,在课堂上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但在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如,教师引导过于简单,忽视了指导的三种功能(导向、解释、表扬),有的引导过渡太突兀,点拨不及时,力度不大等。 下一步,我将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的精华,制定更加周密的教案,使教学既忠于教材,又活化教材,还要高于教材,让历史课成为学生乐学乐上的好课。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