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3课 汉朝的中外交流
一、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设计使学生了解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及其作用、佛教的传入等重要史实。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考古图片进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分析推理、大胆想象,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问题;学会用观察法、阅读法等来了解有关的历史知识。通过学生探究教师设计的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良好的求知习惯,培养其思维能力及创新意识。21cnjy.com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启发学生学习不畏艰险的精神,报效祖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懂得中外交流是文化繁荣、历史进步和社会文明的需要。21·cn·jy·com
二、重点难点
重点: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
难点: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与意义,佛教在汉代对外交流祈祷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去过我们的固县城吗?在城固汉运 ( http: / / www.21cnjy.com )司对面的小广场有一块塑像(多媒体展示张骞塑像),你们知道那是谁吗?(张骞)那张骞有是何许人也?在中国古代他都做了什么事情值得后人对他如此敬仰?又是建庙,又是立碑?(张骞出使西域)对,他是我们陕西人的骄傲,是我们汉中人的骄傲!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关于张骞的历史事迹。出示课题——汉朝的中外交流。www.21-cn-jy.com
学习新课:
(一)张骞通西域
1.多媒体展示自学内容,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一节内容。
(1)了解西域的概念。西汉初期,汉朝与西域的关系如何?
(2)汉武帝为什么要派张骞出使西域?去了几次?目的一样吗?
(3)张骞出使西域有何意义?
(4)汉宣帝时与西域的关系(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府,统管
西域事务).西汉末年与西域的关系.王莽时期与西域的关系怎样?
2.学生分小组交流上述问题。
3.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4.师点拨,归纳小结(多媒体展示)。
(二)班超经营西域
1.让学生讲述“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故事。
2.张骞和班超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大人物,那么,他们身上究竟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呢?
(三) 丝绸之路
1.为什么叫“丝绸之路”呢?(得名原因,多媒体展示)
2.观察课本地图,分析“丝绸之路”的路线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历史影响。 路线:长安(今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安息——西亚——欧洲(大秦) 提问:现在有一群欧洲游客,想沿“丝绸之路”来中国旅游,假如你是一位优秀的导游,请你为他们设计一条旅游线路。 历史影响:学生归纳,多媒体展示。 3.丝绸之路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下面我们看看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说明了什么问题?(师引导学生找出丝绸之路上东传和西传东西,通过对比,说明了什么问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课堂小结:
本课内容难度较大,要求同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记的内容较多,涉及到两个地理概念(西域和丝绸之路),两个杰出的历史人物(张骞和班超)一个宗教问题(佛教东传),希望大家具有不屈不挠.勇于开拓的精神,长大后报效祖国。21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