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测试题
一、单选题(共12题)
1.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飞船成功着陆,此次飞行为中国建造“天宫”空间站打下重要基石。针对空间站中有关配置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核心舱变轨动力依靠电推发动机:相对于化学燃料更加经济与环保
B.生活舱内配备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航天员主要通过Na2O获取呼吸用氧
C.可再生水循环系统:从尿液分离出纯净水,可以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
D.柔性砷化镓太阳能电池阵:砷化镓属于半导体,相对于硅电池,光电转化率更高
2.某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研究钠的性质:将一粒金属钠和一块不锈钢片分别放在表面皿中,研究它们在空气中的稳定性。该学生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①假说法 ②实验法 ③分类法 ④比较法
A.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
3.下列不属于纯碱在工业生的用途的是
A.纺织 B.制药 C.制皂 D.工业制备氯气
4.NaCl是一种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5℃时,NaHCO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大
B.工业上可用石灰乳与Cl2反应制取漂粉精
C.Cl2和H2在点燃的条件下安静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D.如图所示转化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5.钙元素在人体血液中以钙离子的形式存在,正常指标参考值为2.13×10-3~2.70 ×10-3 mol·L-1。表示该指标的物理量是
A.溶解度 B.体积分数 C.物质的量浓度 D.质量分数
6.设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1.2 L H2O所含原子数为1.5NA
B.常温常压下,92gNO2 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总数为6NA
C.标准状况下,22.4 L氦气中所含原子数为2NA
D.常温常压下,18gH2O中含有电子数为3NA
7.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mol碳正离子(CH3+)所含的电子总数为9NA
B.25℃,pH=13的Ba(OH)2 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NA
C.常温常压下,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8g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5NA
D.1mol雄黄(As4S4),结构如图:,含有2NA个S-S键
8.将钠投入滴有紫色石蕊的水中,下列有关现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钠浮在液面上 B.有沉淀产生
C.溶液变为蓝色 D.钠熔成小球并在水面四处游动
9.在同温同压下,下列与气体体积大小有关的主要因素是
A.气体的种类 B.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C.分子本身的大小 D.气体的分子数
10.用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1.2 L 含有的分子数为
B.相同质量的与所含氧原子个数比为4:6
C.标准状况下,22.4 L 中含有氢原子的个数为
D.1 mol 和的混合物中含的氧原子数为
11.下列化合物中一般不能通过单质与氯气直接化合制得的是
A.FeCl2 B.FeCl3 C.CuCl2 D.NaCl
12.1gO2和1gO3中
A.所含分子数相同 B.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相同
C.所含原子数相同 D.1gO3中所含分子数较多
二、非选择题(共10题)
13.回答下列问题:
(1)在标准状况下,CO和CO2混合气体的质量为36g,体积为22.4L,则CO所占的体积为___L,质量为__g,混合气体中CO2的分子数为__。
(2)1.2gRSO4中含0.01molR2+,则RSO4的摩尔质量是__;R的相对原子质量约是___。
14.(1)质量相等的SO2和SO3,物质的量比为_______,其中所含氧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
(2)在标准状况下,把1LCl2跟5LO2混合,这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质量比是__________,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是____________;
(3)某硫酸钠溶液中含有3.01×1022 个Na+ ,则该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是______,Na2SO4的质量为____________。
15.某同学按下列步骤配制500mL0.2mol L-1Na2SO4溶液,请回答有关问题。
(1)
实验步骤 有关问题
①计算所需Na2SO4的质量 需要称量Na2SO4的质量为____g
②称量Na2SO4固体 称量需要用到的主要仪器是____
③将Na2SO4加入200mL烧杯中,并加入适量水 为了加快溶解速率,用玻璃棒搅拌
④将烧杯中溶液转移至500mL容量瓶中 为了防止溶液溅出,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
⑥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在进行此操作时当加水至刻度线以下1~2厘米处应如何操作: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到凹液面与刻度线水平相切
(2)上述实验中使用容量瓶前应___。
(3)取出该Na2SO4溶液10mL加水稀释到100mL,稀释后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
(4)上述配制溶液的过程缺少步骤⑤,⑤是____。
(5)若进行⑥步操作时加蒸馏水超过刻度线,则需____。
(6)在实验中,以下操作造成实验结果偏低的是____(填字母)。A.在转移溶液时有液体溅到容量瓶外
B.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C.转移前没有将使用的容量瓶烘干
D.定容摇匀后,发现凹液面低于刻度线,又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16.电解饱和食盐水可以生产一系列含氯、含钠的化工产品。
(1)配制饱和食盐水的食盐必须精制,精制过程中需要除去Ca2+、Mg2+、SO等杂质离子,往往先后加入NaOH、BaCl2、Na2CO3溶液作为除杂试剂,向其中加入Na2CO3后产生的沉淀是____,沉淀过滤后往往还要往滤液中加入____,随后再将溶液蒸发结晶。
(2)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时,电解的总反应方程式为_____。阳极产物检验所用的试剂是____;向两极各加入石蕊溶液,阴极溶液呈现____色。
(3)实验测得产生的氢气体积(已折算成标准状况)为5.60mL,电解后溶液的体积恰好为50.0mL,则溶液中NaOH的浓度为____。
17.按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1)现有标准状况下CO和CO2混合气体8.96L,其质量为16g,则此混合气体中,CO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质量之比是_______。
(2)40.5g某金属氯化物MCl2中含有0.6 mol Cl-,则金属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
(3)已知16gA和20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04mol C和31.76g D,则C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
(4)将10.6g Na2CO3溶于水配成1L溶液,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NaCl固体,使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4 mol/L(假设溶液体积不变),需加入NaCl的质量为_______;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
(5)将4g NaOH溶于_______g水中,可使溶液中H2O与Na+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20:1,若测得该溶液的密度为1.1g/cm-3,溶液中c(Na+)为_______。
18.和的混合气体,假设该混合气体可以点燃,完全燃烧后测得体积为(标准状况)。
(1)混合气体中的质量是___________g;
(2)混合气体中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___________L;
(3)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是___________;
(4)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是___________。
19.金属锡的纯度可以通过下述方法分析:将试样溶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n+2HCl=SnCl2+H2↑,再加入过量的FeCl3溶液,发生如下反应:SnCl2+2FeCl3=SnCl4+2FeCl2,最后用已知浓度的K2Cr2O7溶液滴定生成的Fe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FeCl2+K2Cr2O7+14HCl=6FeCl3+2KCl+2CrCl3+7H2O。现有金属锡试样0.613 g,经上述反应后,共用去0.100 mol·L-1 K2Cr2O7溶液16.0 mL。求试样中锡的百分含量___________ (假定杂质不参加反应,锡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9)。
20.请根据物质的量的相关概念及计算公式,完成下列各题。
(1)约含_______个水分子;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约为_______mol。
(2)1mol O约含_______个电子。
(3)约含_______个。
(4)个电子的物质的量约为_______mol。
(5)与的分子数之比是_______,分子中原子总数之比是_______。
(6)将28g氢氧化钾配成250mL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该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
(7)在标准状况下,33.6L二氧化碳含有的分子数约为_______。
21.NaOH溶液是高中常见化学试剂,有着重要用途。
Ⅰ.NaOH溶液的配制:
(1)配制450mL 5mol/L的NaOH溶液,需要称取NaOH溶液质量为_______g(小数点后保留一位有效数字)。若此溶液的密度为ρg/mL,则此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2)实验中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_______。
(3)配制时,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①称取 ②计算 ③溶解 ④摇匀 ⑤转移 ⑥洗涤 ⑦定容 ⑧冷却 ⑨摇动
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
A.②①③⑧⑤⑨⑦⑥④ B.②①③⑧⑤⑥⑨⑦④ C.②①③⑤⑥⑦④⑧⑨
(4)若实验中出现下列现象,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大的是_______。
A.NaOH稀释后未冷至室温即转移至容量瓶进行定容
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C.称取NaOH药品时间过长
D.移液后烧杯未洗涤
Ⅱ.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无明显现象,同学们对此心存困惑:它们是否真的发生反应?因此他们根据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判断。
数字化实验——将电脑、数字化实验中压强传感器通过真空橡胶管与盛有二氧化碳的烧瓶相连,迅速注入80mL的5mol/L的NaOH溶液。得到实验压强变化如曲线A。
(5)曲线A的变化趋势无法判断反应真实发生,理由是_______。
(6)为了更科学的判断反应已发生。还需用80mL_______做同样的实验得曲线B。
22.次氯酸钠(NaClO)可用作消毒剂和医药工业中制氯胺。某实验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制备次氯酸钠。次氯酸钠的制备。装备如图所示(夹持装置略去)。
已知:用30%~35%的NaOH水溶液在低于10℃时吸收Cl2可制得NaClO。
回答下列问题:
(1)按气流方向,各装置从左到右的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_(填接口处小写字母)
(2)盛放浓盐酸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___;试剂X为___________。
(3)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D装置的作用___________。
(5)实验过程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填序号,序号不重复使用)。
a.按要求连接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盛装相应试剂
b.拆卸装置
c.打开K,鼓入一段时间空气
d.确保K关闭后,打开分液漏斗旋塞,滴加浓盐酸
(6)上述操作c的目的是___________,拆卸装之前需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A.核心舱变轨动力依靠电推发动机,其电能来源于太阳能电池,化学燃料电池可能产生CO等污染物,而太阳能硅板能直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更加经济环保,故A正确;
B.Na2O与CO2、H2O等物质反应生成Na2CO3、NaOH,不能生成O2,不能提供呼吸所需的氧气,实际上航天员主要通过Na2O2获取呼吸用氧,故B错误;
C.尿液中含有水和NaCl等物质,可采用蒸馏法分离水或多次蒸馏分离水,为宇航员提供生活用水,实现水循环再生,故C正确;
D.砷化镓导电性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则砷化镓属于半导体材料,具有很高的电子迁移率,电子迁移率约为硅材料的5.7倍,相同条件下,砷化镓能更快地传导电流,故D正确;
故选:B。
2.A
同时研究钠和不锈钢的稳定性,对二者性质进行比较,即采用比较法,通过做实验研究二者稳定性,故采用了实验法,因此②④符合题意,故选A。
3.D
纯碱是碳酸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广泛应用于轻工日化、建材、化学工业、食品工业、冶金、纺织、石油、国防、医药等领域, 用作制造其他化学品的原料、清洗剂、洗涤剂,也用于照相术和分析领域;不用于工业制备氯气,故选D
4.B
A.25℃时,NaHCO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小,A错误;
B.石灰乳便宜易得,且含Ca(OH)2的成分高,工业上可用石灰乳与Cl2反应制取漂粉精,B正确;
C.Cl2在H2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C错误;
D.NaCl→NaHCO3→Na2CO3的转化反应是没有化合价变化的,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
故选:B。
5.C
mol·L-1是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故表示钙离子在血液正常指标数值的单位,其表示的物理量是物质的量浓度,故合理选项是C。
6.B
A.常温常压下,H2O为液态,不能用气体的摩尔体积计算物质的量,选项A错误;
B.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的最简式相同,都为NO2,则92g NO2中含有的原子个数为×3×NAmol—1=6NA,选项B正确;
C.标准状况下,22.4L氦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氦气为单原子分子,1mol22.4L氦气含有所含的原子数为NA,选项C错误;
D.18 g H2O的物质的量为=1mol,每个水分子中含有10个电子,所以18 g H2O含有10mol电子,个数为10NA,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7.C
A.一个碳原子含有6个电子,三个氢原子有3个电子,一个碳正离子带一个正电荷,故一个碳正离子电子数为6+3-1=8,1mol碳正离子(CH3+)所含的电子总数为8NA,故A项错误;
B.题目中未指出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氢氧根数目,故B项错误;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氧气为过氧根失电子得来的氧化产物,过氧根中氧为负一价,生成8g氧气即0.25mol氧气共失去0.5mol电子,即反应中失电子数为0.5NA,故C项正确;
D. 分子中S非金属性强,显-2价,故白色球是硫原子,不含S-S键,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8.B
A.钠的密度小于水,所以钠会浮在液面上,A正确;
B.钠和水反应2Na+2H2O=2NaOH+H2↑,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所以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没有沉淀产生,B错误;
C.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 C正确;
D .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放热,且钠熔点低,所以反应过程中钠融成小球在水面四处游动, D正确;
故选B。
9.D
影响体积的因素有粒子数目、分子本身大小以及分子间的距离等因素,则
A.在同温同压下,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相等,与气体的种类无关,故A错误;
B.在同温同压下,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相等,故B错误;
C.对于气体来说,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本身的大小,分子本身可以忽略不计,故C错误;
D.在同温同压下,影响气体气体体积的主要因素是气体的分子数,故D正确;
故选D。
10.D
A.缺标准状况,无法计算11.2 L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和含有的分子数,A错误;
B.相同质量的SO2和SO3,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即个数比为5:6,B错误;
C.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态,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C错误;
D.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中含有的氧原子个数都为2,则1 mol 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的混合物中含的氧原子数为1 mol×2×NAmol-1=2NA,D正确;
故选D。
11.A
A.氯气和铁化合反应得到氯化铁得不到氯化亚铁,A符合题意;
B.氯气和铁化合反应得到氯化铁,B不符合题意;
C.氯气和铜化合反应得到氯化铜,C不符合题意;
D.氯气和钠化合反应得到氯化钠,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C
n(O2)=,n(O3)=。
A.结合分析可知二者分子数分别为NA,NA,即二者分子数不相同,A错误;
B.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由分析可知,物质的量不相等,故二者体积不相同,B错误;
C.1gO2中n(原子)=×2mol=mol,1gO3中n(原子)=×3mol=mol,故二者所含原子数相同,C正确;
D.由A可知,1gO3中所含分子数较少,D错误。
答案选C。
13.(1) 11.2 14 0.5NA
(2) 120g/mol 24
(1)
在标准状况下,CO和CO2混合气体的质量为36g,体积为22.4L,物质的量是1mol,设CO和CO2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mol、ymol,则x+y=1、28x+44y=36,解得x=y=0.5,因此CO所占的体积为0.5mol×22.4L/mol=11.2L,质量为0.5mol×28g/mol=14g,混合气体中CO2的分子数为0.5NA。
(2)
1.2gRSO4中含0.01molR2+,则RSO4的物质的量是0.01mol,其摩尔质量是1.2g÷0.01mol=120g/mol;R的相对原子质量约是120-96=24。
14. 5:4 5:6 1:5 71:160 38.5g/mol 0.025mol 3.55g
(1)质量相等的SO2和SO3,设质量为mg,物质的量比为,其中所含氧原子个数比为;
(2)在标准状况下,把1LCl2跟5LO2混合,这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是,质量比是 ,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是 ;
(3)某硫酸钠溶液中含有3.01×1022 个Na+ ,即溶液中钠离子物质的量为0.05mol,根据硫酸钠化学式Na2SO4,则该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是0.025mol,Na2SO4的质量为g。
15.(1) 14.2g 托盘天平 转移时用玻璃棒引流
(2)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液
(3)0.04mol/L
(4)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洗剂液一并转移到容量瓶中
(5)倒入废液缸中,重新配制
(6)ABD
(1))步骤①配制500mL 0.2mol L 1Na2SO4溶液,需要硫酸钠的质量为:0.5L×0.2mol L 1×142g/mol=14.2g;步骤②称量14.2g硫酸钠使用的主要仪器为:托盘天平;步骤④将烧杯中溶液移至500mL容量瓶中,为防止溶液溅出,转移时用玻璃棒引流;
(2)容量瓶有瓶塞,所以配制前需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液,避免影响配制;
(3)0.2mol L 1Na2SO4溶液中钠离子浓度为0.4mol/L,取出该Na2SO4溶液10mL加水稀释到100mL,钠离子浓度变为原先的十分之一,即稀释后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04mol/L;
(4)步骤⑤是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洗剂液一并转移到容量瓶中;
(5)若加蒸馏水超过刻度线,则此次配制失败,应该倒入废液缸中,然后重新配制;
(6)A.在转移溶液时有液体溅到容量瓶外,Na2SO4损失,移入容量瓶内Na2SO4的实际质量减少,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故A正确;
B.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瓶颈刻度线,导致所配溶液的体积偏大,所配溶液浓度偏低,故B正确;
C.溶液配制需加水定容,移液前没有将使用的容量瓶烘干,对所配溶液浓度无影响,故C错误;
D.定容后,倒置容量瓶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少量溶液残留在瓶塞与瓶口之间,再加水定容,所配溶液的体积偏大,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故D正确;
故选ABD。
16.(1) CaCO3与BaCO3 盐酸
(2) 2NaCl+2H2O2NaOH+H2↑+Cl2↑ 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 蓝色
(3)0.01mol L-1
【解析】(1)
碳酸根能与钙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CaCO3与BaCO3;沉淀过滤后,加入盐酸除去过量的碳酸根和氢氧根,加热蒸发除去过量的HCl;
(2)
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时,电解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NaCl+2H2O2NaOH+H2↑+Cl2↑;阳极产物为氯气,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故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阴极产物为氢气和氢氧化钠,阴极加入石蕊试液,溶液变蓝色;
(3)
根据电解总方程式, ,。
17. 25% 7:33 64 106g/mol 11.7g 0.2 mol/L 36 2.75 mol/L
(1)设CO和C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由题干信息可得:x+y=;28x+44y=16,解得:x=0.1、y=0.3,CO的体积分数=,两者的质量之比=(28×0.1):(0.3×44)=7:33,故答案为:25%;7:33;
(2) 金属氯化物MCl2中含有0.6 mol Cl-,由组成可知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是金属氯化物的2倍,则金属氯化物的物质的量为0.3mol,金属氯化物的质量为40.5g,则氯化物的摩尔质量==135g/mol,则金属M的相对原子质量=135-71=64,故答案为:64;
(3)根据质量守恒可知C的质量=16g+20g-31.76g=4.24g,C的物质的量为0.04mol,则其摩尔质量= g/mol,故答案为:106g/mol;
(4) 10.6g Na2CO3溶于水配成1L溶液,Na2CO3物质的量= mol,则Na2C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钠离子的浓度=0.2 mol/L,加入一定量NaCl固体,使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4 mol/L,则氯化钠的浓度为0.2 mol/L,氯离子的浓度为0.2 mol/L,氯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2 mol/L×1L=0.2mol,其质量为58.5 g/mol×0.2mol=11.7g,故答案为:11.7g;0.2 mol/L;
(5) 4g NaOH的物质的量为0.1 mol,含钠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1 mol,使溶液中H2O与Na+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20:1,则H2O的物质的量为2mol,H2O的质量为36g,该溶液的密度为1.1g/cm-3,溶液的体积为:,溶液中c(Na+)为=2.75 mol/L,故答案为:36g;2.75 mol/L;
18.(1)7
(2)5.6
(3)1.61
(4)36
燃烧发生反应:,的体积与生成的体积相等,燃烧后的总体积为,故和的混合气体的总体积也为,在标准状况下,和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5mol,设的物质的量为xmol,的物质的量为ymol,则,解得。
(1)
由分析可知,混合气体中的物质的量为0.25mol,则质量。答案为:7;
(2)
原混合气体中,的物质的量为0.25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答案为:5.6;
(3)
原混合气体的密度。答案为:1.61;
(4)
解法一:;
解法二:;
解法三:;
故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答案为:36。
19.93.2%
根据题给方程式可知,Sn与K2Cr2O7物质的量的关系:3Sn~3SnCl2~6FeCl2~K2Cr2O7;所以存在3×119 g: 1 mol=x:0.100×0.016 mol,解之得到x=0.571 2 g,试样中锡的百分含量w(Sn)= ×100%≈93.2%。
20.(1) 6.02×1023 2
(2)4.816×1024
(3)1.204×1024
(4)3
(5) 5:8 5:8
(6) 0.5mol 2mol/L
(7)9.03×1023
(1)中约含6.02×1023个水分子;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约为。
(2)1个O原子中含有8个电子,因此1mol O中所含电子数约为1mol×6.02×1023mol-1×8=4.816×1024。
(3)中氢离子个数约为2mol×6.02×1023mol-1=1.204×1024。
(4)个电子的物质的量约为。
(5)与的分子数之比是(5mol×6.02×1023mol-1):(8mol×6.02×1023mol-1)=5:8;分子中原子总数之比为(5mol×6.02×1023mol-1×3):(8mol×6.02×1023mol-1×3)=5:8。
(6)28g氢氧化钾的物质的量为,将其溶于水配成250mL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为。
(7)在标准状况下,33.6L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含有的分子数约为1.5mol×6.02×1023mol-1=9.03×1023。
21.(1) 100.0
(2)500mL容量瓶
(3)B
(4)AB
(5)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和水反应也会导致装置中压强减小
(6)水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需的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签;
(1)配制450ml 5mol/L的NaOH溶液,需要使用500mL容量瓶,称取NaOH溶液质量为5mol/L×0.5L×40g/mol=100.0g;若此溶液的密度为ρg/mL,则此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2)实验中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500mL容量瓶;
(3)配制时,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②计算 ①称取③溶解⑧冷却 ⑤转移⑥洗涤⑨摇动⑦定容④摇匀 ,故选B;
(4)A.NaOH稀释后未冷至室温即转移至容量瓶进行定容,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大,A正确;
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大,B正确;
C.称取NaOH药品时间过长,氢氧化钠潮解,导致溶质质量偏小,浓度偏小,C错误;
D.移液后烧杯未洗涤导致溶质质量偏小,浓度偏小,D错误;
故选AB;
(5)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和水反应也会导致装置中压强减小,出现曲线A的变化趋势,故A无法判断反应真实发生;
(6)为了更科学的判断反应已发生。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水,故还需用80mL水做同样的实验得曲线B,AB曲线进行对比得出结论。
22.(1)befdchg
(2) 分液漏斗 饱和食盐水
(3)2+10Cl-+16H+=5Cl2↑+2Mn2++8H2O
(4)尾气处理装置
(5)adcb
(6) 将装置中的Cl2赶入D装置,使其完全被吸收,防止拆卸装置时污染空气 整个装置中无黄绿色气体
A装置是实验室制取氯气,B是用30%~35%的NaOH水溶液在低于10℃时吸收Cl2可制得NaClO,C装置是除掉氯气中的HCl气体,D是吸收尾气处理。
(1)
根据前面分析,装置顺序为ACBD,按气流方向,从左到右的连接顺序为a→b→e→f→d→c→h→g;故答案为:befdchg。
(2)
根据上面装置图得到盛放浓盐酸的仪器名称为分液漏斗;试剂X是除掉氯气中的HCl气体,因此用饱和食盐水;故答案为:分液漏斗;分液漏斗。
(3)
装置A是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反应,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10Cl-+16H+=5Cl2↑+2Mn2++8H2O;故答案为:2+10Cl-+16H+=5Cl2↑+2Mn2++8H2O。
(4)
氯气有毒,会污染环境,因此应该用D装置来进行尾气处理;故答案为:尾气处理装置。
(5)
整个实验先组装装置,再检查装置气密性,加相应试剂,滴加试剂发生反应,反应后,鼓入一段时间空气将氯气全部排除,再拆卸装置,因此实验过程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adcb;故答案为:adcb。
(6)
氯气有毒且污染环境,因此上述操作c的目的是将装置中的Cl2赶入D装置,使其完全被吸收,防止拆卸装置时污染空气,拆卸装之前要将装置内氯气全部排除,因此需观察到的现象为整个装置中无黄绿色气体;故答案为:将装置中的Cl2赶入D装置,使其完全被吸收,防止拆卸装置时污染空气;整个装置中无黄绿色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