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氮及其化合物同步练习题(含解析)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2氮及其化合物同步练习题(含解析)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0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6-13 06:52: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2 氮及其化合物 同步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Na与CuSO4溶液的反应:2Na+Cu2+=2Na++Cu
B.向Na2CO3溶液中通入CO2:CO+CO2+H2O=HCO
C.氯化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NH+OH-=NH3↑+H2O
D.向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硫酸氢钠溶液恰好至中性:Ba2++H++OH-+SO=BaSO4↓+H2O
2.《科学》最近报道,我国科学家破解了豆科植物固氮“氧气悖论”,发现存在如下反应: 豆血红蛋白(粉红 色,根瘤菌)+ O2→ 蛋白(固氮酶)·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豆科植物固氮属于生物固氯
B.豆科植物根瘤菌呈粉红色
C.温度越高, 反应中固氨酶的生物活性越高
D.氮气在根瘤菌作用下可生成 NH ,应避免其与碱性肥料混合使用
3.以下物质不属于氮肥的是( )
A.NH3·H2O B.N2 C.NaNO3 D.NH4C1
4.铁与下列足量溶液发生反应,一定有固体剩余的是
A.稀硫酸 B.稀硝酸 C.热的浓硫酸 D.冷的浓硝酸
5.以氮气、焦炭、水和空气为原料制备硝酸的流程中,主要反应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焦炭制氢:
B.合成氨:
C.氨氧化:
D.生成硝酸:
6.喷泉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下面是某同学设计的四个不同的喷泉装置,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向图1烧瓶中充满HI(与HCl水溶性相似)气体,烧杯和胶头滴管中加入AgNO3溶液,则可以产生黄色喷泉
B.若向图2烧杯中加水,烧瓶中充满NH3,引发喷泉的操作是捂热上方的圆底烧瓶
C.若向图3装置的水槽中加入冰块或慢慢滴入浓硫酸都可以形成喷泉
D.图4所示的装置,若要在该装置中产生双喷现象,其操作方法可以是关闭活塞c,打开活塞a、b,再挤压胶头滴管,当产生大量的白烟,再打开活塞c
7.下列指定反应的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Fe(OH)3溶于氢碘酸:Fe(OH)3+3H+=Fe3++3H2O
B.Ca(HCO3)2溶液中滴加少最NaOH溶液:Ca2+++OH—=CaCO3↓+H2O
C.金属Na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淡黄色固体:4Na+O22Na2O
D.用氨水吸收烟气中少量的SO2:NH3·H2O+SO2=十
8.属于人工固氮的是
A.用N2和H2合成氨 B.闪电将空气中N2转化为NO
C.用NH3和CO2合成尿素 D.豆科植物的根瘤固氮
9.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A.浓盐酸
B.
C.CaCl2溶液CaCO3CaO
D.
10.下列叙述正确正确的是
A.工业上合成氨的反应,可看成是氮的固定
B.制取时,用无水氯化钙做干燥剂
C.在燃烧生成
D.氨气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二、填空题
11.在盛有一定量浓硝酸的试管中加入6.4 g铜片发生反应。请回答:
(1)开始阶段,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2)反应结束后,铜片有剩余,再加入少量20%的稀硫酸,这时铜片上又有气泡产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若6.4 g铜片消耗完时,共产生气体2.8 L(标准状况)。则整个反应过程中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_。
(4)实验室中硝酸通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原因是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工业上通常用氨催化氧化法制硝酸,写出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12.氮元素的单质和常见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中用途广泛。
(1)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氨气可以被二氧化氮氧化,生成氮气和水。书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
(2)_______实验证明氨气极易溶于水。通常用 _______(填名称)干燥氨气。
(3)铵盐大多在农业上用作化肥,固体NH4Cl与固体Ca(OH)2加热反应可生成氨气,其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
(4)如图为合成氨以及氨氧化制硝酸的流程示意图。
写出氧化炉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通常采用_______方法在氨分离器中将氨气分离出来。向氧化炉和吸收塔中通入的A是 _______。
三、计算题
13.4.8g铜与100mL的稀硝酸中,铜完全反应,(假设反应后溶液的体积不变)。计算
(1)生产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
(2)生产硝酸铜的物质的量浓度
14.把3.86 g Cu﹣Zn合金粉末放入40 mL 2.0 mol/L的稀硫酸中,完全反应产生气体448 mL(标准状况).试计算:(必须列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1)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2)再向上述溶液中滴加稀硝酸,要使金属完全溶解,最少需要2.0 mol/L的硝酸多少毫升?
四、实验题
15.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以下装置探究氯气与氨气之间的反应。其中装置A、F分别为氨气和氯气的发生装置,装置C为纯净、干燥的氯气与氨气发生反应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F中的圆底烧瓶加热时要垫_______。装置A的圆底烧瓶中盛放的固体物质可选用_______(填字母)。
a.氯化钠 b.氢氧化钠 c.碳酸钙
(2)装置B、D的作用均为_______。从装置C的b处逸出的尾气中含有少量Cl2,为防止其污染环境,可将尾气通过盛有_______溶液的洗气瓶。
(3)装置F的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 +4H++2Cl-=Cl2 + Mn2++2H2O,在这个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_______,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_______。装置E的作用是除去Cl2中的HCl,洗气瓶中盛放的试剂为_______。
(4)足量铜和稀硝酸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该反应中表现酸性的硝酸与做_______剂的硝酸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16.氮化铬(CrN)是一种良好的耐磨材料,实验室可用无水氯化铬(CrCl3)与氨气在高温下反应制备,反应原理为CrCl3+NH3 CrN+3HCl。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无水氯化铬。氯化铬有很强的吸水性,通常以氯化铬晶体(CrCl3·6H2O)的形式存在。直接加热脱水往往得到Cr2O3,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以氯化铬晶体制备无水氯化铬的方法是_______。
(2)制备氮化铬。某实验小组设计制备氮化铬的装置如下图所示(夹持与加热装置省略):
①实验开始时,要先打开装置A中活塞,后加热装置C,目的是_______。
②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
③有同学认为该装置有一个缺陷,该缺陷是_______。
(3)氯化铬的纯度测定。制得的CrN中含有Cr2N杂质,取样品14.38g在空气中充分加热,得固体残渣(Cr2O3)的质量为16.72g,则样品中CrN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五、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17.已知 A 是单质,A、B、C、D、E 五种物质均含同一种元素,X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形成的单质,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情况下,若A为气体,C、D都是大气污染物;
①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C_________________
EC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室中检验B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③标准状况下,将盛满D的试管倒扣在盛满水的水槽中,一段时间后,假定溶质不扩散,则试管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
(2)通常情况下,若A为淡黄色固体:
①写出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C通入溴水中的现象是______,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解析:A.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离子方程式为:,A错误;
B.向Na2CO3溶液中通入CO2生成碳酸氢根,所给方程式电荷不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O+CO2+H2O=2HCO,B错误;
C.氯化铵溶液与氢氧化钠加热生成氨气,离子方程式正确,C正确;
D.向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硫酸氢钠溶液恰好至中性,则氢氧根恰好完全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2OH-+2H++ Ba2++ SO=BaSO4↓+2H2O,D错误;故选C。
2.C
解析:A. 根瘤菌内的固氮酶可将N2转变为氨以便植物利用,故豆科植物固氮属于生物固氮,故A正确;
B. 由题干信息可知,豆科植物根瘤菌呈粉红色,故B正确;
C. 酶都有最适宜的温度,故并不是温度越高,固氨酶生物活性越高,温度过高将使固氮酶失去活性,故C错误;
D. NH与碱反应生成氨气,故应避免其与碱性肥料混合使用,故D正确;
故选C。
3.B
解析:氮肥,是指以氮为主要成分,具有N标明量,施于土壤可提供植物氮素营养的单元肥料。通常情况下,氮肥应易溶于水,以便易于被植物吸收。
A. NH3·H2O 为含氮的碱,是氨水的主要成分,可作氮肥;
B. N2为氮气,难溶于水,不能被植物吸收,不能作氮肥;
C. NaNO3为易溶于水的含氮的盐,可作氮肥;
D. NH4C1为易溶于水的含氮的盐,可作氮肥。
答案是B。
4.D
解析:A.足量稀硫酸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无固体剩余,故A不符合;
B.足量稀硝酸与铁反应生成硝酸铁、NO和水,无固体剩余,故B不符合;
C.足量热的浓硫酸与铁反应生成硫酸铁、SO2、和水,无固体剩余,故C不符合;
D.冷的浓硝酸使铁发生钝化,铁表面被氧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浓硝酸继续与内层金属进一步反应,有固体剩余,故D符合;
故选D。
5.C
解析:A.焦炭制氢的过程为焦炭和水蒸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故反应方程式为,故A正确;
B.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氨气,反应方程式为,故B正确;
C.氨气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氮和水,故反应方程式为,故C错误;
D.二氧化氮和水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故反应方程式为,故D正确;故选C。
6.C
解析:A.若向图1烧瓶中充满HI(与HCl水溶性相似)气体,烧杯和胶头滴管中加入AgNO3溶液,硝酸银和HI反应生成黄色AgI沉淀,所以可以产生黄色喷泉,故A正确;
B.若向图2烧杯中加水,烧瓶中充满NH3,捂热上方的圆底烧瓶,气体膨胀,氨气与水接触,氨气迅速溶解,烧瓶内压强减小,形成喷泉,故B正确;
C.若向图3装置的水槽中加入冰块或慢慢滴入浓硫酸,氨气不能与水接触,不能形成喷泉,故C错误;
D.图4所示的装置,关闭活塞c,打开活塞a、b,再挤压胶头滴管,氨气溶于水,右侧烧瓶内压强减小,HCl进入右侧烧瓶,产生大量的白烟氯化铵,此时两烧瓶内压强都减小,再打开活塞c,产生双喷现象,故D正确;选C。
7.B
解析:A.氢氧化铁与氢碘酸反应生成碘化亚铁、碘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OH)3+2I—+6H+=2Fe2++I2+3H2O,故A错误;
B.碳酸氢钙溶液与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氢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OH—=CaCO3↓+H2O,故B正确;
C.金属钠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2Na2O2,故C错误;
D.氨水与少量的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H3·H2O+SO2=2十+H2O,故D错误;
故选B。
8.A
解析:A.工业合成氨是N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属于人工固氮,故A正确;
B.闪电时N2转化为NO,属于自然固氮,故B错误;
C.用NH3和CO2合成尿素,是氮的化合物之间的转换,不属于氮的固定,更不是人工固氮,故C错误;
D.豆科作物根瘤菌将N2转化为含氮化合物,属于生物固氮,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9.A
解析:A.浓盐酸与MnO2混合加热制取Cl2,Cl2氧化性强,可以与Fe在点燃时反应产生FeCl3,可以实现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A正确;
B.碳酸的酸性弱于盐酸,向NaCl溶液中通入CO2气体,不能反应产生NaHCO3,B错误;
C.氯化钙和二氧化碳不反应,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C错误;
D.NO不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产生HNO3,D错误;
故选A。
10.A
解析:A.氮的固定是氮单质生成化合物的过程,工业上合成氨的反应,是氮气生成氨气化合物,可看成是氮的固定,故A正确;
B.无水氯化钙可以和氨气生成配合物,不能干燥氨气,故B错误;
C.不能在中燃烧,是在放电或高温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故C错误;
D.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二、填空题
11. 铜片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产生红棕色的气体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2NO3-=3Cu2++2NO↑+4H2O 0.325 mol 4HNO3(浓)4NO2↑+O2↑+2H2O 4NH3+5O24NO+6H2O
解析: (1)开始时Cu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据此解答;
(2)Cu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反应后溶液中氢离子消耗完毕,但硝酸根离子有剩余,若再加入少量20%的稀硫酸,相当于稀硝酸溶液,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NO和水,据此书写离子方程式;
(3)铜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NO2和NO的混合气体,根据Cu、N原子守恒计算整个反应过程中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
(4)浓硝酸见光或受热容易分解,据此书写方程式;
(5)氨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和水,据此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开始时Cu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发生反应为:Cu+4HNO3(浓)=Cu(NO)3+2NO2↑+2H2O,生成的二氧化氮为红棕色气体,因此现象为铜片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产生红棕色的气体,故答案为铜片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产生红棕色的气体;Cu+4HNO3(浓)=Cu(NO)3+2NO2↑+2H2O;
(2)Cu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反应后溶液中氢离子消耗完毕,但硝酸根离子有剩余,若再加入少量20%的稀硫酸,相当于稀硝酸溶液,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NO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2NO↑+4H2O,故答案为3Cu+8H++2NO3-=3Cu2++2NO↑+4H2O;
(3)6.4 g铜的物质的量为0.1mol,反应生成硝酸铜,结合硝酸根离子0.2mol,整个反应过程共产生标准状况下气体2.8L,即生成0.125molNO2和NO的混合气体,根据N原子守恒,反应过程中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为0.125mol,则整个反应过程中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2mol+0.125mol=0.325mol,故答案为0.325 mol;
(4)浓硝酸见光或受热容易分解,4HNO3(浓)4NO2↑+O2↑+2H2O,因此实验室中硝酸通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故答案为4HNO3(浓)4NO2↑+O2↑+2H2O;
(5)氨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故答案为:4NH3+5O24NO+6H2O。
12.(1)8NH3+6NO27N2+12H2O
(2) 喷泉 碱石灰
(3)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4) 4NH3+5O24NO+6H2O 液化 氧气
解析:(1)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氨气可以被二氧化氮氧化,生成氮气和水,8NH3+6NO27N2+12H2O;故答案为:8NH3+6NO27N2+12H2O;
(2)氨气喷泉实验证明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气为碱性气体,通常用碱石灰干燥氨气。故答案为:喷泉;碱石灰;
(3)固体NH4Cl与固体Ca(OH)2加热反应可生成氨气和氯化钙、水,2NH4Cl+Ca(OH)2CaCl2+2NH3↑+2H2O;故答案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4)氧化炉中的反应为氨气和氧气在催化剂条件下转化为一氧化氮气体,化学反应方程式4NH3+5O24NO+6H2O;氨气沸点较低,通常采用液化的方法在氨分离器中将氨气分离出来;氨气和氧气在催化剂条件下转化为一氧化氮气体、一氧化氮气体和氧气、水生成硝酸,故向氧化炉和吸收塔中通入的A是氧气;故答案为:4NH3+5O24NO+6H2O;液化;氧气。
三、计算题
13.(1)1.12L(2)0.75mol/L
解析:由已知数据得, 3Cu + 8HNO3 = 3Cu(NO3)2 + 2NO + 4H2O得到关系式为3Cu~2NO~3Cu(NO3)2即n(NO)= n(Cu)=0.05mol。V(NO)=0.05 × 22.4 = 1.12L。n[Cu(NO3)2]=0.075mol,c[Cu(NO3)2]= 。答案为1.12L;0.75mol/L。
14.(1)n(Zn)=,m(Cu)=3.86g-m(Zn)=2.56g,;
(2),n(HNO3)=,。
解析:(1)把Cu﹣Zn合金粉末放入稀硫酸中,发生反应Zn+H2SO4=ZnSO4+H2↑,完全反应产生气体448mL(标准状况),则氢气的物质的量为,根据方程式可知,n(Zn)=n(H2)=0.02mol,则m(Zn)=0.02mol×65g/mol=1.3g,所以m(Cu)=3.86g-1.3g=2.56g,则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2)上述溶液中还剩的金属为Cu,再滴加稀硝酸,发生反应3Cu+8HNO3=3Cu(NO3)2+2NO↑+4H2O,由(1)可知,剩余Cu的物质的量为,则根据方程式可知,还需要稀硝酸的物质的量n(HNO3)=,则。
四、实验题
15.(1)石棉网 b
(2)干燥气体 氢氧化钠
(3) 1:2 1:1 饱和食盐水
(4)氧化 3:1
解析:装置A制备氨气,碱石灰干燥氨气,装置F制备氯气,装置E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装置D干燥氯气,然后氨气和氯气分别通入装置C中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氨气,据此解答。
(1)圆底烧瓶加热时,不容易受热均匀,故需要垫石棉网;氢氧化钠、生石灰能促使浓氨水产生氨气,利用氢氧化钠、生石灰与浓氨水可快速制取氨气,所以选b;
(2)制取的氨气中混有水蒸气,装置B中盛装的碱石灰可以除去水蒸气;D中是浓硫酸,可以吸收水蒸气,故装置B、D的作用均为干燥气体;氯气有毒,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中的氯气;
(3)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中的锰由+4价变为+2价,二氧化锰是氧化剂,锰离子是还原产物,氯离子由-1价到0价,氯离子是还原剂,氯气是氧化产物,由方程式可得,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1:1;制得的氯气中含有HCl杂质,通过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可以除去HCl杂质,所以E中盛放的是饱和食盐水;
(4)在该反应中,有部分硝酸生成硝酸铜,体现酸性,有部分硝酸生成一氧化氮,体现氧化性,做氧化剂,根据方程式可知,8个硝酸参加反应,其中6个起酸的作用,2个做氧化剂,故该反应中表现酸性的硝酸与做氧化剂的硝酸物质的量之比为3:1。
16.(1) 2CrCl3·6H2O Cr2O3+9H2O+6HCl↑ 在HCl的气氛中加热
(2) 用生成的氨气排除装置内的空气 碱石灰 防止空气中的水分进入装置C 没有尾气处理装置(或其他合理答案)
(3)91.8%
【分析】实验室可用无水氯化铬(CrCl3)与氨气在高温下反应制备氮化铬(CrN),浓氨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氨气,用碱石灰干燥氨气,氨气和氯化铬反应生成氮化铬(CrN),用无水氯化钙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装置中。
解析:(1)氯化铬晶体(CrCl3·6H2O)直接加热脱水往往得到Cr2O3、水和HCl,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rCl3·6H2O Cr2O3+9H2O+6HCl↑,防止生成Cr2O3、水和HCl,则以氯化铬晶体制备无水氯化铬的方法是在HCl的气氛中加热;故答案为:2CrCl3·6H2O Cr2O3+9H2O+6HCl↑;在HCl的气氛中加热。
(2)①根据题意实验室可用无水氯化铬(CrCl3)与氨气在高温下反应制备,装置中含有空气,实验开始时,要先打开装置A中活塞,后加热装置C,目的是用生成的氨气排除装置内的空气;故答案为:用生成的氨气排除装置内的空气。
②氯化铬有很强的吸水性,因此整个装置需要在无水的条件下反应,而且还要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中,因此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是碱石灰,装置D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分进入装置C;故答案为:碱石灰;防止空气中的水分进入装置C。
③由于氨气会污染环境,因此有同学认为该装置有一个缺陷,该缺陷是没有尾气处理装置;故答案为:没有尾气处理装置(或其他合理答案)。
(3)制得的CrN中含有Cr2N杂质,取样品14.38g在空气中充分加热,得固体残渣(Cr2O3)的质量为16.72g,设CrN物质的量为xmol,Cr2N物质的量为ymol,则有66x+118y=14.38,x+2y==0.22,接的x=0.09mol,y=0.2mol,则样品中CrN的质量分数为;故答案为:91.8%。
五、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17.4NH3+5O24NO+6H2O 3Cu+8HNO3=3Cu(NO3)2+2NO+4H2O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变蓝或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气体有白烟 mol/L(或0.045mol/L) 2H2S+SO2=3S+2H2O 溴水褪色 SO2+Br2+2H2O=4H++SO42-+2Br-
【分析】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形成的单质,应为O2,符合转化关系的应为S或N2,
(1)通常情况下,若A为气体,C、D都是大气污染物,则A为N2,B为NH3,C为NO,D为NO2,E为HNO3;
(2)通常情况下,若A为淡黄色固体,应为S,则B为H2S,C为SO2,D为SO3、E为H2SO4,结合对应物质的性质以及题目要求解答该题。
解析:(1)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形成的单质,应为O2,符合转化关系的应为S或N2,通常情况下,若A为气体,C、D都是大气污染物,则A为N2,B为NH3,C为NO,D为NO2,E为HNO3,
①B→C为氨气的催化氧化反应,方程式为4NH3+5O2 4NO+6H2O;
E→C为Cu和稀硝酸反应生成NO的反应,方程式为:3Cu+8HNO3=3Cu(NO3)2+2NO +4H2O;
②氨气为碱性气体,与水反应生成NH3 H2O,电离子出OH-离子,溶液呈碱性,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如试纸变蓝色,则说明有氨气生成;
③假设该容器的容积为3L,则二氧化氮的体积为3L,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3NO2+H2O=2HNO3+NO
3×22.4L 1×22.4L
3L 1L
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由3L变为1L,所以溶液的体积为2L;该溶液的溶质为硝酸,
3NO2+H2O=2HNO3+NO
3 2
n(HNO3)
所以硝酸的物质的量n(HNO3)=×=mol,浓度为C==mol/L=0.045mol/L;
(2)通常情况下,若A为淡黄色固体,应为S,则B为H2S,C为SO2,D为SO3、E为H2SO4,
①B与C为H2S和SO2的反应,方程式为2H2S+SO2=3S↓+2H2O,故答案为:2H2S+SO2=3S↓+2H2O;
②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可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Br2+2H2O=4H++SO42-+2Br-,可观察到溴水褪色,故答案为:溴水褪色;SO2+Br2+2H2O=4H++SO42-+2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