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古代日本 课件(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古代日本 课件(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13 15:46: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 古代日本
九年级上
1.认识大和政权基本实现统一。
2.了解大化改新的内容及其对日本的影响。
3.了解幕府统治及其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难点
重点
学习目标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
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世界古代史
世界近代史
大河流域文明
海洋文明
史料分析
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但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就对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逼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20世纪30年代,他再一次向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
——摘编陈冰《作坊里的日本》
1.材料中的“第一位老师”指的是谁?它向老师学习了哪些内容?
新课引入
中国,学习中国文化,包括医学,天文,建筑等
国名
国旗
国徽
国歌
国花
国服
东瀛、东洋、扶桑
日之丸、日出之国
圆形,绘有16瓣黄色的菊花瓣图案
《君之代》
樱花
和服
2.想一想:日本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日本人怎样的性格?
地理环境 性格特点
四面环海;海啸、台风时常发生;资源匮乏 敬畏自然、勤劳;危机感强;有强烈的侵略性和攻击性。
多山地 刚强、坚韧不屈、高傲、勇敢、誓死捍卫自尊和忠诚、带有野蛮性的傲慢与残忍
寒热带交界处 热烈、沉静
孤立与亚洲大陆与太平洋之间 对外界强烈的好奇心和进取精神
……
6世纪前的日本
1.出现小国:
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到了公元3世纪,这些
小国逐渐统一。
链接课本P52——相关史事
《汉书·地理志》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载,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帝刘秀赐以印绶。《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记载,邪马台国在 3世纪曾数次向三国中的魏进贡,并接受了魏帝的册封与印绶。
倭王印(光武帝刘秀赐)
2.统一:
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
3.社会结构
(1)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2)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从事农业的称为“田部”,从事海洋捕捞的称为“海部”等等。来自中国、朝鲜的移民也依其特长分别被编入锦织部、锻冶部等。
田部
渔部
③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部民只能用于赠与,不能买卖和随便杀害。他们有自己的家庭,地位近似于奴隶。在贵族和部民之间是大批平民,他们的地位由于财产变化也在变化,时刻有沦为部民的危险。


史料阅读
公元607年,日本向中国隋朝派出的第一个政府使团终于到达洛阳,使团首领叫小野妹子。他然后向隋炀帝递呈其君主的一封信,信的开头是“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
链接课本P53——相关史事
据《日本书纪》记载,608年,日本第二次派遣隋使,并在向隋炀帝递交的国书中写道:“东天皇敬白西皇帝。”这是日本史书中第一次出现“天皇”一词。
史料分析
材料一:7世纪以来,……铁器日益普及,各地出现了适合于水稻生产的各种新式农具:铁锄、铁锹、铁犁等;农业技术有了革新,铁犁用畜力牵引,……扩大了耕地面积。个别家族脱离部民组织独立生产办政收人,而且动摇了部民制度,动摇了大和国家赖以存在的基础。
——《世界史·古代史》
材料二:“各置己民,恣情驱使。又割国县山海林野田地,以为己财,征战不已。或者兼并万顷田,或者全无容针之地”
——《日本书纪》
材料三(课本P54——知识拓展):3—4世纪,朝鲜半岛基本形成了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国鼎立的局面。676年,新罗统治了朝鲜半岛大部分地区。10世纪,王建建立高丽王朝 ,仿照唐制,设三省六部,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建立朝鲜王朝,改国号为朝鲜。
根据材料概括部民制动摇的原因?
内忧
外患
大化改新
1.背景
(1)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
此时是中国的什么朝代,发展如何?
中国隋唐
繁荣强盛
(2)645年,皇室中大兄皇子联合贵族中臣镰足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己巳之变),拥立孝德天皇即位,年号大化。
中臣镰足
黄极女皇
2.开始
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
日出之处的国家
中臣镰足
3.内容
(1)政治上: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中央集权的建立有利于统治根基和国内局势的稳定。
日本
二官八省制
(2)经济上:
③统一赋税。
①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②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
抑制了土地兼并,加强了国家对劳动人民的管理。
让所有的公民都有田可种,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人民生活有了保障就不会出现部民起义那样的动乱,从而稳固了统治根基。
不仅充实了国库,也提升了日本政府的综合实力
“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为多系日本自创,然一检唐史,则知多模仿唐制。
——木宫泰彦《中日交通史》
4.影响
链接课本P53
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拓展延伸
5.启示
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动力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善于学习他国的长处。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改革求新,与时俱进。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幕府统治
1.背景
(1)庄园形成
史料分析
材料一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独立经营日益成为可能,各阶层开始要求土地私有的倾向也日益强烈。于是,土地国有制原则受到挑战。
材料二 贵族豪强还凭借特权,多垦少报或者把利用旧沟渠开垦的田地说成是新掘沟渠开垦的田地,甚至把公田说成是自己的私垦田。
——以上材料均摘自《世界史·古代史》
根据这两则材料概括,土地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一变化带来什么影响?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
大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
(2)武士出现
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庄园主开始蓄养专职打手,这些打手不再种地,专职练武成为了职业军人,后来就慢慢地就形成了日本武士。
(3)武士集团形成
经过庄园主之间的斗争联合武士集团最后集中在两大家族——
小的武士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强大的首领组成大的武士团。武士团有时代表庄园利益与地方政府对抗,有时也响应朝廷号召去征战。
2.幕府统治
(1)时间:
12世纪晚期
(2)人物:
源氏首领源赖朝——“征夷大将军”
(3)地点:
镰仓
源赖朝(1147-1199)
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幕府本指将领军帐,后演变成一种特有国情的政治体制。用法始于镰仓幕府建立。
日本封建等级示意图
天皇
将军
大名
武士




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社会分为士、农、工、商四个等级,士阶级是统治阶级。身份等级世代相继,不能逾越。
(4)地位
从此天皇成了退休老干部,将军倒成了管事儿的主,这就叫幕府时代。
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实际上天皇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3.武士道
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武士道指以不惜命的觉悟为根本,为实现个人于集体、团体的价值,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强调"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武士道精神最典型的行为是切腹。












积极:为理想而不屈的精神,是武士道精神的扩展。
消极:经历了一次畸变,成为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工具,成为日本右翼的文化土壤。
武士道,在人格上容易导致极端的两重性:自狂又自卑;信佛又弑杀;注重礼仪又野蛮残暴;欺压弱者又顺从强者等等。
拓展延伸
日本是亚洲东部的国家。5世纪,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7世纪中期,日本通过大化改新,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进入了封建社会。
归纳小结
6世纪前的日本——
大化改新
人物
时间
内容
影响
幕府统治
庄园出现
武士出现
镰仓幕府统治
古代日本
孝德天皇
646年
政治:建立中央集权制
日本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
——部民制
经济:
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将土地分给公民
统一赋税
课堂小结
1.(2022山东东营)“7世纪至9世纪末约两个半世纪里,对中国文化的追求和模仿,将日本推入一个经济和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日本“对中国文化”“追求和模仿”而进行的改革是(  )
A. 大化改新 B. 农奴制改革
C. 倒幕运动 D. 明治维新
A
随堂练习
2.(2022湖南益阳)“中国经历上下千年的分分合合,孕育出的古代灿烂文明,被日本通过一次革新,尽数吸收。”材料中的“革新”使日本(  )
A. 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B. 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C. 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天皇的权利 D. 促进了封建庄园制度形成
3.(2021四川广安)日本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的共同点是(  )
A. 摆脱民族危机 B. 加强中央集权
C. 仿效中国典章制度 D. 结束幕府统治
A
B
4.(2021湖南郴州)中日山水相连,中国文化对日本有深远影响。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大化改新”,积极吸收中国文化。最能反映下列五幅图片信息的诗句是(  )
A. 洛阳家家学胡乐 B. 冲天香阵透长安
C. 千金散尽还复来 D. 唐风洋溢奈良城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