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6张PPT)
专项五 语言运用
第二章 四阶集训
第一阶 广东中考考点基础练
01
考点一
02
考点二
03
考点三
04
考点四
05
考点五
汉字与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是中国人民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近年来活跃在各省市的中考语文试卷之中。广东省在2022年、2021年也与时俱进地考查了汉字、书法。结合全国各地市中考真题来看,涉及的考查形式一般多为给出一幅或几幅
第 一 阶 广东中考考点基础练
汉字与书法
一
书法作品,让学生进行汉字书写、书体辨析、书法赏析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解答这些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的汉字、书法常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灵活运用。
一、汉字书写
在书写时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 明确书写内容。确定要写的字词或句子,并确保书写正确。要注意辨析字形,认清字的结构。每个字的笔画,既不能多,也不能少,更不能错。避免出现涂改的痕迹。
2. 明确书写规范。书写时考生应用题干规定的书法字体规范书写。书写时切忌潦草、带笔、粘连。
【典例】(2022·陕西)请从下面句子中,选择一个语句,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北宋]张载
【解析】本题考查汉字书写。诗句出自课外篇目北宋张载《横渠语录》;抄写时要用简体字正确、工整、规范的书写。注意“继、绝”等字易写错。
【答案】
二、书法赏析
“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是课标的要求之一。各地中考中常见的考查方式是让考生辨析字体或为书法作品选择对应的特点。我们在做题时可按以下步骤:
1. 看字体。我们要了解常见的五种书法字体的特点,可见本书赠送的电子版《知识清单》(P14~15)。楷书、篆书、隶书较好分辨:楷书工工整整,篆书形状圆润,隶书横画长、竖
画短。考生往往容易混淆行书和草书,草书字体飘逸,相比行书更难辨认。
2. 辨选项。书法赏析题往往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因此可以运用排除法,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再仔细分析比对,得出正确的结论。
【典例】(2022·海南)景区想挑选两幅书法作品作为展厅的匾额,已选中了一幅,请你根据“书体一致”的原则,从备选书法作品中再挑选一幅,将字母序号及其书体填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选中作品: 现选作品:选项__________,
书体__________
备选作品:
B
隶书
【解析】本题考查书体辨析。首先,分析选中作品的书体特点可知,该作品的书体为隶书;然后,分别辨析四幅备选作品的书体。A项,草书;B项,隶书;C项,行书;D项,楷书,据此可得出答案。
1. (2022·威武·改编)北京冬奥,惊艳全球。学校开展以“自信中国风,一起向未来”为主题的展览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将本次活动的主题工整地写在下面田字格中。
(2)展板上需要配图,字体与示例图片一致的一项是( )
D
【解析】比照示例书法作品及选项中书法作品的书体特点,可知示例图片与D项的文字端正平稳,笔画有相连之处,是行书。故选D。
2. (2022·山西)三晋大地,人杰地灵,涌现出许多著名人物。明清时期的书法家、文学家、思想家傅山就是其中之一。右图呈现的是山西晋祠博物馆陈列的傅山书法作品(局部)。请从下面的选项中为甲、乙两幅书法作品分别
选出最适当的评价。
A. 此作品为楷书,字形端正,笔画平直,秀美圆润
B. 此作品为隶书,字形扁方,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C. 此作品为篆书,笔法古朴,粗细均匀,讲求对称
D. 此作品为草书,笔法苍劲,龙飞凤舞,一气呵成
甲:( ) 乙:( )
A
D
【解析】看图可知,甲作品每个字的笔画都清晰可辨,端庄大气,字形方正,笔画平直,字与字之间间距均衡,是楷书。故选A;乙作品字与字之间笔画勾连,笔法苍劲,笔意恣肆奔放,一气呵成,是草书。故选D。
3. (2022·百色·改编)某班同学以“红色福地”命名他们的随手拍本土文化作品集,但对于下列两种封面设计中选用何种红色印章图案拿不定主意。请你帮他们从书法字体角度作出选择并说明理由。
我选:__________(A或B)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行书线条如行云流水,体现百色革命老区的快速发展。
示例二:选择B。理由:隶书方正厚重,体现百色红色文化底蕴深厚。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近年来各地中考都加大了对对联的考查力度,考查形式多样,如拟写、补写、组合、赏析等。广东省在2022年、2019年都以组合对联的形式考查过。我们在复习备考时,要兼顾到多种题型。
对联
二
1. 审题要细心。不能忽视题干上明示或暗示的信息。很多对联拟写题提供了场景或对内容进行了限定,得出答案后要与相应的要求进行对照,验证是否准确。
2. 分析语句的特点。就是分析出句中词语的词性、短语结构、主题等方面的特点,便于构思。
3. 善于联想和想象。
(1)相似联想:如由“花朵”想到“美人”。
(2)相反联想:如由“旧习”想到“新风”。
(3)相关联想:如由“园丁”想到“桃李”。
(4)想象:如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方法,化抽象为具体。
4. 合乎对联的基本要求。
对联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形式上成对成双,两联彼此相“对”,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具体要求如下:
(1)上下联字数相等。例如:“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这副春联每联都是七个字,上下联字数相等,这是对联的最基本的要求。
(2)上下联词性一致。上下联相对应词语的类别性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要对等排列,既要相同,又要相对。
(3)上下联词组相同。上下联相对应词组结构关系要相同,比如主谓词组、动宾词组、偏正词组等,要一一对应。如“南山
松不老,北海水长流”,“南山,北海”都是偏正词组,“松不老,水长流”则是主谓词组。
(4)上下联平仄要相调。也就是上下句音调要相对,平声(对应普通话中的第一声、第二声)对仄声(对应普通话中的第三声、第四声),仄声对平声。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如“寿比南山松不老,福如北海水长流”,上下联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注:张贴对联时讲究“仄起平收”,具体来说就是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平声。比如“春回大地千山笑”(“笑”是仄声),“福满人间万民欢”(“欢”是平声)。
1. (2022·梧州·改编)小林想以对联的形式赞美劳动,但他只写出了上联,请你运用对联知识,筛选备选词语,完成下联。
上联:热爱劳动生活美好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选词语:勤奋创业 钟情学习 愿景 前程 辉煌 锦绣
钟情学习愿景辉煌
2. (2022·包头)根据下联写出上联。
长城——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长达一万余里,是我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上下两千余年,以万里长城为代表的中华伟绩,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有对联赞长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下两千年,中华伟迹,风流人物看今朝。
东西一万里
世界奇观
巍峨屏障连古塞
3. (2022·无锡·改编)同学们来到霞客湾科创带,小吴同学拟写了一副与此地相关的上联:“探奇搜险酬夙愿”,请你选出最合适的下联。( )
A. 上下求索寻真知
B. 采风问俗著鸿文
C. 笔墨疏淡绘山水
D. 寄情山水作奇文
B
【解析】首先根据对联平仄的特点看,上联末字“愿”为仄声,下联末字应为平声,C选项末字“水”为仄声,故排除;其次从短语结构上看,上联“探奇搜险”是“动宾+动宾”构成并列短语。A选项“上下求索”是偏正短语,D选项“寄情山水”是动宾短语,B选项“采风问俗”与之结构一样;最后,“酬夙愿”与“著鸿文”也对仗工整。故选B。
一、 仿写句子
仿写句子主要考查学生灵活使用各种句式、表情达意的能力。仿句要仿形式、内容,做到语意切合语境,情感色彩统一等。具体方法如下:
1. 分清类型,审清题意
仿写句子一般有三种类型:
仿写句子+描述对象
三
(1)续写式,即根据例句的内容和句式,续写一个或多个句子。比如2017年广东省卷考查的就是续写式仿写。
【典例】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接写句子,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情相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是错误道路上的忠言逆耳。
是跌倒时一把真诚的搀扶
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审视被仿写句的特点,如词语运用,句式结构,修辞运用,语意表达等方面,然后注意语意通顺、连贯。本句主题是“友情”,内容上是写对友情的诠释,结构形式“是……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握住这几点进行仿写即可。
(2)命题式,即设定一个语言材料,按例句形式仿写。
【典例】仿照下列句子,以“快乐”或“真诚”为话题,另写一个句子。
成功是你梦寐以求的那朵玫瑰,挫折正是那遍及周围的针刺。
①快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真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为之向往的那片森林
悲伤正是那密布丛生的荆棘
你不断寻找的那泓清泉
虚伪正是那渗入其中的杂质
【解析】仿句跟给定句子内容上没有任何联系,只要求考虑形式上的相同或相似,修辞上要使用比喻,前后分句构成对比,关键词要相照应。
(3)套用式,即一般只提供例句的形式,不限定仿写的内容。
【典例】仿照例句再写一句话。
例: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就小了。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中的萍!你随波逐流后,根基就没了。(或:笼中的鸟,你安于现状时,自由就没了)
【解析】做这种仿写题时,因为没有限制,则更需要我们发散思维,进行联想。这里要仿照“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就小了”的句式和字数来补写,写自然界的某种事物,然后寄寓一定的哲理即可。
2. 根据语境作答,要注意四个“统一”
(1)话题要统一。“话题”在此指仿写句子的中心,要仔细审题,一般在题干或在文段中有点明。
(2)句式要统一。必须弄清例句的结构特点和语气——是陈述句、疑问句还是祈使句、感叹句;同时还要弄清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是转折、递进、并列,还是因果、假设、总分等。如有多个示例,可把相同的词组提取出来作为基本架构。
(3)修辞要统一。仿写时要采用给定句子所用的修辞格。
(4)字数要尽量统一。能统一最好统一,但不是必然要统一。
3. 推敲词语,讲究意趣
动手写句子时,遣词造句很重要,语言要吸引人,除了讲究句式和修辞外,更重要的是要有意趣,有内涵,有思想性,否则读来枯燥乏味。仿句时要特别注意透过例句的表面形式,看到它的意趣。
二、 变式题型:描述对象
“描述对象”是广东省2018年增加的一个新题型,实际上是对“仿写句子”的变形,要求选用一种修辞手法对所给对象进行描述,考查形式更加灵活。我们在做这类题时,要做到以下两点:
1. 要掌握中考常用的修辞手法,可见本书赠送的电子版《知识清单》(P23~25)。
2. 分析材料内容,选取与材料有关的信息对所给对象进行描述。
1. (2022·威海)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中华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赓续绵延,代代流传。端午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秋节,食月饼,赏月亮,寄托着团圆幸福的美好心愿;重阳节,赏菊花,登高处,寄寓着感恩敬老的传统美德。
吃粽子,赛龙舟,蕴含着祈求平安的美好愿望
2. (2022·重庆B卷)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能够使写作对象特点鲜明,生动形象。请你从备选词语中选择一个,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话。示例仅供参考。
示例:对“风”的描写——风越来越狂,在天地间横冲直撞。树林像一块面团,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
备选词语:秋雨 烈日 湖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秋雨淅淅沥沥,哭诉着鸟儿的离去,树啊,草啊,都在默默地低头垂泪。
示例二:烈日挥舞着它滚烫的鞭子抽打着大地,柳叶浑身无力地耷拉着,田野张着饥渴的嘴巴。
示例三:湖水清亮,如同一面光滑的镜子,几只天鹅歪着头,正欣赏着自己的美貌。
3.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
汉字作为中华民族一直使用的文字,从甲骨文开始,发展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现今世界上硕果仅存的古老表意文字。汉字从最初有极强图画意味的象形文字,发展到如今以方块为主要特征的表意文字,其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汉字形体的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甲骨文和金文,图画性强;第二阶段以小篆为代表,结构固定,线条性强;第三阶段就是今文字,以楷书为代表,字体呈方形,以笔画代替线条,符号性强。
根据材料内容,以“汉字”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方法,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汉字有独特的魅力,横平竖直,似钢筋铁骨,支撑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和精神。
示例二: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是中华民族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一句话概括内容是通过对一个句群或几个自然段的信息作筛选、提炼、整合,以达到概括信息的目的的一种题型。解答概括内容的题目时可按以下步骤:
1. 明表达,抓中心。每个语段都有一个中心,概括内容首先要确认语段主要表达的是什么。
一句话概括内容+下定义
四
2. 分层次,抓信息。①分层:将语段根据意思、要点划出若干小层次。②概括:在分层的基础上,概括出每层大意。③综合:将各层大意归纳整合。
3. 删冗余,组句子。对整合出来的信息去次留主,将主要信息连缀成句。
组句子原则:①体现语段中心;②内容连贯完整;③符合题目要求(限制性信息);④常用主谓句(主语是语段信息的主体,谓语是直接传达语段信息的)。
一句话概括内容还有一种变式题型,即下定义。下定义是一种用最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的说明方法。下定义时,概括的关键是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即事物的性质、特点等。下定义的答题步骤如下:
1. 审清题干。明确下定义的对象以及字数等要求。
2. 筛选信息。筛选出下定义对象的本质特征,剔除无用的信息(重复信息,比较信息,举例信息,原因和背景信息,影响、意义和作用信息等)
3. 整合信息。把被定义者、本质特征、属性,用“是”“叫作”等连接词连接起来,使之符合“被定义者=事物本质特征+属性”的结构。如:食物(被定义者)是一种能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本质特征)的物质(属性)。
注意事项:①下定义不能“循环”。如:魔术是一种不断变化,让人捉摸不透,并带给观众惊奇体验的魔术。②下定义不能否定。如:浪漫主义不是唯美主义。③下定义不能比喻。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1. (2022·营口)简要概括下面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
据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消息,经全球连续监测评估系统实测,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全球范围性能指标先进、亚太区域性能更优,“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发展理念正一步步变成现实,系统进入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新阶段。
自2020年7月31日建成开通以来,北斗系统始终致力于为全球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确保系统全天候稳定运行前提下,不断优化性能指标、拓展应用模式。后续按计划还将发射新的卫星,进一步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并开展新技术试验验证,确保系统不断迭代升级。
(选自2022年3月18日《人民日报》)
示例: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入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新阶段。
2. 请为“捡拾跑”下一个定义,以便发表在班级《关于举办“捡拾跑”活动的倡议书》中。
“捡拾跑”已逐渐成为时下最火热的环保新时尚。“捡拾跑”,顾名思义,结合的是“捡拾”和“慢跑”两大元素。参与者携带环保垃圾袋,在跑步过程中捡拾生活垃圾,在结束后将垃圾分类投递到不同的垃圾桶中。“捡拾跑”引导广大市民将健身运动和环保低碳理念相结合,被称为“当今最酷最潮的健身方式”。
示例一:“捡拾跑”是跑步过程中捡拾生活垃圾、后将其分类投放的健身方式。
示例二:跑步过程中捡拾生活垃圾、后将其分类投放的健身方式叫“捡拾跑”。
古诗词题材辨析是2021年广东省中考语文出现的新题型,虽然此前广东省中考题从未涉及这一考点,2022年也未再次考查,但纵览全国各地中考真题,比题材辨析难度更大的古诗词赏析却是一种常见的题型,有的地市甚至会考查统编教材外的古诗词。因此,广东省考2021年的这一变化可以看作未来中考题变化的趋势,即命题人在有意识地加大对古诗词的考查难度,
古诗词题材辨析
五
而不再局限于考查默写。因此,考生对古诗词的复习,应该在背诵和默写的基础上,适当进行一些诗词赏析的拓展训练。
古诗词常见题材分类
古诗词题材 特点 教材篇目示例
咏史怀古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它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诗词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 《赤壁》《登幽州台歌》
《山坡羊·潼关怀古》《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古诗词题材 特点 教材篇目示例
咏物抒怀 咏物抒怀往往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即诗人对物进行细致、形象的描绘,使其具有美感,并寄寓了作者的情怀和志向。 《龟虽寿》《己亥杂诗》
古诗词题材 特点 教材篇目示例
山水田园 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发展到唐代,形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游山西村》《钱塘湖春行》《饮酒(其五)》
古诗词题材 特点 教材篇目示例
边塞征战 于盛唐时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内容多为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或表现边塞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或状写戍边生活和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或讽刺并劝谏拓土开疆、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等。 《使至塞上》《雁门太守行》《渔家傲·秋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古诗词题材 特点 教材篇目示例
赠友送别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学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渡荆门送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古诗词题材 特点 教材篇目示例
即事抒怀 指的是诗人因某件事的发生而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某些事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或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春望》《过零丁洋》《江城子·密州出猎》《夜雨寄北》
1. 下列诗歌的题材不属于“边塞诗”的一项是( )
A.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B. 《雁门太守行》
C. 《使至塞上》
D. 《赤壁》
D
【解析】选项A、B、C均为边塞征战诗,《赤壁》的题材属于咏史怀古。
2. 班委会准备将教材诗句分类编辑,下列诗句不宜放在“思乡”主题类的是( )
A.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B.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C.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D.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C
【解析】选项A、B、D都是表达思乡的,选项C是表达对朋友的挂念的。故选C。
3. (2022·衡阳)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点题,交代游踪,从大处落笔,简单勾画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 尾联“行不足”,说明诗人余兴未尽,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
C. 全诗句句写景,并与“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营造的意境相同。
D. 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时节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无比喜悦的感情。
C
【解析】本诗中,“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直抒胸臆,不是写景句。本诗营造了一种花草明丽、春意盎然的意境;“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则营造了一种国都沦陷,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残破凄然的意境。由此可知,C项表述不正确。故选C。
(2)微视频是时下流行的表现形式,小张同学想将这首诗中的颔联、颈联的意境用微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请你帮他完成下面的脚本设计。
诗句 画面内容 表现状态 预期表现效果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早莺新燕 动态 ①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乱花浅草 ②______ 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
啼莺争树、泥燕剪风的春景
静态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