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溶解度的概念
一、课前分析:
知能分析:
对溶解度的学习依赖于对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状态的理解与建构,同时溶液不同状态的影响因素较多,概念性强,需要较高的抽象思维水平,对部分学生的学习有一定难度。
学情分析:
关于溶解度的学习与前面物质性质的学习思维方式不同,是相对独立的思维模式,所以对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过程的可借鉴性差,教学时需要将抽象思维具体化,降低思维难度,同时还需要通过课堂组织和具体学法指导强化学习注意品质。
考点分析:
本节内容以及下一节课的溶解度图象都是中考中的常考点,通常在3-5分之间,常考形式为对图象意义认识的选择题,其他形式还有填空或知识性选择题中,隐性考法常设置在其他考题的描述中,增加学生的读题的难度与信息量。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从“四要素”理解固体溶解度概念,能正确描述固体溶解度的含义。
知道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记住三个特殊例子。
理解气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精读教材,强化“勾画圈点注”的学习方法。
通过“问题链”指导和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活动。
通过将抽象概念的模型建构,降低学生的思维难度,逐步形成形象化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降低难度和激励性评价,强化学生的成功体验,增强学习愉悦感。
将教材相关知识技能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学习内驱力、自觉性与自主性。
三、重、难点
(一)重点
1、固体溶解度的理解与描述。
2、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记住三个特例。
3、气体溶解度的概念。
(二)难点
对溶液状态与固体溶解度关系的辨析。
四、课型与课时
课时:一课时 课型:新课
五、教学策略
六、教学媒体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目标 时间分配
一、引入 图文问题(白板): 1、两个函数图像中,如何查对应的XY的值?XY的变化趋势如何? 2、两烧杯中有100克水,它们最多能溶解KNO3和NaCl的量是否相同,为什么?溶解性与溶解度 思考并回答问题。 回顾并铺垫有关图形认识的知识,固体物质溶解性的知识。 2分
二、目标展示 PPT展示学习目标 知道学习目标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带着目标学习 2分
三、固体溶解度定义的导学 任务与问题:阅读并勾画P36第一自然段: 1、什么是固体物质溶解度? 2、固体物质溶解度是用什么量来表示的? 3、衡量固体物质溶解度有哪四个要素? 勾画教材,自主学习理解。 根据教师问题思考并回答。 自主学习,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 2
四、固体溶解度定义的讲解 根据问题,抽查学生勾画和理解情况,并适时点拨讲解。 PPT辅助建构溶液状态。 辨析与更正学案中自主学习内容。 按要求练习:固体溶解度含义的描述。 在不同状态的溶液中认识。 巩固对固体溶解度的正确理解。 3+2
五、固体溶解的影响因素 问题:观察表9-1,说明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 观察、思考与总结影响因素。 理解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培养学习方法 2
六、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特点 仔细观察:图9-12,图9-13,说明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特点是什么?你能找出三个特殊的例子吗? 按问题仔细观察、提炼。并更正完成学案上的相应自主学习内容。 在教材中勾画出相关要点。 训练读图学习法,明确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3
七、气体溶解的认识 阅读教材P38第三自然段,勾画出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并归纳出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阅读勾画定义,理解概念。 笔记影响因素。 更正完成学案中相关内容。 了解气体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2+2
八、学习目标回顾 将学习目标问题化 学生根据问题回顾学习目标 清理思路,明确本堂课已学过的知识要点 2
九、例题解析 1、任务:1分钟完成例题内容。 2、解析例题 1、完成例题 2、更正理解例题 巩固已经知识 1+3
十、目标检测 5+5
十一、个别答疑 还有什么疑惑?请举手提问? 清理自己问题,并提问。 查漏补缺 3
八、板书设计
(
课题
:
溶解度
固体溶解度
定义:“四个要素”
描述:
影响因素:
受温度影响特点:
气体溶解度
定义:“五个要素”
影响因素
)
九、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