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秋】(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草》课件+素材(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年秋】(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草》课件+素材(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9-20 07:06:00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王愿坚 草单击页面即可演示教学目标 1.体会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
2.理解课文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作者简介 王愿坚,山东省诸城县相州镇人。现代作家。创作《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等十多篇短篇小说。本文是作者从1976年底到1977年7月连续写的十篇以长征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中的第四篇。 背景简介 课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草地,即松潘高原。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为阿尼玛卿山、岷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的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多草甸、沼泽。为四川省主要牧业基地。字词注音 焦灼( )?
踉踉跄跄( )?
愠怒( ) 霎那( )
蔫巴( )?抽噎( ) zhuóliànɡ?qiànɡyùnshàniānyē词语解释①警戒:军队为防备敌人的侦察和突然袭击而采取的保障措施。
②焦灼:非常着急。
③踉跄:走路不稳。
④愠怒:愤怒,生气。
⑤惶惑:疑惑,畏惧。
⑥蔫巴:枯萎。
⑦抽噎:抽搭。整体感知战士误食野草? 班长摸黑报告(开端)
撇开毒草忙救人??引出担架设悬念(发展)
主席下令辨毒草??不顾安危尝毒草(发展和高潮)
平易近人议吃草??启迪战士悟真理(结局) 2.阅读课文,理清思路。(学生讨论、交流)3.理清本文记叙的要素及线索。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课文中人物对话的语气。整体感知明确要素(1)时间:从昨天到今天
(2)地点:长征路上红军所经过的那片草地
(3)人物:红军某班和周副主席
(4)起因:某班红军战士因吃野菜而中毒。
(5)经过:正巧遇到一支紧急救援队,杨光 班长才舒展颜眉。
(6)结果:中毒的红军战士脱离危险,周副主席宽慰而笑。明确线索 全文以“草”为线索安排故事情节:红军战士误食毒草而中毒——周副主席辨毒草、尝毒草——周副主席议吃草、红军战士悟真理。
这样写,结构紧凑,脉络清晰,有力地刻画人物形象,来表现小说的中心思想。第一部分(1~5)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6~16)故事的发展。
第三部分(17~36)故事的进一步发展和高潮。
第四部分(37~结尾)故事的结局。 课文层次根据时间顺序划分课文的层次。人物周副主席 杨光
红军战士环境: 松潘草地——嫩绿的野菜情 节战士误食野草 班长摸黑报告
撇开毒草忙救人 引出担架设悬念
主席下令辨毒草 不顾安危尝毒草
平易近人议吃草 启迪战士悟真理不顾个人安危 亲口辨认 果断决策紧扣线索 安排情节 多种方法 语言生动1.怎样理解文章开头的“题记”? 在文章的开头用一两句话或一段简短的文字作为“题记”是文学作品中常常采用的手法,因为它往往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选作“题记”的文字要么是富有哲理的话,要么是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话,要么是能引人深思或受启发的话,且这段文字都是和文章紧密相连的。 读了“题记”,使读者顿生敬意,
会以一种崇敬的心情去读完全文。 本文借用了藏族同志的一段话作为“题记”,含义颇深。在红军走过的地方,建一座糖厂且是最甜的地方,既说明了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无数感人的事迹,也隐含着我们今天甜蜜的生活就是他们换来的,还让我们体会到藏族同胞对他们深深的怀念与感激。2.杨光在整篇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杨光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人物。以他的所见所闻展开故事情节发展的脉络,又以他的眼睛及他的所感向我们展示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光辉形象。从普通人的角度来反映红军长征中感人肺腑的事迹,更令人信服,更显得亲切感人。同时,杨光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优点也正是千千万万红军战士身上所共有的优点,也让我们更深地体会到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战士、这样的队伍,我们的革命事业才会成功。
阅读下面的句子,你有怎样的感受? 1.(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两个“就会”强调了青年一代继承并发扬革命传统的必要性,强调了革命精神、革命意志对于壮大队伍、克敌制胜的重要性。 2.就这样,他摸黑冲进了烂草地;开始是跑,然后是走,最后体力实在支持不住了,就在地上爬。
这一段动作描写具体展示了杨光在烂草地上行进的情形,表现了他对同志生命安危的无限关切之情。 3.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
前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是“全军都敬爱的人”;后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关爱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的高尚人格,正视困难、藐视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以及善于引导、启迪红军战士的高超领导艺术。 4. 杨光发现担架上躺的是周副主席后,心理活动是怎样的?把描写杨光心理活动的词点出来。 先是“立时惊住”,接着感到“惶惑”;面对周副主席的招手,杨光又深感“不安”;当眼见周副主席病得十分严重时,杨光“大吃一惊”“觉得心头像刀在绞”。 这些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形象而细腻地描绘了二班长杨光邂逅病重中的周副主席那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最后聚焦到对周副主席病体的关切和忧虑,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对周副主席的爱戴和敬重之情。 5.周副主席尝毒草时的动作和神态是什么样的? 周副主席仔细观察有毒野菜时的神态:“仰起了头,眼里浮上了异常的严肃的神情”,详细询问有毒野菜长在哪里以及它的味道,这些都为紧接着周副主席尝有毒野菜的情节加大了蓄势的力度。 6.把描写周副主席动作、神态的词画出来。细细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妙。 周副主席亲自尝有毒野菜是全文的高潮。作者描写周副主席尝有毒野菜的一系列动作和神态的词:“举起”“看了看”“放进”“咬下了一点”“干裂的嘴唇闭住了,浓密的胡须不停地抖动着,一双浓眉渐渐皱紧了”“吐掉了残渣” “还给杨光”。 这些词语和句子,充分表现了作为红军革命领袖的周副主席虽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对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高度关注,对革命大业极端负责、无比忠诚的高尚品质和非凡气度。
接下来写周副主席“非常明确”的命令,以及对年轻卫生员惊叫的回答和示意,进一步表现了周副主席的高尚品质和伟人气度。 7.课文以“草”为题目,有什么含义? 课文以“草”为题目,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提示了小说的线索,还以此引发出思想的火花。正文前面有一段引语,其中的“最甜”一语双关,既指“糖”“甜”,更指今天的人们继承了当年红军长征的革命传统,用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去创造更美的生活。 拓展练习 从课文提供的材料想开去,以“说吃草”为话题,谈一点或几点自己的看法。 提示:与同学交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忆苦思甜,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
2.从周副主席尝毒草、议毒草,学习他的高尚人格、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闪光的辩证法思想。
3.要懂得植物学方面的有关知识,学会识别无毒和有毒的野菜,以便保护自己,战胜困难。 4.今天,人们已解决了温饱问题,过上了小康生活,这是物质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表现,体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
5.鲁迅先生曾说:“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是血。”又把自己当做是人民大众的“孺子牛”。从牛感受鲁迅先生倡导的奉献精神。 课堂小结 这篇小说描述了长征过草地的时候,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得知红军战士因误食有毒的野菜而中毒的险情。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仅仔细辨识毒草,而且亲口咀嚼毒草,果断做出英明决策,引导红军战士正确对待困难,从而成功地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