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地理三轮解答题专项突破训练
(等高线地形图)
1.为了解家乡乡村旅游项目的选址情况,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前往白马山景区进行实地考察。读白马山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的山体部位名称是____,顶心堂的海拔范围为____米--____。
(2)图中研学农场与景区管理处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估算两地的实地距离约为____千米,景区管理处位于研学农场的____方向。
(3)图中①和②两处,哪一地点可以进行溯溪(即沿河流)抓螃蟹活动 请说出判断理由。
(4)线路③和线路④都能到达主峰顶心堂,假如你是一名游客,你会选择哪一条线路登上主峰 为什么
2.读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下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缺少了比例尺,如果图中甲村与丙村的距离为2厘米,而实地距离为2千米,那么该图的比例尺为____(用数字式表示)
(2)计算图中A、B两点的相对高度为____米。
(3)图中D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可推断出该处的地形部位是____。
(4)为了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号召,该地政府计划建造一座水库,大坝建在C处,那么甲、乙、丙、丁四个村庄为了避免被库区水淹没而将进行搬迁的是____村;同时,为了改善甲乙两村的交通条件,计划修建一条乡村公路,考虑施工难度、建设成本及运营安全等因素,最好选择线路____(选填①或②)。
3.下图为甲、乙两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值越大,比例尺越大。两图中,比例尺较大的是____(填“甲”或“乙”)图。图幅相同时,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两图中,表示范围较大的是____里(填“甲”或“乙”)图。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甲图AD、BD、CD三条登山线路中,坡度最缓的是____。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作相对高度。甲图中,E、B两地的相对高度为____米。E地位于B地的____方向。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为山谷,等高线重叠的地方为陡崖。乙图中,①处为____,②处为____。
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十四五”期间,我国北方某省继续实施乡村振兴,农村公路建设1385千米,维修改造5000千米,处置危桥1466座。读北方某省局部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丙区域的地形类型是____,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角度看,该地适合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是____。
(2)图中河流干流的流向大致是____。
(3)山峰C的海拔大约是____。甲的山地部位是____。甲、乙两村图上直线距离约2cm,则实地距离约为____km。
(4)为解决甲、乙两村间盘山公路曲折、交通不便的问题,专家重新规划了AB两地间的线路,大大缩短了路程,该方案最可能是( )(填字母)
A.建高架桥 B.修建隧道 C.沿山坡修路
5.安塞腰鼓是陕西省的汉族民俗舞蹈。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读“安塞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和安塞腰鼓剪纸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点的经度是____,纬度是____。
(2)图中乙村在甲村的____方向。
(3)图中ab段与cd段相比,____段水流更湍急;①处的地形部位是____。
(4)地理爱好者小明到安塞旅游,当他到达乙村时气温为15℃,由此推算图示区域峰顶的气温约为____(填“18.72℃”或“11.28℃”)。
6.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在的地形部位名称:C____F____。
(2)图中甲村位于乙村的____方向。若两村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则两村的实地距离____千米。
(3)A地的海拔是____米,A、B两地的相对高度是____米。
(4)D、E两地相比,坡度较缓的是____(填字母),适合攀岩运动的是____(填字母)。
7.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和某日太阳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的地形类型主要是____,图中河流的大致流向是____方向。
(2)图中A、B两地适合攀岩运动的是____,C、D两地易形成河流的是____。
(3)沿甲、乙两条路线登山,比较容易的是____,原因是____。
(4)量得某地与李村图上距离是2厘米,两地的实际距离是____米;A处的地形部位是____。
(5)图中所表示的节气是____,此时太阳直射____。
试卷第4页,共6页
参考答案
1.(1) 山峰(或山顶) 1650 1800米
(2) 0.4 西南
(3)①处,①处为山谷(或答此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山谷易发育形成河流。
(4)③线,此处等高线较稀疏;坡度较和缓,登顶较省力。或答④线,此处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陡,但惊险刺激。
2.(1)1:100000
(2)100
(3)山谷
(4) 丁 ①
3.(1) 甲 乙
(2) BD 100 西南
(3) 山谷 陡崖
4.(1) 盆地 种植业
(2)自西南流向东北
(3) 650m(米) 山谷 4
(4)B
5.(1) 109°E/东经109° 36°N/北纬36°
(2)西南
(3) cd 山脊
(4)11.28℃
6.(1) 山谷 陡崖
(2) 西南 2
(3) 700 240
(4) E F
7.(1) 山地 自北向南
(2) A D
(3) 甲 甲处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4) 600 陡崖
(5) 夏至 北回归线/23.5°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