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上册精美课件: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上册精美课件: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9-22 20:30: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 迅学习目标理解掌握批驳谬论的方法;体会尖锐泼辣的批驳语言;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文体介绍:? 议论文从论证方式看,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驳论的方法:1.直接批驳(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2.间接批驳(正面立论)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1934年9月25日,正是“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当时,有些人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鲁迅这篇文章,就是为批驳这种错误论调,鼓舞民族的自信心而写的。通读全文,掌握下列词语。 玄(  )虚   诓(    )骗
怀古伤今     渺茫
为民请命     慨(   ) 叹 xuánkuāngkǎi搽(chá)???? 省悟(xǐng) 自欺欺人? 脊梁(?jǐ?)??? ?? 检查预习:1.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慨叹玄虚渺茫诓骗怀古伤今为民请命有所感触而叹息。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哄骗。本课是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为人民保全生命或解除困苦。追念古代的事情因现在的事而悲伤。阅读思考 敌方的错误论点是什么?
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错误的?
作者正面提出了什么观点?
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是什么?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敌论点: 课文作者摆出的敌方论点和论据是
什么?敌论据: (1)两年前 总自夸“地大物博”“我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选自30年代的御用报纸(2)不久 不再自夸 只希望“国联”“忍辱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联公理自判决” ——选自蒋介石在“九一八”事件发生后的演讲 (3)现在 求神拜佛怀古伤今 1934年 ,由反动政客戴季陶和军阀段祺瑞发起,一些国民党官僚在杭州灵隐寺举行法会,请班禅大师求佛保佑。 提问:文中反复承认“是事实”“也是事实”“却也是事实”,与后文的批判有什么关系? 先确认敌论据的真实性,但这真实的论据不能证明其论点,为后文的驳论证奠定基础。自夸“地大物博”希望国联 求神拜佛失掉 他信力
发展 自欺力论据不能证明其论点(驳论证)是信“地”信“物”是“他信”是“自欺”直接反驳突破口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思考:敌论论点与论据中论述对象有什么变化?说说敌论证过程中的错误在哪儿?偷换概念
以偏概全敌论点中 “中国人”指全体中国人,范围大敌论据中 所述“我们”仅是国民党反动派等一
小部分中国人,范围小 敌论证以偏概全 本文抓住敌论据不能证明敌论点为“突破口”,以反驳对方的论证为武器,一举击中其要害。反驳强劲有力。 比较阅读 1934年,国民党北平市长下令禁止男女同学,男女同泳,以免肌肤相碰,有碍男女大防。鲁迅先生听到这件事,对几个青年朋友说:“男女生活在同一天地间,一同呼吸空气。空气从这个男人鼻孔出,被那个女人吸进去,淆乱乾坤,岂非比同学同泳更严重!要彻底划清界限,不如索性再下一道命令,今后男女出门,各戴一个防毒面具。既免空气流通,又不抛头露面。”A.请找出敌论点、论据。
B.鲁迅先生是怎样驳斥的? 间接反驳阅读6--8自然段,思考:
1、作者的论点?提出哪些论据来加以论证的?
2、采用怎样的论证方法?
论点:“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论据:从古至今都有满怀自信的“中国的脊梁”
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列举事实证明,从而彻底驳倒对方。 文中“中国的脊梁”指什么人? 你是如何理解的?能不能举例说明?
(一)古代指默默无闻、努力工作的劳动人民。如毕升、祖冲之、李时珍、詹天佑等指不怕牺牲、不计得失、忠于祖国的人。
如文天祥、戚继光、李自成、林则徐等指同情人民,为人民鸣不平、伸张正义的人。如屈原、关汉卿、海瑞等指历尽艰辛、英勇献身、追求真理的人。
如商鞅、谭嗣同等“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二)今天有确信, 不自欺 ;前仆后继的战斗“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于9月20日和22日连续发表宣言,提出“组织群众的反帝运动,发动群众斗争,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的战斗口号。
在党的号召和领导下,全国掀起声势浩大的抗日运动,坚决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1931年9月至12月,曾发生三次规模很大的学生请愿运动。 提问:作者为什么赞扬他们“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是比喻的说法。这些没有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是中国的主流,是中国的希望。 提问:这一类没有失掉自信心的人现状如何? (l)从人数上看:何尝少呢? (2)从特征上看:有确信,不自欺,前仆后继地战斗。 (3)从处境上看: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经过论证,关于“自信力”作者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说出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脂粉:
筋骨和脊梁:
状元宰相:
地底下:美化、伪装精神、品质、人格、操守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御用文人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斗争,暗指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力量 作者写作思路 树靶子 打靶子 摆论敌
论点 驳论敌
论证 立观点 证明自己
观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失掉了“他信力”发展着“自欺力” 以偏 概全 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从古至今有“脊梁”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看地底下 在新的形势下,作为一个中国人,你认为怎样才能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