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件(共19张PPT)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件(共19张PPT)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13 12:03: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程标准
认识辽宋夏金元在经济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一、经济之变二、社会之变
(一)农业之变
1、耕作制度:稻麦复种制
土地利用率、粮食产量提高(占城稻)
2、经济结构:固定种植经济作物
推动商品经济,突破自然经济
北宋自越南引进的良种
——占城稻
北宋末年的实际人口数应当已经超过1亿。这在中国古代人口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中外历史纲要》上
(一)农业之变
1、耕作制度:一年两熟
土地利用率、粮食产量提高
2、经济结构:固定种植经济作物
推动商品经济,突破自然经济
3、棉花种植:宋朝开始,元朝普遍
棉布成为主要衣料
4、边疆农业:显著进步
中原农耕文明向周边扩展
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
(棉花、茶叶、蚕桑等)
(二)手工业之变
1、制瓷业:宋朝五大名窑
哥汝定官均
瓷器质地坚硬不吸水,敲击响声清脆,比陶器更加美观、耐用。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原始瓷器,逐渐形成青瓷、白瓷等不同类型,宋朝制瓷工艺达到了高峰。
(二)手工业之变
1、制瓷业:宋朝:
瓷器大量出口海外,继丝绸之后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汝哥定钧官
元朝:青花瓷和釉里红
(二)手工业之变
1、制瓷业:宋朝:
瓷器大量出口海外,继丝绸之后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汝哥定钧官
2、矿冶业:采煤技术普遍应用
元朝:青花瓷和釉里红
煤的开采量很大,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为燃料。
宋代铁锅
3、印刷业:
推动了文化普及
带动造纸业发展
唐代书价:
手抄书:每卷1000文(约120斤米价)
印刷书:每卷约100文
宋代书价:
每卷几十文至100文左右(约24斤米价)
苏东坡谪居黄州时,其自述,当时家口多,收入少,生活十分节俭,“日用不过百五十钱,每月朔后取四千五百钱,分为三十块”,一天用一块。则当时苏东坡全家一天费150文够买1.5册书,一月生活费4500文相当于45册书的价格。
——袁逸《唐宋元书籍价格考》
北宋:毕昇创造活字印刷术(泥活字)。
元代:王祯创制木活字,又发明转轮
排字盘。
注意:活字印刷术出现,但普遍使用的依然是雕版印刷
(三)商业之变
农业发展
粮食增加
种植经济作物
商业的发展
城市的繁荣
手工业的发展
人口的增加
在人们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状况下,就会有一定的交换和消费形式。
——马克思
(三)商业之变
重点探讨
宋朝的商业有哪些新发展?
【穿越到北宋汴京城,逛吃逛喝又逛玩!但《清明上河图》真的暗喻了“盛世”危言?】 【精准空降到 00:00】 https://www./video/BV1y64y1k75u/ share_source=copy_web&vd_source=a7a8a1404a87c2a9f0be92f1e541ce25&t=0
(三)商业之变
相关史料
重点探讨
宋朝的商业有哪些新发展?
驼队:
与少数民族贸易往来
码头卸货:
商品由内河航运而来
刘家上色沉檀拣香:
外来商品,海外贸易
(三)商业之变
相关史料
重点探讨
宋朝的商业有哪些新发展?
运钞车:
货币需求量大、铜钱笨重
占道经营:
打破空间限制
栀子灯与灯箱:
打破时间限制
(三)商业之变
相关史料
重点探讨
宋朝的商业有哪些新发展?
外卖
茶坊
脚店
酒楼
修车店
饮料店
专卖家常饭食,如撺肉羹、骨头羹、蹄子清羹、鱼辣羹、鸡羹、耍鱼辣羹、猪大骨清羹、杂合羹、南北羹、兼卖蝴蝶面、煎肉、大麸虾等蝴蝶面,及有煎肉、煎肝、冻鱼、冻鲞、冻肉、煎鸭子、煎鲚鱼、醋鲞等下饭。更有专卖血脏面、齑肉菜面、笋淘面、素骨头面、麸笋素羹饭。又有卖菜羹饭店,兼卖煎豆腐、煎鱼、煎鲞、烧菜、煎茄子,此等店肆乃下等人求食粗饱,往而市之矣。
“潘楼……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东京梦华录》
取消夜禁:
“通宵买卖,交晓不绝。缘金吾(古时负责宵禁的官员)不禁,公私营干,夜食于此故也”
12—13世纪 城市人口
临安 150—160万人
威尼斯 10万人
伦敦 4—6万人
巴黎 4—6万人
(三)商业之变
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
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设专门机构—市舶司;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
1、边境贸易:
2、海外贸易:
3、货币流通:
4、城市兴盛:
北宋益州开始出现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
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为主币发行
城市格局:打破时空限制;
城市功能:经济功能增强;
城市管理:城市管理放松;
重要城市:宋东京、临安;元大都
(四)经济格局之变—经济重心南移
相关史料
1、南移过程
“苏湖熟,天下足”
“国家根本,仰给江南”
魏晋南北朝
江南开发奠定基础
唐中叶后
安史之乱
开始南移
南方逐渐超过北方
南宋
经济重心
南移完成
【历史趣闻】两宋时期的全国Ⅰ、Ⅱ、Ⅲ卷
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明宣德年间,科举考试正式实行南北分卷录取制度:应天及苏、松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归入南卷;顺天、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归入北卷;一些文化较落后、士子登第困难的地区归入中卷。每录取百人,南卷取55人,北卷取35人,中卷取10人。
思考点: 北宋科举考试分卷的做法其利弊如何?
①从南方考生角度来看,并不完全公平。
②从国家全局角度来看,有利于维持取士人数之均衡,平衡南北利益。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开封府落榜士子揭发,本年度开封府取中举人25人,有13人系“寄籍取中”,其中10人来自两浙路苏州府。“寄籍”案在两宋大量存在,屡禁不。 ——编自《宋史.太祖纪》等
农业发展
手工业发展
商业发展
经济之变
社会之变
在生产、交换、消费发展到一定阶段上,就会有一定的社会制度、一定的家庭、等级或阶级组织……就会有一定的市民社会。 ——马克思
重点探讨
(一)表现
相关史料
宋朝社会有何新变化?
1.门第观念的淡化,平
民社会的到来
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重视门第→不问家世
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
收田毕日,商量去住,各取稳便。
主奴依附→自由契约
仁宗朝,商人、佃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齐,
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
贵贱有序→身份平等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
2.社会成员身份趋于
平等
3.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
对松弛
不抑兼并、管理放松
赵匡胤
赵普
赵光义
两宋时期,蹴鞠作为市民娱乐的“百戏之首”风靡一时,辽夏金元亦有传播。宫廷画师苏汉臣绘制《宋太祖蹴鞠图》(失传),此为清代黄慎摹本。
高俅者,本东坡先生小吏,草札颇工...东坡以属王晋卿。...(某日,晋卿派高俅送物品给端王)值王在园中蹴踘,俅候报之际,睥睨不已,王呼来前询曰:“汝亦解此技邪?”俅曰:“能之。”漫令对蹴。遂惬王之意,大喜...由是日见亲信。逾月,王登宝位。上俊宠之,眷渥甚厚,不次迁拜。
—— 《挥麈后录》
万千气象
流动肇新
农业的革新
手工业革新
商业的革新
熟制
经济作物
制瓷
矿冶
印刷
商贸多样
交易便捷
时空突破
城市繁荣
河海交通
经济重心南移
门第观念渐趋淡化
社会地位趋向平等
社会控制相对松弛
社会流动加速
促进民族融合
文化中心南移
阶层流动加剧
人口流动加速
南北交流加强
土地流转频繁
农业的革新
手工业革新
商业的革新
经济重心南移
社会流动加速
促进民族融合
文化中心南移
阶层流动加剧
人口流动加速
土地流转频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