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中国地理中考三轮冲刺:选择题集中训练
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1-3题。
1.中央电视台开办的《中华诗词大会》节目点燃了国人对诗词的热爱。下列诗词描述的场景,符合甲地区的是( )
A.旱地麦浪泛金黄,大地笼罩青纱帐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C.烤肉青稞闻玉殿,白云曛醉落羊栏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每年进入冬季前,我国乙地区很多城市都会将市内的路灯的启闭时间分别提前和延后半小时至一小时,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 )
A.提倡节能环保 B.丰富城市夜市生活 C.减轻交通压力 D.适应昼夜长短变化
3.划分四大地理区域的重要界线,不包括( )
A.黑河—腾冲一线 B.秦岭—淮河一线
C.青藏高原边缘线 D.400mm年等降水量线
环渤海经济圈是我国北方经济最活跃的地区,狭义上是指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图为环渤海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环渤海地区( )
A.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严重缺乏 B.有我国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
C.有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 D.年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
5.环渤海经济圈成为北方最活跃的地区,优势社会经济条件为( )
A.河运交通便利 B.自然资源丰富 C.平原面积广大 D.工业基础雄厚
豫西黄土高原,有一种独特的民居--窑洞+四合院,就是“地坑院”。读图完成6-9题。
6.“地坑院”的建筑特征是( )
A.屋顶坡度大 B.窑顶平坦 C.墙体较高 D.窗户大
7.“地坑院”所处地区地理环境特征是( )
A.黄沙漫漫、戈壁广布 B.地势平坦、河网密布
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D.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8.造成该区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 )
A.过度放牧 B.土质疏松 C.植被稀少 D.降水集中
9.有效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措施有( )
①陡坡垦荒 ②退耕还林还草 ③植树造林 ④建梯田、修挡土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海南视察,先后深入三亚育种基地、五指山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黎族村寨等地进行调研。下图为海南岛略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海南是全国最适宜农作物育种的地方,每年冬春季节,大量科研人员到三亚开展农业育种工作,原因是( )
A.生长期长 B.环境质量好 C.地形平坦 D.土壤肥沃
11.海南岛的地势特征是( )
A.南高北低 B.中部低四周高 C.东高西地 D.中部高四周低
长江经济带(下图)依托“黄金水道”,将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西部资源富集地区联系起来。据此,完成12-14题。
12.长江下游河段对下游地区发展的影响有( )
①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②提供水产品
③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 ④提供水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为实现长江流域上、中、下游协同发展( )
A.上游要重点防治洪涝灾害
B.下游要重点做好水土保持
C.上游要利用优越的水热条件保障农产品供应
D.各城市群要利用资源资金技术互补优势协同发展
14.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有利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人口稠密 ②矿产资源丰富 ③江海交汇之地,港口众多 ④科技实力雄厚 ⑤毗邻港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⑤
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读图完成15-17题。
15.关于台湾岛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全部地处热带地区 B.四面环海,南临印度洋
C.平原主要分布于西部沿海 D.西隔台湾海峡与广东省相望
16.关于台湾省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以山地为主 B.受气候影响人口东多西少
C.多长河,航运价值大,水能丰富 D.森林资源丰富,有“林海雪原”之称
17.台湾省境内常见的自然灾害有( )
①地震②寒潮③台风④霜冻⑤干旱⑥泥石流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④ D.①③⑥
读图完成18-19题。
18.对长江立法保护,因为( )
①长江是世界上长度最长且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②过度捕捞,造成长江渔业资源利用不可持续
③长江沿岸存在乱砍滥伐、污水处理不合格等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④长江是中国最重要的内河航运大动脉,中下游河段被称为“黄金水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下列措施与图中长江各河段开发最相适应的是( )
A.①—一管控航运,保护生态环境
B.②—一禁建水电站,保护水力资源
C.③一一疏通河道,加强防洪能力
D.④一一禁止耕作,防止水土流失
试卷第1页,共3页
答案
1.D 2.D 3.A
4.C 5.D
6.B 7.C 8.A 9.D
10.A 11.D
12.A 13.D 14.C
15.C 16.A 17.D
18.D 19.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