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杨氏之子》(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杨氏之子》(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13 19:27: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21 杨氏之子
题目的含义:姓杨人家的儿子
资料宝袋
刘义庆(403年—444年)
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爱好文学,喜招纳文士。撰有《世说新语》,记述汉末、魏、晋士大夫的言行。
知识锦囊
《世说新语》原名《世说》,一称《世说新书》。古小说集。南朝宋刘义庆撰。原位八卷,今本作三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里面的故事很多,篇幅短小,读来生动有趣。
学习目标
1.会认“诣、禽”2个生字,会写“梁、诣”等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的停顿。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能说出表现杨氏之子机智的故事内容。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liánɡ
qín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意思。
提示:
(1)结合课后注释。
(2)联系上下文。
(3)联系课文插图。
了解词句意思,理解文意
学习古文的方法:
1、看注释
2、联系上下文
3、查工具书
氏:姓氏,表示家庭的姓。
甚:非常。
惠:同”慧“。
诣:拜访。
乃:就,于是。
为:在文中表示行为的对象,替的意思。
设:摆放,摆设。
示:给......看。
未闻:没有听过。
夫子:古时对男子的敬称,这里指孔君平。
词语导学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
课文讲解
句意: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句意: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为设果,果有杨梅。
句意: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是一家,以此开玩笑。
“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禽”指的是什么
上面的“今”是它的声旁,下半部分是有长柄的捕鸟网,这形象的捕鸟图演变成的就是“禽”字。这里的“禽”指的是孔雀。
人物分析
”应声答曰“说明他反应很快,不假思索;没有正面回答杨梅不是他家的水果,而是巧妙地从”夫子家”说起,寓意孔雀不是先生家的鸟,杨梅当然就不是他家的水果。
读了课文后,你认为杨氏之子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我会读写这些生字和词语
梁 惠 诣 乃 曰 禽
“为设果”中的“为”读“wèi”。
“应声”的“应”读“yìng”。
想一想:课文最后当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话后,可能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试着写一写。
课堂小练笔
这个孩子除了聪明风趣之外,还有哪些好品质?从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来?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
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礼貌待人
懂事、热情
课堂小结
杨氏之子“甚聪慧”
总述
分述
杨氏之子聪明
杨氏之子
比君平:杨氏——杨梅——君家果
杨氏子:孔君平——孔雀——夫子家禽
课堂小结
杨氏之子很聪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显示出了他的机智幽默。可见,精炼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和别人沟通;机智幽默的风格可以让我们摆脱尴尬的局面。
课堂小结
学方法
先总述后分述,即先把中心思想用一句话表达出来,后面再用具体的事例分层论述。比如,本文先提出“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慧”,后面描写杨氏之子的具体言行,说明他的确聪慧。这种方法可使文章条理清晰,比较容易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