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课(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70.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13 19:27: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六单元复习课
我们在海边沐浴着海风,放开歌喉自由地歌唱;我们这树林中尽情地玩耍,向小鸟献上爱心;我们在沙滩上编织童话,享受着它们带来的快乐;我们吹着五彩的泡泡,让它们把我们的梦想捎给太阳……
基础知识 文本链接 阅读
矛盾 荣誉 吾辈 夸耀 讥讽 轻蔑
敲锣 输赢 一艘 航行 放肆 帽子
桅杆 撕开 逗引 吓唬 钩住 扭动
船舱 海鸥 夸耀 讥讽 轻蔑  赢了 
瞄准 垂头丧气 胸有成竹 得意扬扬
目瞪口呆 龇牙咧嘴 心惊胆战
 自相矛盾 瞪了一眼 哭笑不得 
本单元必须掌握的词语
填入合适的修饰词
(1)(勇敢)的水手 (灵巧)的猴子
(2)(轻蔑)地说 (疑惑)地
(眼巴巴)地望着 (垂头丧气)地离开
(胸有成竹)地说 (得意扬扬)地夸耀
二、多音字辨音
应 yìng(答应) 将 jiàng(将领) 丧 sàng(懊丧)
yīng(应该) jiāng(将来) sāng(丧事)
钻 zuān(钻研)朝 cháo(朝代) 强 qiáng(顽强)
zuàn(钻石) zhāo(朝阳) qiǎng(勉强)
jiàng(倔强)
四、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矛(矛盾) 誉(荣誉) 瞪(瞪眼) 讥(讥笑) 予(给予) 誊(誊写) 凳(板凳) 饥(饥饿)
讽(讽刺) 艘(一艘 航(航行) 蔑(轻蔑)枫(枫树) 搜(搜索 杭(杭州) 篾(竹篾)
钩(鱼钩) 咧(咧嘴) 鸥(海鸥) 帽(帽子) 沟(水沟) 冽(冷冽) 欧(欧洲) 冒(冒充)
2.同音字
luó 敲(锣) (萝)卜(箩)筐(罗)列
niǔ (扭)动 按(钮)(纽)扣 (忸)怩
cāng 船(舱)(沧)桑 (苍)白 (仓)库
七、近义词
扫兴—败兴 夸耀—炫耀 讽刺—挖苦 疑惑—疑虑 轻蔑—蔑视 吓唬—恐吓 服气—信服 环游—周游 显然—明显
瞄准—对准 哭笑不得—不知所措
目瞪口呆—瞠目结舌 垂头丧气—无精打
八、反义词
讽刺—赞扬 心慌—镇定 轻蔑—重视 放肆—拘谨 扫兴—尽兴
摇摇晃晃—稳稳当当
垂头丧气—斗志昂扬
目瞪口呆—从容不迫
九、特殊词语
ABB式:眼巴巴 懒洋洋 齐刷刷 火辣辣 急冲冲
毛茸茸 骨碌碌
ABCC式:得意扬扬 白雪皑皑 风尘仆仆 神采奕奕
衣冠楚楚 忠心耿耿
含有近义词的成语:目瞪口呆 风平浪静 心惊胆战
旁敲侧击 真心实意
含有反义词的成语:转败为胜 起死回生 大材小用
有勇无谋 承上启下
我们在海边沐浴着海风,放开歌喉自由地歌唱;我们这树林中尽情地玩耍,向小鸟献上爱心;我们在沙滩上编织童话,享受着它们带来的快乐;我们吹着五彩的泡泡,让它们把我们的梦想捎给太阳……
16 自相矛盾
17 田忌赛马
18 跳水
语文园地
作者简介
1、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他以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主峰,列宁称他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主要作品有《幼年》《少年》《青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2、孙膑,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孙膑原名不详,因受过膑刑故名孙膑。代表作《孙膑兵法》
3韩非(约前280—前233) 战国晚期韩国(今河南新郑)人,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战国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人将其著作编辑成《韩非子》一书。
文本链接:
1.《自相矛盾》选自(《韩非子》),通过写楚人卖矛和盾,结果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告诉我们(说话、做事前要思考,不能让自己的语言和行动前后不一致,相互抵触)。
2.《田忌赛马》根据(司马迁)的(《史记》)改写,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忌和齐威王进行两次赛马,第一次失败了,第二次在(孙膑)的帮助下(转败为胜)的故事。赞扬了孙膑(善于观察、思考,勇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法。
3.《跳水》的作者是(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课文记叙了在一艘环游世界的轮船上发生的事,一个孩子因为猴子的挑逗走上横木陷入了险境,在这万分焦急的时刻,船长命令孩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船长表现出的(沉着、果断、机智),以及对孩子(深切的爱),展现了其伟大的人格魅力。同时告诉我们(要根据情况的变化果断地采取相应的行动)。
课内阅读
一、填空。
1.本单元,我们不仅认识了____________的楚人,也认识了赛马场上帮助田忌转败为胜的____________的孙膑,以及在紧急关头拿枪逼迫孩子跳水的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的船长,了解了他们处理事情的思维过程,也从中受到启发。
2《自相矛盾》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是战国时期思想家_______,这则寓言故 事告们____________
1,解释加横线字词的含义:
(1)楚人有鬻矛与盾者,誉之曰:________
(2)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_________
(3)或者,_________
(4)其人弗能应也。_________
(5)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_________
2. “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跳水》这篇课文的作者是____国作家_________学习本篇文章时,可以推测船长的 ______过程:当时,孩子在高高的______,如果让他往回走,再从桅杆爬下来,一紧张随时都有 可能_____________而海面上______,水手们都在甲板上,如果让孩子______, 反倒相对安全一些。从常理来看,孩子是没有勇气______,正好船长手里拿着枪,所以最好的办法就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毕竟水手们可以马上把他救起来。所以生活中遇到任何 危急问题,都应该具体分析当时的情况,再选择____________
2.假设船长拿着枪逼儿子跳水,孩子W因为胆怯而执意原路返回,你认为船长会真的开枪吗?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疑邻窃斧
人有亡①斧者,意软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③,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④窃斧也。俄而⑤,扣(hU)于谷⑥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其邻之子非变也,己则变⑦矣;变也者无他,有所尤 也。
注释:①亡:丢失。②意:猜测。③顏色:脸上的神色表情。④无为而不:没有一样不像。朝而:不久。⑥布于谷:掘,挖;谷:山谷,山沟。在山谷里挖水沟时,掘出了那把斧子。⑦己则变:改变的是自己的心态。⑧有所尤:即被偏见所蒙蔽。
课内阅读文言又阅读。
1. 联系上下文,试着猜测下列词语的意思。
(1)疑邻窃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舰負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理解句子的意思,并用“/”在原句上画出停顿。
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
3.读了这个故事,我受到的启发是( )
A.主观成见,是认识客观真理的障碍。当人带着成见去观察世界时,必然会歪曲客观事物的原貌,告诫
我们待人接物不要有先入为主的观念,要尽量做到客观公正
B.看待处理问题时,不要因为只见到局部,未见到整体,就盲目地对事物进行判断
日积月累
13岁:豆蔻年华 15岁:及笄之年
20岁:弱冠之年 30岁:而立之年
40岁:不惑之年 50岁:知天命之年
60岁:花甲之年 70岁:古稀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100岁:期颐之年
古今对比
吾盾之坚 坚固 弗能应 应答
道旁李 道路 溺而不返 返回
冀复得兔 重复 守株待兔 守候
我们在海边沐浴着海风,放开歌喉自由地歌唱;我们这树林中尽情地玩耍,向小鸟献上爱心;我们在沙滩上编织童话,享受着它们带来的快乐;我们吹着五彩的泡泡,让它们把我们的梦想捎给太阳……
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自己类似的体验,再写一写。
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成千上万只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
例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