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对勾·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配套课件+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第二章 第1节 物质的分类(打包6份)

文档属性

名称 《红对勾·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配套课件+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第二章 第1节 物质的分类(打包6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4-09-21 09:07:25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课


习课


业课


习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课时作业1——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撷取百家精妙·荟萃时代品牌   谢谢观赏!
Thanks!飞天影音PPT 课 后 作 业
限时: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纯净物一定由分子构成
B.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混合物肯定由两种以上元素组成
D.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2.根据某种共性,可将CO2、SO2归为一类氧化物。下列物质中,也属于同类氧化物的是(  )
A. CaCO3       B. SO3
C. CuO D. KMnO4
3.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残留物
B. 洁净的食盐水
C. 冰、水混合物
D. 含氮30%的硝酸铵(NH4NO3)
4. 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
分类
组合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Na2CO3
H2SO4
NaHCO3
SiO2
CO2
B
NaOH
HCl
NaCl
Na2O
CO
C
NaOH
CH3COOH
CaF2
SO3
SO2
D
KOH
HNO3
CaCO3
CaO
SO3
5. 组成中含有氢氧根的盐叫做碱式盐,酸根中含有氢元素的盐叫做酸式盐。下列盐中,既不是碱式盐,也不是酸式盐的是 (  )
A.NaHSO4 B.Cu2(OH)2CO3
C.Ca(H2PO4)2 D.NH4NO3
6. 下列反应方程式中有一个与其他三个在分类上不同,这个反应是(  )
A. 3Fe+2O2Fe3O4
B. CO2+C2CO
C. NH4HCO3NH3↑+H2O↑+CO2↑
D. CaCO3+CO2+H2O===Ca(HCO3)2
7.下列分类法是交叉分类法的是(  )
A.氧化物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B.S2-、I-、NH、SO按某种属性可分为两类
C.氢氧化钙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属于碱
D.物质的分离方法可分为蒸馏、分液、蒸发、萃取、过滤等
8.下列有关物质分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树状分类法是唯一能表示物质分类的方法
B.在物质分类时,一般是先分类,再定标准,这样就不会有误了
C.现有SO、N2、CO2、MnO,可以按某个标准判断N2与其他三种不同,也可按某个标准判断MnO与其他三种不同
D.胶体、溶液、浊液分属不同类别的本质是其透过滤纸的性质不同
9.符合如图中阴影部分的物质是(  )
A.Na2CO3 B.Cu2(OH)2CO3
C.NaCl D.NaHCO3
10.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和交叉分类方法,HNO3应属于(  )
①酸 ②氢化物 ③氧化物 ④含氧酸 ⑤难挥发性酸 ⑥强氧化性酸 ⑦一元酸 ⑧化合物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④⑥⑦⑧
C.①⑧ D.①④⑤⑥⑦
11.物质分类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化学工作者经常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研究。近年来发现,在金星大气层中存在三氧化二碳。下列物质与它属于同类的是(  )
A.H2、O3 B.H2SO4、H2CO3
C.SO2、NO D.Na2SO3、KClO3
12.下列是某同学对KHSO4的物质类型进行的分析,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根据元素组成知它是化合物
B.因它含有钾离子与酸根离子,故KHSO4是钾盐
C. KHSO4可以称为硫酸盐
D.因为它含有与酸相同的元素氢,故KHSO4也可称为酸
13.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乙。下面四组选项中,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
课后作业
1.B。
2.B。CO2、SO2属于非金属氧化物,故SO3属于同类。
3.C。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若是分子构成的纯净物可以说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单质,也可以是一种化合物。
A中的残留物是锰酸钾和MnO2的混合物,不是纯净物;B中物质是由NaCl和H2O组成的混合物;C中从外观上虽不同,一种液体、一种固体,但都是由同种分子——水分子构成的,所以是纯净物;D中NH4NO3含氮量应为35%,但题中数据是30%说明一定含有杂质,是混合物。
4.D。A组中Na2CO3不是碱,SiO2不是碱性氧化物;B组中CO不是酸性氧化物;C组中SO3不是碱性氧化物;D组分类正确。
5.D。
6.C。A、B、D都属于化合反应,而C属于分解反应,与A、B、D不同类。
7.C。交叉分类是指在认识事物时往往需要采用多种分类方法,C中对Ca(OH)2的分类就是采用交叉分类法。
8.C。物质分类的方法包括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且分类前应先定标准,根据标准来分类,A、B项错误;若按元素种类数分,N2与其他三种不同,若按是否含有金属元素分,MnO与其他三种不同,C项正确;胶体、溶液、浊液是以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为分类标准的,D项错误。
9.A。B中为碱式碳酸铜,是碱式盐;C中不是碳酸盐;D中是酸式盐。
10.B。硝酸为重要的三大强酸之一,是一种强氧化性的一元含氧酸,氢化物是只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氢元素,故HNO3不是氢化物,B正确。
11.C。C2O3是非金属氧化物,C项与之同类。
12.D。因KHSO4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A对;KHSO4是盐且含有钾元素,B对;KHSO4属于硫酸盐,C对;KHSO4溶于水电离出的阳离子为H+和K+,故它不是酸,D错。
 




A
H2SO4
Na2SO4
NaOH
NaCl
B
KCl
K2CO3
KOH
HCl
C
O2
CO
CuO
C
D
Fe
CuCl2
Ag
HCl
二、填空题(共61分)
14.(9分)无机化合物可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
(1)如上图所示的物质分类方法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2)
物质
类别



氧化物
氢化物
化学

①HCl
②____
③____
④Ba(OH)2
⑤Na2CO3
⑥____
⑦CO2
⑧Na2O
⑨NH3
⑩H2O2
以Na、K、H、O、C、S、N中任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合适的物质,分别填在上表中②③⑥后面。
(3)写出⑦转化为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15.(15分)“探险队员”——盐酸,不小心走进了化学迷宫,不知怎样走出来,因为迷宫有许多“吃人的野兽”(即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盐酸必须避开它们,否则就无法通过。
(1)请你帮助它走出迷宫(请用图中物质前的序号连接起来表示所走的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能“吃掉”盐酸的化学反应中,属于酸和碱中和反应的有________个,其中能“吃掉”盐酸的盐是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不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填写物质序号,下同),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
(4)如果将盐酸换成氧气,它能沿着盐酸走出的路线“走出”这个迷宫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0分)对下列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①硫在氧气里燃烧 ②红磷在氧气里燃烧
③铁丝在氧气里燃烧 ④铝箔在氧气里燃烧 ⑤蜡烛在氧气里燃烧
对上述5个化学反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分类标准1:是不是化合反应:化学反应________为一类,都是化合反应;
分类标准2:反应物的特点:化学反应________为一类,都是非金属与氧气反应,化学反应③④为另一类,都是金属与氧气反应;
分类标准3: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________为一类,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17.(15分)在稀硫酸、二氧化碳、铜片、食盐、生石灰、一氧化碳、纯碱、铁片和木炭粉9种物质间存在下图关系,选择①~⑤中适当的物质,使有连线的两种物质发生反应。
(1)请推断它们的化学式分别为:
①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⑤________。
(2)写出下列物质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和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和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和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和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2分)下列每组中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在分类上不同,试分析每组中物质的组成规律,将这种不同于其他物质的物质找出来,并叙述理由。
(1)NaCl、KCl、NaClO、BaCl2
(2)HClO3、KClO3、Cl2、NaClO3
(3)H3PO4、H4SiO4、HCl、H2SO4
(4)浊液、溶液、胶体、水
(5)空气、N2、HCl气体、CuSO4·5H2O
(6)铜、金、汞、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
13.C。A中甲和乙、乙和丙、丙和丁、丁和甲均不能反应,B中甲和乙、乙和丙、丁和甲之间也不能反应,D中乙与丙、丙与丁均不能反应,故A、B、D不符合题意。C中反应依次为:甲和乙:2CO+O22CO2;乙和丙:CO+CuOCu+CO2;丙和丁:2CuO+C2Cu+CO2↑;甲和丁:C+O2CO2,丁→乙:2C+O22CO。
14.解析:常见的酸有H2SO4、HNO3、HCl、H2CO3等;碱有NaOH、KOH、Ba(OH)2、Ca(OH)2等;盐有NaCl、Na2SO4、Na2CO3、NaNO3、Na2SO3等。酸、碱、盐、氧化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如CO2(少量)+2NaOH===Na2CO3+H2O。
答案:(1)树状分类法
(2)②H2SO4(或HNO3或H2CO3)
③NaOH(或KOH)
⑥Na2SO4(或K2CO3或Na2SO3或NaNO3)(本小题答案符合要求即可)
(3)2NaOH+CO2(少量)===Na2CO3+H2O
15.解析:该题考查盐酸的化学性质。盐酸能与①②④⑤⑧⑨发生反应,与③⑥⑦⑩??不能反应。
答案:(1)③⑥⑩⑦??
(2)2 Na2CO3 Na2CO3+2HCl===2NaCl+H2O+CO2↑ (3)③⑩ ⑦?
(4)不能,因为氧气遇到CO等物质会被“吃掉”
16.解析:对于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依据的标准不同,有不同的分类结果。
答案:分类标准1:①②③④ 分类标准2:①②⑤ 分类标准3:①②③④⑤
17.解析:该题结合物质的性质,考查物质分类的应用。据单质①能和酸②发生化学反应,推知①应为活泼金属单质即为铁;而酸只有稀H2SO4,即②为稀H2SO4;则氧化物④应为金属氧化物,即④为CaO;则氧化物③为酸性氧化物,即CO2;⑤属于盐且既能与稀H2SO4反应,又能与CaO反应,则⑤应为Na2CO3。
答案:(1)Fe H2SO4 CO2 CaO Na2CO3
(2)Fe+H2SO4===FeSO4+H2↑
CaO+H2SO4===CaSO4+H2O
Na2CO3+H2SO4===Na2SO4+CO2↑+H2O
CO2+CaO===CaCO3
18.解析:先仔细分析每组中各物质在元素组成、化合价上的特点,找出其相似性,即可找出那一种不同的物质。
答案:(1)只有NaClO不是氯化物,即不是盐酸盐,它是HClO的钠盐,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也不同于其他三种;
(2)只有Cl2中Cl元素化合价为0,其它均为+5价;
(3)只有HCl为无氧酸;
(4)浊液、溶液和胶体均属分散系,是混合物,而水是纯净物;
(5)只有空气属混合物,其他为纯净物;
(6)只有钠属活泼金属,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H的前面,其它为不活泼金属,排在H之后(或由存在状态找出汞)
课 堂 练 习
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  )
A.K2CO3和K2O都属于盐
B.KOH和Na2CO3都属于碱
C.H2SO4和HNO3都属于酸
D.Na2O和Na2SiO3都属于氧化物
2.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中的任一类型的是(  )
3.下列各组,可用交叉分类法进行分类的是(  )
A.Na2CO3、Na2SO4、K2CO3、K2SO4
B.石灰石、硝酸钾、纯碱、氯化镁
C.干冰、一氧化碳、石墨、金刚石
D.氢气、盐酸、苛性钾、小苏打
4.某同学在奥运五连环中填入了5种物质,相连环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环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你认为“五连环”中物质间发生的反应,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A.复分解反应      B.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 D.置换反应
5.下列关于KClO3和KMnO4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按阴离子的组成元素来分,它们属于钾盐
B.KClO3属于含氧酸盐,而KMnO4属于无氧酸盐
C.实验室用KClO3或KMnO4制O2时都发生分解反应
D.当物质的量相等时,KClO3和KMnO4所含氧原子个数也相等
6.下列物质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K2SO4―→KOH
B.Zn―→ZnCl2
C.Fe2O3―→Fe(OH)3
D.MgCl2―→Mg(OH)2
7.下列各组物质中,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
A.稀有气体、尿素、冰与水混合
B.乙醇、浓硫酸、胆矾
C.金刚石、铁矿石、大理石
D.水银、水蒸气、水煤气
8.(双选)按物质的分类方法,前者包含后者的是(  )
A.纯净物、混合物 B.纯净物、化合物
C.化合物、单质 D.单质、金属
9.砒霜是一种剧毒物质,但最新发现,中医药中使用砒霜对一些肿瘤的治疗很有效果。已知氢氧化钠能与砒霜发生如下反应(砒霜用X表示):X+6NaOH===2Na3AsO3+3H2O。
(1)根据以上反应推断砒霜的化学式为________,你认为砒霜属于________(填序号)。
①非金属氧化物 ②酸性氧化物 ③碱性氧化物
(2)根据同类物质的性质规律判断,对不慎散落在河水中的砒霜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生石灰处理,理由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树状分类法是常用的分类法之一,请你用树状分类法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并写出纯净物的化学式。
①纯碱;②红磷;③水银;④双氧水;⑤生石灰;⑥硫酸钠;⑦硝酸;⑧烧碱;⑨氢气;⑩空气;?乙醇;?二氧化硫。
课堂练习
1.C。K2O属于氧化物,Na2CO3和Na2SiO3都属于盐。
2.A。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是从反应物和生成物形式上划分的。显然,A项中的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
3.A。交叉分类法是指根据不同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B、C、D选项中的物质没有交叉分类的依据,A正确。
4.B。Fe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NaOH溶液与稀盐酸、CO2的反应均为复分解反应;CO2与C能够发生化合反应,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5.C。
6.C。Fe2O3不溶于水,也不能与水反应,因此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生成Fe(OH)3,但是可通过下列反应达到目的:Fe2O3+6HCl===2FeCl3+3H2O,FeCl3+3NaOH===Fe(OH)3↓+3NaCl。
7.D。水银是液态汞属于金属单质,水蒸气是水属于化合物,水煤气是H2、CO的混合气体。
8.BD。由物质分类的树状分类图判断即可。
9.解析:(1)根据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推断出X的化学式为As2O3。As2O3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可知它为酸性氧化物。As为非金属元素,则As2O3为非金属氧化物。(2)生石灰为CaO,溶于水生成的 Ca(OH)2是碱,所以能用生石灰处理散落在河水中的砒霜。
答案:(1)As2O3 ①②
(2)能 CaO溶于水后生成Ca(OH)2,Ca(OH)2能跟As2O3反应生成盐和水
10.解析:这是一道物质分类题,根据题意按树状分类法进行分类,参考相关知识得出结果。
答案:
课件21张PPT。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课


习课


业课


习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课时作业2——分散系及其分类撷取百家精妙·荟萃时代品牌   谢谢观赏!
Thanks!飞天影音PPT 课 后 作 业
限时: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 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布朗运动是胶体微粒特有的运动方式,可以据此把胶体、溶液和悬浊液区别开来
B. 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发生丁达尔效应
C. 用渗析的方法净化胶体时,使用的半透膜只能让较小的分子、离子通过
D. 胶体微粒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且同种胶体微粒吸附同种电荷
2. (双选)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溶液共同具备的性质是(  )
A. 分散质的粒子都可以通过滤纸
B. 都比较稳定,密封一段时间也不会产生沉淀
C. 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D. 加入盐酸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溶解
3.(双选)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备Fe(OH)3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很稀的FeCl3溶液与蒸馏水反应
B.用饱和Fe(NO3)3溶液与蒸馏水反应
C.有丁达尔现象即说明有胶体生成
D.产生红褐色沉淀即说明有胶体生成
4. (双选)某胶体遇盐卤(MgCl2·6H2O)或石膏易发生聚沉,而与食盐水或Na2SO4溶液相遇聚沉的效果就差一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胶体中胶体粒子大小约为10-9~10-7cm
B. 该胶体粒子带正电
C. 该胶体遇BaCl2溶液或Fe(OH)3胶体可发生聚沉
D. Na+使此胶体聚沉的效果不如Ca2+、Mg2+
5. 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A. 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
B. 在河流入海处易形成沙洲
C. 一束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束光亮的通路
D. 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6. 将某溶液逐滴加入Fe(OH)3胶体内,开始生成沉淀,继续滴加时沉淀又溶解,该溶液是(  )
A. 2 mol·L-1 NaOH溶液
B. 2 mol·L-1 H2SO4溶液
C. 2 mol·L-1 MgSO4溶液
D. FeCl3溶液
7. 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区别,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有电荷
B. 溶液中溶质微粒不能通过半透膜,胶体中分散质微粒能通过半透膜
C. 溶液中通过一束光线没有特殊现象,胶体中通过一束光线会出现明显的光带
D. 溶液稳定,放置后不会生成沉淀,胶体不稳定,放置后会生成沉淀
8.下列有关Fe(OH)3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渗析法鉴别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用丁达尔效应分离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
B.Fe(OH)3胶体的胶粒带负电荷,在通电的情况下胶粒向直流电源的正极移动,这种现象称为电泳
C.向沸腾的蒸馏水中逐滴滴加饱和FeCl3溶液,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时即得到Fe(OH)3胶体
D.向沸腾的NaOH稀溶液中边滴加FeCl3饱和溶液,边用玻璃棒搅动,然后继续煮沸,制备Fe(OH)3胶体
9.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固体磁性材料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制备时将含等物质的量的FeSO4溶液和Fe2(SO4)3溶液混合,再滴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即可生成黑色的、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5.5~36 nm的磁流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得到的分散系属于浊液
B.用一束光照射该分散系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C.该分散系不能透过滤纸
D.该分散系的分散质为Fe(OH)3
10.已知Fe(OH)3胶体胶粒带有正电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e(OH)3胶体显正电性
B.Fe(OH)3分子显正电性
C.Fe(OH)3胶体中可能含有带负电荷的粒子
D.Fe(OH)3胶体能导电
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鉴别Al(OH)3胶体(无色)和食盐水,可以不用任何试剂
B.鉴别白糖水和食盐溶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
C.鉴别粉笔末与水、豆油与水组成的浊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
D.鉴别NaCl与CuSO4两种溶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泥浆中泥沙是溶质、水是溶剂 ②常用医用酒精中,水是溶剂,酒精是溶质 ③凡是分散质能通过半透膜的分散系即属于胶体 ④胶体的聚沉属于物理过程 ⑤豆腐属于胶体 ⑥胶体带电是电泳的前提条件
A.①②④⑤     B.②④⑤
C.除③都正确 D.全不正确
课后作业
1.A。布朗运动是分散剂分子从各个方向撞击分散质微粒时,某一瞬间分散质微粒在不同方向受撞击力不相同而不断改变运动方向,因而形成的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这个运动并不是胶体微粒特有的运动方式,溶液中的溶质分子或离子在溶剂分子作用下,也在不断地做着无规则的运动。因此,无法利用布朗运动来区别胶体和溶液,A选项错误;胶体微粒能对光发生散射,故能发生丁达尔效应,B正确;因半透膜孔径<胶粒直径<滤纸孔径,C正确;D正确,这是胶体稳定的主要原因。
2.AB。溶液和胶体都是稳定的分散系,分散质都能通过滤纸,但FeCl3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在FeCl3溶液中加入盐酸不会产生沉淀。
3.BC。如果用FeCl3溶液与蒸馏水反应制备Fe(OH)3胶体,FeCl3溶液应是饱和的。参照FeCl3+3H2OFe(OH)3(胶体)+3HCl,饱和Fe(NO3)3溶液与H2O也能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Fe(OH)3胶体:Fe(NO3)3+3H2OFe(OH)3(胶体)+3HNO3。Fe(OH)3胶体是澄清的,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如果出现红褐色沉淀,说明Fe(OH)3胶体已被破坏。
4.CD。A不对,因为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0-9~10-7m之间,而不是10-9~10-7cm之间;B不对,因为此胶体遇到MgCl2或石膏易发生聚沉,而NaCl和Na2SO4聚沉效果较差,说明是Mg2+和Ca2+起的作用比Na+大,说明胶体粒子带有负电荷;C正确,因BaCl2中含有Ba2+、Fe(OH)3胶粒带有正电荷,故都能中和胶粒带的负电荷使胶体聚沉;D正确,因为两组物质分别都有Cl-和SO,故造成不同效果的一定是Ca2+、Mg2+和Na+的不同所决定的,故D正确。
5.D。A、B都属于胶体的聚沉,C属于胶体的丁达尔效应,D是盐与碱的反应,即FeCl3+3NaOH===Fe(OH)3↓+3NaCl,与胶体性质无关。
6.B。在Fe(OH)3胶体中加入电解质会发生聚沉现象即出现沉淀。四个选项都是电解质溶液,所以都会有沉淀生成。只有B中的H2SO4会继续与Fe(OH)3反应,生成Fe2(SO4)3而溶解。
7.C。溶液和胶体都呈电中性,胶体中有的胶体微粒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根据分散质微粒的大小可知溶液中的溶质能透过半透膜。胶体有介稳性,放置也不会生成沉淀。
8.C。A项,鉴别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利用丁达尔效应,分离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用渗析法;B项,Fe(OH)3胶体的胶粒带正电荷,在通电情况下胶粒向负极移动;D项,制备Fe(OH)3胶体时,应向沸腾的蒸馏水中逐滴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加热过程中不能用玻璃棒搅动。
9.B。根据信息知,所得到的分散系属于胶体,应具备胶体的性质,而分散质应该是由Fe(OH)2、Fe(OH)3共同组成的,所以B正确。
10.D。Fe(OH)3胶体是一种分散系,任何分散系都呈电中性,A项错误。任何分子都呈电中性,Fe(OH)3分子不可能显正电性,B项错误。Fe(OH)3胶体呈电中性,Fe(OH)3胶体胶粒带有正电荷,则Fe(OH)3胶体中一定含有带负电荷的粒子,C项错误。Fe(OH)3胶体中含有带正电荷的粒子和带负电荷的粒子,Fe(OH)3胶体能导电。
11.B。A项中,可在暗室里用光照法鉴别;B项中,不能用品尝的方法来鉴别化学药品,且二者都是稳定、均一、透明的无色溶液;C项中,静置以后,粉笔末与水的浊液中产生沉淀,豆油与水的浊液分层;D项中,NaCl溶液没有颜色,CuSO4溶液显蓝色。
12.B。①泥浆中泥沙是分散质,水是分散剂;③溶液中的分散质能透过半透膜,但胶体中的分散质不能透过半透膜;⑥胶体不带电,胶体粒子带电。
二、填空题(共64分)
13.(12分)取少量Fe2O3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后得到的FeCl3溶液呈棕黄色。用此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1)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可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
(2)在小烧杯中加入20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________色,即可制得Fe(OH)3胶体。
(3)取另一小烧杯也加入20 mL蒸馏水后,向烧杯中加入1 mL FeCl3溶液,振荡均匀后,将此烧杯(编号甲)与盛有Fe(OH)3胶体的烧杯(编号乙)一起放置暗处:分别用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可以看到________烧杯中的液体会产生丁达尔效应。这个实验可用来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取乙烧杯中少量Fe(OH)3胶体置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稀盐酸,边滴边振荡,可看到溶液红褐色逐渐变浅,最终又得到黄色的FeCl3溶液,发生此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也属于________反应。
14.(16分)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并检验其性质。
(1)若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物质中,能形成胶体的是________。
A.冷水       B.沸水
C.NaOH浓溶液 D.NaCl浓溶液
(2)写出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检验制得的物质是胶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取少量制得的胶体加入试管中,加入(NH4)2SO4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胶体的________。
(5)Fe(OH)3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A.胶粒直径小于1 nm
B.胶粒带正电荷
C.胶粒作布朗运动
D.胶粒能透过滤纸
(6)Fe(OH)3胶体区别于FeCl3溶液最本质的特征是________。
A.Fe(OH)3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
B.Fe(OH)3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C.Fe(OH)3胶体是均一的分散系
D.Fe(OH)3胶体的分散质能透过滤纸
15.(12分)生活和生产中常用到胶体的性质,请看下述三例:
(1)医学上治疗由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时,最常用的血液净化手段是血液透析。透析时,病人的血液通过浸在透析液中的透析膜进行循环和透析。透析原理同胶体的________类似,透析膜同________类似,透析膜的孔径应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血液内毒性物质粒子的直径,毒性物质才可能扩散到透析液中而被除去。
(2)在陶瓷工业上常遇到因陶土里混有氧化铁而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解决方法之一是把这些陶土和水一起搅拌,使微粒直径在10-9~10-7m之间,然后插入两根电极,再接通直流电源。这时,阳极聚集________,阴极聚集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泥和冶金工厂常用高压电对气溶胶作用除去大量烟尘,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这种做法运用了________原理。
16.(12分)对于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常采用的方法有:过滤、蒸发、蒸馏、萃取、渗析、加热分解等。填出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采用的正确方法。
(1)实验室中的石灰水久置,液面上常悬浮有CaCO3颗粒,可采用________的方法将其除去。
(2)实验室中制取的Fe(OH)3胶体中常常含有杂质Cl-,可采用________的方法将其除去。
(3)除去乙醇中溶解的微量食盐可采用________的方法。
(4)粗盐中含有不溶性的泥沙、可溶性的氯化钙、氯化镁及一些硫酸盐,可采用________和________的方法将这些杂质除去。
(5)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可采用________的方法。
17.(12分)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
甲同学:向1 mol·L-1的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
乙同学: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
丙同学:向25 mL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操作正确的同学是________。
(2)证明有Fe(OH)3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利用了胶体的________性质。
(3)已知胶体微粒吸附同种电荷。在胶体中加入电解质溶解或带有相反电荷的胶体微粒能使胶体微粒沉淀出来。丁同学利用所制得的Fe(OH)3胶体进行下列实验:
①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靠近负极区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表明Fe(OH)3胶体微粒带________(填“正”或“负”)电荷。
②向其中加入饱和Na2SO4溶液,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
13.Fe2O3+6HCl===2FeCl3+3H2O
(1)FeCl3+3NaOH===Fe(OH)3↓+3NaCl 复分解
(2)红褐
(3)乙 胶体和溶液
(4)Fe(OH)3+3HCl===FeCl3+3H2O 复分解
14.解析:(1)FeCl3在冷水中反应程度小,不能形成Fe(OH)3胶体;FeCl3与NaOH浓溶液反应生成Fe(OH)3沉淀;Fe(OH)3胶体的胶粒带正电荷,遇NaCl溶液发生聚沉,生成Fe(OH)3沉淀,不会形成胶体。
(2)书写方程式时不能写成“Fe(OH)3↓”。
(3)丁达尔效应是区别胶体与溶液的最佳方法。
(4)Fe(OH)3胶粒所带正电荷被SO所带负电荷中和,发生聚沉,产生红褐色沉淀。
(5)Fe(OH)3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胶粒带正电荷,互相排斥不易形成沉淀;布朗运动是胶体稳定存在的次要原因。
(6)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是胶体的本质特征,决定了胶体的性质。
答案:(1)B
(2)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3)利用丁达尔效应:让一束光线通过制得的物质,从侧面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说明制得的是胶体
(4)产生红褐色沉淀 聚沉
(5)B (6)A
15.解析:(1)血液透析原理同胶体的渗析类似,透析膜类似于半透膜,它能让直径小于其孔径的毒性物质粒子透过,血液是胶体,不能透过透析膜。(2)粒子直径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为胶体,故在通直流电时,胶体粒子产生电泳现象。氧化铁胶粒带正电荷,而陶土胶粒带负电荷,阳极聚集的是带负电荷的陶土胶体微粒,阴极聚集的是带正电荷的氧化铁胶体微粒,从而达到除去杂质的目的。(3)的原理同(2),是气溶胶中的烟尘发生电泳。
答案:(1)渗析 半透膜 大于
(2)陶土胶粒 氧化铁胶粒 前者胶粒带负电荷,向阳极移动;后者胶粒带正电荷,向阴极移动 (3)电泳
16.(1)过滤 (2)渗析 (3)蒸馏
(4)过滤 蒸发 (5)加热分解
17.(1)丙 (2)用一束光通过得到的液体,从侧面观察能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丁达尔效应 (3)①正 ②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课 堂 练 习
1.下列物质中,属于无色分散系的是(  )
A.60度的白酒     B.Fe(OH)3沉淀
C.水 D.CuSO4溶液
2.著名歌手那英在歌中唱道“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下列有关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雾是溶液,能永久在空气中稳定存在
B.雾是胶体,一段时间内能稳定存在
C.雾是乳浊液,不能稳定存在
D.雾是悬浊液,在空气中能沉降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丁达尔效应
B.利用半透膜可除去淀粉溶液中的少量NaCl
C.Fe(OH)3胶体带正电荷
D.纳米材料粒子直径一般在10-9~10-7m之间,因此纳米材料属于胶体
4.关于胶体的性质与应用,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静电除尘器除去空气或工厂废气中的飘尘是利用胶体粒子的带电性而加以除去
B.医学上的血液透析原理同胶体的渗析类似,透析膜同半透膜类似
C.从颜色上无法区别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
D.由于胶粒之间的排斥作用,胶粒不易聚集成大的颗粒,所以胶体的性质相对比较稳定
5.有关分散系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悬浊液的分散质可用过滤的方法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 ②任何物质在水中溶解时都有一定的溶解度 ③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一些 ④分散质粒子大小为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分散系是胶体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6.“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 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  )
①是溶液 ②是胶体 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④能透过滤纸 ⑤不能透过滤纸 ⑥静置会析出黑色沉淀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⑥
7.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
A.胶体的分散质能通过滤纸孔隙,而浊液的分散质不能
B.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C.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
D.胶体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
8.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制得溶液的是(  )
9.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振荡,“微波炉”就是利用高频电磁振荡使食品中分子也产生振荡而发热,现代医学上使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其好处主要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而减少失血,关于其作用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微波电流迅速中和血液胶粒所带的电荷而使血液聚沉
B.微波使局部血液受热而使血液胶体聚沉
C.微波电流通过金属手术刀时产生的高温使血液凝固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0.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
(1)下图是在实验室中进行Fe(OH)3胶体丁达尔效应实验的示意图,该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从分散系分类的角度进行解释说明)。
(2)欲在树林中观察到丁达尔效应,你认为一天中最有可能观察到该现象的时间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去树林观察丁达尔效应有诸多不便,聪明的你想出了许多在家里看到丁达尔效应的方法,请设计一个你认为最简单、最环保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练习
1.A。分散系至少是混合物,因此排除B、C两项;CuSO4溶液呈蓝色不符合题意;只有60度的白酒是无色的分散系,其中酒精是分散质,水是分散剂。
2.B。雾是胶体,它是较稳定的分散系,但不能在空气中永久存在。
3.B。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不同,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一种性质,A项错误;半透膜能允许直径在1 nm以下的小分子或离子透过,1 nm以上的胶体粒子不透过,因此可以用半透膜除去淀粉溶液中的NaCl,B项正确;Fe(OH)3胶体中的胶粒带正电荷,但整个胶体不带电,呈电中性,C项错误;胶体是分散系,属于混合物,直径在1~100 nm之间的纳米材料不一定是分散系,若是纯净物,则不属于胶体,D项错误。
4.C。中和胶体粒子的电性能够使胶体聚沉;如用净电除尘器吸附带电的飘尘,而使之聚沉除去,A项正确;血液是一种胶体,利用渗析的原理可以除去血液中的毒性物质,B项正确;Fe(OH)3胶体呈红褐色,FeCl3溶液呈棕黄色,因此可以从颜色上区分,C项错误;由于同种电荷的静电排斥作用,胶体相对比较稳定,D项正确。
5.A。解答本题可以从体系中组成微粒的粒子大小、性质、溶解度等方面考虑。①中,悬浊液可过滤分离;②中,有些物质如酒精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不存在溶解度的限定;③中,相同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度大,但不同温度下则不一定;④中,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是胶体。综合以上分析可确定,正确答案为A。
6.C。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1~100 nm的分散系为胶体,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微粒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
7.C。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其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
8.B。CaCO3难溶于水,CaCO3不能和水形成溶液,只能形成悬浊液。
9.C。微波手术刀是利用高频电磁振荡使血液中分子产生振荡而发热,使血液胶体发生聚沉而止血的。
10.(1)空气中也出现了光柱 进入烧杯前,光束穿过的空气不是胶体,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2)清晨 清晨树林里存在水雾,雾是胶体,光束穿过这些水雾产生丁达尔效应 (3)打开装有热水的暖瓶,用一束光照射升腾的水汽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