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中考地理复习:综合题集中训练
1.读下面两幅图,回答问题。
(1)C点位于地球上五带中的________________带,太阳直射C点可能是9月________日。
(2)A点的纬度是________,一天中, A、B两点先看到太阳的是________。
(3)当太阳直射A点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________处,此时北极圈内会出现________现象。
(4)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④处时,南半球处在________季。
2.读某地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等高距是____米,山顶A与D地的相对高度约为____米。
(2)B处所在地形部位的名称是____。
(3)量得C、D之间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则C、D之间的实地距离是____千米。
(4)图中F处小溪的流向大致是____。
(5)从E点爬到山顶A和从C点爬到山顶A中,比较省力的是从____点爬到山顶A,这是因为____。
3.我们生活的大洲是亚洲。阅读下面三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甲和图乙可知,亚洲地势起伏很_______(填“大”或“小”),中部地形以________和山地为主。
(2)河流流向受地形地势的影响,由此判断亚洲的河流呈_______ 流向周边的海洋。
(3)图丙中⑧地主要自然景观是寒带景观,⑨地主要自然景观是______(“热带雨林”或“热带沙漠”)景观,造成两地自然景观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
(4)亚洲气候的成因与特点对应正确的一组是_____(填字母)
A.西部距海远——季风气候显著
B.大江大河多——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C.地势起伏大——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D.跨越纬度广——有寒、温、热三带气候
4.读世界两大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地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被称为“____”,该地区石油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____湾及其沿岸地区。
(2)从气候来讲,图甲A半岛上少有河流的原因是____。
(3)图乙中B半岛的地形特点是____,绝大部分属于____气候(填气候类型)。
(4)图乙地区适合生长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该地区大多数城市的分布特点是____。
(5)中南半岛各国加入了我国倡议的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方面与我国有很强的互补性。在互利共赢的合作中,他们得到的实惠有____。
5.读图“美国本土农业带(区)分布示意图”和“澳大利亚农业带分布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反应了两国农业都具有____特点。
(2)目前,澳大利亚的支柱产业是____,引领美国制造业发展的产业是____。
(3)五大湖地区分布乳畜带的社会经济因素是____。
(4)两国的河流都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其中自北向南流经美国中部平原的河流是____,澳大利亚河流稀少,发源于大分水岭的____是国内最大的河流。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规划的川藏铁路从成都到拉萨,线路全长1838公里,跨14条大江大河、21座4000米以上的雪山,桥隧总长1413公里,占线路全长的81%,工程还需要面对季节冻土、高原缺氧以及生态脆弱等建设难题,工程投资预估算约2166亿元,被誉为“史诗级最难天路”。计划2026年全线通车。下图为川藏铁路示意图。
(1)由图可知,川藏铁路连接的两个省级行政区是____和西藏自治区。
(2)由东向西,川藏铁路跨越的主要地形区有____盆地、横断山区和____高原,其中横断山区的地形特征是____。
(3)川藏铁路跨越的主要气候类型有____气候和高山高原气候;也跨越了我国地势的____级阶梯;也跨越了一些大江大河,如____(金沙江、汉江)。
(4)川藏铁路被誉为“史诗级最难天路”,修建铁路需要克服的主要自然困难有____。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塔里木盆地简图
材料二:图2我国部分区域略图
(1)图1区域最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是____,图中塔里木河为____(选填“内流”或“外流”)河,其水源主要来自山地降水和____,人们在水源较充足的地方发展种植业,形成了____农业分布区。
(2)图2中A河流的名称是____,该河最终注入(丙)____海,该河中流流经____高原,形成严重的生态问题____。
(3)图2中革命圣地延安的传统民居是____。图中虚线所示路线为我国南水北调的东线工程,由图可知,其建设目的是为了缓解____地区由于春旱严重导致的缺水问题。
8.读“某季节季风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如图所示,我国正处在____季,____季风和西南季风都由海洋吹向我国大陆,其气候特点是____(填“寒冷干燥”或“温暖湿润”)。
(2)季风的影响是导致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受季风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____季,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从____向西北内陆递减。
(3)图中季风活动不稳定易导致____灾害。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食物安全的大局出发,为充分发挥各地区的优势条件,我国制订了农产品主要产区的建设规划,如图所示。
材料二:四川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中部地区的成都平原在岷江的灌溉下,成为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粮食主产区,目前,位于成都平原的都江堰灌区以占全省约1/20的土地,提供了全省1/4的有效灌溉和粮食产能,养育了全省1/3的人口,集中了全省近一半的国内生产总值,构成省内经济总量最大、经济活力最好的成都“主干”和环成都经济圈,为四川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我国农产品主产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是____。
(2)甘肃新疆主产区位于____(选填“外”或“内”)流区;河套灌区主产区的灌溉水源来自于____(河流)。
(3)黄淮海平原主产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这里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以____为主的耕地;东北平原主产区的作物熟制是____。
(4)在我国农产品主产区中,水热最充足的是____主产区;四川成都的都江堰灌区位于____主产区。
(5)图中右下角箭头表示我国____(填“冬”或“夏”)季风向,来源于海洋,其特点是____(“寒冷干燥”或“温暖湿润”),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10.读“材料一”和“我国工业分布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首都钢铁公商是中国特大型钢铁工业联合企业,长期以来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责献,但也给北京带来了不少困扰,诸如环境污染、耗水量大、温室气体排放过多等。
(1)读图,上海宝山钢铁公司位于_______工业基地。(填数字代码)
(2)图中显示,工业基地④发展钢铁工业的优势条件有______(双选)。
A.煤铁资源丰富 B.交通便利 C.市场广阔 D.人才众多
(3)④工业基地所在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__,粮食作物是______,糖料作物是______。
(4)读材料一,由于钢快工业需大量燃烧煤,对环境产生了很多不良影响,当地政府将首钢搬迁至唐山曹妃甸,这将为北京带来哪些积极影响________(至少答两点)。
(5)连接②④两个工业基地的铁路线是______。
(6)图中①是东北地区重要的_______(重/轻)工业基地。下列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措施中可行的有_______。
①从工矿城市向综合性城市转型②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③积极发展观光旅游业 ④进一步加大资源开采力度 ⑤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浪费
A.①②③④⑥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试卷第1页,共3页
答案
1.(1) 热 23
(2) 23.5°N/北纬23.5° B
(3) ① 极昼
(4)春
2.(1) 100 570
(2)陡崖
(3)3
(4)自西北流向东南
(5) C 从C点到山顶A等高线更稀疏,坡度更缓,更省力
3.(1) 大 高原
(2)辐射(放射)状
(3) 热带雨林 纬度因素(纬度位置)
(4)D
4.(1) 三洲五海之地 波斯
(2)大部分属于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气候干旱
(3)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热带季风
(4) 水稻 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
(5)引进资金;引进技术
5.(1)区域专门化(专业化)
(2) 服务业 高新技术产业
(3)城市人口密集,消费市场广等
(4) 密西西比河 墨累—达令河
6.(1)四川省
(2) 四川 青藏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3) 亚热带季风 一、二 金沙江
(4)季节冻土,高原缺氧,生态脆弱
7.(1) 干旱 内流 高山冰雪融水 灌溉
(2) 黄河 渤 黄土 水土流失
(3) 窑洞 华北
8.(1) 夏 东南 温暖湿润
(2) 夏 东南沿海
(3)旱涝(旱灾和水灾)
9.(1)平原
(2) 内 黄河
(3) 小麦 旱地 一年一熟
(4) 华南 长江流域
(5) 夏 温暖湿润
10.(1)④
(2)BC
(3) 耕地/水田 水稻 甘蔗
(4)空气质量得以改善;水资源短缺状况得到缓解;产业机构得到优化。
(5)京沪线
(6) 重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