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7《包身工》课件(共43张PPT)第二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7《包身工》课件(共43张PPT)第二课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13 17:58: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第四单元
11.包身工
夏 衍
第二课时 素质提升
1
课前预习
2
课内动脑
3
课外认真
课 前 预 习
答:示例:拿摩温举起一把小凳子就朝小福子头上砸去,旁边两个女人拉也拉不住,吓得小福子抱头躲藏,哭爹喊娘。
课 内 动 脑
1.这篇报告文学是怎样采用双线交织的结构形式展开思路的?
【提示】 主线——以时间为序,描绘包身工一整天的生活和劳动画面:清晨起床→吃早饭→上工→黄昏收工。这四个片段从生活条件恶劣、劳动条件恶劣两方面形象地反映出包身工悲惨的生活和劳动情况。
副线——文中穿插着包身工制度的形成、发展及膨大的状况,揭露了包身工制度的残酷和黑暗及其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2.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包身工在极度虚弱的状态下被逼做工的形象?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提示】 运用了比喻、排比、反复的手法。“芦柴棒”“弓”“死人”三个比喻兼排比,再现了包身工衰弱的静态形象,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咳着” “喘着”“淌着冷汗”再现了包身工在极度虚弱时被逼着做工的动态形象。“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用反复咏叹的方法,表达对包身工悲惨命运的同情。
3.本文是怎样运用墨鸭捕鱼的事和饲养包身工营利的制度进行类比推理的?
【提示】 墨鸭,整天捕鱼;包身工,成天拼命干活。船户,靠卖鱼得钱;日本资本家,靠包身工滋养;带工老板,两年内从每个包身工身上净拿二百三十元钱。船户态度,并没有怎样虐待;日本资本家、带工老板的态度,一点施与的温情也已经不存在了。由此可见,包身工的命运比起墨鸭来,还要凄惨。这一类比尖锐地揭露了包身工所受的非人待遇和包身工制度的野蛮残酷。
4.请以“芦柴棒”为例,算算带工老板是怎样压榨包身工的?
【提示】 “两年来带工老板从‘芦柴棒’身上实际已收入二百三十元钱了。”第三年若按第二年末的日工钱三角八计算,并且就算是“芦柴棒”一年仅干340天,带工老板三年从她身上的收入是359块,除去包身费二十块,带工老板从“芦柴棒”身上至少榨取了纯利润339块。
每个带工老板带三十、五十甚至一百五十个以上的包身工,三年至少可赚10,170块,多者可赚50,850块以上。
全上海当年有24,000以上的包身工,她们仅在三年之内至少被带工老板榨取了8,136,000块以上。
包身工身受日本资本家和带工老板的双重剥削,日本资本家获得的会更多。
5.课文最后两段,作者运用描写与议论的手法,直抒胸臆,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提示】 运用排比句“五个没有”强调黑暗深重,表达作者对包身工制度的极大憎恨。最后一个自然段,诅咒中外反动派对劳动人民肆行压榨和虐待的“黑夜”,深信“黎明”必将到来,表达了对剥削制度深恶痛绝,对前途充满信心的思想感情。
6.课文写了两部分内容,即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关于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的议论和说明。这两部分是穿插进行、有机结合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如果将它们分开写效果怎样?
【提示】 作者写了包身工制度的起因,读者目睹她们的凄惨形象,自然会产生关切之情,希望了解她们的来历、身份,所以文章接着补叙了包身工的来历和身份。写她们的早餐,读者目睹她们猪狗不如的饮食,自然会想到带工老板的残忍刻毒,于是插叙日本厂家大量雇佣包身工的原因。写包身工上工,读者目睹包身工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艰苦劳动的情景,自然会愤愤不平地想到,她们创造的财富到哪里去了?
于是,紧接着插叙日本纱厂榨取中国工人的血汗迅速膨大的事实,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工人的压榨掠夺。写包身工收工,读者目睹了包身工受到的侮辱,自然会产生一种痛恨这种罪恶的包身工制度的强烈感情。文章通过议论,预示了包身工制度必然灭亡的结局。这两部分穿插进行,交错组合,才能使叙议配合,交相辉映,符合读者了解事件真相、探究问题本质的心理规律,既省笔墨,又富有表现力,达到了虚实相生的表达效果,深化了主题。因此这两部分不可能分开。
7.万恶的剥削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然而包身工的遭遇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提示】 铭记历史,永不遗忘,绝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我们不能改变历史,但是可以从我们历史上最羞耻的一页中学到很多东西。往事不堪回首,历史的车轮缓缓前行,人性的觉醒、文明的进步有一个缓慢的过程,在越来越重视人权和人道主义的今天,我们回顾历史,讨论现实,是为了历史的惨剧不再发生,是为了明天的生活更加美好。
A
【解析】 B“弄”应读“lònɡ”。C“说”应读“shuì”。D“搽”应读“chá”。
A
【解析】 ①“口耳相传”意思是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指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此处使用不当。②“芝兰玉树”指才德出众的优秀子弟。此处指女子,对象用错。③“莫衷一是”指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此处使用正确。④“咬文嚼字”指认真推敲字句的意义和正误。有时含贬义,指过分注重文字而不去领会精神实质。此处使用正确。⑤“得鱼忘筌”比喻达到目的以后就忘了原来的凭借。此处使用不当。⑥“如履薄冰”意思是像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谨慎戒惧。此处使用正确。
D
【解析】 A“其主要原因是……所造成的”句式杂糅。B成分残缺,“保持终身学习”后加“的习惯”。C语序不当,“有人将他看做中国百年海军发展史的一个缩影”与“有人称他是中国海军将领的代表人物”应对调。
C
C.“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包身工的生活像奴隶一样凄惨。
D.“饲养”一词运用拟物的修辞手法,揭露资本家只把包身工当做谋利的工具,根本不当人看的罪恶。
【解析】 “奴隶”不是比喻。
D
D.作者精心选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描写了包身工一天的生活状况,清早起床场景的描写就是“点”的描写,而对“芦柴棒”的“手脚瘦得像芦棒梗一样”是“面”的描写。
【解析】 “点”“面”的例子颠倒了。
公共图书馆是免费为市民服务的图书馆,一般由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资助和支持。与专业图书馆不同,公共图书馆的馆藏大多是综合性的,读者成份也是多样的。它的服务对象广泛,包括各种职业、各种年龄和各种文化程度的读者,即所有的普通居民。它提供非专业的图书(包括通俗读物、期刊杂志和参考书籍)。这类图书馆也会提供社区活动的场所。
答:示例:公共图书馆是由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资助和支持的、免费为所有普通居民提供书籍并为社区活动提供活动场所的图书馆。
①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用微信与人交流。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信点赞并不是人与人正常交往的必备手段。
别人需要微信点赞不一定就应帮忙点赞。
课 外 认 真
不能忘记的过去
辽宁考生
六十年前,法国,诺曼底,犹他海滩,一队又一队的美国与英国士兵冒着枪林弹雨向前方的碉堡冲去,一个接着一个的战士倒下了,仍然有人呐喊着向前奔跑,片刻,鲜血染红了整个海滩……
六十年前,苏联,斯大林格勒,前线,一辆又一辆的卡车载着刚从训练营里出来的新兵,军官在车上喊着:“我们不需要活着的逃兵!”话音刚落,就有一枚弹片击穿他的头颅。新兵们被赶下车,有的人拿到枪支,有的人则只拿着子弹,扩音器里不断地重复一句话:“没有拿到枪的,跟在有枪的后面,有枪的同志牺牲了,没有枪的同志就拿起他的枪,继续冲锋……”
六十年前,中国,东北,某个村庄,晚上,一名光着膀子的中年人扶正了挂着一把寒光闪闪的大刀的带子,转过身对着一群村民,其中有十几岁的小伙子,也有头发斑白的老者,他们同样背着大刀。那中年人说:“都没让家里人知道吧?”众人都沉默不语,中年人把手一挥,“那走吧。”半个时辰后,日军基地里惨叫声、枪炮声和金属碰撞的声音接连不断,月光映在刀刃上也有了悲愤的色彩,随着刀的挥动不停地闪耀。随着最后一声枪响,再也找不到地面上的月光……
战争,除了死亡和毁灭,什么都不能带给我们。战争给我们留下了惨痛的记忆,也留下了英雄,为了正义与和平而献身的英雄,我们无法忘记,忘记战争,忘记死亡与毁灭,更不能、不应忘记战争中的英雄们,是他们结束了战争,停止了毁灭,用他们的死亡,代替了别人的死亡。 战争结束了,就让我们来纪念沉睡的英雄。
六十年后的今天,法国,诺曼底,犹他海滩,当年在此浴血奋战的老兵,穿上了挂满勋章的军装,走在路上,人们向他们喝彩,为他们欢呼,同时他们也发现,老兵们的笑容如此沉重……
六十年后的今天,俄罗斯,莫斯科红场,这里是庆祝,或许应该说纪念二战胜利六十周年的主要场所,来自全世界的英雄们,受到各国领导人尊敬、赞颂。
六十年后的今天,中国,东北,某个小镇,一个班的学生,在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的带领下,来到了一座纪念碑下,老人讲述了自己当年杀敌、幸存、逃脱的经历,依然是激动不已,他唱起了那首令他热血沸腾的歌:“大刀向敌人头上砍去……”学生们流泪了……
纪念,为了不能忘记的过去。
【点评】以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为材料的作文在这次阅卷中数见不鲜,这篇高分作文能在瞬间攫取阅卷老师的眼光,其特点在于它新颖的电影蒙太奇手法和紧凑的对比结构。 文章前后呼应,首尾圆合,语言优雅凝练而富有跳跃感,欧亚两大战场汇于一处,前后六十年历史相聚瞬间,围绕“纪念”这一主题铺陈开去,给读者带来一股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震撼,考生熟练的文字驾驭能力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亦展露无遗。考场急就能有如是佳作,实属难能可贵。
南京大屠杀公祭鼎铭文
泱泱华夏,赫赫文明。仁风远播,大化周行。洎及近代,积弱积贫。九原板荡,百载陆沉。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卅万亡灵,饮恨江城。日月惨淡,寰宇震惊。兽行暴虐,旷世未闻。同胞何辜,国难正殷。哀兵奋起,金戈鼍鼓。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乙酉既捷,家国维新。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
习近平
同胞们,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表达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愿望,宣示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中国城乡战火连绵、硝烟四起,中国人民生灵涂炭、苦难深重,中国大地赤地千里、饿殍遍野。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同胞惨遭杀戮,无数妇女遭到蹂躏残害,无数儿童死于非命,三分之一建筑遭到毁坏,大量财物遭到掠夺。侵华日军一手制造的这一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惨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三大惨案”之一,是骇人听闻的反人类罪行,是人类历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页。
令人感动的是,在南京大屠杀那些腥风血雨的日子里,我们的同胞守望相助、相互支持,众多国际友人也冒着风险,以各种方式保护南京民众,并记录下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径。他们中有德国的约翰·拉贝、丹麦的贝恩哈尔·辛德贝格、美国的约翰·马吉等人。对他们的人道精神和无畏义举,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日本侵略者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震惊了世界,震惊了一切有良知的人们。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中国审判战犯军事法庭,都对南京大屠杀惨案进行调查并从法律上作出定性和定论,一批手上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日本战犯受到了法律和正义的审判与严惩,被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任何人要否认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事实,历史不会答应,30万无辜死难者的亡灵不会答应,13亿中国人民不会答应,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都不会答应。
同胞们、同志们、朋友们!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历来具有不畏强暴、敢于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压倒的英雄气概。面对极其野蛮、极其残暴的日本侵略者,具有伟大爱国主义精神的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凝聚起了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空前斗志,坚定了抗日救国的必胜信念。在中国共产党号召和引领下,在全民族各种积极力量共同行动下,中华儿女同仇敌忾,视死如归,前仆后继,共御外敌。
经过8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付出了伤亡3500万人的沉重代价,用生命和鲜血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伟大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抵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彻底洗刷了近代以后中国屡遭外来侵略的民族耻辱,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辟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创造了重要条件。
同胞们、同志们、朋友们!
自古以来,和平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
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代友好下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为人类和平作出贡献。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我们不应因一个民族中有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发起侵略战争就仇视这个民族,战争的罪责在少数军国主义分子而不在人民,但人们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侵略者所犯下的严重罪行。一切罔顾侵略战争历史的态度,一切美化侵略战争性质的言论,不论说了多少遍,不论说得多么冠冕堂皇,都是对人类和平和正义的危害。对这些错误言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必须高度警惕、坚决反对。
同胞们、同志们、朋友们!
“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近代以后的100多年时间里,中国人民无数次经历了战争磨难,更加懂得和平的珍贵。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不是人类和平之计。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
刚才,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庄严揭幕。我们设置这尊鼎,就是要向世人宣告“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永矢弗谖,祈愿和平”的心愿。
此时此刻,我们要告慰所有在南京大屠杀惨案中不幸罹难的同胞们,告慰所有在日本侵华战争中不幸死难的同胞们,告慰所有在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中英勇牺牲的同胞们,告慰所有在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斗争中英勇献身的同胞们: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中华民族的发展前景无比光明。
此时此刻,中国人民也要庄严昭告国际社会:今天的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捍卫者,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维护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愿同各国人民真诚团结起来,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而携手努力!
2014年12月13日,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