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唐太宗时,有一位僧人从长安出发,独行前往天竺,历经了千难万险……
这位僧人是谁?
天竺是什么地方?
去往天竺是为了什么?
现今印度
古代
1、地理位置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古代印度是个地理概念,它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印度的名称起源于印度河,中国古代称它为“身毒”或“天竺”。
地处今天的南亚次大陆
早期文明遗址
摩亨佐﹒达罗遗址
哈拉帕遗址
古代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2、发展历程
(公元前23世纪—18世纪)
早期文明遗址
雅利安人入侵建国
雅利安人是古代印度主要居民。雅利安一词源于古波斯语 Aryan,意为“有信仰的人”。在印度古文献《梨俱吠陀》中,意为“出身高贵的人”。雅利安人是指使用雅利安语(属印欧语言)的人,不带有任何种族的含义。历史上原是俄罗斯乌拉尔山脉南部草原上的一个古老民族,是世界三大古游牧民族之一。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的逐步占有印度河、恒河流域,征服了该地区原有的土著居民(达罗毗荼人),取代了印度原有文明。
雅利安人入侵
雅利安人
古代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2、发展历程
公元前1500年
(公元前23世纪—18世纪)
雅利安人入侵建国
鼎盛
时期:
华氏城
阿育王
古代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2、发展历程
早期文明遗址
(公元前23世纪—18世纪)
公元前1500年
孔雀王朝王宫遗址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阿育王(公元前273~前236年在位),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通过武力征伐扩大王朝的版图,阿育王时代是孔雀王朝极盛时代。后来阿育王认识到依靠杀戮不能巩固统治,必须征服人心,于是,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皈依佛教,从此戒除杀生。
(公元前324年—公元前187年)
古代
掌管祭祀
掌管军事、行政
从事农业商业等
被征服的居民
不可接触者—贱民
统治阶级
被统治阶级
实质: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二、种姓制度
1、内容:
1、各等级贵贱分明世代相袭。
2、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古代
二、种姓制度
2、特点:
材料一:印度电影《流浪者》经典台词:“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小偷的儿子永远是小偷。”
材料二:低贱种姓的人如果用身体的某一部分伤害了高级种姓的人,就必须将那一部分肢体斩断;如果是首陀罗辱骂了婆罗门,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而高级种姓人的如果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
——《摩奴法典》
材料三:1993年底的报道说,印度北方某村一对不同种姓的青年在私奔五年后,回到村子,希望能被乡亲们接纳,结果被族长的“法庭”宣布枭首示众!这对青年被以极其残酷的行刑方式处死,围观的村民却欢呼,而这对青年的父母也认为这样做是对的。
——邱永辉:《“纯洁与污秽”——论印度的种姓婚姻》
3、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这种制度……让印度社会保持了强大的稳定性,更给予了印度人极高的民族认同感,让印度虽然历经侵略和征服,却依然保持印度特色。……甚至印度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莫卧儿帝国长达几百年的伊斯兰教统治也没有让印度伊斯兰化。
——澎湃新闻《印度:种姓制度是如何阻碍印度发展的》
(这种制度)扼杀了占人口大多数的低种姓人群的奋斗动力……由于经济贫困、缺乏教育、眼界狭窄……很多低种姓百姓还是像他们的祖祖辈辈一样,守在自己种田、屠宰、理发、掏粪的世袭岗位上等待“来世”。……当占社会大多数的底层没有改变自己处境的动力时,社会怎能不缺乏生机与活力?
——澎湃新闻《印度:种姓制度是如何阻碍印度发展的》
积极影响:
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及社会安定。
消极影响:激化了社会矛盾,严重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古代
二、种姓制度
3、影响:
古代
佛教产生的背景
时间地点
创始人
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百姓生活困苦。
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
乔达摩·悉达多
(释迦牟尼)
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原为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国王净饭王的太子,后来人们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据说生下来就会走路,双脚各踩一朵莲花。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2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遂开启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年80岁时涅磐。
三、释迦摩尼创立佛教
1、概况:
佛教教义
佛教教义
阅读教材,结合佛教教义说一说,佛教为什么能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呢?佛教对哪一种姓带来的利益最大?为什么?
婆罗门是人间之神
等级分明
杀牲祭祀
佛是境界圆满之人
众生平等
反对杀生
战胜自我
(1)反对婆罗门特权,提出“众生平等”
(2)宣扬“忍耐顺从”
获得上层统治者支持
佛教的实质:
古代印度统治者
维护统治的工具
获得下层人民的支持
取悦天神
VS
古代
三、释迦摩尼创立佛教
1、概况:
佛教的传播
佛教传播路线图
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传入我国
古代
三、释迦摩尼创立佛教
佛教与中国
玄奘取经
敦煌莫高窟
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
大同云冈石窟
洛阳龙门石窟
中国古代佛教四大名山
山西五台山—
文殊菩萨
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
四川峨眉山—
普贤菩萨
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
古代
三、释迦摩尼创立佛教
古代印度
其他文明成就
古代印度河
流域文明
种姓制度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形成
内容
评价
积极
消极
课堂小结
地理环境
历史沿革
1.某电视台正在播放《世界历史》专题片,片中正在介绍哈拉帕文化。据此判断,这期《世界历史》介绍的是( )
A.古代西亚文明 B.古代北非文明
C.古代南亚文明 D.古代东亚文明
2.某《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帕那(银钱单位),吠舍骂了要罚款150到200帕那,首陀罗骂了,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这一规定出自( )
A.古代印度 B.古代中国
C.古巴比伦王国 D.古代埃及
课堂练习
C
A
3.下图是某宗教兴起与传播路线图。关于该宗教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伊斯兰教
B.它的经典是《圣经》
C.它是世界上出现最早的宗教
D.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
课堂练习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