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14 13:17: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四年级下册语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聚焦文中作者游览行踪的语句,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移步换景的游记特点。
学习作者如何讲景物特点写清楚的方法,感受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聚焦文中作者游览行踪的语句,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学习作者如何讲景物特点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板块一 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作者的游览路线。
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跟着叶圣陶爷爷的脚步,去看看他是如何把这些景点写清楚的。
板块二 借助表格,了解特点
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写到的这些景点各自有什么特点。在文中圈画批注。
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景点 特点
路上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2.小组派代表上台交流
交流方式:说表格——说句子——合作读
板块三 聚焦重点 感悟写法
过渡:同学们,在这些景点中,你们觉得最令作者印象深刻的是哪一处?
1.聚焦“孔隙”: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怎么把这部分写清楚的。
2.默读第5自然段,划出体现孔隙窄小的句子。
交流:
预设一:
比较句子:思考两句话有什么不一样
第一句话,连用三个“小”,为了表达小船的小,从而突出孔隙的窄小。
预设二:
思考:为什么船要用这样的方式入洞?
师生配合演示小船进洞的方式,体会孔隙的小。
预设三:
交流与船底接触的身体部位。
比较“贴”与“挨”、“触”等词的区别,体会孔隙的窄小。
预设四:
思考:这两句话写的是什么?
作者用了自己过孔隙的感觉写出了孔隙的窄小
小结:作者用了写小船的小,小船进洞的方式,自己过孔隙的感觉等多种方式写出了孔隙的窄小,让人身临其境。
板块四 关注泉水,发现隐线
过渡:在作者游双龙洞的整个过程中,有一位小伙伴一直陪伴着他,你们猜是谁?你们瞧,它来了:(出示描写泉水的句子)
揭示对象,谈发现
引导:泉水分别流经了哪些景点?发现每一处景点中,作者都写到了泉水。
追问: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
交流要点:①突出作者游览时愉快的心情。
②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游览的路线和泉水的方向是刚刚相反的
小结:小小的泉水为作者的游玩过程平添了许多乐趣,真是一位不可缺少的小伙伴。
课堂总结: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又掌握了不少写游记的方法,谁来说一说?
指名生小结
希望下次同学们外出游玩的时候,用上今天学到的所有小妙招,写一写自己的游记。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①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②怎样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的小船。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了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