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检测题(含解析)高一下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章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检测题(含解析)高一下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7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6-14 16:41: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章 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A.装置甲制备并检验乙烯 B.装置乙煤的干馏
C.装置丙除去乙烷中的乙烯 D.装置丁提纯乙酸乙酯
2.下列对有机物的结构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乙烯基乙炔(CH2=CH—C≡CH)分子中不可能所有原子共平面
B.(CH3)2C=C(CH3)2分子中六个碳原子能够处在同一平面上
C.2—丁炔分子中四个碳原子不可能处在同一条直线上
D.CH3CH2CH2CH3中所有碳原子在同一条直线上
3.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95%的酒精比75%的酒精消毒效果更好
B.石油的分馏、裂化、裂解都属于化学变化
C.对废旧电池进行回收处理,主要是为了环境保护和变废为宝
D.食品检验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二氧化硫的含量不属于食品安全检测指标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氢,其次是碳和氧
B.分子中处于同一平面内的碳原子最少有11个
C.现代工业生产中芳香烃主要来源于煤焦油
D.石油的裂解可以提高汽油等轻质油的质量和产量
5.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选项 目的 分离方法 原理
A 分离碘和CCl4 萃取、分液 碘在CCl4中的溶解度较大
B 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 分液 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
C 除去淀粉胶体中的NaCl 渗析 淀粉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
D 分离氯化钠和氯化铵 升华 氯化铵易升华
A.A B.B C.C D.D
6.下列实验操作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向2支各盛有4mL0.01mol·L-1KMnO4酸性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mL0.1mol·L-1H2C2O4溶液和2mL0.2mol·L-1H2C2O4溶液,记录溶液褪色所需的时间
B 配制1.00mol·L-1的NaOH溶液 称取4.0g固体NaOH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然后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定容
C 探究固体表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称取相同质量的大理石和纯碱,加入到盛有浓度、体积均相同的盐酸的小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
D 探究淀粉溶液在稀硫酸和加热条件下是否水解 取少量的水解液于试管中,先加适量的NaOH溶液,再滴入碘水,观察实验现象
A.A B.B C.C D.D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O 与D2O 互为同素异形体
B.乙二醇(HOCH2CH2OH)和甘油(CH2OHCHOHCH2OH)互为同系物
C.(CH3)2CHCH2CH(CH3)2 的名称是 2,5-二甲基戊烷
D.C5H12 的同分异构体有 3 种,其沸点各不相同
8.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数为20的氯原子:37Cl B.乙烷的空间填充模型:
C.氨气的电子式为: D.次氯酸的结构式:H—Cl—O
9.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A.3,3-二甲基丁烷 B.3,3- 二甲基-2-乙基戊烷
C.3-甲基丁烷 D.2,2-二甲基丙烷
10.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叫取代反应。则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CH2=CH2+Cl2→CH2Cl-CH2Cl
B.CH3Cl+Cl2CH2Cl2+HCl
C.CH3CH3+Cl2CH3CH2Cl+HCl
D.CH3—CH2—Br+H2OCH3—CH2—OH+HBr
11.如图是四种常见有机物的模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得到的有机产物最多有9种
B.乙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二者褪色原理相似
C.将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插入丙溶液,铜片质量增加
D.往丁中不断加水,pH会一直增大
12.下列关于营养物质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能发生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
B.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甘油和高级脂肪酸
C.可用碘水检验淀粉是否水解完全
D.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醋酸铅溶液,可析出蛋白质,再加水可溶解
13.有机物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淀粉、纤维素和蔗糖水解的最终产物完全相同
B.油脂、蛋白质和聚乙烯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C.葡萄糖用于制镜业是利用了其还原性
D.玉米油、花生油、羊油和润滑油均属于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14.工业上可由乙苯生产苯乙烯:
+H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类型为加成反应 B.乙苯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三种
C.可用Br2/CCl4鉴别乙苯和苯乙烯 D.乙苯和苯乙烯分子内共平面的碳原子数最多为7
15.下列化学用语的表示正确的是
A.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B.乙醇的分子式:C2H5OH
C.聚丙烯的结构简式:
D.乙烯的球棍模型:
二、填空题
16.判断下列同分异构体属于何种异构?
A.碳链异构 B.位置异构 C.官能团异构
(1)CH3CH===CH(CH2)2CH3和C2H5CH===CHC2H5:________(填相应序号,下同)。
(2)CH3COOH和HCOOCH3:________。
17.下列分离提纯中最适宜的方法是(填字母编号,每空只选一项):
A.洗气 B.升华 C.过滤 D.蒸发结晶 E.蒸馏 F.萃取 G.分液
①除去CO中混有的CO2___________;
②用75%的医用酒精制无水乙醇__________;
③提取碘水中的碘______________;
④从氯化钠和硝酸钾混合液中提取氯化钠_________;
⑤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泥沙_________;
⑥分离植物油和水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_______。
(2)乙醇在铜或银催化下氧化为乙醛:_______。
(3)苯→溴苯:_______。
(4)溴乙烷与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_______。
(5)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_______。
19.在石蜡油的分解实验中,产物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也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请你根据实验过程及现象探讨下列问题:
(1)碎瓷片的作用是__。
(2)分解产物中的气体是否都是烷烃__,你的依据是__。
(3)证明石蜡油分解产物中含有碳、氢元素的方法是__。
20.天然纤维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21.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①2,2,3,3-四甲基戊烷_________;
②2,5-二甲基庚烷____________;
③2,3-二甲基-6-乙基辛烷__________。
(2)写出下列物质的分子式:
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物质的键线式:
①___________;
②CH3CH=CHCH3___________;
(4)按系统命名法命名有机物CH3CH(C2H5)CH(CH3)2的名称是___________;
(5)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该有机物发生加聚反应后,所得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2.化合物VI()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含结构的有_______种,核磁共振氢谱图上只有一组峰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
23.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乙烷的结构式为____。
(2)丙烷的结构简式为_____。
(3)分子中含有30个氢原子的饱和链状烷烃的分子式为____。
(4)相对分子质量为58的饱和链状烷烃的结构有____种,分别写出它们的结构简式:_____。
(5)分子式为C5H12的直链烷烃的习惯命名为____,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___。
24.按要求完成下列方程式、注明反应类型及写出产物,列出反应类型。
(1)CH4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反应生成一氯取代物____;反应类型____。
(2)将乙烯通入溴水中____;反应类型_____。
(3)CH3-CH=CH2在催化剂条件下生成聚丙烯____;反应类型____。
(4)苯与硝酸在催化剂条件下发生硝化反应____;反应类型____。
(5)乙烯与水的加成反应____。
(6)CH2=CH-CH=CH2与足量Br2反应后的产物____。
25.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甲烷与氯气的体积比为1∶1,光照条件下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反应,则得到的产物为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
B.、
C.、
D.、、、、
(2)甲烷最简单的同系物与氯气光照条件下反应,其生成物的化学式最多可能有___________种。
A.5 B.9 C.10 D.7
(3)经过几个小时的反应后,U形管右端的液面变化是___________。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无法确定
参考答案:
1.C
【解析】A.装置甲生成乙烯同时会有二氧化硫生成,两者都能使溴水褪色,故A不符合题意;
B.煤的干馏是隔绝空气加强热,故B不符合题意;
C.装置丙除去乙烷中的乙烯,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故C符合题意;
D.提纯乙酸乙酯常用简单蒸馏的方法,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C。
2.B
【解析】A.乙烯基乙炔结构可表示为:,可以看出,双键碳原子周围的六个原子是共平面的,右上角三键周围的原子共线且也在该平面内,所以乙烯基乙炔的所有原子共平面,A错误;
B.该分子的结构可以表示为:,可以看出,双键碳原子周围的六个碳原子必在一个平面上,B正确;
C.2-丁炔的结构为:,可以看出,三键碳周围的四个碳原子必在一条直线上,C错误;
D.碳原子之间如果是单键相连,键角不是180度,所以不在一条直线上,D错误。
故选B。
3.C
【解析】A.75%的酒精消毒效果好,95%的酒精使蛋白质表面变性,不利于渗入细胞内部消毒,A错误;
B.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其裂化、裂解都属于化学变化,B错误;
C.对废旧电池进行回收处理,减少污染的同时,可回收利用内部金属元素等,主要是为了环境保护和变废为宝,C正确;
D.食品检验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二氧化硫对人体有害,其含量属于食品安全检测指标,D错误;
故选C。
4.B
【解析】A.煤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碳,其次是氢和氧,故A错误;
B.苯环是平面结构,所有原子都共面。甲基是四面体结构,所以分子中处于同一平面内的碳原子最少有11个,故B正确;
C.芳香烃的主要来源是石油化工的催化重整和裂化,故C错误;
D.石油裂化是提高轻质液体燃料,特别是汽油的产量和质量,裂解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乙烯的产量,故D错误;
故答案:B。
5.C
【解析】A.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大于水中的溶解度,碘和CCl4互溶,不能用分液操作分离,故A错误;
B.乙酸乙酯和乙醇互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B错误;
C.淀粉胶体的胶粒半径小于半透膜的孔径,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而NaCl溶液粒子能透过半透膜,用渗析法可以分离,故C正确;
D.分离氯化钠和氯化铵采用加热的方法分离,是因为氯化铵受热容易分解生成HCl和氨气,属于化学变化,不是升华缘故,故D错误;
故选C。
6.A
【解析】A.不同浓度的草酸和相等浓度的高锰酸钾反应,草酸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这样可以探究相同条件下,溶液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A正确;
B.配制1.00mol·L-1的NaOH溶液,称取4.0g固体NaOH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后冷却至室温后转移至100mL容量瓶,并且要对溶解用的烧杯和玻璃棒进行洗涤2~3次,将洗涤液一并转入容量瓶,若不进行洗涤,溶质的量会减少,所配溶液浓度偏低,实验操作不能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故B错误;
C.大理石和纯碱的化学成分不同,性质不同,与盐酸的反应快慢不同,故不能用题述实验操作探究固体表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C错误;
D.碘遇淀粉变蓝,若实验中淀粉过量或水解不完全,加入碘水反应后的溶液会变蓝,不能证明淀粉是否水解,检验淀粉在稀硫酸催化条件下是否发生水解,取少量的水解液于试管中,应先加入碱中和稀硫酸,再加入少量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观察是否出现砖红色沉淀,若产生砖红色沉淀,则证明淀粉水解,故D错误;
答案选A。
7.D
【解析】A. 同素异形体针对的是单质,H2O 与D2O都为化合物,故A错误;
B. 乙二醇(HOCH2CH2OH)和甘油(CH2OHCHOHCH2OH)结构不相似,前者含有两个羟基,后者含有三个羟基,故B错误;
C. (CH3)2CHCH2CH(CH3)2的名称是 2,4-二甲基戊烷,故C错误;
D. C5H12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分别为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其沸点各不相同,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点睛】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同系物是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
8.A
【解析】A.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质量数为17+20=37,可表示为:37Cl,A正确;
B.图示为乙烷的球棍模型,B错误;
C.氨气的电子式为: ,C错误;
D.次氯酸分子中氧原子共用2对电子,氯原子共用1对电子,其结构式为:H-O-Cl,D错误;
答案选A。
9.D
【解析】A.主链编号起点错误,正确的名称应为2,2-二甲基丁烷,故A错误;
B.主链不是最长的,正确名称为3,3,4 -三甲基己烷,故B错误;
C.主链编号起点错误,正确的名称应为2-甲基丁烷,故C错误;
D.2,2-二甲基丙烷命名正确,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10.A
【解析】A.CH2=CH2与Cl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CH2Cl-CH2Cl,A符合题意;
B.CH3Cl与Cl2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产生CH2Cl2、HCl,B不符合题意;
C.CH3CH3与Cl2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产生CH3CH2Cl、HCl,C不符合题意;
D.CH3—CH2—Br与H2O在NaOH的水溶液中发生取代反应产生CH3—CH2—OH、HBr,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A。
11.A
【解析】由模型可推知,甲为乙烷,乙为乙烯,丙为乙醇,丁为乙酸。
【解析】A.乙烷的一氯代物与五氯代物各1种,二氯代物和四氯代物各2种,三氯代物2种,六氯代物1种,共9种,A项正确;
B.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是发生了加成反应,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发生了氧化反应,原理不同,B项错误;
C.铜是乙醇催化氧化的催化剂,反应质量不变,C项错误;
D.往冰醋酸中加水,最开始醋酸的电离程度大于被水稀释的程度,pH会减小,继续加水,稀释程度大于电离程度,pH会增大但小于7,D项错误;
答案选A。
12.C
【解析】A.葡萄糖中含醛基和羟基,能发生氧化反应,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A项错误;
B.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甘油和高级脂肪酸盐,B项错误;
C.淀粉遇碘变蓝,水解后的溶液中(酸性)加入碘水,变蓝则未全部水解,不变蓝则证明全部水解,因此可用碘水检验淀粉是否水解完全,C项正确;
D.醋酸铅为重金属盐,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醋酸铅溶液发生变性,为不可逆过程,再加水不溶解,D项错误;
答案选C。
13.C
【解析】A.淀粉、纤维素水解只生成葡萄糖,蔗糖水解产生葡萄糖和果糖,A错误;
B.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是高分子化合物,B错误;
C.葡萄糖发生银镜反应时被银氨溶液氧化,利用的是葡萄糖的还原性,C正确;
D.润滑油是矿物油,主要成分为烃类,不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4.C
【解析】A.由乙苯生产苯乙烯,单键变成双键,则该反应为消去反应,A错误;
B.乙苯的含苯环的同分异构体可以是二甲苯,有邻、间、对三种不同结构,也可以是其他不含苯环的物质,B错误;
C.苯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而乙苯不能,所以可用Br2/CCl4鉴别乙苯和苯乙烯,C正确;
D.在苯乙烯中,苯和乙烯均是平面形分子,二者通过共价单键结合,由于碳碳单键的旋转,可共平面的碳原子有8个,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15.D
【解析】A. 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A错误;
B. 乙醇的分子式:C2H6O,B错误;
C. 聚丙烯的结构简式:,C错误;
D. 乙烯为平面构型,含碳碳双键,球棍模型正确,D正确;
故选D。
16. B C
【解析】(1)从组成上看,两种有机物分子式相同,但CH3CH===CH(CH2)2CH3和C2H5CH===CHC2H5的碳碳双键位置不同,属于位置异构,答案为:B;
(2)从组成上看,两种有机物分子式相同,CH3COOH和HCOOCH3的官能团不同,属于官能团异构,答案为:C。
17. A E F D C G
【解析】①CO2是酸性氧化物可与碱溶液反应,除去CO中混有的CO2可将混合气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进行洗气,故选A;
②水和乙醇的沸点不同,水和乙醇互溶,用75%的医用酒精制无水乙醇,可用蒸馏的方法,故选E;
③碘易溶于有机溶剂,可用萃取的方法提取碘水中的碘,故选F;
④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增大不明显,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明显增大,从氯化钠和硝酸钾混合液中提取氯化钠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故选D;
⑤泥沙不溶于水,可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泥沙,故选C;
⑥植物油和水二者互不相溶,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选G;
【点睛】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实验,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分离原理及混合物分离方法的选择为解答的关键,易错点③提取碘水中的碘不能用过滤的方法。
18.(1)
(2)
(3)+Br2+HBr
(4)
(5)2Cu(OH)2+NaOH+CH3CHOCu2O↓+CH3COONa+3H2O
【解析】略
19. 碎瓷片可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促进石蜡油分解 产物中的气体一定不都是烷烃 因为烷烃是饱和烃,与甲烷性质相似,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也不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在气体产物燃烧火焰的上方罩一干冷烧杯,若烧杯内壁有水珠,证明有氢元素;在火焰的上方罩一内壁附着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若出现浑浊现象,证明含有碳元素
【解析】石蜡油在碎瓷片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的产物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一定有不饱和烃(烯烃或乙烯)生成,据此分析解答。
【解析】(1)石蜡油分解较缓慢,加热碎瓷片能加快反应速率,碎瓷片还能吸收热量而积蓄热量从而促进石蜡油分解,起到催化剂作用;故答案为:碎瓷片可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促进石蜡油分解;
(2)已知产物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也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则产物中的气体一定不都是烷烃,还有不饱和烃(烯烃或乙烯);故答案为:产物中的气体一定不都是烷烃;因为烷烃是饱和烃,与甲烷性质相似,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也不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3)将气体产物点燃,并检验燃烧产物中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故答案为:在气体产物燃烧火焰的上方罩一干冷烧杯,若烧杯内壁有水珠,证明有氢元素;在火焰的上方罩一内壁附着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若出现浑浊现象,证明含有碳元素。
【点睛】在石蜡油的分解实验中,产物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也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只能说明气体产物中含有不饱和烃,不能直接说明有乙烯生成,要证明有乙烯生成,还需进一步用实验证明,这是学生们的易错点。
20. 棉 毛 丝 麻
【解析】天然纤维是自然界原有的或经人工培植的植物上、人工饲养的动物上直接取得的纺织纤维,是纺织工业的重要材料来源,天然纤维主要有棉、毛、丝、麻等。
21. CH3CH2C(CH3)2C(CH3)3 CH3CH(CH3)CH2CH2CH(CH3)CH2CH3 CH3CH(CH3)CH(CH3)CH2CH2CH(CH2CH3)2 C6H14 C7H12 2,3-二甲基戊烷 碳碳双键、醛基
【解析】(1)烷烃分子中C原子之间以单键结合,剩余价电子全部与H原子结合,根据C原子价电子是4,结合烷烃系统命名方法书写物质结构简式;
(2)根据C原子价电子是4,每个拐点和顶点都是1个C原子,书写物质分子式;
(3)在键线式表示时,拐点和顶点表示1个C原子,单线表示碳碳单键,双线表示碳碳双键,据此书写物质的键线式表示;
(4)根据烷烃的系统命名方法对化合物命名;
(5)根据官能团的结构确定其名称,碳碳双键发生加成反应,双键变单键,然后彼此结合形成高分子化合物。
【解析】(1)①2,2,3,3-四甲基戊烷结构简式是:CH3CH2C(CH3)2C(CH3)3;
②2,5-二甲基庚烷的结构简式是:CH3CH(CH3)CH2CH2CH(CH3)CH2CH3;
③2,3-二甲基-6-乙基辛烷结构简式是:CH3CH(CH3)CH(CH3)CH2CH2CH(CH2CH3)2;
(2)①分子中含有6个C原子,由于分子中C原子间全部以单键结合,属于烷烃,分子式是C6H14;
②分子中含有7个C原子,含有1个环和1个碳碳双键,因此该不饱和烃比烷烃少结合4个H原子,故其分子式是C7H12;
(3)①的键线式表示为:;
②CH3CH=CHCH3的键线式表示为:;
(4)有机物CH3CH(C2H5)CH(CH3)2分子中最长碳链上含有5个C原子,从右端开始给主链上C原子编号,以确定支链的位置,该物质的名称是2,3-二甲基戊烷;
(5)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碳碳双键、醛基;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在发生加聚反应时,不饱和碳碳双键中较活泼的键断开,然后这些不饱和C原子彼此结合,形成很长碳链,C原子变为饱和C原子,就得到相应的高聚物,故所得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方法、物质结构的表示及反应特点。掌握有机物基础知识及C原子成键特点是本题解答的基础。
22. 2
【解析】的同分异构体中,含结构的分别有和;核磁共振氢谱图上只有一组峰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2;。
23.(1)
(2)CH3CH2CH3
(3)C14H30
(4) 2 CH3CH2CH2CH3、
(5) 正戊烷 C(CH3)4
【解析】(1)
乙烷的分子式为,其结构式为;
(2)
丙烷的分子式为,其结构简式为;
(3)
由烷烃的分子通式(n为正整数)可知,,,其分子式为;
(4)
由烷烃的分子通式可知,,,的同分异构体有2种,分别为和;
(5)
分子式为的直链烷烃的习惯命名为正戊烷, 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的同分异构体则其分子中只有一种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其结构简式为C(CH3)4。
24.(1) 取代反应
(2) CH2=CH2+H2O BrCH2CH2Br 加成反应
(3) nCH3-CH=CH2 加聚反应
(4) +HNO3 +H2O 取代反应
(5)CH2=CH2+H2O CH3CH2OH
(6)
【解析】(1)CH4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反应生成一氯取代物为一氯甲烷、同时生成HCl,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2)将乙烯通入溴水中可生成BrCH2CH2Br,化学方程式为:CH2=CH2+H2O BrCH2CH2Br;反应类型加成反应。
(3)CH3-CH=CH2在催化剂条件下生成聚丙烯,化学方程式为:nCH3-CH=CH2 ;反应类型为加聚反应。
(4)苯与硝酸在催化剂条件下发生硝化反应生成硝基苯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HNO3 +H2O;反应类型取代反应。
(5)乙烯与水的加成反应可生成CH3CH2OH,化学方程式为:CH2=CH2+H2O CH3CH2OH。
(6)CH2=CH-CH=CH2与足量Br2反应后的产物为。
25. D D B
【解析】(1)甲烷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多步取代反应,但多步取代反应是同时进行且各步反应都是可逆反应,所以得到的产物与甲烷和氯气的物质的量之比无关,故得到的产物为、、、、,故D正确。故答案:D。
(2)甲烷最简单的同系物乙烷与氯气发生多步取代反应,生成物的化学式可能有、、、、、和,共7种,故D正确。故答案:D。
(3)经过几个小时的反应后,氯气被消耗,U形管左端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生成的极易溶于水,所以压强减小,U形管右端的玻璃管中液面降低。故B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