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无处不在[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恐龙无处不在[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1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7-09-12 22:3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8张PPT。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 通川区第八中学 邓鸿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响铃》是他的一篇科幻小说,《新疆域》是他晚年的科普著作。本课两篇科普短文都选自他的《新疆域》,并同在“地球科学新疆域”章节里,内容上有一定的关联,说明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简介自学这篇短文,思考下列问题:
1、这篇文章主要说明一个什么问题?
2、课文说明对象涉及哪两个学科?从中我们可以明白一个什么道理?恐龙无处不在A、不同的科学领域是紧密相连的。
B、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C、恐龙化石为什么会在南极被发现?
D、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E、南极恐龙化石发现,为支持地壳“板块理论”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佐证。1、这篇文章主要说明一个什么问题?下列哪个可以作为答案?2、课文说明对象涉及哪两个学科?从中我们可以明白一个什么道理?A、涉及的学科:
生物学(恐龙)——地质学(板块理论)
B、道理: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里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作者首先发现问题: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恐龙并不适应南极气候—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然后进行假设推理:是大陆的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提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推断“泛大陆”形成时,所有陆地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中,适合恐龙生活。
进一步推断“泛大陆”后来又分裂成四部分—于是每一块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文章思路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