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2020年小升初语文质量监测试卷
一、选择题(12分)
1.(小升初)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石蕊(xīn) 头涔涔(cén) 万象更新(ɡēnɡ)
B.栅栏(zhà) 白云观(ɡuàn) 翻箱倒柜(dǎo)
C.焚烧(fénɡ) 被难日(nàn) 重见天日(chónɡ)
D.徘徊(huái) 一大匙(chí) 雨雪霏霏(yǔ)
2.(小升初)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见微知著 著书立说
B.蜂拥而至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C.一丝不苟 苟利于民,不必古法
D.为是其智弗若与 孰为汝多知乎
3.(小升初)下列各项中,诗句、传统节日和习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寒食节——不能生火做饭
B.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重阳节——登高、插茱萸
C.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端午节——食粽、赛龙舟
D.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节——赏月、吃月饼
4.(小升初)下列句子中,表达方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B.我摘下一颗杨梅就往嘴里送,哎呦喂,酸得我的牙都快掉了。
C.时间仿佛离了弦的箭,一去不复返了。
D.校园里寂静无人时,我像做贼一样溜到报栏前,傻乎乎地笑着。
5.(小升初)下列关于口语交际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兴发言不能打草稿,但要打腹稿。
B.组织辩论需要选择有分歧的话题。
C.辩论时要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对方讲什么,不重要。
D.辩论时,虽然是双方较量,唇枪舌剑,但也要注意用语文明。
6.(小升初)制作成长纪念册时,小静采用“栏目式”进行分类整理,已有的栏目名称为:
最后一栏,她打算放入自己在演奏钢琴、主持节目时的照片,以及自己的书法获奖作品。请为她选择一个最适合的栏目名称。( )
A.才艺集锦 B.多彩生活 C.我的特长 D.艺术万花筒
二、书写展示(8分)
7.(小升初)观察下面的字,再照着写一写。请用楷体或行楷规范抄写,注意格式规范。
三、积累运用(20分)
8.(小升初)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还记得刚入学的你们,是多么天真yòu zhì :喜欢到cǎo cónɡ 里去捉xī shuài ,喜欢把各色的bō li 弹珠收藏,小脑袋里总是冒出许多bù kě sī yì 的línɡ ɡǎn ……而今,这màn chánɡ 的六年时光即将逝去。告别童年,你们无需tàn xī ,迎接未来,你们信心满怀。向着新的mù biāo 出发吧,追风的少年!
9.(小升初)按课文内容填空。
(1)【名句积累】何当金络脑, 。
粉身碎骨浑不怕, 。
,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三首古诗都是 (①送别诗 ②咏物诗 ③思乡诗)。(请填入序号)三位诗人分别通过咏叹 、 、 ,表达了自己的人生志向。
(2) 【名著阅读】卡尔维诺认为,《 》无疑是一部值得逐字逐行重读的经典小说。
(3)《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美国作家 。这部作品中令你印象深刻的故事情节是 ,在你心目中,汤姆·索亚是个 的孩子。阅读这样人物较多的名著,我们可以采用画 的方法,先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
四、阅读理解(30分)
(小升初)课内阅读
①“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②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花生仁儿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③“怎么,黑的!”八儿同时想起了染缸里的脏水。
④“枣子同赤豆搁多了。”妈妈解释的结果,是拣了一枚大得特别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
10.这几段话节选自课文《腊八粥》,作者 。“腊八”具体是指农历 ,按习俗,这一天不仅要熬腊八粥,还要泡 。
11.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喝粥”两件事,其中, 写得比较详细, 写得比较简略。上面①②两段话写的是八儿在 时的情景。这“锅中的一切”,符合八儿猜想是 栗 子 、 、 和 的样子;让他出乎意料的是 。
12.判断题。(用“正确”“错误”表示 )
①老舍在《北京的春节》里写到,“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说明熬制腊八粥的食材非常丰富。
②第②段话用八儿的视角和口吻来写腊八粥,既写出了腊八粥的美味诱人,又使文章充满童真童趣,新奇自然。
③今日的粥让八儿想起了染缸里的脏水,是因为妈妈熬粥的时间太长了。
(小升初)课外阅读。
雪山小太阳
①这个故事发生在1935年6月的夹金山。夹金山山峦起伏,白雪皑皑。狂风夹杂着大片的雪花翻卷咆哮,凛冽的空气中,雪山似乎也在颤栗。
②红军已经走了整整八个月了。寒冷、饥饿侵袭着这支队伍。战士们冻得直打哆嗦,他们把能穿的全都穿上了,身上包着被子,裹着毯子,披着油布,以此⑴(A.防御 B.抵御)刺骨的寒风。有的小战士捡到了一张破旧的老羊皮,披在了身上;还有个战士找来枯草和破布绑在脚上,当做棉鞋。在这片神灵都敬畏的土地上,大家都拼尽全力,互相搀扶,互
相照顾,艰难地一步步前进。
③走着走着,有个战士突然倒下了。同志们赶紧上前搀扶,但是一摸他的身子,已经冰凉了。大家含着热泪,在冰雪上刨一个坑,安放下战友的遗体,再用雪埋起来。凛冽的寒风刮得更猛了,似乎⑵(A.席卷 B.占据)了整个天地。战士们默默伫立在风雪中,心中掠过丝丝悲伤,好些战士的脸上黯然无光。
④突然,风雪中传来一阵充满活力的歌声:夹金山高又高,坚持一下胜利了!翻过雪山是晴天,嘿!太阳暖和和,战士笑呵呵……
⑤歌声穿透风雪,驱散了寒冷与疲惫,给前进中的队伍带来阵阵暖意。大家抬头望去,山坡上一个小小的红色的身影跳着、唱着,挥舞着手里的快板,快乐的身影像一团跳动的火焰。“我们的小太阳又升起来了!”战士们笑了。
⑥这名唱歌的女孩儿是红军队伍里的小卫生员,谁也不知道她的名字。她穿着一件红色的毛衣,长及膝盖,红艳艳的颜色在雪地里分外耀眼。一路上,女孩儿把行进中的故事编成歌谣,边走边唱,鼓舞着大家前进,大家就开玩笑地叫她“小太阳”。
⑦队伍接近山顶了,空气越来越稀薄,连呼吸都困难。很多同志因为疲惫和饥饿坐在了雪地上,这一坐,便成了冰雪的雕像。红毛衣也抵挡不住寒冷的侵袭,“小太阳”的脚步也越来越迟缓。突然,她发现路边坐着一个受伤的战士,把头埋进臂弯里像在打瞌睡。在这里,停顿就意味着死亡。“小太阳”拼命地摇着他:“快醒来,别睡着了!”战士只是⑶(A.语无伦次 B.含糊不清)地说:“冷,冷……”
⑧队伍依然缓缓地前进着。有人突然发现,队伍里不见了那个快乐的红色身影。干部休养连的战士们到处寻找,在半山坡的雪地里,看到这个年少的卫生员静静地躺在那里——她小小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但目光中却依然透露出一丝快乐和坚毅。她身上只穿了一件单薄的军衣,已经没有了生命的气息。
⑨在担架上,战士们找到了那件红艳艳的大毛衣,它穿在一个受伤的战士身上。伤员流着泪回忆起那一幕:他困乏时坐在雪地里,只觉得有一抹红色靠近他,拼命地拉着他,摇着他。对了,他还听见了熟悉的歌声——翻过雪山是晴天,嘿!太阳暖和和,战士笑呵呵……所有人都⑷(A.沉默 B.沉郁)了。
⑩伤员脱下红毛衣,郑重地铺在雪地上。它像女孩快乐的微笑,舒展在茫茫雪地中。仰首望去,夹金山的峰顶已经微现阳光,太阳红彤彤,照在皑皑白雪之上,映出一道道金色的光芒。
13.联系上下文,选择合适的词语。
14.根据短文内容填表。“战士们的情绪”一栏请打“√”选择。
自然段 概括内容 战士们的情绪
② 战士们艰难前进。
③
④-⑥
⑦-⑧
⑨ 伤员流泪回忆。
⑩ 伤员悼念女孩,峰顶微现阳光。
15.第②自然段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找出群体描写的句子和个体描写的句子。
16.读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完成填空。
①这两个句子都属于 描写。
②开头的一句描写了 ,突出了 。
③细读结尾的一句,这样写的好处是 。
17.读第⑨自然段,联系上下文,“小太阳”为伤兵做了什么?(请写出两点)
18.选择填空,并回答问题。
A.外貌 B.神态 C.言行
①她穿着一件红色的毛衣,长及膝盖,红艳艳的颜色在雪地里分外耀眼。
②“小太阳”拼命地摇着他:“快醒来,别睡着了!”
③她小小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但目光中却依然透露出一丝快乐和坚毅。
联系以上描写,你觉得“小太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五、习作(30分)
19.(小升初)题目:教诲
提示:你的成长,离不开父母长辈、校长老师的言传身教。提到“教诲”,你会想起哪件事?哪个人?哪句话?请回忆事情的经过,把你的那一次成长经历写下来。
要求:①书写规范,语句通顺,把事情写完整,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②字数在400字以上,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六、发展题(20分)
20.(小升初)忆英雄人物。
一百年风雨兼程,一百年苦难辉煌。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让我们一起回顾课本中的红色篇章,缅怀英烈,铭记历史。请根据内容提示写出相关课题和人物。
课文片段 课题 人物
⒈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七十二刀。”
⒉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⒊“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
⒋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小升初)读经典古文。
猴 弈
西番①有二仙,弈于山中树下,一老猴于树上日窥其运子之法,因得其巧。国人闻而往观,仙者遁去,猴即下与人弈,遍国中莫之胜。国人奇之,献于朝②。上诏③,征能弈者与之较,皆不敌。或言杨靖善弈,时杨靖以事系④于狱,诏释出之。靖请以盘贮桃,置于猴前。猴心牵于桃,无心弈,遂败。
注释:①西番:古代对西域一带的泛称。 ②朝:朝廷。 ③上诏:皇帝下诏书。 ④系:拘囚
21.联系上下文,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巧: 遁: 或: 之:
22.写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
23.判断题。(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老猴善弈是因为它常常偷看仙人下棋。
②杨靖赢了老猴的原因是他的棋艺确实比老猴高强。
③文中的老猴和《学弈》中“思援弓缴而射之”的人失败原因相似。
24.从这则寓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A项中“石蕊(xīn)”应读 ruǐ;
B项中加点字读音正确;C
项“焚烧(fénɡ)”应读fén;
D项“雨雪霏霏(yǔ)”应读yù xuě fēi fēi。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汉字读音掌握能力。作答时要对于多音字要结合词语中汉字的意思进行正确作答,对于容易选择错误的汉字读音,要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加强识记,才能顺利作答。
2.【答案】B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A项“见微知著”中“著”是“明显”的意思;“著书立说”中“著”是“撰写”的意思;
B项中“蜂拥而至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这两句中“至”都是“到”的意思;
C项“一丝不苟”的“苟”是马虎的意思;“苟利于民,不必古法”中“苟”是如果的意思;
D项“为是其智弗若与 ”中“为”是因为的意思;“孰为汝多知乎”中“为”是认为的意思。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义的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句子表达的意思,根据句意体会这个字在句子中的意思,做出选择。然后把字义带入句子中看是否符合,检验自己的判断。
3.【答案】C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诗句以及相关的传统节日、习俗;ABD三项中对诗句的理解、表述都是正确的;
C项中“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出自唐代杜牧《清明》,主要描写了清明节扫墓、祭奠先人以及踏青的习俗,这项理解和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学习积累,根据题目内容和名句所描述的传统节日,进行准确作答,做出正确选择。
4.【答案】D
【知识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句子,ABC三项中句子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进行表达;
D项中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描写,与其他三句的表达方法不同。
故答案为:D。
【点评】题目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根据每一选项中句子的特点,进行分析和判断,确定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做出正确选择。
5.【答案】C
【知识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句子,结合相关知识,ABD三项中句子表述是正确的;
C项中表述不正确,辩论中只有认真听清对方的发言,才能抓住对方的漏洞,有针对性的进行反击和争辩,这项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对相关语文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语文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6.【答案】A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结合题目内容,根据“自己在演奏钢琴、主持节目时的照片,以及自己的书法获奖作品”等内容,可以用“才艺集锦”作为栏目名称。
故答案为:A;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作答时首先要认真读懂题目的意思,然后根据题目内容确定所填词语应表达的含义,然后结合平时对词语意思的理解,做出正确选择。
7.【答案】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
【知识点】字形
【解析】【分析】书写时要把每个字写正确、规范。“卵石”的“卵”是左右结构,注意里面点的位置;“臻”是至字旁,右边是“秦”,“锤”是金字旁,右边是“垂”;笔画较多的字要写的紧凑,笔画较少的字要写得舒展。
故答案为: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书写能力,作答时要特别注意句子中的易错字,注意形近字的区别,把每个字写正确,写上标点符号。同时注意写完之后认真核对和检查,不要掉字、添字。
8.【答案】幼稚;草丛;蟋蟀;玻璃;不可思议;灵感;漫长;叹息;目标
【知识点】拼音;词形
【解析】【分析】“幼稚”的“稚”是禾木旁,右边是隹;“草丛”的“草”是草字头,下面是“早”;“蟋蟀”都是虫字旁,左右结构;“玻璃”都是王字旁,“璃”笔画较多要正确书写;“不可思议”的“议”是言字旁,右边是“义”;“灵感”的“感”上面是“咸”下面是“心”;“漫长”的“漫”是三点水,左右结构;“叹息”的“息”上面是“自”,下面是“心”;“目标”的“标”是木字旁,右边是“示”。
故答案为:幼稚;草丛;蟋蟀;玻璃;不可思议;灵感;漫长;叹息;目标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正确拼读和词语书写能力。作答时要首先把拼音拼读正确,注意区分有同音字和同音词的情况;书写时要注意易错字的笔画和结构,把每个字写正确,即可顺利作答。
9.【答案】(1)快走踏清秋;要留清白在人间;千磨万击还坚劲;②;马;石灰;竹子
(2)宾逊漂流记
(3)马克吐温;汤姆周末被罚刷墙;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人物关系图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诗文朗读、默写、翻译;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1)“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出自唐代李贺《马诗》,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给它戴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明代于谦《石灰吟》,意思是经历千锤万凿而出了深山,经历烈火焚烧也如同平常一样。即使粉身碎骨也完全不害怕,只要留下清清白白在人间。“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清代郑燮《竹石》,意思是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这三首都是咏物诗,结合对马、石灰、竹子的描写,表达自己的人生志向和崇高节操。
(2)结合日常学习和积累可知,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说,鲁滨逊漂流记无疑是一部值得逐字逐行重读的小说。
(3)《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汤姆因为调皮,周末被罚刷墙的经历,让人印象深刻;汤姆·索亚是一个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孩子,文中人物较多,可以采用画人物关系图的方法,理清人物关系。
故答案为:(1)快走踏清秋;要留清白在人间;千磨万击还坚劲;②;马;石灰;竹子;(2)鲁滨逊漂流记;(3)马克吐温;汤姆周末被罚刷墙;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人物关系图;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古诗和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背诵和默写能力,也涉及课文理解的内容。作答时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对诗句和课文的理解,以及自己课外阅读中积累的古代文学知识进行准确作答,答案要规范,书写要正确。
【答案】10.沈从文;腊月初八;腊八蒜
11.等粥;喝粥;等粥;饭豆;花生仁;锅巴;粥的颜色是深褐
12.正确;正确;错误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课内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0.阅读语段,这段话出自课文《腊八粥》,作者是沈从文;“腊八”指农历腊月初八,这一天要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这些是都传统习俗。
故答案为:沈从文;腊月初八;腊八蒜;
11.结合课文内容,对等粥写的比较详细,对喝粥写得比较简略,上面的①②自然段是描写八儿在等粥的情景,“这锅中的一切”,栗子、饭豆、花生仁、锅巴都是符合八儿猜想的样子,出乎意料的是粥的颜色是深褐。结合文中句子,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等粥;喝粥;等粥;饭豆、花生仁、锅巴;粥的颜色是深褐;
12.结合课文内容,①“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说明腊八粥的食材丰富,这项表述正确。②阅读弟儿自然段,这段写八儿看到的八宝粥,用八儿的口吻和视角来写,充满童趣,这项表述正确;③枣子同赤豆搁多了。所以腊八粥变成了深褐色,这项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①正确;②正确;③错误
【答案】13.B;A;B;A
14.战友牺牲,悲伤;战士们听到“小太阳”的歌声,战士们笑了;小太阳”为了救战友而失踪,战士们很着急
15.红军已经走了整整八个月了。寒冷、饥饿侵袭着这支队伍。战士们冻得直打哆嗦,他们把能穿的全都穿上了,身上包着被子,裹着毯子,披着油布,以此抵御刺骨的寒风。
有的小战士捡到了一张破旧的老羊皮,披在了身上;还有个战士找来枯草和破布绑在脚上,当做棉鞋。
16.环境;狂风和大雪;天气的寒冷和环境的恶劣;赞美“小太阳”舍己为人的英雄精神,与文中对“小太阳”的描写相呼应。
17.小太阳”把自己的红毛衣给受伤的战士穿,还为受伤战士唱歌,鼓励战士要勇敢地活下去。
18.A;C;B
【知识点】记叙文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3.“以此⑴(A.防御 B.抵御)刺骨的寒风”应选“抵御”,是抵挡的意思;“似乎⑵(A.席卷 B.占据)了整个天地”这句应该选择“席卷”,指风速很快;“战士只是⑶(A.语无伦次 B.含糊不清)地说:“冷,冷……”这句应该选择“含混不清”,描写战士因为寒冷失去意识的状态;“所有人都⑷(A.沉默 B.沉郁)了。”这句应该选择“沉默”了,指没有人说话。
故答案为:B;A;B;A
14.第③段写战友牺牲,战士们情绪“悲伤”;④-⑥段写战士们听到“小太阳”的歌声,战士们笑了;⑦-⑧段写“小太阳”为了救战友而失踪,战士们很着急地寻找;第⑨段写伤员流泪回忆,战士们很难过;第⑩段写伤员悼念女孩,峰顶微现阳光。战士们情绪很受感动。
故答案为:战友牺牲,悲伤;战士们听到“小太阳”的歌声,战士们笑了;小太阳”为了救战友而失踪,战士们很着急
15.结合文中第②段,“军已经走了整整八个月了。寒冷、饥饿侵袭着这支队伍。战士们冻得直打哆嗦,他们把能穿的全都穿上了,身上包着被子,裹着毯子,披着油布,以此抵御刺骨的寒风。”这是群体描写;“有的小战士捡到了一张破旧的老羊皮,披在了身上;还有个战士找来枯草和破布绑在脚上,当做棉鞋。”这是个体描写。
故答案为:群体描写:红军已经走了整整八个月了。寒冷、饥饿侵袭着这支队伍。战士们冻得直打哆嗦,他们把能穿的全都穿上了,身上包着被子,裹着毯子,披着油布,以此抵御刺骨的寒风。个体描写:有的小战士捡到了一张破旧的老羊皮,披在了身上;还有个战士找来枯草和破布绑在脚上,当做棉鞋。
16.这两句都是环境描写,第一句描写了狂风和大雪,写出了当时天气的寒冷和环境的恶劣;结尾最后一句,用阳光代表了红军战士坚强和“小太阳”舍己为人的英雄精神,与文中对“小太阳”的描写相呼应。
故答案为:环境;狂风和大雪;天气的寒冷和环境的恶劣;赞美“小太阳”舍己为人的英雄精神,与文中对“小太阳”的描写相呼应。
17.结合第⑨段内容,“小太阳”把自己的红毛衣给受伤的战士穿,还为受伤战士唱歌,鼓励战士要勇敢地活下去。结合文中句子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小太阳”把自己的红毛衣给受伤的战士穿,还为受伤战士唱歌,鼓励战士要勇敢地活下去。
18.分析题干可知,①这句是对“小太阳”的外貌描写;②这句是对“小太阳”救助战士的“言行”的描写;③这句是对“小太阳”牺牲后的神态描写。
故答案为:A;C;B
19.【答案】 教 诲
人在生活中不断成长,在生活中吸收教诲,奋力前进。可就是那次无声的教诲,令我记忆犹新。
暑假里的一天,妈妈送我去乡下体验生活,把我送到一对老夫妇家。
水汪汪的田埂上,爷爷扛着犁走在前面,我牵着大水牛跟在后面,奶奶在屋里打扫。爷爷在走路时,步子矫健、平稳,且有节奏;我牵着水牛,哼着小曲儿,欣赏着天边编织的变幻离奇的图案;水牛边走,边贪婪地啃着路边的青草,或发出几声劳累后那欢快的“哞哞”的叫声。
忽然,走在前面的爷爷“哎呀”了一声,跷起一只脚,犁也被扔在了地上。我一惊,忙跑过去,看到爷爷跷起的脚上扎了一块玻璃碴儿,看上去扎得很深,我忙蹲下,把玻璃碴儿慢慢拔了出来,一股殷红的血也随着玻璃碴儿流了出来。我生气地骂了一句:“这该死的玻璃碴儿!”随手一扔,玻璃碴儿“嗖”地在空中划了一道弧线后,“吧嗒”一声掉进了田里,水面激起几道波浪发,随后便平静了。
我站起身来准备扶爷爷回去,不料爷爷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看了我一眼,转过身,走进水田里,弯下腰,在水里慢慢地摸着,摸得很认真、很小心。我迷惑而担心地问:“爷爷,您在摸什么呀?您这样伤口会发炎的。”爷爷没有理我,仍在摸着。我困惑不解,站在田埂上呆呆地看着。大水牛此时也停止了吃草,望着爷爷,大概也是对主人异常的举动感到不解吧。过了一会儿,爷爷的手慢慢从水里抽了出来,捧着一把稀泥,顿了顿,在水中洗了洗,这时,我看清了,爷爷的手里捧着的是一块玻璃碴儿。这不正是我刚才扔掉的那块吧?爷爷直起腰,慢慢地挪着步子上了田埂。
刹那间,我的脸窘得发烫。爷爷脸色凝重,小心翼翼地把玻璃碴儿放进了上衣口袋,然后扛起了犁。
夕阳西下,晚霞已布满天空,整个天际一片通红。田埂上,仍然走着爷爷、我、大水牛。大水牛嗒嗒的蹄声敲击着我的心,就是这一件小事,就是这个无声的教诲,给了我深刻的启迪,它让我一直铭记在心。
【知识点】叙事
【解析】【分析】题目要求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成长经历,写一写自己受到的别人的“教诲”,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作答,把事情结果写具体,写出自己从中学会了什么。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围绕题目要求,紧紧抓住“教诲”来写,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和领悟思考,讲述爷爷用行动教育我要处处为他人着想的经历,作文中心突出,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
20.【答案】《军神》;刘伯承;《十六年前的回忆》;李大钊;《青山处处埋忠骨》;毛泽东;《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董存瑞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①结合题干中的“沃克医生”“七十二刀“可知,这段出自课文《军神》,这是对刘伯承的描写。②结合题干中的“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可知,这段出自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这是对父亲李大钊的描写。③结合题干中的“主席”“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可知,这段出自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这是对毛泽东主席的描写。结合题干中的“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可知,这段出自课文《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这是对董存瑞的动作和语言描写。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和理解,结合课文的中的人物对题目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即可顺利作答。
【答案】21.技巧;隐去;有人;代指猴子
22.皇帝下诏书,征集能下棋的人与猴子比赛,都不能取胜。
23.正确;错误;正确
24.做事要集中精力,专心致志,也说明遇事要开动脑筋,才能想出办法。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文言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21.“因得其巧”: 学到了他们的(运用棋子)技巧的缘故。“巧”是技巧的意思。“仙者遁去”:仙人隐去。“遁”指隐去的意思。“或言杨靖善弈”:有人说有个叫杨靖的人擅长下棋。“或”指“有人”。“遍国中莫之胜”: 全国上下没有人能赢(它) 。“之”是代词,指猴子。
故答案为:技巧;隐去;有人;代指猴子
22.“上诏,征能弈者与之较,皆不敌。”结合注释,“之”指猴子,“较”是较量、比赛的意思;“敌”是胜过的意思。这句话意思是:皇帝下诏书,征集能下棋的人与猴子比赛,都不能取胜。
故答案为:皇帝下诏书,征集能下棋的人与猴子比赛,都不能取胜。
23.结合原文内容,①因为猴子常看仙人下棋,学习了技巧,所以善弈,这项表述正确;②杨靖赢了老猴的原因是因为他用桃子吸引了猴子的注意力,所以猴子下棋失利,这项表述错误。③文中的老猴和“《学弈》中“思援弓缴而射之”的人失败原因”相同,都是因为精力不集中,这项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①正确;②错误;③正确;
24.结合故事内容,说明做事要集中精力,专心致志,也说明遇事要开动脑筋,才能想出办法。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做事要集中精力,专心致志,也说明遇事要开动脑筋,才能想出办法。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2020年小升初语文质量监测试卷
一、选择题(12分)
1.(小升初)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石蕊(xīn) 头涔涔(cén) 万象更新(ɡēnɡ)
B.栅栏(zhà) 白云观(ɡuàn) 翻箱倒柜(dǎo)
C.焚烧(fénɡ) 被难日(nàn) 重见天日(chónɡ)
D.徘徊(huái) 一大匙(chí) 雨雪霏霏(yǔ)
【答案】B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A项中“石蕊(xīn)”应读 ruǐ;
B项中加点字读音正确;C
项“焚烧(fénɡ)”应读fén;
D项“雨雪霏霏(yǔ)”应读yù xuě fēi fēi。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汉字读音掌握能力。作答时要对于多音字要结合词语中汉字的意思进行正确作答,对于容易选择错误的汉字读音,要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加强识记,才能顺利作答。
2.(小升初)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见微知著 著书立说
B.蜂拥而至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C.一丝不苟 苟利于民,不必古法
D.为是其智弗若与 孰为汝多知乎
【答案】B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A项“见微知著”中“著”是“明显”的意思;“著书立说”中“著”是“撰写”的意思;
B项中“蜂拥而至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这两句中“至”都是“到”的意思;
C项“一丝不苟”的“苟”是马虎的意思;“苟利于民,不必古法”中“苟”是如果的意思;
D项“为是其智弗若与 ”中“为”是因为的意思;“孰为汝多知乎”中“为”是认为的意思。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义的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句子表达的意思,根据句意体会这个字在句子中的意思,做出选择。然后把字义带入句子中看是否符合,检验自己的判断。
3.(小升初)下列各项中,诗句、传统节日和习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寒食节——不能生火做饭
B.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重阳节——登高、插茱萸
C.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端午节——食粽、赛龙舟
D.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节——赏月、吃月饼
【答案】C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诗句以及相关的传统节日、习俗;ABD三项中对诗句的理解、表述都是正确的;
C项中“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出自唐代杜牧《清明》,主要描写了清明节扫墓、祭奠先人以及踏青的习俗,这项理解和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学习积累,根据题目内容和名句所描述的传统节日,进行准确作答,做出正确选择。
4.(小升初)下列句子中,表达方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B.我摘下一颗杨梅就往嘴里送,哎呦喂,酸得我的牙都快掉了。
C.时间仿佛离了弦的箭,一去不复返了。
D.校园里寂静无人时,我像做贼一样溜到报栏前,傻乎乎地笑着。
【答案】D
【知识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句子,ABC三项中句子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进行表达;
D项中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描写,与其他三句的表达方法不同。
故答案为:D。
【点评】题目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根据每一选项中句子的特点,进行分析和判断,确定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做出正确选择。
5.(小升初)下列关于口语交际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兴发言不能打草稿,但要打腹稿。
B.组织辩论需要选择有分歧的话题。
C.辩论时要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对方讲什么,不重要。
D.辩论时,虽然是双方较量,唇枪舌剑,但也要注意用语文明。
【答案】C
【知识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句子,结合相关知识,ABD三项中句子表述是正确的;
C项中表述不正确,辩论中只有认真听清对方的发言,才能抓住对方的漏洞,有针对性的进行反击和争辩,这项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对相关语文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语文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6.(小升初)制作成长纪念册时,小静采用“栏目式”进行分类整理,已有的栏目名称为:
最后一栏,她打算放入自己在演奏钢琴、主持节目时的照片,以及自己的书法获奖作品。请为她选择一个最适合的栏目名称。( )
A.才艺集锦 B.多彩生活 C.我的特长 D.艺术万花筒
【答案】A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结合题目内容,根据“自己在演奏钢琴、主持节目时的照片,以及自己的书法获奖作品”等内容,可以用“才艺集锦”作为栏目名称。
故答案为:A;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作答时首先要认真读懂题目的意思,然后根据题目内容确定所填词语应表达的含义,然后结合平时对词语意思的理解,做出正确选择。
二、书写展示(8分)
7.(小升初)观察下面的字,再照着写一写。请用楷体或行楷规范抄写,注意格式规范。
【答案】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
【知识点】字形
【解析】【分析】书写时要把每个字写正确、规范。“卵石”的“卵”是左右结构,注意里面点的位置;“臻”是至字旁,右边是“秦”,“锤”是金字旁,右边是“垂”;笔画较多的字要写的紧凑,笔画较少的字要写得舒展。
故答案为: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书写能力,作答时要特别注意句子中的易错字,注意形近字的区别,把每个字写正确,写上标点符号。同时注意写完之后认真核对和检查,不要掉字、添字。
三、积累运用(20分)
8.(小升初)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还记得刚入学的你们,是多么天真yòu zhì :喜欢到cǎo cónɡ 里去捉xī shuài ,喜欢把各色的bō li 弹珠收藏,小脑袋里总是冒出许多bù kě sī yì 的línɡ ɡǎn ……而今,这màn chánɡ 的六年时光即将逝去。告别童年,你们无需tàn xī ,迎接未来,你们信心满怀。向着新的mù biāo 出发吧,追风的少年!
【答案】幼稚;草丛;蟋蟀;玻璃;不可思议;灵感;漫长;叹息;目标
【知识点】拼音;词形
【解析】【分析】“幼稚”的“稚”是禾木旁,右边是隹;“草丛”的“草”是草字头,下面是“早”;“蟋蟀”都是虫字旁,左右结构;“玻璃”都是王字旁,“璃”笔画较多要正确书写;“不可思议”的“议”是言字旁,右边是“义”;“灵感”的“感”上面是“咸”下面是“心”;“漫长”的“漫”是三点水,左右结构;“叹息”的“息”上面是“自”,下面是“心”;“目标”的“标”是木字旁,右边是“示”。
故答案为:幼稚;草丛;蟋蟀;玻璃;不可思议;灵感;漫长;叹息;目标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正确拼读和词语书写能力。作答时要首先把拼音拼读正确,注意区分有同音字和同音词的情况;书写时要注意易错字的笔画和结构,把每个字写正确,即可顺利作答。
9.(小升初)按课文内容填空。
(1)【名句积累】何当金络脑, 。
粉身碎骨浑不怕, 。
,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三首古诗都是 (①送别诗 ②咏物诗 ③思乡诗)。(请填入序号)三位诗人分别通过咏叹 、 、 ,表达了自己的人生志向。
(2) 【名著阅读】卡尔维诺认为,《 》无疑是一部值得逐字逐行重读的经典小说。
(3)《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美国作家 。这部作品中令你印象深刻的故事情节是 ,在你心目中,汤姆·索亚是个 的孩子。阅读这样人物较多的名著,我们可以采用画 的方法,先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
【答案】(1)快走踏清秋;要留清白在人间;千磨万击还坚劲;②;马;石灰;竹子
(2)宾逊漂流记
(3)马克吐温;汤姆周末被罚刷墙;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人物关系图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诗文朗读、默写、翻译;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1)“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出自唐代李贺《马诗》,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给它戴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明代于谦《石灰吟》,意思是经历千锤万凿而出了深山,经历烈火焚烧也如同平常一样。即使粉身碎骨也完全不害怕,只要留下清清白白在人间。“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清代郑燮《竹石》,意思是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这三首都是咏物诗,结合对马、石灰、竹子的描写,表达自己的人生志向和崇高节操。
(2)结合日常学习和积累可知,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说,鲁滨逊漂流记无疑是一部值得逐字逐行重读的小说。
(3)《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汤姆因为调皮,周末被罚刷墙的经历,让人印象深刻;汤姆·索亚是一个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孩子,文中人物较多,可以采用画人物关系图的方法,理清人物关系。
故答案为:(1)快走踏清秋;要留清白在人间;千磨万击还坚劲;②;马;石灰;竹子;(2)鲁滨逊漂流记;(3)马克吐温;汤姆周末被罚刷墙;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人物关系图;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古诗和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背诵和默写能力,也涉及课文理解的内容。作答时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对诗句和课文的理解,以及自己课外阅读中积累的古代文学知识进行准确作答,答案要规范,书写要正确。
四、阅读理解(30分)
(小升初)课内阅读
①“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②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花生仁儿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③“怎么,黑的!”八儿同时想起了染缸里的脏水。
④“枣子同赤豆搁多了。”妈妈解释的结果,是拣了一枚大得特别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
10.这几段话节选自课文《腊八粥》,作者 。“腊八”具体是指农历 ,按习俗,这一天不仅要熬腊八粥,还要泡 。
11.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喝粥”两件事,其中, 写得比较详细, 写得比较简略。上面①②两段话写的是八儿在 时的情景。这“锅中的一切”,符合八儿猜想是 栗 子 、 、 和 的样子;让他出乎意料的是 。
12.判断题。(用“正确”“错误”表示 )
①老舍在《北京的春节》里写到,“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说明熬制腊八粥的食材非常丰富。
②第②段话用八儿的视角和口吻来写腊八粥,既写出了腊八粥的美味诱人,又使文章充满童真童趣,新奇自然。
③今日的粥让八儿想起了染缸里的脏水,是因为妈妈熬粥的时间太长了。
【答案】10.沈从文;腊月初八;腊八蒜
11.等粥;喝粥;等粥;饭豆;花生仁;锅巴;粥的颜色是深褐
12.正确;正确;错误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课内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0.阅读语段,这段话出自课文《腊八粥》,作者是沈从文;“腊八”指农历腊月初八,这一天要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这些是都传统习俗。
故答案为:沈从文;腊月初八;腊八蒜;
11.结合课文内容,对等粥写的比较详细,对喝粥写得比较简略,上面的①②自然段是描写八儿在等粥的情景,“这锅中的一切”,栗子、饭豆、花生仁、锅巴都是符合八儿猜想的样子,出乎意料的是粥的颜色是深褐。结合文中句子,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等粥;喝粥;等粥;饭豆、花生仁、锅巴;粥的颜色是深褐;
12.结合课文内容,①“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说明腊八粥的食材丰富,这项表述正确。②阅读弟儿自然段,这段写八儿看到的八宝粥,用八儿的口吻和视角来写,充满童趣,这项表述正确;③枣子同赤豆搁多了。所以腊八粥变成了深褐色,这项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①正确;②正确;③错误
(小升初)课外阅读。
雪山小太阳
①这个故事发生在1935年6月的夹金山。夹金山山峦起伏,白雪皑皑。狂风夹杂着大片的雪花翻卷咆哮,凛冽的空气中,雪山似乎也在颤栗。
②红军已经走了整整八个月了。寒冷、饥饿侵袭着这支队伍。战士们冻得直打哆嗦,他们把能穿的全都穿上了,身上包着被子,裹着毯子,披着油布,以此⑴(A.防御 B.抵御)刺骨的寒风。有的小战士捡到了一张破旧的老羊皮,披在了身上;还有个战士找来枯草和破布绑在脚上,当做棉鞋。在这片神灵都敬畏的土地上,大家都拼尽全力,互相搀扶,互
相照顾,艰难地一步步前进。
③走着走着,有个战士突然倒下了。同志们赶紧上前搀扶,但是一摸他的身子,已经冰凉了。大家含着热泪,在冰雪上刨一个坑,安放下战友的遗体,再用雪埋起来。凛冽的寒风刮得更猛了,似乎⑵(A.席卷 B.占据)了整个天地。战士们默默伫立在风雪中,心中掠过丝丝悲伤,好些战士的脸上黯然无光。
④突然,风雪中传来一阵充满活力的歌声:夹金山高又高,坚持一下胜利了!翻过雪山是晴天,嘿!太阳暖和和,战士笑呵呵……
⑤歌声穿透风雪,驱散了寒冷与疲惫,给前进中的队伍带来阵阵暖意。大家抬头望去,山坡上一个小小的红色的身影跳着、唱着,挥舞着手里的快板,快乐的身影像一团跳动的火焰。“我们的小太阳又升起来了!”战士们笑了。
⑥这名唱歌的女孩儿是红军队伍里的小卫生员,谁也不知道她的名字。她穿着一件红色的毛衣,长及膝盖,红艳艳的颜色在雪地里分外耀眼。一路上,女孩儿把行进中的故事编成歌谣,边走边唱,鼓舞着大家前进,大家就开玩笑地叫她“小太阳”。
⑦队伍接近山顶了,空气越来越稀薄,连呼吸都困难。很多同志因为疲惫和饥饿坐在了雪地上,这一坐,便成了冰雪的雕像。红毛衣也抵挡不住寒冷的侵袭,“小太阳”的脚步也越来越迟缓。突然,她发现路边坐着一个受伤的战士,把头埋进臂弯里像在打瞌睡。在这里,停顿就意味着死亡。“小太阳”拼命地摇着他:“快醒来,别睡着了!”战士只是⑶(A.语无伦次 B.含糊不清)地说:“冷,冷……”
⑧队伍依然缓缓地前进着。有人突然发现,队伍里不见了那个快乐的红色身影。干部休养连的战士们到处寻找,在半山坡的雪地里,看到这个年少的卫生员静静地躺在那里——她小小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但目光中却依然透露出一丝快乐和坚毅。她身上只穿了一件单薄的军衣,已经没有了生命的气息。
⑨在担架上,战士们找到了那件红艳艳的大毛衣,它穿在一个受伤的战士身上。伤员流着泪回忆起那一幕:他困乏时坐在雪地里,只觉得有一抹红色靠近他,拼命地拉着他,摇着他。对了,他还听见了熟悉的歌声——翻过雪山是晴天,嘿!太阳暖和和,战士笑呵呵……所有人都⑷(A.沉默 B.沉郁)了。
⑩伤员脱下红毛衣,郑重地铺在雪地上。它像女孩快乐的微笑,舒展在茫茫雪地中。仰首望去,夹金山的峰顶已经微现阳光,太阳红彤彤,照在皑皑白雪之上,映出一道道金色的光芒。
13.联系上下文,选择合适的词语。
14.根据短文内容填表。“战士们的情绪”一栏请打“√”选择。
自然段 概括内容 战士们的情绪
② 战士们艰难前进。
③
④-⑥
⑦-⑧
⑨ 伤员流泪回忆。
⑩ 伤员悼念女孩,峰顶微现阳光。
15.第②自然段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找出群体描写的句子和个体描写的句子。
16.读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完成填空。
①这两个句子都属于 描写。
②开头的一句描写了 ,突出了 。
③细读结尾的一句,这样写的好处是 。
17.读第⑨自然段,联系上下文,“小太阳”为伤兵做了什么?(请写出两点)
18.选择填空,并回答问题。
A.外貌 B.神态 C.言行
①她穿着一件红色的毛衣,长及膝盖,红艳艳的颜色在雪地里分外耀眼。
②“小太阳”拼命地摇着他:“快醒来,别睡着了!”
③她小小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但目光中却依然透露出一丝快乐和坚毅。
联系以上描写,你觉得“小太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案】13.B;A;B;A
14.战友牺牲,悲伤;战士们听到“小太阳”的歌声,战士们笑了;小太阳”为了救战友而失踪,战士们很着急
15.红军已经走了整整八个月了。寒冷、饥饿侵袭着这支队伍。战士们冻得直打哆嗦,他们把能穿的全都穿上了,身上包着被子,裹着毯子,披着油布,以此抵御刺骨的寒风。
有的小战士捡到了一张破旧的老羊皮,披在了身上;还有个战士找来枯草和破布绑在脚上,当做棉鞋。
16.环境;狂风和大雪;天气的寒冷和环境的恶劣;赞美“小太阳”舍己为人的英雄精神,与文中对“小太阳”的描写相呼应。
17.小太阳”把自己的红毛衣给受伤的战士穿,还为受伤战士唱歌,鼓励战士要勇敢地活下去。
18.A;C;B
【知识点】记叙文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3.“以此⑴(A.防御 B.抵御)刺骨的寒风”应选“抵御”,是抵挡的意思;“似乎⑵(A.席卷 B.占据)了整个天地”这句应该选择“席卷”,指风速很快;“战士只是⑶(A.语无伦次 B.含糊不清)地说:“冷,冷……”这句应该选择“含混不清”,描写战士因为寒冷失去意识的状态;“所有人都⑷(A.沉默 B.沉郁)了。”这句应该选择“沉默”了,指没有人说话。
故答案为:B;A;B;A
14.第③段写战友牺牲,战士们情绪“悲伤”;④-⑥段写战士们听到“小太阳”的歌声,战士们笑了;⑦-⑧段写“小太阳”为了救战友而失踪,战士们很着急地寻找;第⑨段写伤员流泪回忆,战士们很难过;第⑩段写伤员悼念女孩,峰顶微现阳光。战士们情绪很受感动。
故答案为:战友牺牲,悲伤;战士们听到“小太阳”的歌声,战士们笑了;小太阳”为了救战友而失踪,战士们很着急
15.结合文中第②段,“军已经走了整整八个月了。寒冷、饥饿侵袭着这支队伍。战士们冻得直打哆嗦,他们把能穿的全都穿上了,身上包着被子,裹着毯子,披着油布,以此抵御刺骨的寒风。”这是群体描写;“有的小战士捡到了一张破旧的老羊皮,披在了身上;还有个战士找来枯草和破布绑在脚上,当做棉鞋。”这是个体描写。
故答案为:群体描写:红军已经走了整整八个月了。寒冷、饥饿侵袭着这支队伍。战士们冻得直打哆嗦,他们把能穿的全都穿上了,身上包着被子,裹着毯子,披着油布,以此抵御刺骨的寒风。个体描写:有的小战士捡到了一张破旧的老羊皮,披在了身上;还有个战士找来枯草和破布绑在脚上,当做棉鞋。
16.这两句都是环境描写,第一句描写了狂风和大雪,写出了当时天气的寒冷和环境的恶劣;结尾最后一句,用阳光代表了红军战士坚强和“小太阳”舍己为人的英雄精神,与文中对“小太阳”的描写相呼应。
故答案为:环境;狂风和大雪;天气的寒冷和环境的恶劣;赞美“小太阳”舍己为人的英雄精神,与文中对“小太阳”的描写相呼应。
17.结合第⑨段内容,“小太阳”把自己的红毛衣给受伤的战士穿,还为受伤战士唱歌,鼓励战士要勇敢地活下去。结合文中句子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小太阳”把自己的红毛衣给受伤的战士穿,还为受伤战士唱歌,鼓励战士要勇敢地活下去。
18.分析题干可知,①这句是对“小太阳”的外貌描写;②这句是对“小太阳”救助战士的“言行”的描写;③这句是对“小太阳”牺牲后的神态描写。
故答案为:A;C;B
五、习作(30分)
19.(小升初)题目:教诲
提示:你的成长,离不开父母长辈、校长老师的言传身教。提到“教诲”,你会想起哪件事?哪个人?哪句话?请回忆事情的经过,把你的那一次成长经历写下来。
要求:①书写规范,语句通顺,把事情写完整,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②字数在400字以上,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答案】 教 诲
人在生活中不断成长,在生活中吸收教诲,奋力前进。可就是那次无声的教诲,令我记忆犹新。
暑假里的一天,妈妈送我去乡下体验生活,把我送到一对老夫妇家。
水汪汪的田埂上,爷爷扛着犁走在前面,我牵着大水牛跟在后面,奶奶在屋里打扫。爷爷在走路时,步子矫健、平稳,且有节奏;我牵着水牛,哼着小曲儿,欣赏着天边编织的变幻离奇的图案;水牛边走,边贪婪地啃着路边的青草,或发出几声劳累后那欢快的“哞哞”的叫声。
忽然,走在前面的爷爷“哎呀”了一声,跷起一只脚,犁也被扔在了地上。我一惊,忙跑过去,看到爷爷跷起的脚上扎了一块玻璃碴儿,看上去扎得很深,我忙蹲下,把玻璃碴儿慢慢拔了出来,一股殷红的血也随着玻璃碴儿流了出来。我生气地骂了一句:“这该死的玻璃碴儿!”随手一扔,玻璃碴儿“嗖”地在空中划了一道弧线后,“吧嗒”一声掉进了田里,水面激起几道波浪发,随后便平静了。
我站起身来准备扶爷爷回去,不料爷爷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看了我一眼,转过身,走进水田里,弯下腰,在水里慢慢地摸着,摸得很认真、很小心。我迷惑而担心地问:“爷爷,您在摸什么呀?您这样伤口会发炎的。”爷爷没有理我,仍在摸着。我困惑不解,站在田埂上呆呆地看着。大水牛此时也停止了吃草,望着爷爷,大概也是对主人异常的举动感到不解吧。过了一会儿,爷爷的手慢慢从水里抽了出来,捧着一把稀泥,顿了顿,在水中洗了洗,这时,我看清了,爷爷的手里捧着的是一块玻璃碴儿。这不正是我刚才扔掉的那块吧?爷爷直起腰,慢慢地挪着步子上了田埂。
刹那间,我的脸窘得发烫。爷爷脸色凝重,小心翼翼地把玻璃碴儿放进了上衣口袋,然后扛起了犁。
夕阳西下,晚霞已布满天空,整个天际一片通红。田埂上,仍然走着爷爷、我、大水牛。大水牛嗒嗒的蹄声敲击着我的心,就是这一件小事,就是这个无声的教诲,给了我深刻的启迪,它让我一直铭记在心。
【知识点】叙事
【解析】【分析】题目要求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成长经历,写一写自己受到的别人的“教诲”,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作答,把事情结果写具体,写出自己从中学会了什么。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围绕题目要求,紧紧抓住“教诲”来写,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和领悟思考,讲述爷爷用行动教育我要处处为他人着想的经历,作文中心突出,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
六、发展题(20分)
20.(小升初)忆英雄人物。
一百年风雨兼程,一百年苦难辉煌。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让我们一起回顾课本中的红色篇章,缅怀英烈,铭记历史。请根据内容提示写出相关课题和人物。
课文片段 课题 人物
⒈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七十二刀。”
⒉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⒊“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
⒋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答案】《军神》;刘伯承;《十六年前的回忆》;李大钊;《青山处处埋忠骨》;毛泽东;《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董存瑞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①结合题干中的“沃克医生”“七十二刀“可知,这段出自课文《军神》,这是对刘伯承的描写。②结合题干中的“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可知,这段出自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这是对父亲李大钊的描写。③结合题干中的“主席”“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可知,这段出自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这是对毛泽东主席的描写。结合题干中的“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可知,这段出自课文《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这是对董存瑞的动作和语言描写。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和理解,结合课文的中的人物对题目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即可顺利作答。
(小升初)读经典古文。
猴 弈
西番①有二仙,弈于山中树下,一老猴于树上日窥其运子之法,因得其巧。国人闻而往观,仙者遁去,猴即下与人弈,遍国中莫之胜。国人奇之,献于朝②。上诏③,征能弈者与之较,皆不敌。或言杨靖善弈,时杨靖以事系④于狱,诏释出之。靖请以盘贮桃,置于猴前。猴心牵于桃,无心弈,遂败。
注释:①西番:古代对西域一带的泛称。 ②朝:朝廷。 ③上诏:皇帝下诏书。 ④系:拘囚
21.联系上下文,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巧: 遁: 或: 之:
22.写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
23.判断题。(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老猴善弈是因为它常常偷看仙人下棋。
②杨靖赢了老猴的原因是他的棋艺确实比老猴高强。
③文中的老猴和《学弈》中“思援弓缴而射之”的人失败原因相似。
24.从这则寓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答案】21.技巧;隐去;有人;代指猴子
22.皇帝下诏书,征集能下棋的人与猴子比赛,都不能取胜。
23.正确;错误;正确
24.做事要集中精力,专心致志,也说明遇事要开动脑筋,才能想出办法。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文言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21.“因得其巧”: 学到了他们的(运用棋子)技巧的缘故。“巧”是技巧的意思。“仙者遁去”:仙人隐去。“遁”指隐去的意思。“或言杨靖善弈”:有人说有个叫杨靖的人擅长下棋。“或”指“有人”。“遍国中莫之胜”: 全国上下没有人能赢(它) 。“之”是代词,指猴子。
故答案为:技巧;隐去;有人;代指猴子
22.“上诏,征能弈者与之较,皆不敌。”结合注释,“之”指猴子,“较”是较量、比赛的意思;“敌”是胜过的意思。这句话意思是:皇帝下诏书,征集能下棋的人与猴子比赛,都不能取胜。
故答案为:皇帝下诏书,征集能下棋的人与猴子比赛,都不能取胜。
23.结合原文内容,①因为猴子常看仙人下棋,学习了技巧,所以善弈,这项表述正确;②杨靖赢了老猴的原因是因为他用桃子吸引了猴子的注意力,所以猴子下棋失利,这项表述错误。③文中的老猴和“《学弈》中“思援弓缴而射之”的人失败原因”相同,都是因为精力不集中,这项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①正确;②错误;③正确;
24.结合故事内容,说明做事要集中精力,专心致志,也说明遇事要开动脑筋,才能想出办法。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做事要集中精力,专心致志,也说明遇事要开动脑筋,才能想出办法。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