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15 12:59: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 二 历 史(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铭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行致使中国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付之一炬。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条约及其内容。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一个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这与它们本民族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中华的崛起而努力读书。技能目标:通过思考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列强侵华的罪行
教学难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影响
教学过程 关键点拨
一、导入新课 展示圆明园残迹和复原的图片,通过比较,教师设问:昔日富丽堂皇的圆明园为什么会变成现在的样子?这场战争是如何发生的?我国又因此遭受了哪些灾难,侵略者又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我们来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二、学习新课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后,欧洲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他们满以为打开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就能大量销售产品,获得高额利润。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英国商人把英国的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英法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于1856年10月在美、俄的支持下向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学生讨论:如果没有“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会不会爆发? “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只是英法发动战争的借口,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英法不满足已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2、《天津条约》的签订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通过该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在随后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又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二)火烧圆明园和《北京条约》的签订1、火烧圆明园圆明园由圆明、长春、万春三园组成,是清代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它综合了中西建筑的精华,举世闻名,园中收藏了不计其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圆明园被西方称为“万园之园”,这个美誉是当之无愧。但是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宫苑,却因英法联军的贪欲而遭受破坏。英法联军进北京后,闯入圆明园先进行一番抢劫,把圆明园里的珍宝洗劫一空,他们为掩人耳目,又放火把富丽堂皇的宫殿化为灰烬。主观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一再妥协退让,造成中国局势急转直下。落后就要挨打!自强发展!它时刻警示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勿忘国耻,振兴中华。2、《北京条约》的签订学生阅读课本,掌握《北京条约》的内容(三)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看《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叙述沙俄侵占我国领土的情况。(四)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学生阅读课本,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三、课堂小结 英法起祸端,火烧圆明园。沙俄割领土,一百五十万。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圆明园的残垣断壁却时刻警示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因为历史证明,我们要救民族之危亡,就必拒外寇于国门之外,要救文明之衰微,就必须打开国门发展自己。四、课堂练习 新课程实践与探索丛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练习。
板书设计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1.根本原因: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2.侵略者: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3.签订《天津条约》和《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1.列强侵华罪行 2.签订《北京条约》三、俄国侵略中国北方大片领土四、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