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戊戌变法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戊戌变法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0.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15 13:10: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 二 历 史(第6课 戊戌变法 )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等基础知识。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已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技能目标:通过讨论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关键点拨
一、导入新课 展示: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一百多年前,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在古老的中国土地上上演了一场改革运动——戊戌变法,中华民族面临实现伟大复兴的一次机遇,强国之梦最终与我们擦肩而过,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长久的反思,今天我们一起再次重温戊戌变法那惊天动地的历史时刻吧。二、学习新课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公车上书的背景出示“时局图”,提问:你在漫画中读到了哪些历史信息?列强掀起瓜分狂潮,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严重。这一危机深深地刺激了国人的觉醒,激起了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追求独立自强的激情与呼号,变法呼之欲出。2、公车上书:解释什么叫“公车上书”?公车:汉朝时,政府都是用公车接送参加考试的举子,后来就把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叫做“公车”。由于这次上书是康有为组织参加科举考试的各省举子所为,因此历史上就称为“公车上书”。二、维新变法思想的宣传虽然上书不达,但却轰动了京、沪,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康、梁继续为变法而奔走呼号。1、思考:康梁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推动变法还进行了哪些大量活动?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 2、 思考: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使维新变法思想得到广泛传播。)三、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的高潮1、康有为再次上书呼吁变法康有为再次上书呼吁变法,光绪帝被深深地感动了,于是接见康有为,表示不做“亡国之君”,让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2、百日维新讨论:变法有利于哪个阶级的利益?得到哪些人的拥护?变法触动哪些人的利益?(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等;地主阶级顽固派)3、戊戌政变:标志着变法失败了。失败的原因:领导变法运动的民族资产阶级天生软弱,维新派力量弱小,又没能发动群众,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顽固派势力过于强大。四、戊戌变法的影响性质: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意义:虽然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对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后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探究:戊戌变法给后人留下了什么?敲响了民族危亡的警钟,唤起了民族意识的复苏,使更多国人觉醒,投身于爱国斗争之中,致力于救国方案的探索;忧国忧民、敢为天下先的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三、课堂小结 甲午战败,民族危机严重 维新变法兴起 公车上书 宣传变法 戊戌变法 变法失败四、课堂练习 历史练习册上本课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第6课 戊戌变法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背景 2、经过 3、影响二、维新变法思想的宣传三、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的高潮四、戊戌变法的影响: 1、性质 2、意义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