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 二 历 史(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
主备: 审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共“一大”“二大”、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通过中共“一大”内容及其意义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中共的性质。2.过程与方法:中共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3.情感态度价值观:中国的资产阶级天生软弱妥协,无法完成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中国革命需要建立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中共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走向繁荣富强。
教学重点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教学难点 中国共产党成立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关键点拨
一、导入新课 就在新文化运动兴起时,第一次世界大战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资本主义大国互相厮杀,资本主义制度弊端毕露。人们需要寻找更好的出路,马克思主义就被引进到了中国。二、学习新课 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两个方面讲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五四运动为分水岭。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参加者内容性质意义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通过党纲,选举产生领导机构中国无产阶级先锋队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3. 中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为中共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4.中共“一大”召开:包括时间、地点、出席人员和回忆主要内容,中共性质是无产阶级先锋队。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改变了中国革命的面貌。 5. 陈独秀没有参加“一大”,为什么被选为中央局书记?(他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贡献巨大,声望很高;他还是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发起人之一。)6.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共“二大”是中共“一大”的继续,其纲领符合当时中国革命的国情。7.议一议”: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为什么要建立中国共产党?(在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旧式的民主主义革命中,领导革命的阶级是农民、开明地主、资产阶级等,他们都由于自身的弱点,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这使得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认识到,要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必须有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必须建立中国共产党。)8.教师指出:由于“一大”是当年7月召开的,以后就把每年的7月1日定为党的生日。9.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中共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集中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号召工人“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推向了高潮。教训: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失败,使中共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三、课堂小结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中共成立的基础,中共的成立又推动了全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四、课堂练习 新课程实践与探索丛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4课练习。
板书设计 条件:阶级基础、思想基础、组织基础 中共“一大” 召开:时、地、代表、内容 党纲 意义: 中心工作: 中国共产党诞生 领导机构: 时间 中共“二大” 内容: 意义:第一次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教后记